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阿巴斯革命 -- 赫克托尔

共:💬64 🌺617 🌵7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阿巴斯革命

本文是《塔巴里史》第27卷《阿巴斯革命(the Abbasid Revolution)》的读书笔记,本来想在《奥斯曼之死》之后立即动笔,因为种种原因,《奥斯曼之死》迟迟没有写完,本文也大大延迟,原书中的内容忘了不少,错误在所难免,本文的资料除了《塔巴里史》,还有《古兰经》、《新、旧唐书》、《阿拉伯通史》、《伊朗通史》、《中亚通史》等常见的大路货。

穆圣创立伊斯兰教,到蒙古人灭亡巴格达黑衣大食的700多年间,穆斯林国家的历史可以分为三段,穆圣和四大哈里发的正统哈里发国家、穆阿维叶创立的白衣大食倭马亚王朝、阿布阿巴斯建立的黑衣大食阿巴斯王朝,中间经历了2次革命或改朝换代;第一次是穆阿维叶战胜阿里及其子哈桑建立王朝,我的《奥斯曼之死》说了前半截,后面的骆驼、绥芬、奈海赖旺笔者手头没书,不说了;第二次是黑衣大食灭亡白衣大食,就是本文要说的,称之为“阿巴斯革命”。

阿巴斯革命是世界历史上的大事,此前的倭马亚王朝还能维持伊斯兰教和穆斯林国家的统一,黑衣大食统治时期,穆斯林世界正式分裂,西班牙脱幅而去。10世纪彻底一分为三,西班牙科尔多巴、埃及开罗、伊拉克巴格达三个哈里发并立。解读阿巴斯革命,相信对理解现在的伊斯兰世界和中亚、西亚、北非的各种现象很有价值。

元宝推荐:奔波儿, 通宝推:澹泊敬诚,种植园土,平淡是真,李寒秋,三力思,Antioch,忧心,曾自洲,随机微分算子,晨池,匿名:1
家园 【原创】2 一统天下

656年6月,奥斯曼被杀,阿里上位继任第4任哈里发,然而哈里发国家却分裂了。首先作乱的是当年6大常委中的2位:左拜尔、泰勒哈,加上穆圣的遗孀、阿布伯克尔的女儿、“信士的母亲”阿依莎,跑到巴士拉,大杀阿里的支持者,阿里追踪而至,以库法为首都,从此麦地那永远失去了首都地位。12月,官军、叛军在巴士拉城外会战,战斗围绕阿依莎的骆驼轿子进行,故称“骆驼之战”。左拜尔、泰勒哈阵亡,阿依莎身份高贵,高踞骆驼轿子上没人敢碰她,阿里的养子、阿依莎的弟弟穆罕默德-本-阿布伯克尔出来解围,将阿依莎从轿子上抱下来,送到麦地那养老,结束了政治生命。征服巴士拉,意味着阿里统一了伊拉克,从此伊拉克成为阿里党和什叶派的老巢,至今伊拉克还是什叶派为主的阿拉伯国家。

阿里的下一个对手,就是盘踞叙利亚长达20多年的穆阿维叶,经过多年经营,穆阿维叶俨然是叙利亚之王,叙利亚人只知穆总督,不知哈里发,穆指到哪里叙利亚人就会打到哪里。穆阿维叶、被杀的奥斯曼、倭马亚王朝麦尔旺支系的始祖麦尔旺,都出自倭马亚家族,三人平辈,都是倭马亚的曾孙,所以白衣大食叫倭马亚王朝,不叫穆阿维叶王朝。

骆驼之战后,阿里要求穆阿维叶称臣,后者不愿意交出经营多年的叙利亚,打出为同宗奥斯曼复仇的口号,公开展示奥斯曼遇刺时的血衣和奥斯曼的妻子纳伊莱(Na'ilah bt. al-Farafīsāh)的手指。按阿拉伯人的习俗,为家人复仇是权利也是义务,更是受人尊敬和欣赏的行为。虽然没有足够证据表明阿里是杀害奥斯曼的主谋者,却与乱党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根本不能清算乱党,阿里、穆阿维叶只能武力解决争议。两雄决战之前,穆阿维叶及时笼络了埃及征服者、老狐狸阿慕尔-本-阿绥,后者出自旧党,却被任人唯亲的奥斯曼解职赋闲,眼下无官一声轻,穆阿维叶知道他的价值,许以埃及总督的要职,阿慕尔不负厚望,在绥芬战役中成功的让阿里军放下武器拒绝战斗,阿里只能退出战场,一场新旧两党的决战做成一锅夹生饭。战后,阿里派在骆驼战役中立了大功的穆罕默德-本-阿布伯克尔做埃及总督,阿慕尔带着几千旧部来到埃及,战胜并处死穆罕默德,做了埃及总督,一直干到664年死在任上,俨然成了埃及国王。就这样,658年的哈里发国分为2方3股,2方分别是阿里、穆阿维叶,穆阿维叶的疆土又分两块,叙利亚还是穆的,埃及属于阿慕尔,3大强人俨然是3个国王。

阿里的地盘有减无增,手下却又内讧了,分裂出哈列哲派(Khawarij),意译为“退出派”。哈列哲派认为,哈里发地位不属于古莱氏人独有,只要信仰虔诚、品行高洁,无论是高贵的古莱氏人,还是卑贱的埃塞俄比亚黑奴都可以做哈里发,一句话“宗教之内无血统(no genealogy[nasab] in religion—27卷注294)”,与什叶派鼓吹的只有先知家族才能做哈里发的理念南辕北辙,与主流逊尼派很接近。哈列哲派的出现让阿里很头疼,毕竟大家曾经是一个战壕里的战友,不好武力解决,阿里还尝试劝说他们归队,因此耽误了救援埃及,导致阿慕尔回到埃及做了还乡团。659年,阿里、哈列哲派终于无法调和,阿里军突袭奈海赖旺运河岸上的哈列哲派营房,而且几乎全歼了他们(Battle of Nahrawan)。

