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这个时代“寒门再难出贵子” (转帖) -- 狼浪
40岁还不能出头,不参与革命,基本就废了
命理说法,35岁之后命是自己的
只要专业不差,对社会有清醒认识,不是极度黑暗5年出头够了,还不行,刘邦姜子牙就是榜样
笨狼看法,白手起家能轻松管好两层的组织或项目,是“贵子”的起码标准,否则再光鲜也不过是会说话的奴才,出身好的也是败家子
现在的土共不是当年的土共了
“团结就是力量”,其实是组织
穷人想出头,必须参与甚至创立为中下层利益服务的组织
一时没有,那就努力发出自己的声音,争取尽可能多的同道
在现代这个时候,是发出自己的声音改变自己的人生更有效呢,还是逼着土共转回原来的那个土共位置上使自己的人生有改变更有效呢?
至少在我看来还是后者更有效。重庆其实就是一个例子,虽然薄王都已经不在位上,但是重庆的改变是为整个重庆人民带来了好处,如果仅靠个人打拼,是不可能有这样的结果的。
仅靠个人的打拼,连一个民心佳园都建不起来。
现在的新左派做的就是逼土共回到原来的位置上。右派总是讥讽歧视新左派,有些中间人士也是对新左派单单打打,但是新左派那些人真的是傻子吗?
所以虽然俺不能做到像新左派那样勇敢,至少俺不去讥讽他们,不管他们做的事在右派,在那些聪明人眼中看来多么‘幼積’,多么‘天真’甚至多么‘愚昧’。
自己的声音都不发,还想“逼着土共转回原来的那个土共位置上”?这不是搞笑吗
至于重庆,全国有1/5按那个玩法,从哪弄那么多钱
依靠组织,个人更需要打拼而不是得过且过当螺丝钉,否则注定是新炮灰,当年下岗工人就是榜样
做线面似乎是整个福建沿海都有的习俗,浙南一带有不少地方属于福建民系,大概把这个习俗也带入了。维基上的说法是:
穷人是比富人更需要一个组织的,在目前来看,土共确实还是最贴合穷人的最强力的政治组织。
这比起重新再造一个组织来说,逼土共转向是相对较为低成本的。
组织和个人是要共存的,你以为靠自己打拼就不是做镙丝钉?做社会的镙丝钉和做土共的镙丝钉,就跟现在是选择做私人企业主的员工还是做公务员、国企员工一回事。
不过资产阶级厉害就在你说的这里,宣扬个人奋斗就不是做镙丝钉,这一套确实是统治这个世界最厉害的一招。
社会主义因此建设起来份外艰难,很容易迷失在这个个人奋斗的美梦里。
逼土共往哪转,“可执行可监督可考核”的标准很重要
“逼土共转向”,得看真逼还是假逼,在公务员及其配偶、子女财产公布问题上不发声就是假逼
在组织内部就不要自己打拼了?恰恰相反,组织内部成员都不能论能选才,只给兔崽子们腾位子,这样的组织尽早远离好
“不过资产阶级厉害就在你说的这里,宣扬个人奋斗就不是做镙丝钉,这一套确实是统治这个世界最厉害的一招。”
个人奋斗跟主义无关,群众路线精髓就是让群众认识到自己利益所在,并为之奋斗,公平竞赛,奋斗也不如别人就死心了,不过要是任意修改游戏规则……那是骗子,谁信谁倒霉
小时候全乡只有我家会做线面。现在做的人是到处都是了。
从其人员构成上看,已经变成资产党了,而且这个变是长期性的。
所以还是要自己想办法,比如自己发展什么兄弟会啊、读书会啊、宗族啊什么。
这些东西就是武训走的路子,本质没有改变。
资产阶级的所谓“个人奋斗”为什么有问题?因为它削弱了“当下弱势者”联合的可能性,使得强者容易独大,这点尤其在后进资本主义国家很明显。我们要记住,现在欧美的高福利等等,不是资本主义天然赋予的,而恰恰是一代代社会主义者流血斗争,与资本博弈的结果。
穷人要想起来,必须团结,必须有人做螺丝钉,为大机器添砖加瓦,这一点没错,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就得成为一个大体制的被奴役者,问题是为什么过去那么多的尝试最终仍然划入了大机器对个人的奴役?我觉得在于在这个大机器的构建过程中丧失了“共建”“合作”的精神,我国的集体主义,很多时候不过是对上级的服从,而不是建立在团队合作的基础之上,导致我们一旦精神解放,马上走向另一个极端,一个中国人一条龙,三个中国人成了一条虫。
我觉得社会主义的真正建设应当提倡在“个人奋斗”基础上的“共同合作”精神,这样才有出路。
银行是一个“资源”密集型行业。
也许是视野所限,也许是太相信社会公平。寒门子弟要想凭自己实力出人头地,上大学是就应该尽量避开金融,法律这些看上去很美,但实际需要软实力的专业。学理工科这些需要硬实力的专业,在这一辈完成从农村进城,或从小城市到大都市,从城市底层到中上层的转变。更美好的理想留给下一代去实现吧。
当年高考前学校请招生办的老师来给我们讲如何报志愿。他就说,你爸要不是省长,董事长就不要报什么国际贸易,企业管理这样的专业,大学毕业,小屁孩一个,谁回出钱让你去贸易去,谁会让你去管理,你们只有被管理的份儿,等你被管理上几年,你自然就知道如何管理了。你爸要是省长,董事长,你也不用学这些专业,你都不用上大学,今晚你就回家给你爹说,爸,给我钱,我要上国际上去贸易去,爸,给我个公司,我要管理管理。只要你爸供得起,4年之后,这些学这个那个的同学都得去你那儿应聘,给你打工。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会。双方相似的家庭背景,有相同的价值观,物质上又没什么压力,幸福的概率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