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美国求学执教的见闻和感受(0) -- changshou
太犀利了
上了大学还是填鸭式学习,结果一到工作岗位 马上就失去了学习动力
真的不爱搞技术了,技术只是成为谈资
虽然不太好学,但是学成这样有点夸张。
不是科学家的“奇思妙想”不行了,而是科学已经到了“不确定性”的临界区。
科学家靠的逻辑推理和基于此的灵光一现,能够指明一个方向,然后才有计算朝着这个方向走。
大数据很明显了,相关性取代了因果性。
还有一个是商业化动力,取代了以前的工业化(以及战争)的动力。
我家今年上小学,正好开办了一个生本实验班,教育部的一个研究项目,在国内这几年挺火,不少学校都在办,我仔细研究了一下,觉得不错就报了。另外国内正在试行名校组建集团,合并弱势学校,我家学区的市内顶级小学,就合并了周边三四个弱势小学,还要求每年15%的教师交流,没到弱势小学交流过得,不许评级,等等。国内类似的教育实验项目有不少,只是都还处于试验阶段。我摘录一些文章给你们看看。
一、对生本教育的诠释
生本教育创始人和研究的主持者郭思乐教授是当代著名教育专家、初等数学教育研究专家、华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广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
还是从一个故事开始吧:孩子有学习的天性
故事发生在印度新德里,在穷人住的一条街上,穷人的孩子没有钱上学,整天在街上疯玩。试验者在一间房子的墙上开了一个方形的洞,洞的大小刚好镶嵌进一个电脑,荧光屏正对着街上,旁边有一个触屏,电脑荧光屏和触屏跟孩子的高度差不多,可以让孩子们自由触摸。街上的孩子被这新鲜的玩意吸引住了。第一个星期,街上的儿童都在这个洞前乱摸;第二个星期,好几个孩子都开始找到了窍门;三个星期后,街上的孩子虽然都没学过英语,没学过电脑,但是都初步学会了上网。新德里街头的孩子们是在学习吗?是——虽然不是在学校。何谓学习,学习是学习者积极地自我构建,电脑屏和触屏深深的吸引了孩子,引起了他们的好奇和兴趣,说明他们是有学习的天性的,这是一切教育入手的最佳契机。
这与生本教学模式有着极为相似的地方,都是充分立足孩子的现有状态,利用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调动他们来以自主学习为主的学习形态。
几年前,一位朋友问郭思乐教授:“什么是教学?”
郭教授回答说:“如果你告诉学生,3乘以5等于15,这不是教学。如果你说,3乘以5等于什么?这就有一点是教学了。”
“如果你有胆量说:‘3乘以5等于14’,那就更是教学了。这时候,打瞌睡的孩子睁开了眼睛,玩橡皮泥的学生也不玩了:‘什么什么?等于14?’”
“然后他们就用各种方法,来论证等于15而不是14。比如4个3是12,再多加一个3,是15;数一数,5 个3是15,等等。”
这一段小小的对话,闪烁着郭思乐教授“生本教育”理论的智慧之光。
夸美纽斯在他的《大教学论》中,这样表述其教育理想:“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独具闲暇、快乐及坚实的进步。”
“生本教育”所要实现的,也正是这样的理想。
同一面理想之帜,把理论者与实践者紧紧团结在一起。自1999年以来,“生本教育”实验学校从最初的15所,逐渐发展到现在的100多所。这些学校由于依靠儿童自身的解放,不断出现令人激动的变化和办学成绩。
在经济发达、处于改革开放前沿的广东省,特别是珠三角地区,这一场教育变革犹如滚滚巨浪,奔腾而来。
什么是生本教育?
