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文摘】扶不起来的阿斗----说刘禅 -- 南郑候魏延
发 信 人:Glad_Acer(开心客) 信区名称:Sanguo[563]
信件提要:扶不起来的阿斗----说刘禅
原发信站:中国科大BBS站(Wed, 11 Dec 1996 18:54:25)
以下都是歪说。
刘禅是历史上著名的"扶不起来的阿斗"。从早期来说,刚生下不久,
就令他的老娘蒙难(死在乱军中的一口井里),这是典型的"克母"相,
照"相学"上来说是"大不吉",更进一步说,先妨母,后妨父,这是小
小刘禅的"异禀"。对相学有一定造诣的刘备老爹对此深知之,所以想
趁大乱之时,还是一下子摔死算了,没料到有异禀的人有天佑之,是
"命里注定"的,岂人力所能致命乎?意料之外却换回了赵云的忠诚和
"好贤甚于爱子"的名声,也算有所得吧。
所以后来逐渐长大的刘禅也心知肚明,极力表现出默默无闻的样子,
最好是让大家都感觉不到他这个人的存在。所以直到刘备死前再也没
有出现刘禅的大的动静。长期的锻炼终于造就了刘禅强大的生存能力。
即使不当皇帝,成为阶下丘之后也能做到适者生存。
长期的忍,特别是作为一个不是普通人家出来的有特殊地位的人的压
抑造成刘禅心理上很阴暗的一面,历史上很多的帝王都因为在当太子
阶段所遭受的压抑而致使一旦当了皇帝,就一发不可收,为所欲为,
成为暴君,而这尤以明朝为最。所幸的是刘禅身边没有什么"慈善"的
乳娘也没有特别变态的太监,所以直到被俘,他最多所表现出来的只
不过是一种可怜的"懦弱"。就是这种懦弱,使刘禅成为历史上最受人
责备的一个皇帝。
其实历史上很多的皇帝,不当皇帝反而会更好,唐明皇绝对可以成为
世界一流的作曲家,李煜当个大词人什么的不成问题,还有的皇帝,
更适合当个戏子、作家、画家、木匠,甚至当个小商人对他们本人来
说更合适。遗憾的是“奈何生在帝王家”。
话说回来,如果不生在帝王家,千百年后,哪会有这么多的人研究他
们?无论是流芳还是遗臭,总之是流传下来了,比湮没在历史的长河
中来说,究竟是好呢?还是坏呢?
庄子希望当野地中的骷髅,可惜他最终还是没有作成,所以历史上也
多了长生殿的千古佳话,也有了皇帝和名妓的美丽故事,更有春花秋
月何时了的绝唱。
刘禅则是作为了懦弱派的头号代表出现在舞台上,无疑,这样是为了
更好的秤托诸葛的了不起,让大家明白:瞧瞧,这么懦弱没用的皇帝,
孔明先生都能扶着战立起来,而孔明一不在,就扶不起,更表现出了
孔明之亮。
从做人来说,懦弱不是缺点,也不能说是弱点,孔明心里也有数,如果
刘禅有的不数懦弱而是别的心理变态的皇帝所有的--比如残暴、多疑、
自大、肆虐,等等等等。。。。那孔明先生恐怕才真要后悔,也真要实
现他自己的"梦"---出师未捷生先死。
刘禅最为人所非异的,一是听信黄皓之言招回刚刚打了胜仗的诸葛亮,
另一就是"此间乐,不思蜀"。
诸葛亮北伐之前,就怕背后有人(说明了就是刘禅)拖后腿,所以派了
一堆的官,什么侍中侍郎郭攸之啦,什么费衤(yi)董允啦,什么参军
蒋琬啦,什么将军向宠啦,等等等等,一篇<<出师表>>事实上是架空
了皇帝,文的武的,上的下的,里的外的,我都安排的好好的,您就
不用操心了,安心享福吧。所以刘禅能作的就只剩下喝酒玩乐了(这时
的刘禅没有成为一个好色的昏君,不能不说一声"了不起")。
"架空"正是每一个人即使最低下的人所不愿意的,特别是对名义上的
一国之君--皇帝。这涉及到权力和个人尊严的问题,可以认为一百
个皇帝里有一百个都会把这个认为是夺取进而是夺位的信号,这样的
情况下至少会有九是五个皇帝为此而采取行动,大的是杀一批大臣,
小的是贬官。
好在,我们每个人都幸运地看到,这样的大乱没有在蜀国发生。诸葛
丞相带着大兵上前线了,朝里一帮大臣开始执行公务了,刘禅皇帝也
会后宫找能陪他的黄皓喝酒下棋听摇滚去了。
原因何在?
