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茗谈(89):小潜艇 -- 本嘉明

共:💬38 🌺224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进坞不仅是为了清污。

我之前的回复已经说明了这一点。假设清污可以做到不进坞就能完成,其它的坞修工程还是要进坞做的。船东不会只为清污就安排船舶进坞,中修、大修通常还要安排其它项目:主轴、螺旋桨、摆(舵页)要抽出、拆开检查技术状况,测量公差,进行维修或更换。船舶的通海管路也要检查、维修。水声设备的水下也要进行检查保养。船体也要检查,损坏的船壳板要更换等等。

所以使用潜艇清污不能减少或取消坞修。

单讲清污的话,清污后还要除锈、喷防锈漆和船壳漆。这些工序可以减轻船体锈蚀和减缓海洋生物附着。显然这些工序只能在干坞里做。

中国沿海沿江有大量的修船厂,是劳动密集型企业,解决了大量就业岗位。清污、除锈、油漆是船厂技术含量最低、所需劳动力最多的修船项目。如果我们有某种先进的工艺,不需要大量劳动力、高效、成本还能被船东接受,那也同时意味着很多农民工要另谋出路了。

您提到了船舶的大型化。船舶大型化,根本目的是为了降低成本,提高运营效率,增强竞争力。进坞费用占船舶总运营费用的比例是很小的,降低保养费用,不是船舶大型化的主要原因。

家园 正道是疏水涂层

正道发展疏水涂层,既可以让生物难吸附,也可以减少水阻力。

如果要清除,也是发展吸附在船体上的机器人,像爬墙机器人一样,一直吸附在船身上爬行,边爬边清理。似乎也有人在做。

家园 线控不可靠

美军现役无人机的故障率,远远高于有人飞机。一个是操纵者没有现场感,反应会慢;二是操纵者本身没有生命危险,容易漫不经心;三是远程操控的技术障碍。

潜艇的危险性,比起航空还是小的,尤其是不讲究潜深,速度和其他指标的民用型。既然民航可以发展,小飞机也可以发展,那么性能很一般,强调安全性的潜艇为什么就不可以发展?发展民用潜水器最大的问题,是用途,能不能找到有广阔市场的用途?

人类通过大型沉箱技术,在近岸海底,大陆架自然延伸段,构筑海底建筑,是大势所趋。围绕这个社会发展方向,要做大量的前期准备,机会只会留给有准备的民族。

对于民用小型潜艇的引导扶持,是早晚要做的事。

家园 别的都不错,但这个理由不好。

中国沿海沿江有大量的修船厂,是劳动密集型企业,解决了大量就业岗位。清污、除锈、油漆是船厂技术含量最低、所需劳动力最多的修船项目。如果我们有某种先进的工艺,不需要大量劳动力、高效、成本还能被船东接受,那也同时意味着很多农民工要另谋出路了。

这就像有了新的便宜快捷舒适交通运输方式不用,提出的理由是怕轿夫失业而继续使用轿子。

先进工艺的推广不会一蹴而就,刚开始时成本不会就立刻低到低于同类坞修作业。这个先进成本降低的过程也是老的工艺逐步淘汰的过程,同时也是老工艺人员转岗培训、自然退休的过程。如果只为了传统工艺劳动者的不转岗就业而压抑新工艺新技术的推广,对整个社会是不经济的。

家园 茗谈(89)-5

今天还是说军用潜艇。

弹道导弹潜艇,比如俄亥俄级,能不能改装巡航导弹,执行战术打击任务?