经过一番折腾,阿里与穆阿维叶、阿慕尔的力量基本达成均势,双方还要还得大打一场,都在积极备战。661年1月,3个哈列哲派的杀手,各怀利刃分头刺杀阿里、穆阿维叶、阿慕尔3大强人,只有阿里被成功刺杀,穆、阿都幸免于难。阿里死后,阿里党拥立其长子、先知外孙哈桑做哈里发,也是什叶派第2任伊玛目,哈桑有时被视作第5任正统哈里发。正如12年前6人选举委员会选出奥斯曼时的想法一样,如果阿里做了哈里发,那么哈里发只能由阿里的后代继承了,别人都没戏。

哈桑接了班,还得完成父亲未竟的事业,带领准备好的大军西征叙利亚,剿灭穆阿维叶,可是哈桑的军队在从首都库法出征的路上,出现了骚乱和内讧。哈桑严重缺乏军政经验,自知不是老狐狸穆阿维叶、阿慕尔的对手,在内部也难以镇住父辈的元勋故旧,与其兵败身亡,不如趁着还有谈判的本钱与穆阿维叶媾和,不失为富家翁。在其弟侯赛因竭力反对的情况下,他修书给穆阿维叶,把哈里发统治权交付给后者。穆写信答复:“由于血统的关系,我承认你是更适于这个崇高的职位的。假若我相信你的才能足以履行这些任务,那末,我毫不迟疑地对你宣誓忠顺。现在,请提出你的意愿。”穆阿威叶在一张空白纸上盖了印,附在信封里送给哈桑,让他填写他的要求。哈桑的条件是穆阿维叶不得迫害阿里的信徒,库法国库500万第尔汗银币交给他,再加上波斯一个县的岁入,不得在他面前亵渎其父。穆阿维叶接受了这些条件,虽然事后并未完全践约。这样正统哈里发时代便在661年7月告终,倭马亚家王朝统一全国,穆阿维叶在耶路撒冷自称哈里发,正式结束了历时5年的第一次穆斯林内战(656--661)。

664年,唯一能与穆阿维叶平起平坐的埃及之王阿慕尔死了,终年70多岁,穆阿维叶趁机收回埃及的统治权。670年左右,做了10年富家翁的哈桑也死了。哈桑退位之后纵情声色,按伊斯兰教的规定,平民男子最多只能娶4个妻子,不过离婚比较宽松,哈桑相传结婚、离婚一百多次,因此获得了休妻大家(mitlāq)的头衔,45岁就去世了,什叶派或阿里党认为他是穆阿维叶被毒死的。

接替哈桑做阿里党领袖—伊玛目,是哈桑的弟弟侯赛因。穆阿维叶在位20年,哈桑死后面临4大对手,分别是奥斯曼之外的3大哈里发的儿子,以及左拜尔的儿子。最迟在676年,穆阿维叶决心把宝座传给儿子叶齐德一世(Yazid I),他对儿子说:“阿布伯克尔之子已是老朽,将不久人世,欧麦尔之子则是虔敬者,对尘世的荣华富贵并不在意,他的反对无关紧要。这些人中只有阿里之子侯赛因和左拜尔之子阿卜杜拉才是你真正的竞争对手。侯赛因如得手,你得宽容他,因为他是先知的亲属;但是对左拜尔之子阿卜杜拉,若你能取胜,你得整垮他,要将他碎尸万段。”正如穆阿维叶所言,阿布伯克尔的儿子在677年去世,欧麦尔的儿子不是穆阿维叶父子的对手,能给穆家父子造成麻烦的,只剩下阿里的儿子侯赛因、左拜尔的儿子阿卜杜拉。

680年,穆阿维叶临死又对叶齐德交代政治遗嘱:“希贾兹(阿拉伯半岛西部,阿拉伯人的老家)人是你的亲戚,他们无论来去,你都要善待;伊拉克人如果要你每天换一个总督,你也要照办,换个总督总比磨10万把剑简单;叙利亚人是你最贴心的人,如果你有敌人,就派他们去,但得胜之后,一定要让他们回到故土,因为他们一旦远离故土,就会性情大变。”笔者认为穆阿维叶是欧麦尔之后最伟大的哈里发,虽然他结束了哈里发国的共和制,穆阿维叶的各种预言都实现了,让我怀疑是后人附会。

穆阿维叶的反对派把穆的死,视为反攻倒算、重建共和的天赐良机。首先行动的是侯赛因,他拒绝承认穆阿维叶的儿子叶齐德的哈里发地位,加上伊拉克人拥立他做哈里发,便带着家人和一支小部队匆匆离开隐居20年的麦地那,前往父亲阿里的首都库法,10月10日,侯赛因等人行至库法附近的卡尔巴拉(Karbalā’)附近,遭到忠于叶齐德的倭马亚军队袭击,侯赛因被杀,头颅和年幼的儿子被送到首都大马士革,壮烈牺牲的侯赛因就此成了什叶派最重要的圣徒,甚至超过了遇刺身亡的阿里。