郭思乐教授说:生本教育就是来解放人,一个人的思想很重要,思想可以改变事物,思想可以改变教育。我们真正的改变是思想,而生本教育是现代的思想,它的标志是——是否促进了人的解放。邓小平把土地还给农民,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解放了生产力。我们提倡把学习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解放人之本能。我们长期以来是教人之本能,正确的方法是依靠人之本能,把学习还给学生。这是解决学生学习积极性问题的根本方法。
第一,对人的学习能力的认识。人具有学习的天性。学习是人的天性,是生命演化的结果。人是天生的学习者、感悟者、阅读者、计算者和思考者。人往高处走,进取是人的本性。
第二,对教育本质的认识。教育者的最高境界是当学生生命的“牧者”而不是拉动学生的“纤夫”。学生的学习最后发生在学习者自己的头脑中,教育建筑在人的潜能发挥的基础之上。因此,教育行为的本质是推动、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它既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理念,其深层意义是以生命为本。生本教育关注和弘扬的理念是:人具有发展的无限可能性,教育应该充分发挥人的潜能;人具有学习的天性,教育的功能在于顺应、保护和依托人的天性;人具有发展的需要,人渴望实现自己的价值;尊重、信任和爱是教育成功的秘诀。
第三,什么是生本教育。生本教育是以学生为本,以生命为本的教育。生本教育的三个原则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所谓生本教育,就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区别于为教师好教而设计的教育。郭教授称,为教师好教而设计的教育是师本教育。
第四,生本教育的教学观。“教要皈依学,让生命自己行动”。要把“主要依靠教”的教学转变为“在教的帮助下,主要依靠学”。生本教学的十六字方针:先做后学,先学后教,少教多学,以学定教。
生本理念下的教师如何发挥作用?教师的作用和价值,体现在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内在积极性,组织学生自主学习。
具体来说,表现为:——“四突出”、“三转变”和“四个基本程序”。“四突出”即突出学生: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完全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局面;突出学习:整个教学过程处处突出学生的学习、质疑和探究;突出合作:4-6人的小组学习是最大特色;突出探究: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探究获得知识,形成能力。“三转变”即变教师灌输式的教为学生自主性的学,使学生获得学习动力;变“ 听懂了”为“学懂了”、“会学了”,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变“他律”为“自律”,使学生获得自信、自尊,激发内在的学习潜能。“四个基本程序”即课前预习或前置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4-6人小组交流讨论,这是一个显著特点;班级交流,有小组代表交流,也有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的交流互动。评价,实施小组捆绑式评价,这既检验了小组学习情况,又锻炼了学生的倾听、表达和评价能力,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引导点拨:教师在倾听的基础上点拨,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完善、提升。
科学家的“奇思妙想”依然重要。但是在本世纪之前,或者说在二战之前,科学发现呈现的主要方式是,科学家搭建出某一个数理模型,来推演或者解释自然界的现象,能解释的越多,说明这个模型越精确越成功。而近代以来,尤其是随着高能物理和宇宙学的发展,模型越来越复杂,个人往往难以完成,完整自洽的理论大多是群策群力的结果,如超弦等。并且,验证理论的条件也越来越难以具备,为了做实验所耗费的资源往往过于巨大,而在此过程中所使用的系统工程的结构力量和达到的效果,其意义往往大于所验证的理论本身,因此科学研究的意义发生了转移。
至于大数据,我仍然坚定认为,忽悠的意义大过实在。从根本上来说,我认为IT根本不应该叫Information Technology,因为80%的IT业其实跟信息无关,这点马云就看的很清楚。马云说现在应该发展DT(Data technology),实际上过去的IT才应该叫做“数据技术”,而以谷歌、阿里为首的企业才能称之为“信息技术”,这展开来说太多了,这里不讲。另外,我认为大多数人对IT业驱动经济的力量看的过高。所谓的大数据,本质上是IT自身的权重在全球经济中下滑,所造出的一个陷阱,其真正的用意是用海量数据来营造信息堆溢的假象,真实目的是稀释信息,来保住IT业在工业工程中的地位。
您默认有个前提:科学家对世界的解释(主动理解这个世界)
俺的前提是:科学家对世界的理解(被动反映这个世界)
看了很有收获。谢谢!