技术上没难度,政治上有难度。因为你一出任务,人家逮到你的踪迹,判断出是俄亥俄,但没法判断你肚子里带了核弹还是巡航导弹,你一发射,可能引起世界核毁灭。

不过顺着这个思路,我们也不妨构思一种“微型武库潜艇”,就是“巡航导弹潜艇”的皮卡版,袖珍版。

(一)

西德在1960年代,开发了一款“波罗的海潜艇”,205型,我们河里绝对专业的河友“潮起潮落”大哥,对它有生动的介绍。这款艇长44米,艇身直径4.6米,水下排水量500吨,最大潜深100米,艇员22人,配备8枚533MM(21”)鱼雷,共8个发射管。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潮起潮落:【原创】狭窄的205型潜艇与憋屈的汉斯们

我们就在这款成功设计的基础上,构思一款新的500吨级潜艇,先叫它“205改”吧。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首先,我把潜艇的艇身,由圆型,改为下圆上方。因为潜艇的长宽比,最理想是7.8:1,对于44米长度来说,艇身宽5.6米最好。所以改为下圆上方是可行的,而且这样增加了甲板面积和艇内空间,水兵在艇外走动更方便。

而在流体(液体,气体)里的运动物体,有棱角的外形也是可取的。比如中美两国设计的航空炸弹和导弹,都有方形弹身的。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当然有棱角的潜艇潜到深水时有抗水压的问题,但我们这款艇最大潜深也就150米,安全余量很大,不怕。

潜艇外形古怪,第二个坏处是给人家主动声纳一打,根据回波一下就能认出你来。不过混“海底捞”混到被人家嘭嘭地追着打,你也就不用装13了,怎么都无所谓了,裸奔哉。

这个更改的目的,就是增加艇内空间。因为我的这个改造,把原先艇艏的鱼雷舱空间全部吃掉还不够。这个改造,就是在艇身前半段,斜着装4排共8个多用途导弹发射管。发射管内部可用空间,长6.6米,直径0.75米。每排并列2个发射管,至于是紧紧挨在一起还是适当隔开,要看打开侧面隔门维护导弹的需要。剩下的艇艏下半角,装艇艏声纳。

这8个发射管,可以装“鹰击-83反舰导弹”(长6.4米,直径0.36米),乌克兰制KH-55巡航导弹,或者“海红旗-12”对空导弹(长5.6米,直径0.4米),也可以不同导弹混装,发射筒内还可以携带机翼折叠的中型无人机。要发射时,就浮上水面,打开顶盖发射,发射后不管,由其他友军部队负责引导,205改赶紧下潜。这时候,“205改”的作用,类似于2208导弹艇。

导弹发射后,前舱的载荷会大大减少,不过按205原型的设计,8枚鱼雷打完,前舱也是个空心汤圆,所以配重不平衡的问题早就考虑到了。

(二)

在艇身的中部,围壳后半段,则改为纵列一列5个垂直发射管,用于安装近程舰对空导弹,也是浮出水面发射。余下的空间,则安装潜艇的其他设备,麻雀虽小,五脏齐全嘛。

那么“205改”还要不要鱼雷呢?

还是要的,不过改装到艇尾了。500吨的潜艇,在中国海军里,只是战斗体系里的一个节点,不需要全能,配鱼雷是为了遇到敌潜艇时自卫,不是为了袭击敌方的水面大型舰船。所以这个“反潜专用鱼雷”可以是轻型雷,甚至减少炸药装量,因为潜艇根本没有装甲,打着了怎么也是个洞。

同时,“205改”的动力系统又“超量”强劲,一旦不顾忌噪声,在水下一撒欢能跑得比美国核艇都快(205改能跑到25节上下吧),这时候艇艏水压很大,如果鱼雷舱在艇首,很可能舱盖都打不开。鱼雷发射管设在艇尾,就完全没问题,一边跑一边打,杀他个回马枪。

(三)

“205改”的作战任务,首先是“侦潜”,就是利用自己埋在水里的优势,以潜侦潜,找出敌方的潜艇。但“侦潜”,不是“反潜”,不要主动去打。一旦找出来,就静静尾随(隐秘时再大的潜艇也跑得不快),同时把浮游天线放到海面,向卫星报告,由其他部队来打。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其次,就是充当水下的2208,替友邻部队扛导弹,当高级民工。需要上浮发射前,先释放一个“北航巡天队”研制的‘鲣鸟’无人机。这个无人机有小块自备电池为动力,但也可以线控。无人机防水,平时收在艇身外的凹槽里,使用时把电缆放出,‘鲣鸟’无人机自动上浮到海面,此时由电缆提供控制信号和电力,不使用无线电,不会被侦听到。浮到水面用仪器侦查无异常后,即可出水垂直起飞,离水面时需要动力较大,所以仍使用电缆供电,飞离水面后,如果月黑风高,四围无人,那么继续用电缆,如同风筝一样,可以无限时在空中盘旋。如果环境险恶,担心被敌人顺藤摸瓜,就电缆脱钩,以无线电传递信息,无人机靠自备电池工作30分钟后落回水面,等潜艇来回收。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国外设想的潜艇新眼球,比潜望镜这个“老近视”要好

