淘客熙熙

主题:再分析一下温家宝,薄熙来和重庆 -- BC大头鱼

共:💬280 🌺1694 🌵25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9
下页 末页
家园 希腊人民坚决拥护抵抗德国乘火抢劫的民族英雄

发钱就能讨好人心,这谁都懂,谁都会做,区别在于脸皮够不够厚,对子孙后代(当然不是指个人的宝贝儿子)、国运有没有一丁点负责的态度。

社会福利应不应该增加?应该,但要有个度,这个度包括深度、广度和速度。只要用点基本理性和逻辑来分析,而不是只借着所谓道德良心口水来淹人,就能想到,原来完全没有交过或是只极少交过保险的好几亿人,比原有受益人口还要多的“新人”直接涌入,社保和医保的窟隆实际已经有多大了。这两年通胀为什么压不住了,不断创新高,基本的经济规律已经在戳破纸面了。

农业税为什么能停征而且没有太多负面影响,是光靠良心?当然不是,靠得是前任已经重新整顿了财政和税收,留下一个充盈的国库,尤其是中央级的,而且不贪功,留给下任施恩以助其威信宽其手脚,对比一下,现在在干嘛。把能施的恩抢在自己任内全施完,顺便挖一个太平洋级的大坑给后任,好吓倒别人都不敢接手?

家园 分析错了

看来不是存在分歧,是有结果了,事先吹下风,分析错了。

家园 李小琳是三校生,后来走后门上清华硕士的
家园 估计很难。

不是太子想就可以的,“大局”,“大局”,这个让很多优秀的TG党员饱受委屈,但也是TG成功的法宝之一。这是很多党的党员做不到的。不厚最好的结局,也就是在一旁帮太子使劲,在媒体上发声(当然是媒体换人后,现在的媒体没他发声的余地)。在体制内东山再起基本无望了。

家园 是呀

没有想到如此快。

家园 小弟愚钝,请问这句如何理解?

薄其实是后面蒙混过关不错的一个台阶

家园 这种奸诈之辈身居高位确实是国之大殇!

“影帝”,唉,一个人名字会取错,但是外号一般是不会错的,他的演技已登峰造极。明明中饱私囊,吃相难看,却说四十五年来一心为民,明明是怕以后被清算而大呼政改(还到外面去喊),说是为了人民为了民主,说的还道貌岸然,不得不服其演技之高,脸皮之厚。

土共号称选才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影帝真是一个标准的反面教材。要说治国之才,实在和影帝搭不上边,除了趁国库这几年有些银子,给了农民一点小恩小惠,真的就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了,08年多好的转型机会,人一急来了4万亿,好嘛,不但没转型,大搞低水平重复建设,搞的实体经济萎靡,房价虚高,给后面挖了这么大一个坑,真为他的继任者捏一把汗。说是要让人民活的更有幸福感,我看大部分人是过得越来越拮据了。

要说德,影帝让我对什么叫不知礼义廉耻有了一个新的认识,自己家珠光宝气富可敌国,却说自己一心为民,为了改旗换帜不被清算,再踩了不厚一脚,说什么不改革就文革,把土共、中国往沟里带,拷,以为人都是傻子呢,阴险卑鄙至此。

出了影帝这种人,土共真应该反思了,这些年一个个抢位子,分利益,真要是船翻了,你们能好。一般都长者我还是有应有的尊重的,但是对影帝,我只能说“你太下作了,让人不齿,你以为狗急跳墙就能翻天了,人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不管你用什么伎俩,你还是将被会牢牢钉在的耻辱柱上!"

关键词(Tags): #影帝#耻辱柱
家园 瘟神什么样早知道的,但这次似乎确认了资本党已经控制董事会
家园 你真是80年代在清华读书的吗?

就是为了获得一个自由身。

最晚80年代中期开始,清华本科毕业就实行双向选择了,全国有2个学校试点,另一个是上海交大,莫非你本科不是在清华读的?

另外:

一直到90年代前期,普通人要拿到护照都是非常困难的事情,我们毕业的时候,绝大部分人都不敢想出国的事情。

88年,你硕士毕业的那一年,北京某中央级的大报有篇著名的文章《到美国去,到美国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都播了,你没听说?那一年,出国形势如火如荼,出来个“洋插队”的词,出国打洋工的报道屡见不鲜,你不知道?

