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为什么汉语是世界上最先进的语言(上) -- 冷酷的哲学
也即西方的True orFalse,而是“可”还是“不可”。
西方光一个航海就不知道带动了多少学科的发展。中国古代数学著作也经常发现工农实际问题,甚至就是问题驱动的。但后来这种提出问题的能力几乎都消失了。
阿拉伯人发明了代数,可同样不严密。只有古希腊几何学才有公理体系这玩意儿,其他关于“数”的学问通通没有。今天看莱布尼茨,欧拉等人的制作同样非常粗糙。但牛顿这一系,主要是从他的老师Barrow开始,非常推崇古希腊几何学的严密,牛顿写原理和其他著作的时候也大量用几何方法。一直到罗素时代,英国和欧洲大陆终于完成“数”与“形”的合流,数学才成为我们现在看到的样子,甚至出现了布尔巴基这种追求严密到了几乎变态地步的学派。
中国古代,包括其他国家,都没有公理化体系,但同样有伟大的数学发现。古希腊几何学其实是一个异类,并不象其他国家那样是“数”当家,古希腊的“数”是从属于“形”的,甚至就是用可公度量这个几何概念来定义的。因此中国古代没有严密证明而古希腊有其实说明不了什么,尤其是在古代。当然公理化体系确实很伟大,但没有你想象的伟大。20世纪前公理化体系几乎一直是几何学所独有,但同样诞生了更加伟大的代数学和微积分。
古希腊整数和分数是用可公度量来定义的,这种方法发现不可公度的无理数无疑是相对容易的,但同时也导致几乎不可能发现负数,而负数在代数里无疑是很重要的。我国在汉代就已经知道了负数,比欧洲早一千多年。
甚至可以说就是抽象论的副产品。
这套系统无疑很重要,但没你想像的那么重要,特别是在古代。
甚至相对都值得怀疑。古代印度阿拉伯犹太等用的通通是字母文字,可印度诞生的思想体系无疑跟形而上神马的差距甚大,否则这玩意儿早就从印度传过来了,也不用等到近代。其他文明同样也没有,所以很可能有其它原因才引起了这东西的发明,甚至就是偶然的。
欧几里得的影响绝不仅仅是在几何学领域。代数学的数学归纳法最早也是在几何原本里头提出来的。微积分由于缺乏公理化推导,在产生的最初一段时间被多次质疑,一直到19世纪中叶才完成这个工作。
但莱布尼茨就不是,直到欧拉都不是。事实上发扬光大欧氏思想的恰恰就是英国人,尤其是从牛顿的老师Barrow开始的。之前一直被认为是华而不实的东西。但这个任务直到二十世纪罗素时代才基本完成。
您的问题其实直指问题的核心,那就是纠错。
我认为,拼音语言最大的优势是语音和文字之间存在联系,所以可以相互纠错。要想建立语音与文字的联系,最好是一一对应的联系,就需要让文字符号的种类接近高质量发音的种类。与人类高质量发音的种类相比,二进制语言的文字符号太少,而汉语的文字符号太多,都不如汉语拼音效率高。
信息熵反映的是汉语的另一个问题。train高信息熵的语言需要更多的时间,因为高信息熵意味着庞大的决策树。如果学习语言占用了大量发育期的时间,那么必然相应的减少学习其它能力的时间,滞后掌握其它能力的年龄。这是一个负面影响,其后果可能是终生的,不可逆的。
此外,符号的书写需要训练另外一个决策树,我们可以把它叫做文字熵。英文的字母,显然比汉字容易学。(汉字的文字熵远远高于英文字母)为了减轻中国学生的负担,我们开始普及简化字。尽管如此,汉字的文字熵仍然远远高于,英文的文字熵。(差距也许大于信息熵上的差距)所以中国学生在学习语言方面的负担远远大于英语国家的同龄人。
训练一个高信息熵的决策树需要大量人类发育期的时间。这个必然挤占培养其他能力的时间。造成年轻人某些能力的缺失,和某些能力发展的滞后。将来过了发育年龄,大脑的结果基本定型,再去弥补就难了,勤奋也没有用。
另外,在人与人交流的时候,很多中国人(比如我自己)更容易优秀的文字(优秀的语言决策树=高信息熵)所打动,而彻底忽略了文字背后的fallacy。中国社会比较容易一窝蜂,恐怕跟中文的信息熵高,有一定关系。
write and word读音和划从哪个角度看都不相近。
为啥说字母语言的菲律宾也没有呢?先解释了这个再说其它吧。
我是说近世数学。也只是笼统的直觉。瞎猜,仅图一乐,抛砖引玉。
有时间也再看看想想。
现代数学符号系统:拉丁字母+希腊字母+……。
一是够且仅够大,满足需求,又不多余?
二是笔画简单,易书写?
三是字母彼此间易区分?
八卦那个就不好区分。哪怕由汉字演变而来的日文片平假名也有这几个问题。阿拉伯文易区分这个就不行,字母也不够用,是不是因为这个发展出代数就没后文了。。而西欧人除了拉丁字母还引入了希腊字母(拉丁字母和希腊字母就挺像的,又好分别,可作为彼此合适的扩充),还有加减等等代数符号,还发明了积分符号等,构成了逻辑演绎需要的符号系统。而由于演绎的唯一性,知识是一代一代可继承积累的?就如牛顿说的“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觉得似乎区别就在这,中文由于选得文字符号系统,导致了匠人式的技术传承路线,而西方选了逻辑演绎路线,和熵没什么关系……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