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评论】说三国 话权谋 -- 不爱吱声

共:💬1 🌺2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家园 【评论】说三国 话权谋

  权谋是一种应变的智慧,《孙子兵法》讲“权谋者,以正守国,以奇用兵,先计而后战。”我们中华民族历来就是一个长于思辩,善于运用谋略的民族。在任何一段历史时期都可见治国安邦的谋略思想的光彩。

  《三国演义》是一部取材于东汉末年和魏、蜀、吴三国历史的长篇演义小说。应当说这段历史本身就较为特殊:一方面诸候割据、军阀混斗,战乱连年,民生凋敝、生产力受到极大破坏;另一方面权力面临新一轮的分配,矛盾直接上升到最高的斗争形式―战争。有战争就必有权谋,于是这一时期的军事学术思想空前繁荣,权谋家、兵法家们运等帷幄、纵横捭阔,联袂上演了一出出波澜壮阔的谋略活剧。基于这段历史事实,作者罗贯中用他的生花妙笔,加以深层次的艺术整饰,在《演义》中突出表现了诸葛亮、曹操、司马懿等当时的一大批政治、军事天才们叱咤风云、气壮山河的英雄风貌。他们施韬展略,谋略布局,使得乱世变治世、平地起风雷,令诸位看客无不为其拍案叫绝。现在此试举二、三例加以辨析,所以如此不过是为尽一吐之快,妄言之处还望见谅。

  “赤壁之战”前后孔明的几次“欲擒故纵”

  作为中外战争史上的经典战例,赤壁之战最终以孙、刘联盟的完胜和曹操集团的大败而宣告结束。在这场大战前后始终贯穿着谋略家们精彩激烈的斗智赛谋和丰富多样的外交幄旋。而这其中被作者描绘为同时代最杰出政治家、军事家的诸葛孔明在这场“智力竞赛”中更是出尽了风头。他的几次“欲擒故纵”真是令人为之叫绝。

  赤壁之战以前,刘备被曹操追击败走 夏口。联吴击曹绝属上上之策。但若真要低三下四向孙吴摇尾乞怜绝非孔明本色。此时恰逢鲁肃前来吊丧,是将联盟之事和盘托出还是隐而不发,来个“后知后觉”。诸葛亮心中自然早有定数,他授意刘备大打“迂回”战术。鲁肃在刘备那里探不到口风,便只好去求教诸葛亮,诸葛亮绝口不提向吴求援之事,只是说准备去投奔苍梧。鲁肃是个老好人,他知道苍梧守不住,一心想促战孙、刘联盟共保长江,于是透露出结盟意愿,并邀请诸葛亮一起去见吴主孙权。诸葛亮却推托说未得到刘备首肯,到了刘备那里,刘备又坚持不许,几经周折才“勉强”让他前去。好一个“欲擒故纵”,几个来回便反客为主、变被动为主动。

来到东吴之后,诸葛亮首先陈言力辨,舌战郡儒,对以张昭为首的投降派进行了有力地批判,为实现联盟清除了理论上的障碍。

  对于吴主孙权,诸葛亮则先是夸大鲁军兵力,“建议”孙权早日降魏,然后从正面阐明已方抗曹的坚强决心,并引用英雄豪杰们不畏强暴的事例激发孙权的斗志,待其平静之后又哓以所害,最终便得孙权决定“即日商议起兵,共灭曹操”。

  对于心骄气傲的周瑜,诸葛亮巧妙地曲解曹操诗词中“乔”字用作曹操只为夺取孙策、周瑜妻子而南征东吴的“证据”,激得周瑜“离座北指”“与(曹)贼誓不两立”这样便基本达成了孙、刘联盟,为赤壁之战打下坚实基础。

  赤壁之战以后,围绕着荆襄各郡的争夺,孙、刘摩擦频频。一方面刘备凭借占据荆州羽翼渐丰,另一方面视荆襄之地为长江门户的孙权、周瑜一心想将其据为己有。于是,在刘备占领南郡之后,鲁肃便被派来索收荆州,理由是,有赤壁之战中,东吴“用计策,损兵马,费钱粮”,“杀退曹兵,救了皇叔”,“荆州九郡,合当归于东吴”。照理说赤壁之战是孙、刘联盟的胜利,刘备漂泊半生,根据地还没有开辟,这时公开提出荆州应归刘皇叔所有,也可以讲出几句气壮的理由来。然而孔明并没有这样做,他采取的是“避实就虚”、“欲擒故纵”的办法,看他反驳鲁子敬的话多么合情合理:“荆州九郡,非东吴之地,乃刘景升之基业。吾主固景升之地也。景升虽亡,其子尚有;以叔辅侄而取荆州。有何不可?”接着请出刘琦作证,使得鲁肃“默然无语”。

  通过以上孔明的这几次“欲擒故纵”,我们可以看出他的精明之处在于总是能够利用适当的时机变被动为主动,能够从大局着眼,在斗争中求联合,且耐性过人,不去斤斤计较、要求点点见利,所作一切都是为孙、刘联盟服务但同时又不影响自身的发展壮大。

  吕蒙的称病和陆逊的谦恭

  《三国演义》第七十五回讲关羽水淹七军胜利之后,吕蒙突然”托疾辞职”,弄得吴主孙权一时摸不着头脑“心甚怏怏”。唯有聪明机智的陆逊看出吕蒙的机关,自告奋勇前往陆口探病,并接任三军主帅一职。

  陆逊是一位年轻的将军,当时在东吴还是个无名小辈。他接替吕蒙之后,顺势给关羽修书一封,并送去东吴的名马、彩锦、酒礼等物,以谦言卑词来骄纵关羽,使得本已不可一视的关云更加轻视东吴,最后在荆襄战役两面作战的态势下错误地采取了“顾头露尾”的策略,毫无顾忌地“撤荆大半兵赴樊城听调”,为后来东吴奇袭荆州留下空当。

  吕蒙与陆逊一唱一和,默契配合。他们采取的是一个共同策略,即孙子讲的“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也就是《三十六计》中称之为“假痴不颠”的计谋。

  能而示之不能,属于隐蔽伪装用兵企图的计策之一。它是大的军事行动前主将所采取的一种欺敌手段,目的在于让敌手不疑于己、无备于己,以待时机成熟,向敌发起突然袭击。

  与之前相似的有《三国演义》第一百零六回中,“司马懿诈病赚曹爽”,同样也是能而示之不能,使敌手放松机警惕和戒备,然后发起突然袭击。

  “能而示之不能”的计策中最关键的是要了解敌将的心理,顺从对手的意图行事。关羽水淹七军之后,被一时胜利冲昏了头脑,他一心只作着“取了樊城,即当长驱直进,径到许郡,剿灭操贼”的美梦,早把东吴威胁抛在脑后。而曹爽在司马懿称病不出之后也可以为己无大患“饮酒作乐”,遂穷奢极欲。但倘若对手换成凡事谨小慎微的孔明,恐怕他们都难遂心愿罢了。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