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小白兔过龙年(图片已更新) -- diamond
化学法制备的石墨烯的最大问题是:1)碳环结构被破坏,表面有杂原子、官能团,这些都不利于物理领域的应用;2)干燥过程中容易团聚成多片层的,失去了作为石墨烯的关键特性:单层。
事实上,通过化学法制备的石墨烯很少真能做到单层的,那些号称做到单层的,极少有人能提供直观可靠的原子力显微镜照片;即便有照片的,厚度也不能让人满意。石墨烯理论厚度0.34nm,文献中化学法石墨烯最接近理论值的是0.4-0.5nm,一般只能做到0.6-0.9nm,其实只能算介于氧化石墨和石墨烯之间的状态。
diamond提到的都是些化学法制备的石墨烯,严格说是“石墨薄片”,已经很大程度丧失了石墨烯的很多特性了。
化学法制备的石墨烯,目前最大的问题不在于生产,而在于寻找合适的后端应用。没有应用,就没有市场,靠科研市场是指望不上的。
石墨烯这块,国内外其实差不多的状态,都是忽悠、画大饼。真正可用的石墨烯,还早,还早。
不过不是我专业,具体我也不清楚。谢谢指教。
等哪天化学法成熟了我第一时间告诉您。。。哈哈。
周老师,我查阅2004年SCIENCE的MOF储氢报道,仅见Xuebo Zhao的Hysteretic Adsorption and Desorption of Hydrogen by Nanoporous Metal-Organic Frameworks,其图2等温吸附线B的确并未起于原点,而是起于1~3mmmol/g,但该作者来自UK,并非美国。是否并非您所指文章?
如果的确是这篇文章,我觉得您用词“平行于”一词描述曲线与Y轴的截断容易令读者困惑,可改为“Y轴截断不为0”或“压力为0时处吸附量不为0”.
另外,我关于吸附的知识很浅薄,对于您说的吸附等温线截断于非0处是artifact data的判断不太理解,难道在不施加任何压力的情况下,不允许气体在材料表面有一定吸附量吗? 还是说等温吸附线测量要求在压力为0时不能有吸附?敬望指教。
博主回复(2013-1-4 07:17):不是你说的这篇,是Yaghi’s group: Science 2003, 300: 1127-1129
http://ir.imr.ac.cn/bitstream/321006/31267/1/1035.pdf
这篇文章的最后一个图很有意思. 随着时间的推移碳纳米管的储氢能力越来越接近0.
棒子已经搞出来了高透过率,高导电性的石墨烯基塑料基板。这是非常有机会取代目前常用的ITO塑料或者玻璃的。毕竟In在地壳中的含量是有限的。
从学术角度说,他们生产的应该叫做“还原氧化石墨”,物理性质离理想的石墨烯差一大截。他们的问题不在于生产,而在于销售。
石墨烯最大的特点是单层,理论厚度0.34纳米,实际制备成功的0.4-1纳米厚。石墨烯的很多特性只有在单层或2-3层时才能表现出来。纳米石墨虽然尺寸上达到纳米级,但是并非单层。
http://weibo.com/1661485653/zgQy8voZn
文章太长真不好弄,大家看见的多给转转
的,我说的是一盘散沙,全体腐败,尤其军方....没人信啊...呵呵...
这个忽悠都揭穿了,不就让大家明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