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Delphi XE3发布会纪实 -- 晨池
号称是可以一份代码,可以成为web页面,ios app,android app,还有其他平台。这个对我来说倒是很有意思。你说的手机上的游戏,大概这个也能做。
本来想下载一个 trial 版,没成功。回头再看看。
手机开发只有视频,还只有苹果的。不过如果能跨Windows MacOS和Linux也很厉害了
他们的新编译器框架目的之一就是针对这个问题的
因为本来HTML5就是javascript的脚本,要跨平台就只要给对应的平台做一个脚本解析就可以了,而且现在这样的工具也已经有了,是可以分别发布iOs和Android的。
在OS X里使用Java开发的跨平台程序,用户体验(不管是速度还是界面易用性)可以用无法忍受来形容,不知道Delphi的这个跨平台的效果能比Java好多少啊。
如果OS X的程序不用苹果自家的Cocoa API的话,用户体验都是不太好的。用没用Cocoa风格已经成为了苹果用户判断开发者是否有“诚意”的标志之一了。
用没有用Cocoa API可就不知道了,界面确确实实是苹果的风格,一点不差。
但是现在Delphi在Win7上用的是FireMonkey,所以也可以在Win7上展示Win8的效果,那意思就是,FireMonkey没有用Win8的本地API了(相当于Win32API?),所以照这个估计的话,Cocoa API也未必会用。但是出来的东西至少看起来是一样的嘛
当年看的我是热血沸腾啊,可惜了 borland
跨平台的高性能到现在都还有市场吧。不过据说Kylix前几版质量极低?
我现在在北京,我和我的团队花了5年时间,一直在研究用java开发,自动转换到其他平台的原生语言,并编译发布应用的解决方案,现在我们已经在windows mobile、symbian、android、ios上面都有过开发发布的成功案例,而且我们支持java开发时调用原生系统api,可以实现一套逻辑代码多套ui控制代码,用一个完整工程管理多平台开发,但是我很希望找到有战略投资意向的大公司来支持我们团队下,现在我们完全靠我拉下老脸到处拉单养活,有感兴趣的可以联系我的微薄http://weibo.com/u/1679132682,或者我的qq:575134
它的理念简单可以这样理解:编译器前端专注生成Low Level Virtual Machine代码。编译器后端专注把LLVM代码转换成实体机上的代码。
这样的好处是开发不同平台的编译器容易了,还可以混搭。
举例: 用C++ 开发了个程序A ,要发布到x86平台,可:
Source Code A => C++ LLVM前端编译器 => LLVM CODE OBJ A=> x86 LLVM后端编译器 => x86 可执行程序A
要发布到ARM平台,可用上一步生成的LLVM CODE OBJ A,换个后端就可以了:
LLVM CODE OBJ A=> ARM LLVM后端编译器 => ARM 可执行程序A
=========================
理念上很好,要达到真正的平滑,可能还要走较长一段路。
苹果的xCode有采用此种编译方式。
这个小弟上学的时候就开始搞编译器,很有心得,好像llvm的雏形那时就有了.
后来是苹果把他找去,看来搞得还比较顺利,去年还是前年我就看到XCode同时提供GCC和LLVM,我就很惊讶,敢放到平台给人用,那就是非常成熟。
哥们天天用的工具链就这么废了?
苹果这么搞我估计是两个目的:
一个是苹果想摆脱GCC这套东西,一个是又是搞一套自己说了算的东西哦。
祝老兄事业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