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巴黎游记(一) -- 火候
我来填坑
王宫 王宫
比较中外政治制度,法国的政治结构好像是和中国最为接近的。巴黎保持欧洲大陆第一大城市的名号数百年依靠的绝对不是法国人的浪漫,中世纪开始的一竿子到底的中央集权塑造了一个巴黎为枢纽的强大的交通、行政网络:各地区能够服从中央领导,各级行政机关能够在中央政府的直接控制下坚决执行中央的命令。中央集权对法国成为欧洲数百年第一强国至关重要。
法兰西集权奠基人--路易十一
西班牙及其接班人奥匈帝国那种以联姻为基础的统治结构变数太大,再加上宗教绑架世俗权力,严重制约了权力的作用。英国在政党成熟之后才开始有能力逐鹿欧洲,不过政党本身也是一种中央集权的政治组织。第二帝国那种森林大会形式的元首制算是法国中央集权的日耳曼简化版。沙俄则是蒙古集权的翻版,和欧洲国家的发展不太一样暂不讨论,但是其崛起也依靠着强有力的中央。
作为中央集权的枢纽,王权必须是至高无上的,建筑的政治功能之歌时候就派上用场。凡尔赛宫不仅成就了建筑艺术也是集权建筑的代表作之一,路易十四耗费大量资金为自己的权利欲(据说是受某大臣宅第的刺激心血来潮)和表现欲(夸张的建筑尺寸)修了一座永久的纪念碑。
先说一下交通:坐rer 前往凡尔赛,rer线在塞纳河南部,在巴黎市内与其它地铁站有很多交汇点,注意不要做错方向。不过凡尔赛处在巴黎四环(我对zone four的翻译),出了三区所以要单买票,因为不是根据行程而是根据乘车次数来计费(2.5欧元单程),在分区点下车买票很划不来。我以为是在三区以内(地图上标的不清),去的时候没单买票,回来的时候就被卡在检票口了,重新买票耽误时间(很多欧洲老外也犯这个错误)。出了车站有指引,不过由于凡尔赛体量很大,怎么走都不会错过大殿的。
虽然我因为年龄优势不用买票但还是来说一下门票:大殿和大小特里亚农宫还有是要单独买票的,通票是18欧元(有音乐表演的时候25欧),大殿15欧,大特里亚农和按动瓦内特寝宫10欧,特别参观那些国王的忏悔室什么的(discover the hidden versaile)要16欧且只对团体开放。讲解器的费用包含在门票里,有汉语的,发讲解器的法国帅哥居然也说中文,欧式中文别有一番情调。解说词编译的不错,内容精准,还有中世纪的宫廷音乐做配乐。美中不足的是净弄些文言文词汇在里面,那帮旅法华侨还真把法国国王当皇帝了。
所有的政治建筑都通过对称来表达那种王权的威严和不可侵犯,
建成时的样子,现在也没什么变化,天际线都没变
网上找来的导游图翻拍,左侧裙楼是办公室,卖门票提供各种导游手册。
这个数码照片的感觉太强了点
当天是假日,大殿排队的人特别多(上图里门内黑压压一片都是排队的),我就先去后花园逛逛。
我觉得西方人的中世纪园林设计都挺恶趣味的,从大殿出来要走不短的没有遮掩的石子路才能到花园里面,石子干巴巴,硬邦邦的,踩上去声音不小(为了安全,还是在石子路上骑马更舒服),走在上面有种很烦躁的感觉,要是烈日当头估计就更不爽了。
不过喷泉雕塑水平着实不赖
这张很有喜感
那修剪得整整齐齐的树木迷宫(貌似只有西方才有这种玩意),里面非常安静或者说有些肃穆,追逐嬉戏尚可。面对高达挺拔的树木,我不相信有人会有闲情雅致吟诗作赋,可能更多的是用来散步吧
迷宫树木都和这差不多高,但是底层也都用灌木围了起来
看到这个画面,说明你快到特里亚农宫了,我去的时候就是这个颜色,一点金碧辉煌的感觉都没有,水都是绿色的。可能整个花园在晚上看起来会相当漂亮,可惜它晚上不开放。