一是诸葛亮带着兵,朝中都是他的人,刘禅事实上也只是个空架,大家
都知道这一点。
二是刘备临死前的一句话,刘备实在是平衡势力的老手和高手,就那一
句话,让刘禅和诸葛亮俩都不敢乱动,谁动都有危险。你刘禅敢不服,
我孔明就能"奉先主遗言"将你废了。而你诸葛如果先动,就违背了先主
遗言,因为刘禅毕竟还是"以父事之"而且并没有表现出"不能辅之"的样
子。
事实上诸葛亮从来没有瞧得起刘禅,也根本没有打算把刘禅真正
培养成一个能胜任的君主,他只是"冷眼向洋看世界",旁观着刘
禅的举动,同时操纵着一个听话的玩偶,自顾自做自己的事业。
他从来没有考虑过刘禅作为一个人和一个皇帝的感受。
这也是因为刘备的一句遗言造成的。
历史上所有的功高震主,自行其是的大臣基本都不得善终,如霍
光一族后来都没有好下场,而诸葛先生实在是幸运。他没有因为
君主的疑心而被罢官或者灭族,大官照样当得好好的,降级也是
自己提出来,皇帝还百般阻止。
奇怪的皇帝?
我们都看到,刘禅并不是没有心疑过,但是唯一的一次疑心就是
听信了黄皓转苟安的话,将诸葛亮从前线招回,除此无他。如果
作为一个想独立的皇帝来说,这才是非常奇怪的,如果换上我,
恐怕会不计国家的安危,将所有威协到我地位的人统统"喀嚓"。
想想历史上所谓的名臣,多少是这样死的?从赵国的李牧,到明
末的袁崇焕,不数也罢。
因为疑心而招回孔明,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也是合理的。
有人过分夸大了那一次的影响,认为刘禅自己阻碍了统一全国的大好机会,
诸葛亮也是这么说的。
但是,这只是一种没有道理的夸张。
从当时的形势来看,一次成功,丝毫不能动摇三国分立的局面,也没有到
了一战能定胜负的时候。以中原的富庶,一次失败仅仅是一次失败而已。
而事实上,从关羽死了以后,蜀就再也没有能力征服中原了,诸葛亮茅庐
中的三分之计也真正成为了三分--统一已经不可能了。蜀国失去了荆州,
失去了两面进攻的战略,唯一能作的就是苟延,前面已经提到:刘关张一
死,荆州一丢,诸葛亮的事业生命已经完结。
所谓的六出祁山,实际上仅仅是诸葛亮所制定的"以攻代守"的高明战略。
(魏延正因为不明白这一点,所以受到诸葛的压制)
诸葛亮心里完全明白,他再也不可能实现统一。他的心里,比谁都明白。
而他之所以口头上的说,一是为了鼓舞士气,二是为了给自己心理上的
安慰,用虚假的借口来掩饰和安慰自己的已经疲惫的心灵。
所以,对自己的被招回,诸葛亮表面的无奈和责备,只是为了给众大臣
和将领看的,让他们知道,打不下中原,是皇帝的责任。有些推卸责任
的意图,也有更深一层的含义--即在众人心目中加深刘禅丝毫没有用
处,大事只有诸葛能撑着的印象。诚所谓树一人,垫一人。
所以刘禅的形象越来越差。
这样说有损孔明的光辉形象,但是,如果真的想树立一个典型,树立一
个形象的话,难道孔明竟然做不到?非不能也,不为也,不愿也。
只有这样,他才能得到绝对的自由和绝对的权力去作自己的事,去实现
自己的计划,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无可厚非,因为他的事业也是刘备
的事业,也是为了蜀国的大业的。
只苦了孩子---刘禅。
前面详细地说明对招回诸葛的分析,只为了说明一个道理:作为一个普
通的皇帝,刘禅的所作所为是完全正常和可以理解的。去除了人为夸大
的因素以后,他做的也是完全不影响大局的。
而刘禅仅仅作到了这个地步,一是他真的对诸葛亮既敬且怕,二是他由
于根本没有受到过作一个独立有主见的皇帝所应受的教养,他的表现是
一个没有能力当皇帝而当上皇帝的人的自然的表现。
再看黄皓这个人,他所被人痛恨的程度,甚至可以比拟魏忠贤和王振,
这是因为他所面对的 ,是历史上几百年才出一个的优秀人才--诸
葛孔明,正面人物的万丈光芒和无限的辉煌更衬托出他那小小的污点。
黄皓作过什么?