侯赛因死后,4大反对穆阿维叶父子的选手,只剩下左拜尔的儿子阿卜杜拉。左拜尔是穆圣十大弟子之一,欧麦尔朝担任埃及方面军政委,配合阿慕尔征服了埃及。欧麦尔遇刺之后,左拜尔是6人选举委员会成员,6大常委之一。656年,左拜尔从事反阿里活动,在骆驼之战中阵亡。阿卜杜拉-本-左拜尔的母亲是阿布伯克尔的女儿艾斯马(Asma bint Abi Bakr),也是信士的母亲阿依莎的姐姐,血统非常高贵。看看竞争对手纷纷落马,他最后跳了出来,占据麦加、麦地那两大圣城,与因为杀害侯赛因而声名狼藉的叶齐德打内战。叶齐德派叙利亚军队进剿,投石机砸毁天房,玄石烧成了三片。就在阿卜杜拉-本-左拜尔眼看要完蛋的时候,叶齐德死了,在位只有3年,倭马亚军队随之撤军,接替叶齐德一世的是其子穆阿维叶二世,此君体弱多病,在位3个月就挂了。转眼之间,花团锦簇的穆阿维叶家族没有可以出任哈里发的人了,穷途末路的阿卜杜拉咸鱼翻身,成了阿拉伯国家最众望所归的人,除了死硬的叙利亚部分地区之外,几乎全国都承认他是哈里发。信心爆棚的他似乎坚信除恶务尽,非要整肃倭马亚家族仅存的代表—麦尔旺。

麦尔旺与奥斯曼、穆阿维叶平辈,都是倭马亚的曾孙,不过麦尔旺与奥斯曼同出一个祖父,是堂弟,所以麦尔旺与奥斯曼的亲缘比与穆阿维叶近。麦尔旺是奥斯曼晚年最信任的人,麦尔旺也誓死捍卫奥斯曼,为奥斯曼看守大门,差点死在乱党手里。穆阿维叶家族衰败之后,鉴于阿卜杜拉-本-左拜尔的强硬态度,倭马亚家族和旧党只能团结在麦尔旺周围,与阿卜杜拉做困兽之斗。684年,麦尔旺被旧党拥立为哈里发,成为倭马亚王朝麦尔旺支系的始祖,之后的倭马亚哈里发、西班牙的后倭马亚哈里发,都是麦尔旺的后代。次年,老朽的麦尔旺去世,他出色的儿子阿卜杜勒-麦立克(Abd al-Malik ibn Marwan, 685~705)继任哈里发,派出强悍的将军哈查只(Al-Hajjāj bin Yousef)进剿阿卜杜拉,692年,倭马亚军队攻陷麦加,杀死阿卜杜拉,穆斯林第2次内战终于结束。随着阿卜杜拉-本-左拜尔的死亡,古老的信念的最后一个拥护者,随之而消逝。新党杀死奥斯曼的仇终于完全报了,复仇者是血腥的哈查只。

麦尔旺支系的倭马亚王朝比穆阿维叶支系强大的多,在东西北三个方向都猛烈扩张。向北,倭马亚军队不断进攻东罗马帝国,甚至从海上直接进攻君士坦丁堡,但全部失败。向西,全部北非和西班牙落入阿拉伯人之手,直到在比利牛斯山以北的普瓦提埃战役中被法兰克人打败,才停止了在西方的扩张。向东,在哈查只的布局下,倭马亚军队推进到中亚和巴基斯坦,并且继续东进,与占据费尔干纳盆地的突骑施汗国较量。总的来说,倭马亚王朝的外战很成功,特别是在东线,直到亡国前夕依然在扩张。

然而在军事的强势之下,倭马亚王朝的诸多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直到最后短短3年内被阿巴斯人推翻。欲知强大的倭马亚王朝为何如此迅速的灭亡,请看下一章《盛世危机》。

通宝推:种植园土,五角星帽子,晨池,
家园 侯赛因是什叶派真正的主子

他父亲阿里和穆阿维叶讲和以及清算屠杀哈瓦立及派这两大政治错误严重损害了自己的政治形象,而侯赛因虽万千人吾往矣的气慨以及宁死不降的行为当得起烈士这个称号。

通宝推:赫克托尔,
家园

删除……删除……删除……删除……删除……

通宝推:晨池,
家园 【原创】3 盛世危机

倭马亚王朝的问题很多,下面一个个说。首先是继承人不明确,哈里发职位的世袭,缺乏一种确定的制度,不少的内乱由此而起。穆阿威叶提名儿子叶齐德做继任者,他创始这个政策,要算是英明的、有远见的。但是,阿拉伯人依照年齿而推举族长的古老的部族原则,成为一大障碍,统治者不便于把王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至今沙特的国王们,都是第三沙特王国国王伊本-沙特的儿子,实行兄终弟及制度,哥哥死了,由最年长的弟弟即位,现任沙特国王阿卜杜拉是兄弟国王中的连续第4位。

倭马亚王朝的14位哈里发,只有4位是把王位直接传给儿子的。麦尔旺支系的始祖麦尔旺一世,提名阿卜杜勒-麦立克做继承人,又提名另一儿子做阿卜杜勒-麦立克的继承人。弟弟再亲也没儿子亲,阿卜杜勒-麦立克即位,废黜了弟弟的继承人地位,由亲儿子做继承人,又指定另一个儿子做继承人的继承人,这种混乱的继承制度,导致皇族内乱频繁发生。

