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该不该打孩子?与孩子“犯错误”怎么办? -- 夕曦
当情商概念提出来时,杏仁核劫持(Amygdala hijack)也同时提出来了。杏仁核的激活通过海马-垂体-肾上腺轴劫持了大脑的理性思考能力。
目前只在一些书籍中讨论过杏仁核劫持,还没有见过文献专门研究Amygdala hijack。你可以想想这类研究不大可能在动物身上进行,如何测量理性思考能力?
我所说的自控主要与大脑的执行功能相关,情绪的自我控制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条件反射是大脑功能中最低级的,往上还有试错、根据经验和知识判断等等,这些较高级的功能必须在控制情绪的前提下才能正常运行。
这确实是个问题。刚开始吃时态度60分,吃到后半段态度打30分,基本就是我的判断了,这说明问题可能是和孩子的饱感有关。那是不是量过多、已经吃饱了呢?在幼儿园看了老师们录的录像,发现其实在幼儿园吃得比在家好像还要多点,而且体重、体型也在正常范围,所以暂时不考虑这个。那是不是味道不够好呢?这个嘛,就算是也解决不了了:)
至于该不该管,我想我管的初衷是不希望她养成慢吞吞、没有时间概念的坏习惯,由于目前来看吃饭这个环节是养成这样坏习惯的风险最大的,所以在这方面我会计较,而老人关注的吃多少而是我的次要关注点。
也许她未来会自然得表现得很好,就像我们曾经担心过的很多问题一样。但是我还是选择继续保持这样一个督促的态势。我想,家长的态度基本就是孩子判断一件事情好坏的基准。她可以慢慢改,但不能不知道什么是正确的。
小家伙第一次被抽屉夹了指头,痛了,一次就记住了,再要她尝试就再也不敢了。
疼痛感在本质上是机体的保护机制,是历经多少物种进化出来的功能,如果回避用疼痛的方式来教育,我觉得是一种倒退。当然我也反对过分依赖这个手段。
同时我也反对对孩子的过度保护,不仅是生活上的,也包括在精神上的。我觉得健康的精神、意识体系的建立,需要对几乎所有正面、负面情绪的经历,只要适度,有利无害。
我的老师在上课时给我们的解释是这样的。她说,我们在教小孩子的时候,最重要的是让孩子学会自我控制,也就是说,让他们能够独立做出“做”或是“不做”一个行为的决定,而这个决定应当是被社会认可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打孩子并不能真的起到这个作用。因为,当孩子因为出于对于疼痛的恐惧而不做某个行为,在这个机制里,真正起作用的不是对于“不做某个行为”的认识,而是挨打的恐惧;而当他没有挨打的恐惧时,小孩子就有可能做出那个不正确的行为。所以,不管打或是不打孩子,那并不是教育中最重要的部分,重要的是,要让出孩子真正的明白,教育者为什么不让他做这件事的真正原因,并且理解。这个部分很难,也许打孩子是一个选择,但是在让孩子明白道理这件事上,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所以在试图用某种方法去教育孩子时,必须要明确你的教育目的、准备采取的教育方法是否是孩子能理解的。
早先我对此还是比较注意的,但是最近越来越不重视,2方面的原因可能都有:1是现在的孩子的智力、理解力远远超出最初的预期,以至于不必担心;2是已经习惯了以她的角度思考她的态度,已经校正了这种不平衡。
对于抑制性神经通路这方面的信息,不知道可否提供一两篇经典综述的出处,我觉得有必要重新审视一下,避免自己因为暂时的奏效导致建立错误的教育模式,影响孩子的未来。多谢!
我觉得打孩子在很多时候,只是教育的一个辅助手段,用在说服解释的时间、和精力要多得多。
只有少数情况,比如防范危及生命的危险行为时,可以把这个作为第一步。其他情况,一般都是屡教屡犯之后的惩罚,其中的因果,孩子还是明白的。。。
比如用疼爱的语气告诉她,她已经累坏了,需要休息了等等,或者放到熟悉的睡眠环境中,比如睡觉时一定要摸的被子
其实问题在于如何提前发现,有经验的家长一般最后都会明白是这个问题,比如人来疯、比如6点钟现象(过度兴奋不睡午觉的话,到下午六点就撑不住了,可又不想睡)。但是如果能尽早发现和引导,可能就要好很多,不必闹到不可收拾。。。
可是呢,等真的大闹的时候,如果找对方法,那又是立刻见效,比提前预防花的精力又要少
我的看法是:这是家长的大脑代替孩子的大脑判断孩子身体所处的状态,吃饱?吃够了?
如果吃完饭后没有孩子喜欢做的事,或有家长替她决定要做的事,那她干嘛要快点?另外,孩子这个年纪能认时间了吗?我记得是得五岁以后。如果不能认时间,说明还没有时间的概念,你再急也没有多少效果吧。
我想说两点,一是抓大放小;二是多让孩子自己来做决定,这是培养独立、自信、有主见的唯一方法。人是通过自己做判断、决定来学会判断、决定的,而不是被教会的。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是用功能核磁共振(fNMR)研究自闭症的,其中一个研究对象是物理学家,但同时也是严重的自闭症患者,他接受了媒体的采访。当他看别人的面部照片时,与正常人相比,他的功能核磁共振图像表现出来的是大脑活动显著低于正常人。
这个“5岁以后”值得重视,学习了,以后注意观察。
不过我还是认为这个问题可能是存在的,在自己的教育行为中应该注意。
你可以想想与大脑高级功能的研究是不可能在动物模型上进行的。功能核磁影像技术应用到脑科学领域也才是最近十几年的事,发表的研究结果多偏重于方法学的研究,比较专一也比较散,还没有比较系统的综合。很多最新发现已经被迅速地应用到教育领域,多以教育科普书籍的方式发表,其中常常引用大量的研究文献。由于是跨领域的东西,引用文献与书籍的科普内容之间跨越的也比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