这些树可能见证了法国政治无尽的变迁
大特里亚农宫我排了差不多半小时才进去
路易十四最喜欢住在大特里亚农宫,暴露狂也要有私密空间么。
这是大门
外观不如大殿威严,感觉更人性化,看起来舒服得多。
沙龙,国王一家人就在这里陶冶情操
路易15就死在这张床上(曾祖父路易十四熬死了他爷爷和他爹)
遗憾的是当天下午去的,时间来不及没有去安东瓦内特王后的寝邸,遗憾遗憾,下次有机会的话去奥地利转转,体会一下这个奥地利美人的思乡之情。
再回过头来看看大殿。
不知道大殿是修在自然的山包上还是特意堆砌的土堆上面,借着地势站在门前就能让人产生一种君临天下的感觉。大殿也不是一天就建好的,经历了多次扩建,由原来的寝宫加办公室逐步增加了教堂和镜厅。
建筑装饰十分精美
镀金的装饰件
上面写的是光荣属于法兰西?就凡尔赛和巴黎来说,此话不假。不知道大革命暴发的当天下午,路易十六和王后看着那些聚集在门口的革命者的时候是不是会想到这句话,如果想到的话又会怎样去理解呢。
家族教堂,每天早上路易十四都要领着一大家子在这里做祷告
装饰不胜繁复
战神厅的装饰,凡尔赛的装饰设计师来自法国的盟国威尼斯。设计师本人被当作国礼送到法国的。
海格立斯厅拍了视频,没有照片,又增加了遗憾的地方
波旁王室的族徽
暴露狂路易十四,年轻的时候还是很英武的,谁想到中年以后居然把出恭当作炫耀王权的仪式,只有受邀之人才能欣赏。马屁精们为了一睹“王屎”,打得头破血流。
镜厅里面都是人啊,受不了鸟。要不是镜厅的窗户是开着的,能换换新鲜空气,不少人得倒在大殿里面。中国旅游团里面还有说汉语的洋导游,解说词非常专业。
当然也少不了拿破仑一世的踪影
卧室和家具多数是赝品,原物在王宫受冲击的时候都被暴民搬走了,拿破仑帝国风格的家具也没有陈列多少(凡尔赛毕竟是国家历史博物馆,不可能面面俱到)。但是赝品也是相当的奢华,如果我有一套价值连城的帷帐,我是不可能舍得睡在上面的。
国王的活动空间在顶层,下层则是太子一家的驻地,相比之下要寒酸得多,采光很差,正常人在那个房子里不见的能活得顺心,何况是把老子当作仇人的太子呢。老国王熬死了自己的儿子和孙子,不知道晚年心中是何等的凄凉啊。
人太多,人流的不可逆性让我的相机没机会发挥多少威力,咱下次再伴着照片回顾一下我的卢浮宫之旅。
应该是某些作品不能拍
有些不能用闪光灯
都被禁止了,不知何故 楼上的莫奈很多人拍,还开闪光灯都没人阻止
“孚”生一日
得益于世界所有王室成员的通病---附庸风雅和中世纪时法国欧陆第一强国的地位和财富,卢浮宫向普通百姓开放的那天就注定了他的不同凡响。凭借馆藏40万件文物,展出3万5千件,卢浮宫在数量上差不多就可以压倒除了故宫博物院外的所有中国博物馆。因为文化不同,文物的质量不好比较,但是艺术品所能带来的美的感受却能够跨越文化和时间的障碍。说实话,我就是怀着朝圣的心态去参观卢浮宫的(虽然说我对艺术一窍不通)。
当天是我在巴黎的最后一天,我意图在卢浮宫为自己的巴黎之行 画上一个完满的句号。
我在巴黎的第一天下午就去踩点了,当时天气都不能说是太好。在协和广场前吃了法国煎饼之后就开始下雨了。
不过就像往常一样,最后一个下午我总能收到一个热烈温暖的欢送仪式。
我对皇宫门前的这几个玻璃金字塔镇么什么感觉,可能是夜景会好很多吧。
这就是达芬奇密码里面那个象征天地交合的位置吧
交通:坐一号或7号线,在Palais-Royal-musée du Louvre下车,有箭头标示线路,跟着人流绝对不会迷路的。看到那个玻璃大厅,你就胜利了。
门票和实用信息:常设展览10欧,26岁以下免票(不限国籍)。售票口在那个大金字塔下面,行李间的位置在大厅北侧(我没找着,背着大包和相机在卢浮宫里逛了一天,7公斤啊)。