其次是哈里发们在位时间太短,穆阿维叶支系持续了23年(661--684),历经穆阿维叶、叶齐德一世、穆阿维叶二世祖孙3代,平均每个哈里发在位不到8年。麦尔旺支系66年(684--750),11位哈里发,平均6年。总共90年14位哈里发中,3位在位20年:穆阿维叶、阿卜杜勒-麦立克、希沙木(Hisham, 724--43),把他们的60年去掉,剩下的30年由11位哈里发平摊,每位不到3年。各种政治力量,往往依附于一位亲王谋求庇护和发展,而这位亲王上台之后,往往改弦更张,改变前任的人事安排和政治走向。比如中亚的征服者屈底波(Qutayba ibn Muslim, 669—715/16,《阿拉伯通史》做‘古太白’),很受哈里发韦立德一世(al-Walid I ibn Abd al-Malik, 705~715)宠信,韦立德一世的继任者、弟弟苏莱曼(Sulayman ibn Abd al-Malik, 715~717)却讨厌他,屈底波忧惧之下造反,被部下杀死,以至于穆斯林在中亚的扩张暂时停止。

三是阿拉伯的地域之见、部族之分逐渐抬头。笔者前文说过,阿拉伯人有3大起源,一支灭绝了,剩下两大支派是所谓纯粹的阿拉伯人、归化的阿拉伯人,前者是盖哈丹(Qahtān)即《圣经》中的约坍(Joktan, 《圣经 旧约 创世记》10:25)的后代,因为南下进入阿拉伯半岛早,主要定居在半岛南部的也门,所以纯粹的阿拉伯人/盖哈丹人,也被称为也门人,为了简化,我在下文称他们为南人。后者是先知亚伯拉罕/易卜拉欣的庶长子易司马仪/以实玛利的苗裔,由于进入半岛较晚,定居地点偏北,他们的分支和名字有很多,我简称他们为北人。穆圣、四大哈里发、穆阿维叶、麦尔旺所在的古莱氏家族属于北人。

我这里说的南、北,只是早期的地域之分,随着各部族的迁徙,南、北人的居所犬牙交错,穆圣时代早已不是地理上概念,比如定居在北方伊拉克境内的莱赫米人,就属于南人。南人、北人从来没有真正融合过,彼此互相仇视,北人以先知易卜拉欣、易司马仪的后裔自居,特别是出了古莱氏家族,更加自认为高出南人一头。穆阿维叶的倭马亚王朝,以南人或也门人为基本盘,为了巩固地位,穆阿维叶与南人世代通婚,儿子叶齐德一世、孙子穆阿维叶二世的母亲都是南人。对南人的得势,北人羡慕嫉妒恨,相继支持侯赛因、阿卜杜拉-本-左拜尔与倭马亚王朝打内战,成功推翻了穆阿维叶支系。不过麦尔旺依靠南人的支持,成功的保住了宝座,战胜了阿卜杜拉。

但是到了韦立德一世(al-Walid I ibn Abd al-Malik, 705~715)朝,北人又占据了上风,代表人物是著名的伊拉克总督哈查只,他是剿灭阿卜杜拉-本-左拜尔的首席功臣,又替倭马亚王朝稳定了乱党云集的伊拉克。随着内战的结束,哈查只作为东方的实际统治者,又大力提拔北人,他手下有两员大将,中亚征服者屈底波、印度河或巴基斯坦征服者穆罕默德-本-卡西木(Muhammad bin Qasim),哈查只还承诺,穆罕默德或屈底波,谁首先踏上中国唐朝的领土,就任命谁做中国的长官,哈查只俨然是伊拉克和东方的独立国王。714年,哈查只死了,紧接着韦立德一世脚跟脚也挂了,韦立德的弟弟苏莱曼(Sulayman ibn Abd al-Malik, 715~717)即位,对在前朝坐大的屈底波、卡西木为代表的北人很不放心,首先倒霉的是哈查只的侄子、巴基斯坦征服者卡西木,他被召回京城,酷刑处死,屈底波不能自安,在中亚前线企图叛乱,被杀。从苏莱曼开始,倭马亚王朝的皇位更替速度大为加快,到750年王朝灭亡间的35年中,共有8位哈里发在位,平均4年多,亲王们为了上位夺权,要么取悦南人,要么支持北人。希提说:“伍麦叶王朝末期的哈里发,与其说是一个统一的帝国的君主,不如说是某一个党派的首脑。”哈里发的更替很像两党轮流坐庄,只不过这种更替,通常伴随着流血和宫廷阴谋,甚至内战。

南北人之间的仇恨,没有因为各自支持的哈里发上位而有所减弱,反而愈演愈烈,加上阿拉伯人以血亲复仇为荣,就形成了旷日持久的械斗和内战,甚至连首都大马士革地区,也变成了持续两年之久的残酷内战的战场,这次内战的起因,据说是因为一个北人从一个南人的园圃里偷了一个西瓜。帝国西方最远处的西班牙穆尔西亚(Murcia)城中,血水流了好几年,原因是一个北人从一个南人的果树园里拾了一片葡萄叶。在阿巴斯革命的发祥地呼罗珊,南人、北人的矛盾同样旷日持久,双方一面和东方的突厥异教徒作战,一面互相攻杀不休,历任呼罗珊总督都无法阻止,只能利用党争从中找平衡。南人、北人的内讧,可以视为穆斯林的人民内部矛盾,与穆斯林与异教徒之间的敌我矛盾不同,对此,哈里发们无力阻止,只能任其蔓延下去。

第4大问题,则是《奥斯曼之死》中提到的老精英和新移民之间矛盾的延续。新移民也叫麦瓦里(mawāli)、马瓦里,意为平民。奥斯曼时代的新移民,还只是参加穆斯林社团和对外征服比较晚的阿拉伯人,他们看着老征服者杀入花花世界发了财而眼红,纷纷迁居到库法、巴士拉等城市,企图分一杯羹,获得与老精英相同的政治经济待遇,自然遭到抛头颅洒热血换来富贵的老精英的反对,奥斯曼任命的第一任库法总督韦立德,就因为亲新移民,被老精英们轰下台。