自己不懂的别乱说,举个例子,语文课生本一年级不学写字,直接认字,基本上一年级两学期要求认识2000字,接着要求大量阅读,每学年要求完成200万字阅读量,整个小学完成1400万字阅读量。只用一周时间学习拼音,老师认为拼音只是工具只要不认识的字能拼出来就行,不用拼音作为认字的辅助。贴个教案给你看看。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案例
一、设计理念:《草船借箭》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教科书第十册第八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是根据我国著名的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第四十六章“用奇谋孔明借箭,献密计黄盖受刑”前半部分改写而成的。这一单元的课文均是从中国古典小说中节选出来的,编者的意图很明显,令孩子从小就受到古典文学的熏陶,进而能够自觉阅读古典名著。教师的任务就是想办法用一篇文章带动全面深入的阅读。所以我设计的阅读教学想要充分显示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多方位展现学生个性化的理解,从而使学生理解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逐步增强,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名著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初步懂得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是因为他能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的道理。
2、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草船借箭》这类课文的兴趣,从而唤起课外阅读的热情,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
3、能力目标:借助多种形式的语言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文本的感悟和体验能力。
重点难点:对课文材料的深入感悟和体验。
基本理念:语文课是学生体验学习、享受生命的过程。
三、教学流程:
(一)、课前交流:
1、搜集的有关三国的诗词、成语、歇后语等。
2、讲一个自己最佩服的三国人物的故事。
(二)、导入本课,继续学习:板书《草船借箭》
有人说《三国演义》是一部谋略之书,《草船借箭》这个故事是谋略里的谋略;也有人说《三国演义》是一部智慧之书,那么《草船借箭》就是智慧里面的智慧。对于这样一个充满了谋略、充满了智慧的故事,我相信同学们一定非常感兴趣。老师请你从谋略和智慧的角度,给故事当中的四个人物排一排名次,你觉得可以怎么排?(学生排座次的顺序可能不一样,但是一定会把诸葛亮放在第一位)对,诸葛亮排第一,诸葛亮是最聪明的,是吧?这是同学们读了课文之后取得的共识。你觉得这篇课文当中写诸葛亮的谋略和写诸葛亮的智慧,什么地方写得最精彩?把你觉得写得最精彩的地方找出来,和小组同学交流。
(三)、先学后教,自悟体验
1、确立研读问题。你认为最精彩的是什么?请你抓住有关的精彩语段,和你的合作伙伴一起借助阅读搜集的相关资料有感情地读一读,说一说。
2、围绕问题小组活动,研读探索。
3、全班交流,各抒己见。教师引导学生交流时,将说精彩点与读精彩段落相结合,适时补充课外资料理解。学生自己归纳,上讲台板书。(注意追问,你为什么这么读或写,以展示学生思维过程。)
4、品读精彩语段。
(1)“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的时候,诸葛亮秘密把鲁肃请到船里。” 可否把介绍前两天的两句话去掉,直接说“第三天四更的时候,诸葛亮秘密把鲁肃请到船里。”?
(2)“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这场大雾,诸葛亮和鲁肃都看到了,鲁肃看到这场大雾会是怎样的心情?(吃惊)
诸葛亮看到这场大雾又会是怎样的一种心情呢?(暗自高兴,因为这场大雾是诸葛亮在三天前就 已料到的。)
试着以鲁肃和诸葛亮的口吻分别读这一句。
(3)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此句中你认为诸葛亮在笑谁?笑什么?试着读出来。
(四)、练习概括,创作展示
1、正因为有这样天衣无缝的计策才能使诸葛亮以自己的神机妙算使“草船借箭”为“赤壁之战”成为中国古代军事史上有口皆碑的一次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役奠定了基础。读这样的课文,同学们一定有不少的感叹想对故事中的人物说一说吧,把你的想法写下来交流。
2、展示交流,鼓励有创意的作品。
(五)、神游怀想,引向课外
历史上人们评价曹操是一位伟大的军事家、政治家,为什么在“草船借箭”中却遭如此失败?……周瑜真的是一个小肚鸡肠的人吗?草船借箭后还发生了哪些故事,诸葛亮又是怎样施展他的神机妙算的呢?……我相信这一切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陈寿的《三国志》、《易中天品三国》里同学们能够找到答案。教师相机将内容引向课外阅读。要完成200万字阅读量。
2、看完后选一个感兴趣的人物或故事写写小评论。
四、本课简析:
本课的教学实践活动体现了如下五个层次:首先是让学生运用课前查阅资料所得交流学情,“关于‘三国’你有哪些了解?”由此师生进入学习情境,那是体验活动的开始,目的是建立生命主体与阅读材料之间的联系。第二个层次是引导学生研读探索,“你认为‘草船借箭’中最精彩的是什么?”将说精彩点与读精彩段落相结合,使学习实践更为深入。第三个层次是引领学生品读作者遣词造句的目的,培养学生理解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第四个层次是概括评议人物特征、创作展示活动。以读引写。第五个层次是树立大语文学习观念,将学习活动延续到课外,使学生生成新的积极学习的体验,不断推进生命活动。
五、教学反思
一、苏霍姆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本课设计的目的就是想满足学生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欲望,从而产生读原作的强烈愿望。如品读精彩语段的第一个问题时学生就发表了自己的独特见解:有的说这样写我们可以想象到鲁肃这两天一定是急得象热锅上的蚂蚁;有的说周瑜一定是幸灾乐祸,而且放松了警惕,只等着要拿下诸葛亮的人头;还有的说这样写表现了诸葛亮的胸有成竹;最后大家一致认为前两句不能去掉,去掉就不能给我们留出这么丰富的想象余地了。再比如当我问道“你认为诸葛亮会笑谁?请你模仿并说出来”这个问题时,学生们的学习热情被彻底激发出来了,男孩女孩谁也不甘示弱,这个说笑周瑜、那个说笑曹操、还有的说笑鲁肃、笑自己、笑刘备……既说明理由,还模仿笑声,边笑边说。听课的老师都被孩子们的表现吸引了。学生在这种轻松自如的氛围里,感受到学习的快乐,积极自主的参与其中,积极发散思维,培养了对语文的兴趣。
所以说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你只需要抛出学生感兴趣而且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剩下的工作交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发现、研究,最后的结果是孩子们研究出来的答案就是教师想让他们知道的,有时甚至会更丰富。
二、不过,教学过程中有些细节的处理不是很恰当。1、给作品中人物排队时,只是排列了顺序而已,没有让学生说明理由,应该让学生简单说明。2、品读环节耗时较多,一方面是学生太想发表自己的见解,另一方面是自己不忍心打击学生积极性。因而影响下一环节,使以读引写,交流展示用时太少,学生没能充分交流展示。
看完你就知道了,生本课堂老师退居二线,学生自学和讨论是重点,按照我家小朋友校长说法老师由普通课堂的主演变成导演,学生作为主角。其实对家长学生老师的要求更高,学生要想上好生本课,事先的准备和预习量巨大,否则课堂上都不知道说什么。所以生本课是没有什么课后作业的,大量的是课前准备。不知道你的邪教说怎么来的?
