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我往何处去? -- 云意不知沧海

共:💬392 🌺2098 🌵1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7
下页 末页
家园 首先确认仅仅是皮肉伤还是已经有软骨骨折或移位。

如果是皮肉伤造成的不对称肿胀,多数可以还原。如果消肿后或检查确定是软骨有问题,恐怕只有整形了

家园 周一去拍片子,希望问题不大。
家园 成长的过程,就像昆虫蜕皮。

必须剥去并放弃原有的一部分自我,嫁接上或生长出新的外壳和技能。

这常常是个痛苦而艰难的过程,也许我太懒太脆弱,几乎每一次感觉到心灵上在“长大”,都是在极不愉快的变故之后。

我观察到的植物和动物的成长也一样,娇嫩易碎的、明丽湿润的逐渐转化为坚实苍劲刚硬。一般比起生存的重要性,那些天真的愿望,敏感的感受,脆弱易变的情感,只能算车轮下碾碎的飞尘。

但是正是这些不可靠的、带给我痛苦多于快乐的东西,把曾经几乎与世隔绝的我和现实连在一起,让我感觉到我还活着。如果剥离了,是否必须去重新寻找生命存在的意义?还是就此,麻木或者称为坚强的,为生物本能而在明知不可为的路上生存下去?

弟弟几岁的时候,有一次偷看课外书被我碰到了,我没责备他。于是他把我当好人,和我说到爸爸妈妈的不是。我说“他们也是为你好”,他没应声,把话题转开了。看他的表情,我知道,和我小时候一样,他不会再向任何人随便吐露自己的真实想法。但我认为,这是必要的一步。他会孤独,会痛苦,但比起被欺骗利用,应该算是好得多的选择。

也许成长,就是学会受伤。

那时刘心武还没有臭大街,在杂志上看到他的《白牙》,大合心境,学着做了两天,基本成功,只在妈妈问话时不得不开了一次口。看样子,就算我当时继续沉默下去,也没人觉得太奇怪。

家园 我不记得自己是怎么识字的。

大人都没空教,只是一遍遍给我念图画书。或者我靠在床上,看电视里的字幕。总之,很早识字,也就很早读了许多不该那个年龄读的书。

一开始还没那么出格,只是几本连环画翻来覆去的看,不久就看腻了。能走动了,开始搬书架上所有有图画或者看得懂的书。好在小说是放在够不着的地方的。于是很长一段时间里只能看工艺仕女图谱和世界国旗大全。几本散文集和红楼梦越剧剧本也被我弄得“死无全尸”。

励志的也有,是一个作家的自传,奇怪我从没在这本自传以外的地方见过他的大名。

家园 这自传的封面设计很好。

除了作者头像和文字外,黑底上有一弯冰做的月亮。题记告诉人们,命运并非有神,而是掌握在在自己手里。我把它当做收心提神的法宝,一般玩到觉得该学习又定不下心的时候,就去看看这本自传。

可是同样一本书,个性不同的人吸取的部分也各有不同。真正给我留下影响的却是最后一章的小标题:不要幻想什么一鸣惊人,还是冷水泡茶慢慢浓吧!

还有一些关于社会灰暗面的书,讲乞丐群体的报告文学,乱七八糟的法制文学之类。如果被发现偷看起码要一通训斥,可是孩子永远能找到大人控制不了的时间。

可能阅读内容有影响,但我想更多是听周围人讲社会上的事和看新闻时感到的反差。好像从小意识中就有两个社会,两种现实。一面是灰色,贪赃枉法宵小横行,疾病,贫穷,固定的地位和生存方式,弱小者绝望而无力的挣扎,有的勉强能得到稳定平凡的生活,有的始而反抗继而自甘堕落;一面是努力就有回报,公道可以争取,可怜之人先有可恨之处,贤善者受赞扬,阴险者终不能欺世,付出感情终不会无用。大概我偏激的一部分就是这样慢慢形成的。

家园 贴一首冯至的十四行诗

有关你所说的“蜕变”主题。达观、自然、顺天,就象冯至说的:

什么能从我们身上脱落,

我们都让它化作尘埃:

我们安排我们在这个时代

像秋日的树木,一棵棵

把树叶和些过迟的花朵

都交给秋风,好舒开树身

伸入严冬;我们安排我们

在自然里,像蜕化的蝉蛾

把残壳都丢在泥里土里;

我们把我们安排给那个

未来的死亡,像一段歌曲,

歌声从音乐的身上脱落,

归终剩下了音乐的身躯

化作一脉的青山默默。

这首诗真的很不错!

家园 应该这么说

第二面肯定是哄小孩子的了,只要一个反例就行,实际上应该有无数反例了。当然第一面也没什么,坏人享尽天年,好人辛苦一生,也不妨碍你获得自己的快乐和幸福。你这种偏激就是自己跟自己玩。

家园 生命存在的意义

生命没有特别的意义,或者说需要你本身去赋予它意义。

另外还有一点,想出生命的意义并不难,我可以随便想出上百种,证明其是生命的意义才是难的部分。证明过程就是人的一生。

人感受到痛苦是因为不断意识到自己的有限和无能为力,或者在其他人感受到痛苦的时候深有同感。不断成长就是在意识到自己有限能力的情况下,忍耐痛苦并使自己的能力得到最大的发挥。

家园 时代的因素

我想选一个超级冷漠的表情,似乎没有

我也有点恨一个人,可我不能说,我很小的时候就一直在想一个问题,生物的繁衍到底是本能还是为了爱。

我们不是植物,但作为高等动物的生命体,繁衍了后代为了什么?