按伊斯兰教规定,穆斯林除缴纳济贫税(zakāh)外,无论他属于什么民族,都没有缴纳任何赋税的义务,但实际上,这种特权只限于阿拉伯穆斯林。利用这种理论,很多新入伊斯兰教的异族人,特别是伊拉克和呼罗珊的波斯农民,离开他们的农村,而群集于城市,希望以平民(mawāli, 麦瓦里)的身分参加军队。这使国库遭受双倍的损失:由于他们改教,不必缴纳异教徒必须缴纳的耻辱性人头税(poll tax, jizyah),他们原来缴纳的赋税大大减少了,由于他们当兵,他们要向国库领取军饷。麦瓦里大量出现的好处也有,就是他们愿意为了提高政治经济地位,而参加对东方的远征,一刀一枪的博取功名富贵;反过来说帝国的扩张也是给他们找出路,消耗他们的过剩精力和野心,问题在于,一旦对外扩张受阻,麦瓦里在外战中获得富贵的路子走不通,就会寄望于内战,成为某个倭马亚亲王或体制外野心家的可以利用的人力资源。东方前线的呼罗珊,恰好集中了大量阿拉伯和波斯的麦瓦里,穆斯林征服了相对容易征服的河中农耕城邦之后,遇到了英勇善战的游牧民—西突厥突骑施汗国,东进受阻,麦瓦里与帝国政府的矛盾就暴露无遗,被阿巴斯党利用。

第5大危机则是思想上的混乱。奥斯曼朝晚期,由于阿卜杜拉-本-赛伯伊的宣传,什叶派理论逐渐成形,随着阿里的上台,作为政治派别的阿里党,组织上也有了,加上阿里遇刺,侯赛因殉难,有理论有组织有圣徒有悲情,什叶派最迟在在侯赛因遇难的680年10月10日成形。哈列哲派形成稍晚,以追求平等作为基本教义,反对任何家族对哈里发地位的垄断,在阿里朝成形,加上倭马亚王朝的主流逊尼派,3大教派存在。3大教派互相敌视,认为另外两者是异端甚至异教徒,伊斯兰教有对异教徒(Kafir, 卡菲勒)发动圣战的传统,打倒反对派自然也是圣战,殉难者直接上天堂。

总的来说,阿里党或什叶派在倭马亚朝还算老实,虽然地下活动不少,地上的反抗行为却并不多。哈桑纵情闺房之乐,没有武装对抗穆阿维叶,侯赛因没等成事就遇难了。侯赛因之后的什叶派领袖即伊玛目(Imam),都是侯赛因的后代,680年侯赛因去世到750年阿巴斯革命之间的70年间,“主流”什叶派的伊玛目只有3位,分别是第4,5,6任伊玛目。

由于内部继承争端,什叶派分出很多支派,我这里说的“主流”是现今世界什叶派的主流—十二伊玛目派。重要的分支还有阿巴斯人所在的哈西姆派(Hashimiyya),也是本文后面的主角,此处略去不说。第4伊玛目去世之后,一些人不承认其长子即“主流”什叶派第5伊玛目的继承权,拥立另一子栽德(Zayd ibn Ali)为伊玛目,形成栽德派(Zaidiyyah),他们认为有5大伊玛目,前4位与“主流”什叶派相同,第5位伊玛目则是栽德,所以也叫五伊玛目派。除去背叛什叶派脱离出去的哈西姆派(Hashimiyya),栽德派是现今什叶派第二大派别,9世纪在也门建立王朝,一直统治到1960年代,中国称之为也门教长国(Imams of Yemen),持续了1000多年,至今也门依然是什叶派占优势的少数阿拉伯国家之一。

第6伊玛目与本文关系最大,是侯赛因的曾孙—哲耳法尔-本-穆罕默德-萨迪格(Ja'far ibn Muhammad as-Sadiq,702—732--765年),任期跨越倭马亚、阿巴斯两朝。他先指定长子易司马仪(Isma'il ibn Jafar)为继承人,后来以易司马仪酗酒为名,废黜易司马仪,改立另一子穆萨为继承人,就是第7伊玛目,但是易司马仪的支持者认为伊玛目的言行具有不谬性,哲耳法尔-萨迪格立之前立易司马仪为继承人的指令才是对的,坚持认为易司马仪才是正宗,这些人形成一个教派,就是易司马仪派,中国史书称为亦思马因派,该教派认为有7大伊玛目,所以也叫七伊玛目派,前6位与主流什叶派相同,争议只在第7伊玛目是谁,主流派认为是穆萨,易司马仪派认为是易司马仪。易司马仪派或亦思马因派相继建立了2个很有影响的政权,一个在埃及,自号法蒂玛王朝,君主自称哈里发,中国典籍称之为绿衣大食,1070年代被萨拉丁推翻;另一个在伊朗北部,也叫暗杀派、山中老人、木剌夷国,1250年代被蒙古伊利汗、忽必烈的弟弟旭烈兀灭了。

相比比较安生的什叶派,哈列哲派更能闹腾,由于鼓吹平等,对哈里发人选没啥种族、出身要求,特别能吸引下层人士和非阿拉伯人参加,在整个倭马亚朝、阿巴斯朝,都是当局最头痛的敌人。哈列哲派不像什叶派那样,必须由穆圣家族的人做精神领袖,好处是起事的门槛低,在穆斯林国家的几乎所有地域都有他们存在;弊端是内部不统一,没有统一的政权和组织建设,更像一群武装的暴徒和乌合之众,基本上是流寇和乱党的代名词。哈列哲派最重要的起义或暴动在9世纪后期,两河下游地区的黑奴打着哈列哲派旗帜起义,给阿巴斯朝的伊拉克地区造成巨大破坏,虽然起义最终被镇压下去,伊拉克地区却无可奈何的衰落下去。

