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关于债务,近期的两件事 -- 闻过则喜

共:💬1253 🌺7208 🌵28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84
下页 末页
家园 同意,葡萄兄千万不要将这些技术杂志和科学刊物当真

至少近几十年来,大学和科研所产生的有价值的科学成就是非常有限的。大部分技术突破都产生在公司的研究机构中。

比如你做模式识别的,要是看各种IEEE里面的文章,真是觉得到处都是大的突破,随便拿来一个都可以改变业界的生态。实际上你要真的去那么干就死定了。凡是和大学合作过的人大概都有这个感觉。在IT界随便找一个技术难题,到CNKI上面一搜都是大把的研究论文,给出的参数都无比的好。但是你仔细看一下,全是用一些模拟软件做非常简单的模拟,而且是为了特定结果设置的模拟环境,极少有做过现场验证的。所以当前做工程,在现有业界的定律或者技术手段出现根本性突破之前,千万不要将大学或者研究机构的成果当真。

现在的大学里面的博士和硕士,特别是工学类的,坦白说没有指望他们真的做出什么成果。他们做论文的过程,其实只是国家花钱对他们进行科学训练而已。

家园 我觉得对于3D打印这个概念你和葡萄都思考偏了

这东西的优势在于超快速的定制加工,总是思考它如何来替代已有的大规模工业化生产无疑是走弯路.

这种打印机最后的归宿不是大厂房里面摆几百台替代流水线,而是单独的一台或者几台放在家里或者放在小型设计加工点.甚至于还可以在这上面发展出设计师直接将设计模型卖给最终用户,用户自行选择材料进行生产的产业模式.

  • -- 系统屏蔽 --。
家园 材料是关键

一般打印机里无非是黑色的墨粉,或者三基色的墨粉。

而真实可用的机器往往是多种材料制作而成的。3D打印机要打印出这些由多种材料的构成的机器,要么具备由简单的元素根据设计自行结合成特点分子从而构成固体的本领,要么就是多台打印机打印单一材料构成的零件,最后组装而成。

谁有本事用一台3D打印机,打印一台电脑出来?或者一台涡扇10发动机??

目前看,3D打印机最好的用途就是制作模具、模型。这已经很了不起了。

家园 09年接待过中山小榄来的一个团,都是各个五金厂的老板

(中山小榄号称中国的五金之都),带他们在川崎产业中心看了一些日本的先进加工技术,其中就有类似立体打印机的机器,好像叫什么激光立体金属成形技术,用的材料好像是特殊的金属粉末,也可以是特殊的塑料,输入要求后,机器就一层一层的打印出立体物件,日本人心里应该是对此项技术挺自傲的,连最后准备的小礼品都是该机器打印出来的塑料立体分子球。不过这些自由取用的小礼品一个都没送出去,呵呵,回来路上的,同坐的一个厂长跟我我2、3年前小榄就有类似的机器了,他们用来在参加展会交易会是临时制作来不及赶工的部件,很方便,也很快,不屑之情溢于言表。不过我没问是这机器是国产的还是进口的。

家园 能给国企和券商解套

老百姓资金规模始终都不是主力,也没有这个能力。要说套住国企和券商的,可能是跟他们一个级别或者更高的其他国企和券商吧。

家园 夯家铲看见啥了,讲讲吧。

屏蔽别人就叫看见?这不是掩耳盗铃么。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世界列强,那个是文科做领导的?

律师,管理都是文理兼收的吧,如果说理工科不能做领导,文科同样不能。

而且,就中国来说,1900年前基本都是文科做领导,还不是一个吊样?(另,从传说中看,炎帝黄帝基本可以看作理工科)

家园 恩,叫这个3D打印机是有点生搬硬套

从技术上说,构成3D打印机基础的是信息技术与自动化控制技术的整合。再加上现有各种基础研究以及其他技术手段的不断进化的综合成功。

我看重这个不是因为他现在做到了什么,是他提出了整合现有各类技术一个技术平台。我举例你就明白了。小时候,在放假的常常因为父亲做实验要晚回家,就窝在父亲实验室一整天。当时看父亲做实验是极度枯燥的,其中一种枯燥就是看各种工艺各种性能金属的切面。然后,去年还是前年克虏伯宣称,根据他们公司一百多年的金属切面研究资料表明,他的一种特殊产品的金属晶体结构,在特定温度下结晶状态是恒定的。简单点说,要达到这种金属产品特殊性能的需要,必须满足的必要条件之一是该金属实现同样的晶体结构。然后,我们不妨看看,05年IBM已经可以做到用铁原子排列IBM标志的实践。而之前有给我的信息是,今年哈佛的实验室已经开始尝试用纳米机器人利用三D打印技术编制血管和神经网络。我前面的罗列实际在说什么,我实际在说,3D打印机工作原理就是,把在3D建模基础上的模型分解为一个又一个切面然后像打印机一样编制出切面,然后把一个个切面整合为一个整体结构的过程。再细点说,就是建立一个模型后分成足够小的格子,然后向格子里填充原料。然后把整个格子连接在一起的工作方法。简而言之,只要格子足够下,原料足够小。甚至小到前面说的,能结构晶体的那种原子离子分子的程度。这种技术的前景,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有非常大应用价值。