其他的任务,可以运送蛙人,冒充大型潜艇,破坏海底电缆和光缆,扫清敌方的小型潜艇和小型水面舰只(如导弹艇)对我方主力部队的骚扰。

“205改”吨位小,造价低,容易补给,好养活,可以以万吨级“驿船”为后勤基地,在南海大量部署,不断巡查对于中国至关重要的国际航路,杜绝美日潜艇破交的企图。这一点,对于中国的能源安全,尤其重要。

(三)

艇艏发射筒的内直径是0.75米,而且筒身倾斜,那么只要撤出导弹,在筒内临时装一道软绳梯,就可以供人员从发射筒尾侧门进入,攀爬出艇。中等身材(175cm左右身高)的强壮军人,肩宽在60cm左右,即便穿上蛙人装具后仍可以由发射筒爬出潜艇。当然导弹发射筒不是鱼雷发射筒,不能在水下就注水开启,必须要上浮出水后才能当临时通道使用。同样,如果加装适当设备,每个导弹发射筒里可以卧姿容纳3名人员,8个发射筒可以短时间容纳20多人。这既可以把一支小分队送到近岸浅水(“205改”本身吃水很浅),也可以紧急绕到敌后,救出滞留敌后的飞行员和水兵,营救间谍和带回重要的俘虏。

大型常规动力潜艇(2000吨以上)的水下航速,跑到20节顶天了,而且不能持续快跑,蓄电池跟不上。但500吨级的小型潜艇,如果配置较大的电池组和较强劲的动力系统,在水下持续以17节以上的高速跑长途,还是可能的,毕竟“205改”体积小水阻小,去救人时还要放空几个发射管,自重更轻,对于反潜能力不足的小国来说,“205改”在水下高速开进时的噪音高分贝也不至于暴露行踪。

二战初期,德国“闪击战”的秘诀,不在于坦克的火力强大-----当时德国还在大量使用捷克造的轻型坦克-----而在于行动果断,部队能持续高速机动。现在,大型柴电动力潜艇由于吨位和动力之间的矛盾,无法在水下长时间高速机动;而核动力攻击潜艇又太麋费。那么开发一款小而紧凑的500吨级柴电潜艇,别看每艘只能带8枚巡航导弹,多艘“205改”组成“小狼群”,沿途多次补给,高速机动到敌人意料不到的侧翼,突然集束攻击;或者对内陆目标“定点清除”,箭无虚发,那效果也是很大的,况且人家也不敢保证你一定不装小型核弹头。

总之,“205改”放弃了常规潜艇“孤狼行动,在潜望镜/艇载雷达搜索距离内,以鱼雷打击水面舰只”的传统战法,牺牲一部分旧功能(包括续航力),换来三大优势:

1)体积小,造价低,航速快,噪音小。

2)导弹发射筒通用性强,能模块化变换战斗能力。

3)作为作战系统中的一个节点发挥作用,从而使战力倍增。

当几十艘“205改”在南海布局成网后,只要美国潜艇敢来,我也不大惊小怪,就是大鸣大放跟着你。我没你“海狼”潜得深,可我听得见你,你走我也走,你停我也停;跑起来也不比你慢,你想撞我?我比你灵活;跑出我的管区了,下一条“205改”接力跟。反正是和平时期,你敢开枪吗?开也不怕,我立马满地打滚,把一群大哥招来。

家园 茗谈(89)-6:再谈“205改”

