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中国文明只有63岁——《大目标》后记 修正技术错误 -- 马前卒
思想自然而然就变了。
在最初三十年里,出版了大量的、完全就是尽可能多的要将科学文化知识教给更多的人的书籍,就是手把手的教给人。比如纸型纸这个概念,现在的课本上讲了很多次活字印刷,社会上几乎人人都知道活字印刷,读过书的人几乎人人都知道活字印刷比雕版印刷“好”、“先进”,但是现在几乎从来没有人会告诉我们说:
古人难道是蠢货吗?有好东西不用?
话说,某年,我国还真的拍过一个电影,讲毕升的故事,说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之后,遭到了封建势力的迫害。
这个某年,是1981年。
如果光看电影,那么我们会知道,原来古人是脑子里有病的。
但是后来有机会拿到了一本《书的故事》(貌似是这个名字吧),大约是建国初期那一二十年里印的,里面讲到,真正的铅字印刷,不是直接用铅字,而是用纸型纸,先印出纸型,然后再用纸型印刷。而且一般保存的印刷版,也是纸型。
所以,现在所谓的活字印刷,其实是活字与雕版相结合的方式,用活字排版,然后翻出定版,再用定版直接印刷,其实用的是二次翻印的办法。
铅字其实也不是直接用来印刷的,除非你只需要印很少几张纸---比如三五张,十来张。排版排好的铅字只是用来印“纸型”的,---只需要印一两张。
印数一多,直接用铅字印刷是不合适的。第一是印刷质量不好,那么多铅字排成的一个“版”,每个铅字要保持高矮一致非常不容易,即便是第一次使用的铅字,在印了几十张纸之后,就会变得高低不平,印出来的字就会缺胳膊少腿,甚至缺字了。更不要说铅字很软,磨损很快,根本不可能印出千张万张纸还能看得清楚了。
所以,量大的印刷品,都不是直接拿铅字直接上印刷机印的,而是要通过以下过程,制成所谓“铜锌版”,也简称锌版,上机印刷。
“制版”过程:排好的铅字版-->轧纸型(如同盖章一样手工印一两张,这就是“纸型”)-->修版(校对对纸型上的字,缺胳膊少腿的需要人工补上)-->对纸型拍照-->用拍好的底片对涂上了一层感光胶的厚锌版上感光成像-->腐蚀锌版,形成凹凸状的印刷锌版。
锌版硬度比铅字大很多,是一块整体,背后还要沾上一块厚刨花板以保持不变形,这样才能大批量印刷。需要再版的图书,一般只是保留纸型,重印时,再拍照,重复以上制版过程,制成一个新的锌版再次印刷。
当然,这是一种古老的印刷方法,现在印书,不必这么麻烦了。电脑排版,然后直接制成胶印版(平面的印刷版,非凹凸的),上胶印机印刷就行。
如果过去的【中国的文化】就是让多数人的老婆给地主睡,砸烂它有什么不对。穷不过三代,趁没到三代的时候砸烂这个旧社会,是对子孙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