伴随着黑奴起义,巴格达哈里发的权柄不可挽回的失去。大约与黑奴起义的同时,一个出身铜匠的阿富汗/东伊朗人,名叫叶尔孤白(Ya'qub bin Laith as-Saffar),靠镇压哈列哲派乱党、匪徒发家,在阿富汗和呼罗珊建立萨法尔王朝(Saffarids),萨法尔(saffar)意为铜匠。萨法尔朝在东方威胁哈里发,埃及军阀、突厥奴隶出身的将军艾哈迈德-伊本-图伦(Ahmad ibn Tulun, 868—884)割据埃及独立,阿巴斯王朝风雨飘摇,行将就木,勉强维持到945年,波斯人的布韦希王朝军队开进巴格达,从此哈里发成为傀儡,不过阿巴斯朝也因祸得福,靠宗教领袖地位,又多延续了300年才被异教徒蒙古灭掉。

倭马亚王朝后期,哈列哲派的起义很多,遍及伊拉克、阿拉伯半岛和东方的呼罗珊地区,倭马亚王朝的末代哈里发麦尔旺二世在位期间有3大敌人,第一拨是倭马亚王朝内部的亲王、总督们,战场主要在叙利亚,第二波是哈列哲派乱党们,主战场在伊拉克,最后才是来自呼罗珊的阿巴斯党或什叶派之哈西姆派(Hashimiyya),或者说,阿巴斯党的成功,来自捡了倭马亚内战、哈列哲派起义的钱夹子。麦尔旺二世一生所向无敌,无奈兵力越打越少,最终面对阿巴斯人的时候,已经筋疲力尽,他与阿巴斯党的决战,是他一生中唯一失败,却是决定性的失败,前面全白干了。

行文至此,下面要解读的是,阿巴斯党或哈西姆派什叶派,到底是什么来历,与“主流”什叶派是啥关系,欲知详情,请看下一章《哈希姆派》。

通宝推:二十年后,忧心,种植园土,
家园 写得真好!花~
家园 【原创】4 哈希姆派

什叶派的宗旨是尊奉阿里,阿里是什叶派首任伊玛目,之后是哈桑、侯赛因,从侯赛因开始,什叶派的传承就发生了分歧。阿里的元配夫人是穆圣的女儿法蒂玛,生下哈桑、侯赛因,但阿里并非只有法蒂玛一个妻子,其他妻子也生下一些儿子,其中最重要的是穆罕默德-本-哈纳菲亚(Muhammad ibn al-Hanafiyyah, 633~681~700)。阿拉伯人名字中的【本】(bin)或【伊本】(ibn),意为【xx的儿子】,通常后面跟父名,比如侯赛因叫侯赛因-本-阿里,在极少情况下跟母名,比如这个穆罕默德,不叫【本-阿里】,非要叫【本-哈纳菲亚】,用于强调他不是法蒂玛的儿子,而是另一个女人哈纳菲亚之子,自然不是先知穆圣的外孙。

680年,一代人杰穆阿维叶去世,各路被压制的死死的反对派,纷纷认为这是夺取天下的大好良机。在伊拉克库法人的一再邀请下,侯赛因决定前往库法,穆罕默德-本-哈纳菲亚坚决反对,认为库法人好乱多变,先后背叛过父亲阿里、大哥哈桑,此行凶多吉少。侯赛因坚持己见,带着一大帮家人前往库法,在卡尔巴拉遭到倭马亚军队的截杀,除了女眷之外,侯赛因一行几乎全部遇难,只有侯赛因的儿子,未来的第4伊玛目等极少数男子幸存,被押解到大马士革关押。

穆罕默德-本-哈纳菲亚也躲过此劫,鉴于第4伊玛目只有22岁,且身陷囹圄,穆罕默德-本-哈纳菲亚成为阿里党的领袖,按哈希姆派的观点,他是该派的第4伊玛目。侯赛因的死,让另一个人看到了成事的希望,就是左拜尔的儿子阿卜杜拉,他在麦加号称哈里发,与穆阿维叶的儿子叶齐德打内战。683年底,叶齐德去世,被打得奄奄一息的阿卜杜拉-本-左拜尔获得了喘息的机会。684,在位只有数月的穆阿维叶二世去世,盛极一时的穆阿维叶家族没人了,阿卜杜拉成了全国最受拥戴的人,除了叙利亚少数地区,多数地方承认阿卜杜拉是哈里发。眼看形势一片大好,阿卜杜拉信心爆棚,坚持清算倭马亚家族,迫使麦尔旺和叙利亚人做困兽之斗,麦尔旺被叙利亚人拥立为哈里发,战胜了阿卜杜拉的叙利亚方面军,保住了叙利亚。又过了1年,685年,麦尔旺一世去世,其子阿卜杜勒-麦立克(Abd al-Malik ibn Marwan, 685~705)接班。就这样,从680年到685年间,倭马亚王朝连续换了5个哈里发:穆阿维叶一世、叶齐德、穆阿维叶二世、麦尔旺一世、阿卜杜勒-麦立克,政局动荡、纷扰不断,怎么看都是要完蛋的样子。至于阿卜杜拉-本-左拜尔,虽然众望所归,也暴露出志大才疏,格局狭小的弱点,如果不是对麦尔旺逼得太紧,早就一统天下了,不至于今天还屈居麦加。