真不知道你是在哪个位面上的80年代的清华读的书。

家园 我公司一排欢欣鼓舞。

老大翻身,项目可续,钱景可期。

唯小民骂瘟神者众,不伤大雅。

家园 真相原来如此

看来高景德也不是什么正派人呀。那么激烈的竞争下,不知道把哪个好学生的前程耽误了。

家园 我就是80年代中期毕业的

双向选择肯定不是80年代中期开始的,最早是80年代末期,我们当时还有很多边疆指标,为了完成任务,辅导员可是费劲儿了。

85年和88年虽然差了3年,但是差别可不是一般的大。88年出国潮起,我们都是当事者,但是有几个出去的?我们班的同学,都是平方后出去的,都为了办那个政治鉴定头疼过。

我说的是在85年那个时段,不存在大家蜂拥出国,把考硕士不当回事儿的情况。

刚才问了一下度娘,看来可以确定女公子不是清华的本科,至于怎么进来的就可以想象了。

家园 后面不管谁掌权,追求公平、共富的民意是不会变的

老温那套小恩小惠终归只能糊弄一时,更何况不改分配体制他那套就是寅吃卯粮。薄的路线不等于毛的路线,但毕竟是有所回调,能稳定很长一阵子,最重要的是,这样的转型是在体制内主动完成的,是自上而下的,这样中共的回旋余地自然就会很大。一旦把这样一条路径毁了,后果是可想而知的。

中共可以学苏共,但中国不是苏联。我们没有苏联那么广袤的国土和丰富的资源拿出来卖,相反我们有13亿打秦始皇时就有造反传统的老百姓。

通宝推:瀚海黄沙,Trilob,
家园 那可未必。瓜爸的粉丝们岂不知瓜瓜的行状。

拥护瓜爸,也是为了重庆百姓得了“切实的好处”,虽然有时也不得不加一句“无论其本心/动机如何”。可笑的是,这一番逻辑套在温身上也完全适用,两方的粉丝却势不两立,这就是“民”。

家园 很怀疑你说的话。

因此,恢复高考后,清华从各个院系抽调相关专业背景的老师充实到毕业办,“由内行来指导毕业分配”。王筱颖就是这时候到分配办工作的。铁板一块的分配方式在1983年开始松动,王筱颖记得,这一年,原国家教委决定进行毕业生的分配改革试点。清华是最早进行分配改革的高校。

  “学校和用人单位开始有了供需见面”,王筱颖说,也就是从这一年开始,用人单位开始活跃。派人到学校,到部委,商量用人计划,争取更多的学生,因为毕业市场是“僧多粥少”。

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出台,其中毕业分配制度的改革是重点,允许学校有一定自主分配权。

  随后,原国家教委再次对毕业生分配进行试点改革,试点学校是清华和上海交大,要求学校用招聘、推荐与考核录用相结合的方式分配毕业生。

  文件出台后,催生了全国第一场高校毕业生供需见面会。王筱颖说,寒假之前,几百个单位的邀请函都已经发出,约请用人单位来学校摆摊,和学生见面“这是从来没有过的举动,学生和用人单位反应都很热烈。”1986年4月29日,王筱颖清晰的记得那一天的场景,在清华大学的中央主楼,前厅、后厅全部摆满了桌子,里面一个圆圈,坐着的都是各个系负责毕业分配的老师,负责办理相关材料,外面一圈,都是用人单位,学生们上来,和单位一家一家谈。

  “从来没见过这么多的用人单位”,当时参加的有185家单位,500多人,参加的学生有1000多人。

  这是大学生第一次在工作前可以与“婆家”见面,这意味着在就业这个人生的最重大选择中,学生可以参与,不再是旁观者。

  这场见面会当场不签协议,但学生可以和用人单位达成意向,再将意向转达给学校,再按照计划进行分配,基本上只要条件符合都能同意。

毕业生:从“包办分配”到“双向选择”

跟你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大事你都不清楚,很怀疑你说的话。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