一是听了苟安的话,招回孔明。这根本算不得什么,这是皇帝身边的
人向皇帝所转述一句话的极平常的事,其不平常之处,只是因为受害
者是著名的诸葛亮而已。如果说他这时候有错,错仅仅是内监不该干
涉国事(严格地说,也不能算犯规,因为毕竟还有"国家兴亡,匹夫有
责"这一说,再严格些说,他只是不应该不经调查就听信谣言,还把谣
言告诉了皇帝)所以诸葛亮也不怎么责怪他,处分也没有(并非只是
照顾到皇帝的面子)。
后来和姜维之所以对着干,一是孔明没了,皇帝可以小小的给他撑腰,
二是姜维真的想杀他。这就不多说了,看过三国的人对朝中十常侍之
乱的惨剧都很清楚。
黄皓不是个好人,他是个小人,好利,谄媚,无耻,见利忘义(?)
当太监的人的心态,不了解。
但是,他既没有将朝中大臣统统杀尽,也没有认上千个干儿子,也没有
把皇帝引到敌人的包围圈里让敌人俘虏。(事实是他一个大臣也没有杀
过)他不应该的就是说了两话,一是对姜维,一是对孔明。
黄皓背上大骂名,实在有些冤。正所谓“一片羊肉满屋骚气”,可怜。
这时候刘禅应该跳出来,大喊:“是因为我的耳根子软,听了话就信”
他承认了错误,别的人这样承认过吗?看看袁绍杀田丰吧。
我们可以给刘禅定位成这样一个人:懦弱(因为人为因素造成的),
耳根软,贪图享乐,不关心国事(这也是不由他的,因为一切甚至
十几年后的安排早就被丞相安排好了) 爱喝酒(?)还能下下棋,没
有生活作法问题(一般皇帝的通病),听话(缺点还是优点?)
啊呀,竟然很难再写出更多,原来刘禅就是这么简单的一个人。
错就错在,他生在一个不合他的时代和一个不合他的家庭,身边
是个不合他的大人物。
后来,蜀终于被灭亡了,这不是他的错。
亡国的大臣们,总不能说是因为自己的无能而亡的国,所以千夫所
指,尽向阿斗。
"此间乐,不思蜀"是在心痛中的无奈,也是解脱后的无奈,在蜀在
晋,他的实际地位有何不同---都是个不被别人重视的魁儡。还
被视作软弱的象征。也是无奈下保护自己的唯一良策,所谓的忠臣
尚不能死国,一个被俘后的普通人一般的皇帝,自然的想法就是能
活下来,总不能让每个亡国之君都非要象李后主一样以泪洗面,终
日咏什么“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惹得赵家皇帝生气,把他喀嚓
了的好。
人在无奈下,各有各的处世态度,自保?求全?不曲?玉碎?每一
样都没有错。
刘禅究竟能不能"扶起来"?
如果他是个朱隶一样有主见有才能的人,或者是个崇桢一样刚愎自用
的人,或者是个李煜一样根本不适合当皇帝有没有能人辅佐的人..
文有天下奇才孔明,武有天下无敌子龙,他怎么就扶不起来?
说他不听话,不服教?他事孔明如父,几乎言听计从。
说他傻?能以“不思蜀”来保命,又是刘备的儿子,也不是近亲结婚,
常人的聪明总还是有的。
关键在于,他身边的人,根本没有打算去真正的扶他。
看刘备的遗嘱:“犬子能辅则,辅不符能辅则取而代之”,意思是:
我这个儿子,我知道他一点用也没有,先生看在我的面子上,千万不要
废了他,你就把他当条狗养着吧。
事实上,诸葛亮基本是按照一条高级的狗来养刘禅的,给他好吃好穿,
为他娶媳妇,什么事定下来再给他打个招呼(他没有否决权),身边的
事,"宫中府中"都有专人管理,不需要他操心(插手)。
诸葛亮究竟想不想培养他呢?我看是不想,因为培养出一个有主见可以
独立的皇帝,对他只有影响没有好处。
首先:有主见的人就不会对他言听计从,就没有了绝对的权力。
其次:诸葛亮的所作,其实已经有很多人不以为然,(包括谯周等"知天
命"的人)他完全是一种"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心态,所以,如果刘禅有
主见,对他的"逆天而行"虽然明知是为自己好,也会不以为然的。
再次:诸葛亮也担心皇帝(不管是聪明的糊涂的)的疑心,这有很多的前
辈作借鉴,不可不详查,而一个变聪明的皇帝,也往往意味着一个独断
和多疑的皇帝,也就意味着忠臣的末日。
这些都是猜测,真实的已经不可能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