前面有河友提到的3D汽车打印成果,就是这一方面的尝试。还有那种20小时打印简易结构的住房的尝试,也表面了这种技术在现实中的可以实践的又一个范畴。不过当这些应用开始普及和推广,以3D打印机来命名的确不合适了。

家园 我不算技术宅

这个技术也在方兴未艾的发展阶段。一点一点来吧。等技术宅朋友,有了心得的时候会写点分析。

家园 能做什么实际可用的产品呢?
家园 文科男和工科男的差别就在这里

文科男适合下大棋,对世界大势指指点点的,劳心者治人。

理科男和工科男要考虑的是,打印材料是液体还是粉末(是液体直接凝结,还是先粉末然后用激光融化后凝结?或者是直接把粉末用胶水凝结?

材料的凝结特性是什么?固液转换肯定有体积的变化,精度如何保证?

各打印层之间原子、分子结构的排列,如何保证各方向的强度、韧性和硬度。

凝结过程的放热(或吸热反应),如何控制散热?因为散热不均匀,会造成凝结过程的不平衡。文科生要是不明白什么叫凝结过程的不平衡,冬天的时候,可以在室外放一盆水(南方人可能需要用冰箱),看一下最终结的冰,平整度是一种什么情况。这是因为散热不均匀造成的。

还有还有,凝结过程中,应对地球引力对液体的作用。比如打印一个内部中空的球体,无论是粉末还是液体,都会受地球引力作用,会往下滴。你如何控制?

说实话,重力的影响如果没法控制的话,连一个螺纹都打印不出来。当然了,外太空科技,无论粉末还是液体,都不受重力影响,自动悬浮在空中。而且外太空科技,哪会用得上螺纹这种低技术含量的东西。

这东西就跟超导体一样,“特定温度”下,电阻为零。“特定温度”,尼吗简直太坑爹了。

按人间现有金属材料,这种玩意,体积、强度、韧性、成本之间,存在难以协调的约束条件。

当然,如果存在外太空或神仙世界的神奇材料,性能超强并且成本超低,当我上面说的都是废话。

我怀疑,水果大神这次站队正确,当论功行赏。搞歼10的总工,搞航空发动的国家一级成果获得者,奖金也不过是500万RMB。按某世家子弟的说法,这点钱,跟打发叫花子似的。

因此,这个所谓的3D打印机,是用来忽悠执掌国家的“肉食者”的,或者是跟“肉食者”合着伙忽悠老百姓的。

这个技术前提如此伟大,如此重要,难道不值得投入几十亿、上百个亿的资金去跟进吗?这样几十亿、上百个亿仍进去,老百姓肯定会拍手称快。

当然了,有人会说,3D打印机有一天会跟集成电路一样重要。

这就涉及到了公民防洗脑一个非常关键的地方:集成电路的发展,是先有“理论”,后有实践。而传销是先有“理念”,然后有实践。

“理论”和“理念”(概念),是科技创新和传销骗子之间一道不可逾越的障碍。

3D打印,除了概念,有什么突破性的理论吗?

通宝推:黄世仁,witten1,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是这样

我最早对这个东西有兴趣是知道这个技术工作方式之一,是把粉末状态的原料,组合成特定的成果,极大的节省物料。我不知道这里有多少人学过车床铣床,对我而言我很小的时候就不理解,在金属切削过程中,为完成一定的特殊部件需要切削这个部件以倍数计的金属原材料。同样昨天,给我补充这个话题的内容还是,同在在塑胶行业的加工过程中,物料消耗与成品的比较是3:1。