展品都没有英文说明牌,讲解器是非常必要的。讲解器是大韩航空赞助的nds游戏机。
有3d功能,地图很直观,里面的讲解信息很全面质量很高(没有中文),但是这家伙非常的费电,3个小时貌似就是极限了,后半段我是看着地图完成游览的。讲解器使用费成人5欧,未成年人3欧,自助购票,领取时还需要抵押一个身份证件。我买的3欧票,好在博冠工作人员原谅了我的过失(我不是故意的),没补票,压了个护照就拿到了讲解器。
进入卢浮宫,第一个展览讲的是卢浮宫的历史
法王飞利浦。奥古斯特二世修建了一座以防御为主要功能的城堡,四面各有一个大型圆底角楼。查理五世时期,因为城市扩张,城堡失去了防御功能。16世纪,法王弗朗索瓦一世铲平了城堡,新建了一座文艺复兴风格的宫殿,这就是我们看到的卢浮宫。原来的要塞在1985年重见天日。
先从雕塑开始看起,我特别喜欢西方雕塑的那种肌肉线条带来的力量感,这里的雕塑能充分满足我的这个是好。听讲解都是从地中海沿岸和西亚一带搜罗来的。我认为西方人这种行为和偷没有区别,虽然说放在这里能得到更好的维护保养,但是文物离开了出土地点,就是去了一些味道。讲解词里能感觉到法国人那种以西方文明传承人自居的感觉,西方起源于地中海沿岸,这种感觉似乎合情合理。可叹那些流失到欧洲的中国文物会遭到怎样的解读呢,让一帮法国佬来解读中国的历史,不可想象。。。。
尼克斯的斯芬克斯,我就找到这么一件埃及文物,没找到那个窃取苏菲玛索魂魄的木乃伊。
狩猎女神,镇馆之宝之一(重要性可根据讲解器的显示符号大小来判断)
虐待动物是儿童的天性
罗马皇帝喜欢把自己“传首九边”:这是屋大维的头像,看起来弱不禁风的样子,要不然没有子嗣呢。
这是他的养子,早夭也没机会继承王位。姐夫兼战友阿格里帕的儿子后来上位。
某关键部位特写
匠人签名,责任制落实到位。
西域的兽首杯
基情无限
偷拍女神(人真多,都围着她照相)
萨摩雷斯的胜利女神(博物馆里黑白的感觉更好一些)
伊朗第一王朝的遗迹,petropolis 宫殿的柱头。能把这么大个家伙从伊朗运过来,可见法国佬对知识的贪婪。
薛西斯的精锐重步兵,(非原创)
武士和小猫(狮子)
这个角度看,怪兽有n只脚
可怜伊朗原处就只剩下一个个窟窿了
历史书上见过,忘了是啥了
汉莫拉比法典
不知道是啥
中世纪的象牙雕饰(神龛上的,国王看起来很呆)
西亚北非专区转完,感觉卢浮宫就是西方国家的爱西方教育基地:把自己看作是一切文明的精华的传承人,不仔细思考不容易发现那层几乎不存在的继承关系。幸亏我中华文明,数千年不曾间断,不然就有人给我们志愿来当爹了。
王宫就免不了和国王沾边的东西
拿破仑三世的餐厅,在南侧三楼和北侧三楼并不相接,走起来很麻烦。
星座走廊,墙面上挂的是王室御用设计师的肖像
再来回顾一下画廊,文艺复兴三杰的作品在这里都能找到,法国王室还真是有钱
路易十四曾在这个走廊骑马追狐狸,但是游客的数量严重压缩了建筑物的空间感。走廊的尽头就是蒙娜丽莎,被一幅画挡住了。
蒙娜丽莎也被紧紧的包围起来。
在达芬奇的感染下,所有人都变成了摄影师,快门声声不断。我都记不进去,拍个到此一游就完事了。
原来外国人也有这种到此一游旅行团。。。。貌似是东欧的
美杜莎之筏,当时怎么就没有被和谐呢
西班牙的绘画占据了半壁江山
不过显然没有意大利的作品那么有人气
楼上还有一些弗莱芒地区的作品,其中有维梅尔的真迹。暂居荷兰的我对那个兴趣不大
titus皇帝说:欢迎下次再来卢浮宫
不过LZ确实没做好功课,居然拿路易XIV同乾隆比。二者对世界的影响力差得太远了吧。