见有机可乘,又有新的野心家粉墨登场,此人是当年叙利亚远征军司令、叙利亚征服者艾卜-欧拜德-伊本-哲拉哈(Abu Ubaidah ibn al Jarrah)的儿子穆赫塔尔(Al-Mukhtar b. Abi ‘Ubayd b. Mas’ud al-Thaqafi)。艾卜-欧拜德是穆圣10大弟子之一,在首任哈里发阿布伯克尔朝,与阿布伯克尔、欧麦尔组成铁三角,最高三人团成员之一。到了欧麦尔朝,率军北上进攻东罗马帝国,在雅穆克河谷粉碎了东罗马大军,夺取叙利亚,欧麦尔想让艾卜-欧拜德做下任哈里发,但是艾卜-欧拜德没福,639年死于瘟疫,打乱了欧麦尔的接班计划,这才在临终前指定6人选举委员会,选举出奥斯曼做下任哈里发。此后的近50年间,艾卜-欧拜德的族人都没啥动静。穆赫塔尔生于回历元年,即622年,685年时已经年过六旬,不过他与侯赛因(626年生)、麦尔旺(623年生)、阿卜杜拉-本-左拜尔的年龄相当,680年代的这番内战,是在几个60多岁的老人之间进行的。利用天下大乱的机会,穆赫塔尔打着为侯赛因复仇的旗号,占领库法,并大杀当年杀害侯赛因的凶手,手下有数万之众。

毕竟艾卜-欧拜德去世已有半个世纪,穆赫塔尔的人望不足,便把阿里党的领袖穆罕默德-本-哈纳菲亚请出来做哈里发,算是给打着为侯赛因复仇旗号起兵,做个交代。687年,穆斯林国家共有4位哈里发并立:

1. 盘踞麦加的阿卜杜拉-本-左拜尔

2. 占有大马士革的倭马亚王朝麦尔旺支系的阿卜杜勒-麦立克

3. 割据库法的阿里之子穆罕默德-本-哈纳菲亚,实权掌握在穆赫塔尔手中

4. 活跃在阿拉伯半岛东部的哈列哲派首领Najdah ibn 'Amir

中国人讲究天无二日、民无二主,在穆斯林世界,理论上只能有一位哈里发,眼下4位哈里发,只能有一个活下来。首先败亡的就是穆赫塔尔,实力最强的阿卜杜拉-本-左拜尔出兵占领库法,将其杀死,穆罕默德-本-哈纳菲亚靠父兄的威名,得以保全首领,阿卜杜拉没把他怎么样,不过这哈里发肯定做不成了,但是穆罕默德和穆赫塔尔的党徒却形成了一个什叶派分支。692年,阿卜杜勒-麦立克的悍将哈查只攻克麦加,杀阿卜杜拉,又杀哈列哲派哈里发Najdah ibn 'Amir,4位哈里发只剩下阿卜杜勒-麦立克,倭马亚家族统一帝国,第二次内战以麦尔旺父子的胜利告终。

公元700年,穆罕默德-本-哈纳菲亚去世,教团领袖地位由儿子阿布-哈希姆继承。716年,阿布-哈希姆临终之前,将神秘深奥的宗教知识传授给远房堂兄弟穆罕默德-本-阿里-本-阿卜杜拉-本-阿巴斯(Muhammad b. ‘Ali b. ‘Abdallah b. Abbas)。

说到这,还得翻回头去说说穆圣所在的哈西姆家族。穆圣的父辈兄弟很多,与本文有关的有3位:

穆圣的父亲阿卜杜拉,生下穆圣一根独苗,穆圣出生前就去世了,穆圣是遗腹子;

穆圣的叔叔阿布-塔列卜(Abu Talib ibn ‘Abd al-Muttalib),生阿里,阿里是穆圣的堂弟,娶穆圣的女儿法蒂玛生哈桑、侯赛因。阿里与其他女人生下穆罕默德-本-哈纳菲亚,生阿布-哈希姆;

穆圣的叔叔阿巴斯(‘Abbas ibn ‘Abd al-Muttalib),阿巴斯王朝的始祖。他皈依伊斯兰很晚,更谈不上对伊斯兰教和穆斯林社团的发展做出多大贡献,靠着血统和长寿,他在穆圣和哈里发时代很受尊敬,《塔巴里史》说他的年金高达2.5万第尔汗银币,高居所有穆斯林之冠。欧麦尔等哈里发在有事的时候,经常让他代行宗教职能。653年,阿巴斯去世,享年约90岁,备极荣哀,更没看到3年后的奥斯曼血案。之后的60年间,阿巴斯家族没什么值得一提的大事,说到底,阿巴斯家族只是倭马亚王朝下一个高贵、富裕、而远离政治漩涡的家族,至于有多大号召力和影响力根本谈不上。

716年,在阿巴斯的曾孙穆罕默德手上,家族命运发生了重大转折,穆罕默德继承了阿布-哈希姆的教团领袖地位。为了搞清这几个重要人物的辈分,我做一张简单的图:

穆圣、法蒂玛:

阿卜杜勒-穆台列卜,生阿卜杜拉,生先知穆罕默德,生法蒂玛。

阿里、侯赛因:

