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核武器王者的一些八卦 -- 黄河故人

  • 共: 💬 182 🌺 2757 🌵 7
胡夫人这话理论上是没有错,但是

从她嘴里这么一说,味道就变了,

考虑到胡适抗战之初的一些表现,再联想到同时期一些大知识分子投敌卖国。搞不好当时胡适两口子已有改门换面的打算。

好象是已经泄出去了吧?

你指的是不是1979年的美国政府诉《进步杂志》一案?

简而言之,1979年以前,由于保密周到,外界对于氢弹基本原理和模型的猜测都极为简陋且错误百出(甚至“氢”弹这个名称都是误导的)。但是1978年,一位美国记者哈佛·莫兰德在洛斯阿拉莫斯的图书馆公开借阅资料中,意外地发现了一份1956年印刷的、有关氢弹部分原理的文件。这份文件本来被标为绝密,但是1977年由于审查人员的疏忽,将这份文件与另外一份关于核动力火箭的文件弄混了,结果被错误地解密。

莫兰德获得这份文件后如视珍宝,经过潜心钻研和多方请教(他甚至采访了泰勒和乌拉姆二人,虽然后者并没有给多少有用的信息),于1979年写出了《氢弹的秘密:我们怎样得到它以及为什么要将它讲出来》,第一次向外界透露了氢弹一些过去不为人知的关键信息,譬如初级和次级要分开、聚变物质要先被初级产生的高能X射线压缩才能被点燃。结果,美国能源部得知了这篇文章,立刻下了出版禁令,并起诉《进步》杂志和莫兰德泄密。但毕竟由于莫兰德的文章均是通过分析公开和解密资料(包括误解密)而得到,受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的保护,最终能源部和司法部放弃了诉讼,文章得以在1979年11月号的《进步杂志》发表,并在接下来传遍世界。今天公共领域对氢弹的认识(譬如维基败百科上那些想象图),大多源自莫兰德的这篇文章。

无语!!

12. 1986年7月17日下午,邓稼先悄然来到天安门广场,最后一次看降旗,并在纪念碑的基座上坐了一小会,问警卫员20年后会不会再来纪念碑,这个警卫员后来要去学医,因为他见过邓稼先在直肠癌折磨下的痛苦样子,邓稼先向他哭诉自己好疼。20年,已经过去了……

感觉邓稼先已经融入了纪念牌中。

心情激动地送花,

这里面的,我见过两位,握过手,说过两句话。

于敏确实带着几个人推导出了与美国不同的中国自己的氢弹模型

说实话,于敏确实带着几个人推导出了与美国不同的中国自己的氢弹模型,这算不算是震惊世界的成就呢??

所谓精英是最容易做汉奸的

所谓精英是最容易做汉奸的,因为精英已经自觉不自觉的被洗脑了,自认自己不属于人民群众,而是高高在上的存在,而且所谓精英们潜意识里面更认同洋大人而不是自己生长的国人为伍

关于笔记这段

20. 苏联专家来讲课,要求只能让宋任穷、钱三强等四五个人听,发现有人记笔记。这位专家要求销毁笔记,宋任穷多精明一人,立刻把话头接过去要求负责销毁。后来这笔记被一群两弹元勋们研究过,一致认为这是真经。另一个印证是这个专家很快就被召回苏联,临走前手指天空、含泪不语。

确实有这回事情,也有笔记的事情,但这次讲课的重要性可能并不高。当时是苏联专家给宋任穷、刘杰等几个领导干部讲的课,除钱三强外,并没有技术人员在场,连翻译都不是专业翻译。后面苏联专家撤离以后,可能是刘杰想起这件事情,就让朱光亚去保密室把那次讲课几个人的笔记翻出来重新整理后作为资料下发。但钱三强对这次讲课的评价并不高,认为并没有超出从西方资料中得到的信息。