我们在这里构思的“205改”,其实已经不是传统的潜艇,而是“会闷水的2208”。老式潜艇“孤狼游荡,自己寻找战机,破袭敌海上交通”的战法基本被放弃,因此可以“做减法”,在设计时就减去大量不必要的旧式装备,减低造价,腾出艇内空间和载荷。

不过它毕竟还是潜艇,所以我们仍保留了“侦潜,特种兵渗透,救援,布雷,海底破坏”等功能,但已经是排在次要功能清单上了。

(一)

而作为一款具备一定革命性的设计,我们强调的,是传统常规潜艇无法强调的东西:水下持续高速机动。就是“人无我有,扬长避短”。

对于大型常规潜艇而言,持续的水下高速行驶,需要超豪华的电池组,行驶时噪音也高,因此知难而退,不搞。我们解决这个矛盾的方法,就是“歼-12”的方法,减重,把自己小型化。在现代的科学技术下,一艘小潜艇哪怕只能携带2枚巡航导弹,都可以完成战略性打击任务------如果攻击的是总统府呢?如果带的是核弹头呢?

一款500吨的小潜艇,如果配上1000多吨的常规潜艇的动力系统和电池组,那么高速长跑就不是梦想了。但既然要这样跑法,德国205型潜艇那种呆汉斯的艇型,肯定就要不得了。

所以这里,我们要选取线型适合跑高速的艇身设计。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线型漂亮的纳粹U艇

这个“跑高速”,要兼顾水面行驶和水下行驶,因此修长的艇身是必要的。当然,考虑到艇长和艇宽要在7.8:1左右,也不可以无限拉长成“水中蔡国庆”。

大家请看这个设计。艇长44米,艇宽4.6米,同205型类似。艇艏的狭长空间里,还可以上下纵列,安排两具轻型鱼雷发射管。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艇的前半部,仍是4排8具导弹发射管,内径0.75米,长6.6米。艇的后甲板和围壳上,各有一门遥控火炮,用于上浮发射导弹时的对空警戒和打击水面小型目标。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在艇身两侧,可以加装两个“副动力舱”,当然这不是标配,需要高速跑长途时才装上。“副动力舱”就是两个大号鱼雷,但不装炸药,舱的后半段是电动机和螺旋桨,前半段的上部是柴油舱,下部是电池组。潜艇出动后,在水面行驶期间,使用柴油机时,优先用“副动力舱”里的柴油,用光了才用艇身油库的油。潜入水中,用电力推进时,也优先用“副动力舱”的电池组给主螺旋桨供电。同时“副动力舱”自己也开动螺旋桨,提供额外推进力,提高航速,如果“副动力舱”的电力基本用尽,就从艇上的主电池组供电给“一正二副”三具螺旋桨,继续推进。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205改”加装“副动力舱”的用意有三:

1)增加航程,提高航速,尤其是提高航速。现代大型航母的最高航速在30--35节之间,这时候常规动力的潜艇怎么也是追不上的,只有核动力攻击潜艇能达到这个航速。曾经发生的“宋阻鹰”,是宋级常规潜艇预先设伏,迎头等着小鹰号航母,假如是跟在小鹰后头追,那是肯定没戏的。

所以,迄今能伴随航母舰队的护航潜艇,一定是核动力攻击潜艇。同样,能尾随威胁高速航行中的航母舰队的,也一定是核潜艇。

“205改”加装2-4台“副动力舱”后,显著提高了航速,就能够伴随我方的航母编队,不会掉队。为航母护航的潜艇,就等于是“守卫机场的战斗机”,不需要太大的航程,只要能随时补充油料就行了。因此,我们可以设计一款护航专用的“205改”,专用于航母舰队的反潜护航,作为“二等带刀侍卫”,同093核动力攻击潜艇“高低搭配”,利用数量优势,团团围护航母,不留死角。如果发现敌核潜艇,报警第一,缠斗其次,充当特混舰队的“儿童团员”,本职工作是放倒“消息树”。