阿卜杜勒-穆台列卜,生艾卜-塔列卜,生阿里,娶法蒂玛生侯赛因

穆罕默德-本-哈纳菲亚、阿布-哈希姆

阿卜杜勒-穆台列卜,生艾卜-塔列卜,生阿里,娶哈纳菲亚生穆罕默德-本-哈纳菲亚,生阿布-哈希姆

阿巴斯的曾孙穆罕默德

阿卜杜勒-穆台列卜,生阿巴斯,生阿卜杜拉,生阿里,生穆罕默德

以阿卜杜勒-穆台列卜为第1代计,阿巴斯是第2代,穆圣、阿里是第3代,侯赛因、穆罕默德-本-哈纳菲亚是第4代,阿布-哈希姆、阿巴斯的曾孙穆罕默德是第5代。阿卜杜勒-穆台列卜往上1代就是哈西姆,鉴于4个支系同出哈西姆,所以阿巴斯的曾孙穆罕默德获得的教团,叫做哈西姆派。这个派别的领袖传承为:

1 阿里;2哈桑;3侯赛因;4穆罕默德-本-哈纳菲亚;5阿布-哈希姆;6阿巴斯的曾孙穆罕默德

从第4任教长开始,哈西姆派教长不再是穆圣的后人,从第6任开始,教长转入阿巴斯家族,从此一直延续到1259年蒙古远征军攻占巴格达,之后埃及马木留克王朝在埃及开罗拥立阿巴斯朝的苗裔为哈里发,又持续到1510年代奥斯曼帝国征服埃及。理论上的哈西姆派,从716年转入阿巴斯家族开始,共延续了800年。

719年,哈希姆派认为倭玛亚政权应完成使命了,尊穆罕默德-本-阿里为伊玛目,并称他为哈里发。穆罕默德选择死海南边的侯迈麦村(Humaymah)为大本营和宣传基地,这个以同名水井命名的小村落,表面上是一个无害的、与世隔绝的地方,其实是富有战略价值的,因为这个村子靠近驼队商的大路,又在朝觐路线的交叉点上,在这里就建立起伊斯兰政治史上最早的而且是最巧妙的宣传运动的舞台。穆罕默德就从这里,向呼罗珊和河中发出指令,他要求信徒们反对和推翻倭玛亚家族,让自己成为真正的哈里发。结果在呼罗珊有为数众多的农民和显贵后裔们归附于他。为了呼应当时在民间广为流行的救世主理论,哈西姆派或阿巴斯党穿上黑色衣服,或者以黑色装饰物作为标识。

回历125年(742/43),穆罕默德去世,长子易卜拉欣就任第7任哈西姆派伊玛目,更加积极的从事反倭马亚王朝的工作,易卜拉欣有2个名气更大的弟弟,分别是阿巴斯王朝的前2位哈里发:阿布-阿巴斯-萨法赫、曼苏尔。

阿巴斯家族固然从阿里家族手中接受了一个颇有影响的教派,但是相比主流什叶派、分出不久的栽德什叶派,哈希姆派的影响小的多;相比哈列哲派,在武力方面是一片空白,要想真正把推翻倭马亚家族的理想变成革命行动,再把革命推进为胜利,依然任重道远,说白了就是缺钱缺兵,要赚钱、招兵,又取决于机遇和人才储备,而阿巴斯党或哈希姆派能在诸多革命党派中脱颖而出并取得最终胜利,归根结底,还是强在机遇和人才上。欲知阿巴斯党获得了什么机遇和人才,请看下一章《中亚风云》。

通宝推:二十年后,种植园土,五角星帽子,晨池,联储主席,
家园 看了这个世系图才明白阿拔斯是阿里的父亲啊

咋阿拔斯王朝屠杀阿里苗裔那么不留情呢?

家园 阿巴斯是阿里的叔叔,阿里后裔和阿巴斯后裔的恩怨,后面会说
家园 王子殿下真勤快

填坑速度一流!

家园 还真不是勤快,我想尽快结束本文

一来免得忘了书中的内容;二来可以腾出手来些别的。我有做读书笔记的习惯,看完就写点啥,免得自己忘了。《塔巴里史》第27卷看完快3个月了,再不写真要忘光了。也影响我看其他书和做笔记,只能抓紧啦。写完《阿巴斯革命》,还得回头填《西游记》的坑,也许会写写《金瓶梅》。

通宝推:五角星帽子,
家园 那就洗耳恭听了
家园 阿拔斯王朝迫害阿里的家族有的

屠杀不多吧。

阿拔斯家族在阿拔斯的儿子阿卜杜拉·本·阿拔斯·阿卜杜勒’穆塔里布·本·哈希姆·本·阿卜杜穆纳菲 时就在教内有一定地位了。

阿卜杜拉精通《古兰经》,他一生传述、背记了有关穆圣言行方面的圣训1660段。是圣训六大传述家之一。(我们前面看到的圣妻 阿伊莎还有 阿卜杜拉·本·欧麦尔·本·赫塔卜-欧麦尔哈里发的长子 也名列 六大传述家)

阿卜杜拉·本·阿拔斯 至少在 伊玛目侯赛因 前往 卡尔巴拉送死时还是一心站在哈希姆家族的大业上的,苦劝伊玛目侯赛因不要轻举妄动;见侯赛因不为所动,又劝他至少单身前往,不要携家带口,也被侯赛因拒绝——卡尔巴拉死者中最年幼的阿卜杜勒·阿里·阿斯加爾·伊本·侯賽因(侯赛因的幼子) 仅六个月大

对于侯赛因家族,幸而其子阿里·伊本·侯賽因(阿里·宰因·阿比丁)因病未参战,而未遭杀戮。否则穆圣就直接绝后了

总得来看,倭马亚王朝的大部分时期,阿拔斯家族给人的印象是人畜无害的学者家族,所以可以从事地下活动,阿里家族被盯的太紧了

家园 好文继续学校
家园 资治通鉴看了看了快3年了都还没看完的给跪了

看到现在武氏还是皇后呢...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