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人类单源中国说与南非科伊桑人 -- 拿不准
那些历史也含糊不清,肯定也很精彩。
难道50万年前亚洲大地人类遇到寒冷气候就不会沿着祖先迁徙来的路线返回非洲或向大洋洲进发,而一定要在原地等着灭绝?
这有点说不通,寒冷时期,大洋洲,南亚由于海水冻结在极地,增加了不少陆地,他们的温暖区生存空间扩大了。
看起来大家都在那里用有限的技术手段,自由心证,各自表白,技术含量不高。
距今177万年的一个完整成人头骨显示,人类的早期祖先是源自非洲的单一物种,而不是此前认为的多个物种,这大大简化了人类进化史。论文发表在《科学》期刊上。头骨出土于格鲁吉亚德马尼西,在出土地点附近还发现了另外四个类似个体的头骨碎片以及少量散落的粗糙石器。专家称,这是非洲以外最早的已知人类化石。 通过一一对比德马尼西这五个已灭绝生物,以及与非洲同时期的其他标本对比,研究人员认定,所有这些原始人类可能属于遍布各个大陆的同一个物种,而不是许多专家们曾认为的三个或者更多的物种。他们的结论终结了近期在学术上寻找人类起源的做法。
74000多年前,苏门答腊的多巴火山爆发,此后是长达6年的“火山冬天”,按基因的分析,全球人类在此时减少到不足2000.
象美国的活火溶城这些火山类灾难片是有科学基础的:黄石火山假如按200万年前的那次规模爆发,足以将纽约埋在20米深的火山灰下,堪萨斯全州火山灰均深7米以上,东部诸州均深3-4米。而地质学上的勘探,200万年前的那次黄石火山爆发在这座超级火山爆发史上,规模算是不大的。
美欲借DNA彻查人类族谱 "走出非洲"理论受质疑
美国DNA谱系科学院认为人类并非起源于非洲
现代人的起源问题一直是一个备受争论的话题,现今“走出非洲”理论是多数人普遍接受的主流理论。2012年5月美国DNA谱系科学院Anatole A. Klyosov重新审视了“走出非洲”论和欧罗巴人种的起源,认为人类并非起源于非洲,并使用“Walk through Y”项目的数据证明了这一观点。研究结果发表在科研出版社英文期刊《Advances in Anthropology》(人类学进展)上(点击阅读原文)。
在过去的二十年里,“走出非洲”论已经人尽皆知,但它却从未被直接证明过。然而,对于许多专家来说,这一理论仍然具有着令人信服的吸引力。这一理论主要基于这样一个前提:最古老的人群显示出最大的多样性,而非洲人是多样性最大的人群。其实这并不是一个强有力的论点,因为不同DNA的混合也会导致高的多样性。
作者从解剖学角度研究了现代人类的起源,根据人类遗传学和DNA系统发育的分类发展,针对男性Y染色体单倍型,提出了一个欧罗巴人种(白种人又称欧亚人种或高加索人种)起源的时间表,确定其在今天已知的所有单倍群中的位置,提供证据重新审视“走出非洲”论的正确性。
作者在非洲人Y染色体单倍型中发现了一个重大的多样性,是几个非常遥远的血统的混合结果,而且其中一些不一定是来自非洲人, 证明欧罗巴人种不包含“非洲”单核苷酸多态性(单倍型类群 A或B)。这些重要的发现削弱了众所周知的“走出非洲”的理论。
17个主要单倍型类群中46 个进化亚枝的7556种单倍型,按照它们祖先的单倍型和与共同祖先的时间间隔,设计了一个时间平衡单倍型类群树,发现非洲单倍型类群A起源于距今132000±12000年前,来自于所有的其他有着单独共同祖先的单倍群,我们称其为β单倍群,起源于64000±6000年前。一个单倍群A和β单倍群下游的共同祖先,创造了α单倍群,起源于160000±12000年前。α单倍群和β单倍群的起源是未知的,但是最有可能的是它们是一个巨大的三角关系,从西方欧洲中部延伸通过俄罗斯平原东部到黎凡特南部。单倍群 B是β单倍群可能是在距今46000年迁移到非洲。
研究证明,欧罗巴人种单倍群并非起源于“非洲”的单倍型类群 A或B,事实支持欧罗巴人种以及所有非非洲人的单倍型类群,并未携带单核苷酸多态性M91、P97、M31、P82、M23、M114、P262 、M32、M59、P289、P291、P102、M13、M171、M118 (单倍型类群A及其进化亚枝单核苷酸多态性)或M60、M181、P90(单倍型类群B),这是最近在“Walk through Y”FTDNA项目中,几百个来自各种单倍群的人显示的结果。