2)增强生存能力。在敌区活动,即便主螺旋桨故障,或者缠住了渔网,也可以利用副桨低速撤退。

3)利用模块化技术,灵活低成本地临时增强性能。“205改”本身的机动性能平平,靠主推进系统勉强可以跑到25节,平时也够用了。真要跟上大部队,马上加装4台“副动力舱”。

在单独出击,敌人水面反潜舰只严密搜索时,蹑手蹑脚的“205改”也可以单开“副动力舱”,静音蠕动前进。这时推进力虽小,但因为螺旋桨小,搅动海水的噪音也比开动主螺旋桨要低得多。此外,两侧“副动力舱”小螺旋桨一个正转,一个倒转,可以帮助潜艇就地掉头。

如果要进入交战,艇长有两个选择:一,就像战斗机抛掉副油箱一样,抛掉两个“副动力舱”,轻装投入战斗,此时“副动力舱”的柴油和电力都已用尽。

第二, 保留“副动力舱”。在战斗中万一敌舰发射鱼雷,由于敌鱼雷是依靠被动声呐自动引导,所以我们对付的方法是本艇抛出诱饵弹(不装炸药,改装声波引诱装置的鱼雷),引诱敌鱼雷射偏,但如果小型的诱饵弹不起作用,这时就可以抛出一个“副动力舱”,把“副动力舱”当成一枚线导的大诱饵弹,利用“副动力舱”本身残存的些微电力推进,把敌鱼雷引开,同归于尽。由于“副动力舱”内部空间大,可以装备较高级的诱饵装置;而且发射简便,不需要鱼雷发射管注水开启,从而节省时间;发射前就处在我艇的航路上,因此迷惑敌鱼雷和敌反潜兵力的能力很高。这样,本艇就可以装死两次,这个意义是非常大的。

而如果是平时正常巡逻,不需要持续高速,那就不必加装“副动力舱”。这样灵活组合,丰俭由人。

而加了“副动力舱”后跑出高速,还有一个功能,就是渡海作战时,可以用“205改”当集装箱拖车,每艘“205改”后面拖几串共十几辆两栖步战车,一排数十艘小潜艇,齐头并进,高速向滩头突进。此时“205改”潜在水里,水面上有大批武装渔船掩护,敌岸炮火力奈何不得,而步战车的泅渡速度又极大地提高,减少了在敌火力下停留的时间。等水太浅,“205改”已无法前进时,才放开步战车或者水陆两栖坦克,任其自行登陆。

(二)

效果图上,潜艇前甲板上有一根长条圆棍,这是一个“吊车型机器人”,功能是:

第一, 以圆棍后端为轴,前端翘起并伸长,成为一部吊车的钢梁,可以在海上为本艇补给,如导弹的再装填。或者充当浮动吊车,为其他舰艇服务。

第二, 钢梁翘起后,成为无人机的发射滑轨。这里我建议的无人机,仿自加拿大的倾转翼飞机CL-84,就叫“海84”吧。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加拿大的CL-84

“海84”是CL-84的1:4缩小件:机身长3.6米,横截面尺寸0.5米X 0.6米;主翼长2.7米,宽0.65米;装两台活塞发动机,主螺旋桨的每片桨叶长0.5米;尾部小螺旋桨用电动机驱动,由机身电池组供电。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上图:“海84”被拆开后,机身是一个部件(去掉尾水平翼,保留尾螺旋桨),整个主机翼是另一个部件(不折叠,但去掉发动机)。

“海84”被拆解成机身(含尾部小螺旋桨),主机翼,主发动机X 2,螺旋桨桨叶X 8,海上浮筒(加前起落架),这五大部分,可以全部装入一个导弹发射筒。发射前潜艇浮起,水兵把各部件拖到前甲板上组装完毕,加满航空燃油,加挂一枚空对地导弹,然后在助推火箭帮助下,沿滑轨起飞,根据北斗卫星的指令深入敌内陆去“定点清除”。执行完任务后,无油无弹的“海84”倾转机翼,像直升机一样在海面降落,靠浮筒浮在海面,等潜艇或间谍船来回收;或者用起落架直接降落到第三国机场。