我这里正在试点小学集团化,我家学区的本市顶级小学,就合并了周边三四个弱势小学,未来就没有弱势小学了,全成了xxx小学xxx分校。初中已经基本完成了这一改革。另外,教育局还要求重点小学每年15%的教师交流,没到弱势小学交流过得,不许评级,等等。教育系统绞尽脑汁的最重要的事就是拉平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水平,上级考核的重点也在于此,你的阶级固化说怎么来的?
国内普通老师的师德还是喜欢孩子提问的,也是懂得提问的孩子爱思考是好事的;我们过去的物理老师又在另一个更高层次了,上课公然宣扬爱问问题的学生不是好学生,因为没有经过自己的认真思考,她只接受经过思考后的问题,如果问题肤浅是会被当众训斥的,于是大家都战战兢兢,却真的是养成了先思考后提问的习惯。
不能简单地讲国内的教育如何打压天才孩子,这其实是反白专路线的人多少有些捏造的。
应该说任何国家的教育体制和教师队伍在基层都有很大缺陷,优质教师永远是稀缺资源,而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基层教师队伍的师德、教法、爱心以及考核等都存在很大问题。
上西西河的人想必都非常幸运,多少经历的是优质完整的教育,所以对于这个问题的切身体会很少或不深而已。
真以为老百姓没见识啊。
你们总不能说我们就是来搞邪教的吧,改成搞教育的了。
你所列举的林林总总跟别人的教育方法有什么两样?但是为什么你们要搞一个“生本”,这个词一般人知道什么意思吗?
一般人搞宣传总是希望自己的东西通俗易懂,但是反其道而行之,你们为什么要用这么奇奇怪怪的词?
你们所谓的创新也是完全不顾教育规律,不写字能认字啊?你是新加坡派来的吧,新加坡的要求就是能认不必写。
不写字的情况下读两百万字?你们是学生的后妈吗?
归根结底,你们所谓的生本教育的背景能告诉大家吗?肯定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搞得!那么你们的这买卖这生意是谁搞得!
我都懒得和你说,搞不清楚情况不会去baidu。你看来是年纪大了头脑不好使,接受不了新鲜事物。生本教育也不是我搞的,我只是个学生家长,我家女儿上的本市排名第三的省重点小学,正好搞了这个实验班。我们市一共有十多所小学几所中学这些年陆陆续续在办生本班,前后快十年了。你要说这是邪教,等于说我们全市学校都在宣传邪教了?至于你看不懂,只能是你理解能力有问题,我第一次接触看了两遍也就大概明白了。
生本班使用的教材也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只不过多了几个字,生本实验教材。
至于国内其他省市陆陆续续也有几百所中小学和职业技术学校在试行生本班,除此以外香港、澳门也有一些学校在试行生本班。我女儿今年小学一年级,就为了进不进生本班我也考察了不少地方,发现生本班出来的成绩都比普通班高,学习习惯也好,自学能力强,觉得确实不错。今年一年级正好是奥运宝宝,学生超多,我这学校一年级有450多人分十个班,两个生本实验班,结果有200家长报名要进生本班,最后我是托了好大人情才挤进去。
中国人民的,就是普世的!那么中国GCD就是普世的?
不过仔细想一想,也许这个论断是对的,谁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