你还年轻,还有大把的时间。身体的不便是你的枷锁,可是,有的人,一辈子都生活在精神枷锁下,也许你很难理解。

网络语言说得好,神马都是浮云,假如你就是马不是神,浮云也是不会散去,这又作何解释啊?

我只能说,每个人都是多面体,重压之下会有反抗,可是,当压力消失的时候,我迷失了自己。

我想和你互换,你可以拥有我的健康的身体,我想进入你心灵的压力。

心灵独语。

家园 看了这几个内容,有些心酸

人的生活不应当是这样,你非常敏感,要学习、锻炼得迟钝些,要有些傻小子、傻大姐的样子,随他外面凉热,我只觉得都不错、傻开心。

河里有位“巅峰背影”,他舅舅曾经对他说过:人的胸怀,都是委屈憋大的。人活着,是一个不断学习,吸收经验,不断成长的过程。对痛苦的免疫力,应当是随着智慧增长的。

家园 是很不错,

我最喜欢第一节:

我们安排我们在这个时代

像秋日的树木,一棵棵

把树叶和些过迟的花朵

都交给秋风,好舒开树身

伸入严冬

家园 后来大一点,这些东西已经吸引不了我了。

我看的第一本名著是网格版的格列佛游记,当童话读的。只喜欢前两章。最后一章也不错,只是慧骃国没有盐吃让人很难接受。虽然作者附和说“盐只不过是一种兴奋剂”,还是让人有白璧微瑕,身在天堂嘴里却淡出鸟来的感觉。而其中对各种心理疾病开出了统一的药方,那就是赶去做力气活,几天苦干狠吃傻睡下来,什么都好了。但那时我更感兴趣的,还是小人国里大桶喝酒后一泡尿救王国万人于烈火的快感,还有大人国里那只烧红雀的味道。

让我现在都不好意思提起的,是那时我还读过雪米莉的书。其实当时就觉得并不好看,只是有种进入18+世界的刺激感。

而后有段时间,无书可看的我开始读词典,想象形容词所代表的形象、声音、味道,成语所形容的风格、场景,植物学词条中的花卉,附录中顶着华丽帝号的历代君王,有趣的方言发音。

我稍微长高了一些,开始琢磨原先够不着的书。然后在绿色书脊看到了溥仪的名字。

说实话,他的自传读到结尾,也有种励志感。

家园 我的两性启蒙书籍是

莫泊桑中短篇小说集,看了才知道男人和女人有那么多种可能性。

家园 书中曾经提到他的迷信之荒唐。

但很快,我也体会到人在孤独、恐惧、缺乏信任时的虚弱心理,会去相信、依靠一些自己明知是假的东西。

他说在菜园里干活很勤快,只是因为觉得看着蔬菜成长很新鲜。其实对于人来说,小小的、触手可及的成就感,往往比远大目标带来的快乐更多。

觉得他写的思想转化过于突然了,众叛亲离后生一场大病,病好了,也想清楚了自己也是制度的牺牲品。后来看到溥杰的字,记起溥仪说“我总不会比溥杰的天分还差”。原来当过皇帝,一样会嫉妒别人。不管怎样,他在告诉人们,新社会的普通人比过去的皇帝更幸福。

然后开始有目标的找一些有名头的作品读。找到了外国名著选本。大多只当故事看。安娜·卡列尼娜只看最后一段,但我无法形容初见那种笔法时的震撼或说震惊。不像是写作出来的,而是黑匣子记录飞机航程一样记录灵魂的每一个颤动,每一次心跳。作者不是作者,他就是所有人物,就是故事本身。

家园 那时读的书不少前面都有毛主席语录,是非也相当分明。

所以我看包法利夫人前几个选段时,头一次在“被批判”的人物形象上找到自己的影子,有些不好意思。

像爱玛一样偷偷翻着三流言情小说废寝忘食,看着名媛贵妇风流哥儿的画册发花痴,YY着自己也是其中一员,日记里写着不着边际的哀怨与不知何来的绝望,厌倦日常的平淡无味,为诗意着迷,渴望哪怕是悲剧结尾的激情与浪漫。十几岁的女孩,有几个不曾这样?我不知道。

而真正进入社会角色后,大多数都选择把小女儿的浪漫激情压在箱底,像老照片一样,一年都看不上一两回。少数人选择拒绝大众角色,用自己的青春去把梦想落实。但还有不少,梦没有死,如果只是一生平淡,知足长乐,也没什么。那时的包法利夫人在盘子上垫新鲜葡萄叶,用罐头腌梅子摆成金字塔形,罩上原装玻璃罐头端出来待客给丈夫长脸。这手艺在今天味道可能不叫好,但也可以让人眼前一亮。但如果偶然梦被点燃了,就很有些麻烦。人在发现曾以为遥不可及而放弃多年的梦想,而今可能近在咫尺时,有的会不敢相信、不愿改变现状而放手,有的则会不顾一切的追上去。得而复失比不可得更让人崩溃绝望。

有江湖豪杰气的菲菲小姐是当武侠小说看的。要换金古梁温来写,最后救女主出火坑的如果不是某大侠,铁定是峨眉派掌门。

我对红与黑的感受却不同。同为法国人,福楼拜怜悯讥世外多少有点脂粉气,司汤达却有着初生牛犊般的英雄气,虽然时有稚嫩可笑处。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