真没什么大区别:好大喜功,浪费国家资源,是国家由胜转衰的罪魁。要说世界影响,乾隆彻底灭了准噶尔,事实上灭亡了蒙古,就这一点来说乾隆的影响还大一些。工业时代之前,除了征伐的天才入亚历山大和成吉思汗,帝王个人基本谈不上什么世界影响力。
大拱门
我的印象中,巴黎的建筑从形制和颜色上来说都并不突兀(裹了糖浆的埃菲尔铁塔现在看也不是那么扎眼),给人一种恬静,闲适和那么一丝的慵懒的感觉。但是如果一直保持那种慢节奏,生活就没有什么意义了。建筑尤其是建筑群能有效的加快人们的生活节奏,拉德芳斯区这片崛起于20世纪50年代的新建筑群,就是巴黎人或者说所有法国人生活的新加速器。
我从卢浮宫出来之后,已经块到下午四点了,将近5个小时的负重参观确实非常的消耗体力。整个5点之前的时间我都消耗在了卢浮宫前的公园里,看人来人往,唯我不动如山。按我的计划:当天的倒数第二个景点就是大拱门,一号线的终点下车即是,也是香榭丽舍大街的终点。
别人说 去拉德芳斯区要带上这样的表情:
走出车站,首先进入视野的就是大拱门(le grand arc),真是个庞然大物。
遗憾的是来的有点晚了,大楼已经停止出售参观券了。不过由于周边建筑的遮挡,在楼上也很难有良好的视野。巴黎的最高点是不是埃菲尔铁塔而是蒙娜帕斯大厦,站在那上面可以吧铁塔也收进镜头可惜我没去哎
站在拱门下这种震撼感觉和我在凯旋门参观的时候差不多,不愧新凯旋门的称谓。
拉德芳斯区其他的后现代玻璃建筑也很有漂亮,相比哈尔滨的玻璃棺材和玻璃窖子以及类似的建筑,幕墙看起来非常完整,干净。可能是法国佬采暖问题考虑的比较少和材料,施工相对先进的缘故吧。
眺望巴黎中轴线上的另外一个重要坐标点---凯旋门
拱门的背后是一条木质栈道,在上面走,鞋跟和木头碰撞发出悦耳的声响。栈道的一侧还有一片墓地,墓碑排列的相对整齐,不知道是什么人什么时间埋在那里的
本来就是看日落的,但是时间计算错误多等了一个小时。日落开始了,这短暂的美丽容不得半点迟疑。
太阳颜色渐暗,不知道这是不是镀膜的原因。
中间那个就是la defense de paris -保卫巴黎战役纪念(普法战争)雕塑,拉德芳斯区得名由来。
余晖穿过拱门给巴黎,太阳如往昔留恋并最后轻抚着可爱的城市和生活其中的百姓
橙色的阳光在玻璃幕墙间穿梭,配合着晚霞给人一种似真似幻的感觉。貌似右侧的是法国邮政大厦。我在巴黎买了半打明信片,一张也没寄出去最后才找到邮局。。。。。。
夕阳下的大拱门有一种壮丽的美
灯光配着日落后泛蓝的天空,那种沉静似乎让整个巴黎似乎停止了喧嚣,大拱门也要随着一日的终结而进入梦乡。
这就是我在巴黎游览的最后一个景点,时间不等人,eurolines的大巴也会不等我。巴黎,咱下回再见。。。。
什么样的城市塑造什么样的市民,都说巴黎人势利,瞧不起外来户(这跟国内北上广差不的说),貌似法国其他地方的人都不太喜欢巴黎人。不过我接触的巴黎市民都还是挺有好的,热心的帮我指路,排队的时候和我聊天,不觉得有什么歧视。这也可能是因为我一眼看上去就像个学生,他们也觉得在弱势群体面前展现优越感是很无聊的事情。
就我观察,巴黎人气质与着装水平很高,街上见不到非主流,颜色,饰物搭配非常协调,色调非常自然,即使是鲜艳的颜色也不显得突兀。巴黎女人都显得很自信,那种气质打扮,不显肉就可以表达出优雅的性感,我的来自法国南部的同学说:巴黎女人只知道打扮自己这一件事。
下面为我用照片回顾一下我眼中巴黎的男男女女(偷拍)
初见
不抿嘴就好了
敲锅底的音乐家
凡尔赛皇家牧场偷拍
形状真心不错
狐媚的感觉
插队的美国佬,他们在哪里都不受欢迎
要是用自动对焦的话 就不会糊了
老奶奶穿的也很潮
制服很帅
抓小偷?