2013年11月澳大利亚墨尔本考尔菲德南部国际岩石艺术联合会(IFRAO) Robert G. Bednarik也在科研出版社英文期刊《Advances in Anthropology》(人类学进展)发表的一篇文章中,从多个角度分析反驳了“走出非洲”理论,认为“走出非洲”理论是一个骗局
中国现600万年前古猿头骨 早期人类起源添新证
http://www.kexue.com 2013-09-06 15:01:21 新华网 发表评论
这是考古人员在云南昭通发现的古猿头骨化石
一个含脑内膜的面骨,眼眶、吻部等保存完好,乳齿和恒齿同时保存……这是一具距今600万年前的古猿头骨化石。经过科研人员历时多年科考和研究,这具头骨化石被证实是欧亚大陆晚中新世以来古猿化石发现记录中时代最晚的一具古猿幼年头骨,为早期人类起源研究提供新证据。
主持该项研究的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吉学平介绍,2009年11月4日,科研人员在云南昭通市水塘坝一个砖厂的采掘坑进行抢救性采掘时,发现一具古猿头骨,“头骨面部基本完整、保存状况极佳,仅有微小的变形”。经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岩石圈演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古地磁年代学方法测定,该古猿年代距今620万至610万年间。
“这是云南古猿时代最年轻的代表,也是欧亚大陆其他地区古猿绝灭后残存的代表。”吉学平在5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说,晚中新世时期,欧亚大陆其他地区的中新世古猿由于气候恶化而绝灭,但在云南却继续生存演化。这表明,包括云南在内的中国西南地区可能是古猿演化的“避难所”。
这一由中美科研人员共同完成的研究成果于今年8月在学术刊物《科学通报》(英文版)上刊发。研究论文认为,这次发现距今六百万年前古猿头骨,是中国早期人类起源研究的又一重要证据。
相关资料显示,DNA序列研究显示人类起源或人猿分别的时间可能在距今600万至700万年前。然而,直到20世纪90年代,已经发现的早于400万年前的人类化石非常稀少。这与可能的人猿分别时间之间还存在很大的化石空白区。近十多年来,在非洲发现了一些年代更早,可能属于接近人猿最近的共同祖先的早期化石。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教授陆庆五表示,目前非洲发现了一些接近可能的人类起源时期的化石,但在亚洲仍非常稀少。这次在亚洲发现600多万年前的化石,意义重大。此次发现的古猿头骨表现出头额骨比较鼓、脑量大,眼眶圆角方形且宽大于高、眶间距较大等特征,使其更接近最早的人类。
吉学平说,这一发现再次表明云南是中国乃至东亚地区探索早期人类起源的理想地区,昭通褐煤盆地及周边地区具有巨大的发现和研究潜力,接下来将继续加强多学科的综合
日本人Y染色体基因比中国人具备更多的多样性。
按照这样的前提:最古老的人群显示出最大的多样性,在黄种人中,日本人的基因多样性比中国人多,因此黄种人起源于日本而走入中国。
也可以反过来假设:人类在历史上,散布到世界的各大洲。
在欧亚大陆温带地区,某些人群因为基因突变而获得某些优势,比如智商,比如农业生产等等,因此在史前时期在世界各地扩散,取代原先的人群。
因为优势的基因变异是在温带地区产生的,在热带地区没有优势,因此在热带地区(环境恶劣的地区)或地理上难以到达地区的人类,基因取代不完全,因此保留了更多的基因类型。
因此,日本可以相对中国,保留更多的基因类型。同样的道理,东南亚、非洲,因为热带地区环境恶劣,也保留了更多的基因类型。
就是在国内,那些唯西方论的评审估计也不会放过去。
同一生态位,又是比较聪明的动物,大家一起估计就会竞争激烈,汉人到了江南、华南、西南地区,各民族要么同化,要么上山,就是同样的道理。
小矮黑人和棕色人种存活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