理论上,“205改”一次也可以携带8架甚至更多的“海84”(最后几架的部件可以分开装在每个发射筒里的多余空间)。潜艇浮出海面后,每组装完一架,就用吊车移到海面上,利用飞机本身的浮筒系泊在潜艇边,从而把甲板腾清,再组装下一架。等全部组装完毕,既可以按序由滑轨一一发射,也可以由远方的飞控中心接手,利用卫星指挥,由海面滑跑,同时起飞。

第三, 在海底时,钢梁和顶端的可换件(机械手,钻头,钢锯,探照灯等)组成一个机械臂,可以执行救援,打捞,切割,取样等任务。

第四, 假如损失了无人飞机,可以在吊臂顶端装小型雷达和红外摄像头,然后像天线一样笔直树立,高达20余米,以观察更大的海域和空域。此时潜艇可以没在海中,以“潜望镜深度”待机。

(三)

我们先看几个豪华远洋游艇(Yacht)的设计: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Andromeda La Dea,艇长47米。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Mumu,艇长度39米。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Tiara,艇长54米。

“205改”需要浮出水面,用柴油机充电时,前甲板上的钢梁竖起后,也可以临时充当桅杆,挂一片白帆。然后在潜艇围壳周围插上小棍儿,支起一个大帐篷,把围壳隐藏在里头。帐篷的布料是特殊的,印有图案,远远看去,就可以变身为一条豪华游艇,堂而皇之行走江湖也。所以将来铁定有人说:“南海一大怪,伏地魔长成小可爱。”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这条艇基本用的是702所的技术

地效翼艇不是个十分成熟的技术,国际上也分为几个派别,这几个学派互相不服气

当年702所有两派人,两派都做了大量的基础科研工作。

到上型号的时候,只有一派得势了。

剩下的那一派,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在研究所所谓产业转型的浪潮中终于跳出去跟民营资本合作搞起地效翼产品了

家园 茗谈(89)-7:哨戒潜艇

我们先问一个简单的问题:既然海军现役的军舰,除役后可以改装为海警或海监船,那么这些海岸警卫单位,可以不可以装备潜艇?

我认为是可以的。比如,海关和海警可以有潜艇,用于针对用潜艇走私的犯罪行为;渔政可以有潜艇,用于对海洋环境的科考,对各种人为污染(如海轮漏油)的观测;另外,沿海浅水区的救灾/打捞,也需要潜水作业。

但这些用途,也限定了这类“警政用潜艇”,必须是浅水,近海,微武装或者无武装,总之是民用型。

潜艇这种武器,有其巨大的优势,因为是“海水当被地当床,龙王见了也揖让”,潜艇钻在水下,第一是不好发现,第二是以海水为防弹装甲,发现了对其打击手段也单一,所以各国反潜的装备,都是既贵又少,哪怕你只有一大堆30年前技术的老式潜艇,人家也很头痛的。

所以今天我们研究的事情就很简单:如果海岸警政单位(就是那“五龙闹海”)要装备潜艇,那么装备何种潜艇?这些潜艇,能否“军地两用”,让人家头痛?

(一)

潜艇民用化,目前看唯一的抓手,就是(水面排水量)25吨级的SEEHUND(德国“海豹”级)的改型。因为小,规模生产并且国家适当免税的话,标配艇(不含机械臂等选装件)造价40,50万人民币,有希望打下来,老百姓玩得起。

而警政用艇(哨戒潜艇),就可以大一点,贵一点。比如沿海巡逻,跨海大桥的桥墩清洁和探伤,海事救助,可以用120吨级的小潜艇。

这里我们借鉴一下伊朗的120吨级“Ghadir IS-120”小潜艇。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款潜艇适用于浅水,长29米,艇体直径3.2米,装备2具533MM鱼雷(作战中不可再装填),艇员18人,水下航速11节,航程1200公里。据说出动一次,自持力50天。伊朗共制造了16艘(6艘自用,10艘出口)。