从常理看也能理解,给部领导讲课,一般都是原理性和概况性的,不会有过多技术性内容的。

彭桓武、周光召?您也是牛人啊
先宝再花。

知道你昂起头

知道你含着泪

知道你的笑容已经憔悴

风在路上

你在风中

我的目光始终在追随

我不知道你到底为了谁

你的皱纹刻不了千山万水

你的心情雨打风吹

知道你不回头

知道你不落泪

知道你的语言没有后悔

你在路上

路在脚下

我的思念永远不枯萎

你的怀抱再不能让我依偎

你的沉默年年岁岁

什么时候你敞开心扉

让我知道你的忧愁你的伤悲

什么时候你脚步回归

让我温暖你的疲惫

于和周,

我当时愣头青一个,是被教育对象,估计被他们看出来了,没啥培养前途。现在也没成才,讨一份生活罢了。

曾经有幸接触过这样的事情,所以喜欢读这样的文字。

也来掺和几句

关于奥本海默和前苏联核间谍的事情,现在的历史研究者一般相信在核情报泄露问题上奥本海默本身应该是清白的,但他运用自己的人事权利安排一些思想明显左倾的青年学者进入洛斯阿拉莫斯关键岗位是有意为之的,目的是用这种方式制造核平衡,我相信这不是他一个人的想法,而是一群人的想法,由此才能解释美元无用。

大卫.格林.格拉斯的姐姐就是罗森博格,那对因为核间谍案被执行电椅死刑的夫妇中的女性。至少对于她而言,我认为这是信仰的问题。

我一直以为国内的核武器工业中心在兰州,后来才知道其实兰州更多的是一个马甲。就像酒泉卫星基地和酒泉市的关系一样。但我所知道至少有一个城市是名副其实的核工业基地,产学研建采一条龙,此前我一直以为它只是一个没落的内陆工业城市。它被公众知晓更多是因为抗日战争时的一场战役。

原公浦车原子弹核心有一个细节没有说透,他所车的弹心材料是真正的金属铀,铀浓缩的最终产物。几千吨黄饼,十几座厂矿,几万工人和技术人员的心血就是原公浦手上的那块加工材料。真是容不得半点损失,这就可以理解当时参与者的心理压力有多大,那一刻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能否成功,居然就要看一位车工的心理状态是否稳定,操作水平都还是其次了,真是脆弱的一刻。所以说中国的两弹一星事业,国家的功勋者更多还是默默无闻一辈子的普通人。

原师傅用来进行原子弹弹芯加工的机床连同上面的硬质合金刀具都是走私进来的。当然,也可以理解为通过特殊渠道进口的。

当时国内核材料加工厂对上班工人的防辐射措施除了防辐射服装外,所有暴露在外的皮肤都要涂抹很厚的凡士林,包括整个脸,然后喝一杯加入大剂量白糖——对,白糖——的牛奶,然后才能进入车间,下班的时候再喝一杯。没查到关于碘片的记载。

当时中国核武器的铀原料,来自国内一个被认为完全不可能有铀的地区,当时的苏联专家初次得知这个消息,根本不相信。因为那个地方距离国际上公认的铀矿带南辕北辙,真是相差十万八千里。那个地带是国内外知名的有色金属矿区,十几种伴生矿,但此前没有铀资源的记录。

中国的核科学研究第一高院应该是清华,主要是理论。但第二重要的是一所完全不知名的学院,同核工业相关的诸多务实专业以此为最,所以它曾经是核工业部委唯一直属的高等院校。现在它已经被合并了,并且有了一个听起来像三流大学的名称^^ 随便说一句,在中国,不要轻视任何一所被冠以工学院的大学,也许某个基础或者国防工业的人才培养就是靠它一力支撑的。不过现在在中国还叫工学院的大学应该不多了吧,便宜了一些拼凑起来的杂牌“大学”。从它们中培养的很多土鳖是当今国内工业界的栋梁。

通宝推:盲人摸象,桥上,发了胖的罗密欧,原味酸奶,穷贱忙人,我偏要折腾,dahuahua,
膜拜大神!
哈军工貌似也是工学院
而且哈军工也有原子系
湖南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