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几部历史正剧:前言 -- GPRS

共:💬149 🌺1170 🌵3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家园 【讨论】我看《雍正王朝》的契机比较奇怪

我看这部剧的时候已经是开播N久以后了,一向不喜欢看辫子戏。之所以去看他,是因为另一部《李卫当官》,不是正剧,算是轻喜剧,《李卫当官》播的时候我正是初入社会,再加上剧情演员之类的比较合心意,所以很喜欢,但是看完也就过了,然后两三年以后,才发现一个很奇怪的事情,有一部剧里包含了除了李卫的一家人之外的所有演员,包括当时的历史事件,这就是《雍正王朝》,这才开始看《雍》,看完后上网去搜相关的消息,才知道,原来《李卫当官》除李卫的一家和闲云野鹤之外,其他的人都是《雍正王朝》里的人来友情出演客串的……包括焦晃和九龙夺嫡的1、2、3……等等数字爷,印象最深的是徐祖荫和演徐祖荫的演员……

家园 没有人觉得郑必昌演的极好吗?

大明王朝的演员当中老戏骨太多,两个中低级别贪官郑必昌和何茂才都演的极好。还是反面角色出彩啊!

家园 演得很好

而且两个贪官一动一静,搭配很好。

家园 有同感

很多地方情节明显是跳跃的。好在两大重头戏:康熙传位和八王逼宫都是完整的。

家园 【原创】几部历史正剧:《走向共和》

我想这部片子是有很大争议的。

这很大程度不是因为这个片子本身的制作,而是因为它的题材敏感。说起来这片子里面结束的时代,离今天也有近一百年了。一百年的老东西,还在敏感区,是我们太过敏,还是我们至今没走出那个时代?

我知道有人会责备这个片子篡改历史,教坏小孩子。首先我个人相信历史是有真相的,发生了就是发生了,没发生就是没发生。正是由于中国传统中的历史癖,“谁控制过去就控制未来”,历史承担了太多的负担,导致历史书扭曲变形。

多看看不同的说法,未尝不是好事。每个人都有表达的自由,更何况是严肃认真,言之有物的表达。只要不是别有用心的故意扭曲,为什么不宽容地看一看呢?有人觉得不合己意的历史作品是在洗脑,是在宣传谬误。问题是自己心目中的正确,是否就是真实可信的呢?鲁迅有篇文章我记忆深刻。

于是有人来反对读任何一种书。他的根据是叔本华的老话,说是倘读别人的著作,不过是在自己的脑里给作者跑马。这对于读死书的人们,确是一下当头棒,但为了与其探究,不如跳舞,或者空暴躁,瞎牢骚的天才起见,却也是一句值得绍介的金言。不过要明白:死抱住这句金言的天才,他的脑里却正被叔本华跑了一趟马,踏得一塌胡涂了。

往往我们以为自己可以拒绝别人污染自己的大脑,可是其实我们难道不是已经被“污染”过了?我的小孩子,在牙牙学语的年纪,我总是怕她学了不好的东西,所以在家不说脏话,也不说敏感话题。但是我后来认识到,她还可以从幼儿园小朋友以及别的地方学到我认为“不正确”的东西。我无法避免别人接触这个大千世界,我所能做的,只是尽量让她有颗宽容、坚强的心,去倾听不同观点,去自我评判。

说了题外话,回头说说这部电视剧。

我老婆一向不喜欢看这些硬邦邦的男人戏,所以这三部戏她一概不看,宁愿看《甄嬛传》。那天我在电脑上看《走向共和》,她只看了一眼,看到了慈禧的戏服。评价是“这个戏不cheap。”是的,慈禧的戏装好像是织绣的,对比一下快餐古装剧,一下子高下立现。其实对于这种时间跨度大的戏,道具、服装,特别是建筑,挑战很大。其中还有些战争戏,特别是海战戏,对于资金和技术要求较高(看看冯小宁的模型为主的电影《甲午大海战》就知道了)。这片子其实在这方面有很多破绽。这也难怪,因为中国找仿古建筑好找,找可供拍摄的近代建筑却难了。我还清楚记得赵秉钧的警察部队接管天津,是在清华大礼堂前面拍的。

这部电视剧是张黎导演的。他也是《大明王朝1566》的导演。在三部戏里面,仅仅从时间线来说,《走向共和》倒是对历史改动最少的。大家有争议的是人物的塑造。比如慈禧和李鸿章的美化。慈禧我倒是不觉得美化了,片子没有隐晦她为了个人喜好靡费公帑,以及恼羞成怒挑起庚子之战。吕中演的挺好,就是外形同历史上的慈禧差距较大。李鸿章这个人物,我个人觉得有点太“正”了,简直一当代诸葛亮。不过无论如何,李鸿章这个裱糊匠是辛苦办事的人,这一点是无可否认的。从历史观来说,《走向共和》很多地方和《晚清七十年》以及《袁氏当国》这类历史作品类似。