中国的海岸线长,周边邻国先进潜艇多,东中国海和南中国海局势复杂,需要大批“警惕的眼睛”,充当守村口的儿童团员,防止别人来钻篱笆墙。同时,这些潜艇也不需要威猛的火力,一旦发现目标,只要放出浮游天线,向岸上报告,随后用主动声呐轰击目标,迫使敌艇上浮出示国籍就行了,对方如果乱来,那天上人间,一堆大哥赶来围观,就算《卡特号》恐怕也讨不了好去。当年在黎巴嫩维和的联合国维和部队军官,就曾用手枪逼退以色列的坦克,我们的哨戒潜艇是保卫国土,捍卫主权,大义凛然之下,不需要考虑装备的差距,谅你小子也不敢乱来。所以,我们可以把伊朗艇的2具533MM发射管,改为324MM的鱼-7鱼雷发射管2具,并且专门生产一种“减装鱼-7”,就是减少战斗部的火药装药量,增加动力燃料(奥托燃料)装量,从而增加射程,减少爆破当量,以显示这款鱼雷,主要用于受敌潜艇攻击时的自卫,以及警告性攻击敌潜艇,而不是要追求一击毙命。

这款哨戒潜艇,固然按军品标准设计制造,但小就是小,这么个武大郎,跟正规潜艇部队的战斗力,没法比。那么怎么能“军民两用”呢?

(二)

我的建议,是“三位一体”,就是由两艘哨戒潜艇,外加一个“遥控功能舱”,组合成一个作战体,从而增强火力和自持力,能从正规潜艇部队手里分担一部分严酷的战斗任务,把宝贵的正规部队解放出来,用到对敌斗争的刀口上去。

组合的方式,是两艘“哨戒潜艇”,并排用钢梁联为一体,随后在两艇之间稍低的位置,再联上一个“功能舱”,从艇后面看,是个倒三角形。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上图:两边两艘“哨戒潜艇”,灰色和红色是水平钢梁,蓝色是45度角斜钢梁。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上图:两艘“哨戒潜艇”的龙骨,中间黑色圆筒是“功能舱”。钢梁在铺龙骨时已经预留接口。

我们假定“哨戒潜艇”就是长29米,直径3.2米。那么“功能舱”就是长25米左右,直径2.3米左右,没有围壳,光溜溜一个特大号鱼雷。

“功能舱”不是单独自走的,因此不必顾忌操控所要求的“长宽比”,可以设计得比较细长,从而尽可能减少正面水阻力。

第二,“功能舱”不携带人员,所以可以省略一切人员维生要求,比如温度湿度调节,氧气供应,厕所,逃生舱门,等等,从而充分利用宝贵的载荷和空间。“功能舱”内部分为多个小舱室,包括鱼雷舱,自身动力舱,柴油舱,电池舱,液氧舱,淡水舱,自备的浮力舱和吹气系统,等等。因为不必考虑人的耐受程度,这些舱可以是极冷极热,毒气弥漫,都行。

组合完成后,新的“合体潜艇”(就叫“三体潜艇”吧),总排水量大约350吨。主要推进动力靠两艘哨戒潜艇自身的动力系统(哨戒潜艇的推进功率,本来就设计得超出本艇的需求),操纵则由其中一艘哨戒潜艇(A艇)的艇长负责,这一组艇员也比较资深。B艇一组则是见习艇员,负责管理好B艇各个部门,按统一指令运转。如果A艇在战斗中受创,则由B艇接管指挥。A,B艇都可以从“功能艇”的仓库取用柴油,电力,氧气,淡水等流体物资。

这样,“三体潜艇”拥有两套人员,两套指挥/侦察/通讯系统(其中一套备用,或背对背分区警戒),三套各自独立的浮力舱,至少2套推进系统,作战的自持力/生存力都大大增强。

“功能舱”的前端,是类似于“战斗机火箭发射巢”的设计,密密麻麻分布了7个鱼-7发射管。尾端可以是第三套螺旋桨(增强“三体潜艇”的航速),或者不装推进器,改为数枚尾射鱼雷。这样,“三体潜艇”有3-4组发射管(哨戒潜艇各一组;“功能舱”有1-2组),至少11枚鱼雷以及一些深水炸弹,一般的反潜和自卫,胜任有余;如果攻击海面大小舰船,也可以一试。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歼-8的火箭巢