然后我重复下刚才我回复别人的话。

我看重这个不是因为他现在做到了什么,是他提出了整合现有各类技术一个技术平台。我举例你就明白了。小时候,在放假的常常因为父亲做实验要晚回家,就窝在父亲实验室一整天。当时看父亲做实验是极度枯燥的,其中一种枯燥就是看各种工艺各种性能金属的切面。然后,去年还是前年克虏伯宣称,根据他们公司一百多年的金属切面研究资料表明,他的一种特殊产品的金属晶体结构,在特定温度下结晶状态是恒定的。简单点说,要达到这种金属产品特殊性能的需要,必须满足的必要条件之一是该金属实现同样的晶体结构。然后,我们不妨看看,05年IBM已经可以做到用铁原子排列IBM标志的实践。而之前有给我的信息是,今年哈佛的实验室已经开始尝试用纳米机器人利用三D打印技术编制血管和神经网络。我前面的罗列实际在说什么,我实际在说,3D打印机工作原理就是,把在3D建模基础上的模型分解为一个又一个切面然后像打印机一样编制出切面,然后把一个个切面整合为一个整体结构的过程。再细点说,就是建立一个模型后分成足够小的格子,然后向格子里填充原料。然后把整个格子连接在一起的工作方法。简而言之,只要格子足够小,原料足够小。甚至小到前面说的,能结构晶体的那种原子离子分子的程度。这种技术的前景,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有非常大应用价值。

事实上,我昨天在和朋友讨论有关现有加工工艺不可避免的物料损耗后。无意中在看到搜索到的3D打印机20小时打印一所建议住房的介绍中,看到这样的表述:时间比原来的建造方法节省四分之三,物料减少三分之二。

我这里看到很多人在说这个东西的现实应用的时候,都强调精度不够和强度不够。那么回到我前面提到的克虏伯研究和我父亲几十年积累的那些资料。或者说有同样基础雄厚积累的国家 部门 公司 乃至研究室。他们实现特定需要的手段会因为这个技术的出现大大加强。

再简单点说,有积累的知道用这个技术实现什么样的目标就能够达到设计中所要求实现的目的。而你在这里说的现实的瓶颈和障碍,恰恰就是我想说的,门槛的降低但是扼杀后进者追赶的机会的道理所在。因为有了同样的技术,缺少积累的人不知道要如何达到同样设计中要实现的技术指标。这个就是通常所谓的系统工程中,常常被人忽视的基础科学领域的范畴了。


本帖一共被 5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没可能的,什么模具用这么脆弱的材料
家园 你看看这个连接

连接

链接出处

其实我还真不是最初从杂志上刊物上看到这个东西开始理解的。和连接里提过的应用中那样,我是对实践过程中节省的物料与时间来判断他的商业价值的。也就是说,我计算能耗、工作时间的损耗以及在物料消耗上的损耗,在其中我看到了他的应用前景。

我这样说你就理解了,我们现在熟悉的计算机,最早是从打卡机演变过来的。IBM是二战前美国最大的打开机生产商。以我们今天的眼光看,IBM早期大型机特别是商用机型,你可以说那些技术是不成熟甚至走了技术弯路的。但是,在当时因为这些机器在时间效率上对比传统的打卡机等机械计算设备其效率提升还是能以倍数来提升的。所以,就有企业愿意用大价钱来买这些早期机型。而因为这些商业上的应用价值,再加上冷战产生的特别需求带来的持续不断的投资。所以才有了我们熟悉的IT业的今天的成就。这样的成就,伴随着IT技术一起成长的就是工业自动化领域的成长。

同样,我在学模拟电路的时候。老师和我们课后相处的时候,经常和我们说起晶体管的故事。今天,看到在3D打印机技术面前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其实和当年我看到的晶体管与电子管之争的情形有点相似。说实际点,没有多少电子电路基础的人。是很难理解,自从晶体管出现后,集成电子电路才有机会成为一种可以实践的设想。而大规模集成电路,到今天的成就换个表达就是电子芯片。简而言之,我对这个技术的认知,是建立在当年学晶体管之余模拟电子电路的工作效率,然后是电子集成印刷版怎么被大规模集成电路替代。每一次这样几近推到重来的产品更新,都是成百上千倍的性能提升。

我在说什么。我实际在说,我提到的这些技术一开始都是幼稚的在现实里有一般应用难以逾越的缺陷的。但是因为这些技术说表现出的技术优势异常明显。所以就不断的有资本和技术的偏执狂,在理论突破的基础上,在应用领域不断强化这些技术优势并不断克服在现实应用领域的各种瓶颈。我再说的简单点就是,这个新技术优势明显。而在其理论实现突破后,他应用前景上各种现实问题,可以通过其他工业领域的成就来借鉴来应用加以克服。再说的直白点,只要这个技术应用在某个领域,其时间效率,物料成本以及能耗等优势带来的应用价值与现有技术生产同一产品出现性价比的可行性之后。他的追加投资及其不断升级,不仅是预期的而且是不可避免的。说白了,这种对一种技术及其应用持续不断投资于深切应用领域探索,恰恰是我所说的后进企业说缺乏必要条件的地方。

这个也是在关于3D打印机技术出现后,有人担心这个会带来强者恒强效应的原因之一了。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8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