勾起了伤心的往事
最爱那一低首的温柔
妈妈在注视孩子的时候是最美丽的瞬间
大妈
制服男
狮吼功 吓退恐怖分子
蒙马特高地上的街头艺人
画家
70欧元买的二手腾龙长焦镜头在天气给力的时候还是很不错的
在蒙马特给自己讲故事
蒙马特高地的传说很多,我知道[MP=320,240][/MP]的却太少:古罗马的官兵在这里为凯旋而向战神祈祷,茶花女的原型在这里享受尘嚣落定后的静谧,而高地下的红磨坊夜夜笙歌仍在演绎着世间不断的浮华。。。这世间我想听的故事太多,别人讲的却很少。
坐在台阶上看取景器里人来人往,我总是在想起我妈经常问我的话:儿子,你总是一个人出门?想了很久,最近才拼凑了一个勉强应付的答案:对我来说,旅行都是一个听故事,讲故事的过程。有些故事别人会讲,有些故事永远都不会有人讲给你听,这个时候就需要自己去想象,从主人公的衣着,动作,服饰,语音语调一点一点的去还原他或她的“故事”(怎么听起来像精神病)。
举个例子:
蒙马特地铁站门口卖的烤玉米:从个头来看,玉米还远没有成熟;烤架是用超市的推车改装的,烤架就是推车上的儿童架,油漆桶就是烤箱;烤玉米不刷油,烤得差不多了撒点盐了事。提示:卖烤玉米的还是个黑人,总在扫视四周;玉米半生不熟,外焦里生。这些细节可以拼凑很多不同的故事:(一)非法移民的奋斗史,(二)黑人社会众生相(三)烤玉米和盐(四)植物大战僵尸
我很享受这个过程,但不是每个主人公都能够忍受那种有些被变态的观察,然后这个变态不发一言在那里自顾个的发愣最后冲着“主人公”傻笑。有相同嗜好的人我还没有见过的,自己旅行在某种程度上就成了一种必然。
博物馆,也是一个给自己讲故事的好地方,把自己想象成大师或是大师的作品的一部分,尤其是讲解给力的时候就好像是以为好的导师领着你做论文,感觉妙不可言。
什么样的事情让他陷入沉思
也许我就是那个骑在马上的斗牛士接受观众的喝彩
梦和记忆,哪个是真实的?
他的眼中看到了什么,是现实,还是想象?
不是所有人都会站在博物馆里像个傻子似的对着屁股笑一个小时,
很耽误吃喝的时间(我在巴黎除了法式黄油,奶油和棍式面包包就没吃过啥特色食品,我也想吃奶油做的菜啊)。自己逛博物馆在这个时候有时候也是一种必然的选择。
我爱旅行,因为我喜欢想象。我喜欢想象,所以我爱巴黎。
不知道下一次的旅行,又会有怎样的新发现:
le grand palace,
亚历山大三世桥
也许我还会开着2cv逛巴黎。
巴黎,再见!!!!!!!
铁塔票可在网上购买并预定时间。夏天建议晚上7、8点钟灯塔,可看日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