“三体潜艇”要求达到的作战半径要求,当然很简单:日本的下关、博多和长崎(近佐世保基地)三港,距离舟山群岛大约950公里;鹿儿岛港,距离上海800公里。日本潜艇部队的母港虽然是横须贺和吴港,一旦30艘“三体潜艇”接近长崎,人家肯定出来欢迎,基洛和元级跟着“三体”就是了。

(三)

我们这里先把这款120吨级的哨戒潜艇称为“120型”吧。至于“三体潜艇”,姑且称为“蝉级”。

我们希望,120型的设计目标,首先是安全可靠,皮实耐用,维护简易,全寿命费用低;其次是与海军现用的观通数据链等,可以无缝连接;第三才是功能尽可能多,战斗力标准尽可能高;第四是降低噪音。就是说,这个艇因为不是军用,不必考虑追求静音,而且因为吨位小,装备简陋,也正好节省造价。总之,这就是常规潜艇部队里的“皮卡主义”。

120型要供应“五龙闹海”的5大部门,各部门的偏重点不一(比如海警要加装遥控炮塔),但基本格局是统一的,艇艏一定有2-3个324MM鱼雷发射管,平时用来施放线控鱼雷型潜水机器人。假定总数300艘,分配到5大部门,1/3在执勤,1/3在船厂维护,1/3在来回路上,那么每个部门平均也就摊到20来艘正在海域巡逻,这对于中国固有的18000公里大陆海岸线,已经是“珍稀动物”,完全不成气候,更不要说南中国海和东中国海了,列位友邦,就不必大惊小怪了。

而每两艘120型加配一个“功能舱”后,组成的“蝉级组合潜艇”,总排水量也不过350吨,个头先天不足,即便以便携式军用装备临时补强,再结合中国装备制造业的进步,在自动化和微电子/信息战方面的升级,那么能在较小的作战半径里达到老式的“明级”常规潜艇(水下排量1800吨,8具533鱼雷发射管,14枚鱼雷,续航力15000公里,54名官兵)战力的70%,已经谢天谢地了。这就好比是两个志愿军侦察兵背了一口袋炒面,靠这个,奇袭白虎团还行,活捉李奇微就不可能了。

但这个简陋战力,已经足够了。300艘120型里抽出适用的,至少可以组合为120艘“蝉级”,四面出击破交,专打敌国走国际航路的商船,从而让海军的正规潜艇部队腾出手来。日本的常规潜艇,在役16艘,另有一批服役16年就强制退役,现在封存着的旧潜艇,就算能马上配齐艇员,可用的也不过20多艘。如果不考虑“空天战场”中的其他战斗节点,单单双方的潜艇PK,“蝉级”肯定不是“亲潮”级的对手。但一则,以多胜寡,上百艘“蝉级”虽说噪声如雷,但利用大陆沿海的岛屿阵位,在国际航道上出没,捕获特定目标,那么不论日本的潜艇还是反潜巡逻机,你忙得过来吗?二则,钓鱼执法,“亲潮”固然有能力捕蝉,难道就没有黄雀在后?

第二,由于120型的简陋,根本不是正规潜艇的对手,因此和平时期只作为警政平台,人员编制和费用都不在军队里,只是作为“城管”存在,谈不上“XX威胁论”。

第三,这些120型又是海军专门人才的“涵养池,过滤池”,海军潜艇部队退役的军官和老兵,可以在这里任职,继续发挥一技之长,保持专业水准,作为预备役随时听从海军召唤。潜艇学院的应届毕业生,则先到这些120上实习半年,熟悉潜艇部队的内部条例,熟悉海底环境,由海军退下来的120艇长们仔细选出最优秀的新兵,送到海军去;余下在实习中暴露出身心弱点的,就留在地方部门算了,毕竟海军的元级要金贵多了,作战要严酷多了,送错一个兵,后患无穷啊。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