这片子的用心,从挑演员可以看出来。这方面比起那几个献礼片找猫三狗四来演历史人物要好得多(背头一梳,痣一贴,就可以演主席了么?)。孙中山的演员外形很赞,可以说是国内第一人。而演袁世凯的孙淳,外形相似,演技熟练,也是不二之选。清末的时候照相术开始流行,很多人物都留下了历史影像。导演和化妆是尽量照着历史照片来挑选和妆扮演员的。举个例子,我几年前读姜鸣的《天公不语对枯棋》,里面有光绪生母(慈禧妹妹)的小像,竟然和电视剧形象颇为相似。其它康有为、徐世昌、黄兴,起码形似是做到了的。片子里面的日本有名人物全都是日本演员,我们还是能看出日本人同中国人的眉眼的区别的。

倒是有几个主要演员同历史有差距,比如张之洞明显太胖。

这三部戏的制作班底既然奇妙交织在一起,看台前就知道。

佟国维(雍正)=张之洞(共和)

胤仁(雍正)=奕劻(共和)

王用汲(1566)=徐世昌(共和)

田县丞(1566)=小德张(共和)

总的来说,《走向共和》的前半部(清末)拍的比后半部(北洋时代)要好,故事线相对集中。民国初年乱糟糟,后半部对于一般观众来说,背景知识要求高一些。另外虚拟人物(参议员罗文和女记者)没有历史人物演绎得好。

理想的话,《走向共和》应该分成三部。第一部向前引申到鸦片战争,到同治中兴为止,第二部从光绪初年到辛亥革命,第三部才是北洋军阀时代。

当然明显的技术瑕疵也有。从道具上来说,片子里面的奏章圣旨全都是用电脑打印的,打印体一望即知,看起来实在是桑心(这个缺点一直延续到《大明王朝1566》)。虽然里面各国人说各国话,但是好像有英国人操美式英语的。

网络有传言说走向共和最后的一集被央视腰斩了。但是据Wikipidea说这是谣言。不知道造这种谣是什么心态。

家园 看完楼主的三个主贴~发现——

这三部电视剧好像都是我们本地现在宣传的“电视湘军”的出品的经典!(起码雍正和共和两部是点了名的)

说到制作时间先后应该是这样:雍正(98年 胡玫) 共和(2000年? 张黎) 1566(2004年 张黎)

雍正应该是央视和长沙电视台合拍的~

共和好像也是~

1566好像接着就原班人马(除了领衔主演和主演外!!)拍了《大明王朝——锦衣卫传奇》(起码我们这上映的时候应该叫这个名字)。基本上看的出与1566用的一样的服饰、建筑背景以及道具~

再说说个人的感受:

1、由于是本地电视台制作的,雍正和1566在本地台的重播次数还是比较多的。 走向共和的重播次数很少,奇怪?起码距今十年的电视剧了,我好像只看到重播了一次!why?

2、三个电视剧用关键词的个人总结:

雍正王朝=夺嫡 反腐 没钱!

走向共和=(为李鸿章)正名 革命 失败!

1566=内阁 扮神 红色娘子军!

…………………………分割一下更健康~

别怪我把祝奶奶(海瑞的母亲、红色娘子军中的)直接说成红色娘子军~对于我这种生活在大院的80后,电影等于小学之前的灯光球场纳凉游戏,等于上学之后的每学期一次的电影院春游(秋游)!也就是说我在电影院看的电影,90以上%不是八一电影制片厂的就是长春电影制片厂出品的,而且有的电影不止看过了一遍。吴琼花、李向阳、张嘎子等等正面人物和松井队长、黄世仁两位反面人物给我留下了很多印象。

…………………………

3、如果各位对湖南番茄台的各种古装(尤其是清宫)剧、偶像剧以及所谓励志剧无语的话,长沙台出品的雍正王朝和走向共和还是“正剧”得多的。

家园 我觉得这剧不错,比XX王朝好多了
家园 演得极好,但依然是海刚锋第一,这个海瑞完全压得住阵脚。
家园 有些好的历史正剧随着年龄增长再看会有不同感受

比如这部,前两天CCTV11重播我又看了看

家园 陈家林版的汉武帝远胜胡玫版的汉武大帝
家园 这个剧情吧

当朝首辅为了解决朝廷的财政困难决定推动资本主义萌芽(初中历史课是这么介绍织户的吧?)的发展,搞外贸去赚洋人的钱,代价是好多百姓没了饭碗,背地里首辅和儿子在资本集中的盛宴中大赚其钱,如此剧情能放一遍已经是开恩了,也是天朝免主柿油的表现啊,天朝允许合法的表达任何看法。

家园 陈家林早期的片子都不错

袁崇焕、贺兰雪都是比较好的片子

武则天还可以看看

太平天国已经开始戏说了

康熙大帝就是撑门面

至于江山风雨情……呵呵,呵呵呵呵

PS:前面漏掉了一部比较好的,张建亚的《贞观之治》,秒杀那些以正剧为名的渣剧

关键词(Tags): #贞观之治(然后203)
家园 海瑞可不是什么愣头青,它是最狡猾的潜在御史

海瑞可不是什么愣头青,它是最狡猾的潜在御史

没有引路人,自己成了官僚集团的自觉爪牙

不过新皇帝等也未必喜欢

为了生存坚持苦逼到底

把孩子都逼死了,至于吗

所谓爱民……

家园 痔?
痔?
家园 改过来了

多谢指正。哈哈,原文有喜感...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