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大投资(一) -- 陈经
就算只有一半,那基本上每个省都要有2个城市修建地铁。呵呵。
最近读了点毛选
对,等六环内盖满房子了,大概能比现在多出1、2000万套,无房人口一套也住不上,权贵们每个人手里拿十几二十套房,每套还憋着不住不出租,就等升值卖出去。结果是外地青年们全回家建设家乡了,这样难道不好么?
所有系统都是动态平衡的,市面上东西多了,你手里的东西就不值钱了,你还硬要把白菜捂出一个白玉的价,那只能是烂在手里了——区别不过是房子烂在自己手里,还是城市烂在整个国家里。
如果北京憋着赶人,只做政治文化科研教育的中心,那么部委、事业单位、各大高校科研单位解决自己职工的住房问题无可厚非,但除了这些单位的职工,北京对于其他人就不会有什么吸引力,因而每年基本是是计划内的人口流入,计划内来解决住房问题。没有其他大量的流动人口的话,谁又关心这些单位的人手上有多少套房子呢?反正又不去那里定居。这样,北京的房价也就高不起来。
如果北京同时还想要产业,做IT中心,做先进制造业,做金融中心,那么必然吸引大量人口。而安居才能乐业,如果北京不供地,这些人口住的憋屈,在这个城市生活的性价比低,那么这些人口就会流散到其他的有相关产业的城市去,于是北京的这些产业就会衰落,没有竞争力。如果北京不甘心,那么势必会增加供应,解决这些人口的居住问题。如果坚持不解决的话,那么你不是以上体制内的,干嘛一定窝在北京?用脚投票不是很好么?
一个城市如果没有产业和净流入人口,那么手握这个城市多套房的居民们,到底是该哭还是该笑?
赚钱的不是靠创造价值,而是靠转移价值。北京还真不在乎外地人才,因为是首都,总有人需要在这里运作。这对经济发展肯定是不利的,不过别人就是靠转移价值发财,你也没办法。
事实上,在新一轮城镇化建设的大潮之下,借助推进城镇化之名,大搞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开发投资的城市越来越多。但是,“没有产业支撑,没有人流物流集聚,这种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在乔润令看来,我国很多地区的“城市供给”已经过剩,“有城无业,有城无市,有城无人”的“三无”现象严重。
“据我们调研,几乎每一个大城市附近都要搞一个新区,其规划占地和人口甚至于远远超过老城区。”乔润令直言,现在不止鄂尔多斯,很多地方都出现了“鬼城”的现象,即使北京和天津之间也有空城。
“据我们的调查,一些城市的房地产项目空置率达40%-60%,有些中西部城市的房地产项目空置率更高达70%-80%。”乔润令表示,这造成土地等资源的极大浪费。
各个城市的环路,环路内和环路外被明显区隔开了。另外可以看看十字路口处有比较长的桥的地方,城市明显是间断的。
一条两条环路还好,影响不大,如果是密集如网的城内铁路,那城市将被切割的支离破碎。
不是指十字路口处的短桥,而是指动辄几公里的铁路桥
我在前面都说了,这世界上最赚钱的就是华尔街走在前面美军顶在后面推销美元这事。美军创造价值了?华尔街的一帮人创造价值了?
要由现象上升到一套理论体系,那么也至少描述靠谱的现象后再做结论。不然讨论就成了借由某形而上的玩意儿发泄情绪了。这样就跟活到21世纪的离休老头儿在自个单位离退办办事碰了钉子,逢人就说文革回潮又开始迫害老同志一样。
你说的
首先,那些公务员考试进了各大部委的外地青年、各大高校的青椒、各研究院所的年轻人、各央企即北京国企的年轻人算不算“外地人才”,按你的说法这部分人都有分房(我了解的情况是分房的很少,强势部委和最有钱的几家央企总部的才有能力在城里拿地,其他的无非就是郊区房子搞团购,一平米便宜个2、3000块钱。要么就是单位有划拨用地的,盖的只有使用权的房子,不能上市交易。大学校产房就是这样。不过给工资只有4、5000的博士青椒分套房子让他们安心搞教学和科研,我怎么都觉得是国家在做对的事情),那么这部分人受不受北京重视?
其次,北京很重视总部设在此的大私企或者区域总部设在此的外企。譬如百度、网易、搜狐、360、微软、住友、现代、奔驰等等很多。北京重视不重视这些企业招的年轻人我不知道,但是如果受雇于这些企业的年轻人因为北京的缘故离开了,那么我想这些公司也会相继离开。因而,如果北京想留住这些企业,那么相应的,就会“在乎”这些企业雇佣的外地人才。
最后,我认定北京住房紧张的主要矛盾在于供地不足导致的商品房数量少,导致供不应求。当然供地少的原因我前面也分析了,我不否认权贵们奇货可居的心态。增加供地就是我认为的能够改变资源分配的可实行的途径。我看了你前面的回帖,多半是证明中国有很多住房供应量超大的“鬼城”。那么,为什么这些“鬼城”所在地的权贵们不多持有这些房产,把这些地方的房价炒到北京这么高呢?
你仔细看媒体报道,就会发觉这些便宜的团购房,其实是有办法上市套利的。媒体揭露很多次了。
至于美军和华尔街,华尔街顶的上10个集团军。90年代打垮日本的,是美军还是华尔街?同样的事情,很有可能也发生在中国。
说中国现在是在玩零和游戏,不只是说北京一个城市。政府和利益集团通过土地获取了过高的回报,这就意味着其他生产要素的提供者无法获得必需的回报。他们很理性地选择了不再投资实业,甚至直接加入炒房队伍。继续维持这种土地财政,继续搞过剩的大投资,其实是扼杀那些有前途的实业,夺走本该属于他们的利润,作为政府和利益集团的利润。从这点而言,中国是在玩零和游戏。
据我所知的最后一波大规模的单位福利房大约在2006年就结束了.当时发改委已经下文禁止单位为职工进行福利房建设.06年那批是北京市8大政府机关(市政府,市人大,妇联,政协,法院,交通部等等吧)联合,市发改委牵头的一个项目. 然后是8大机关所有符合条件员工大排队分配.
现在好像再也没听说过市级机关的类似行为了.
这个数字如果是真的,就这没有必要再辩论什么了.这绝对是生产力的问题,要对这个数字视而不见,还扯分配的话,就真是叫不醒了.
算了吧
从人均31平米降到了人均28平米,这是按1700万户籍人口统计的
算上常住人口,则人均住房面积只有19平米
绝对值就这么多,再均贫富也不能变出多余的房子来
老天,北京人啥时候有过人均31平米?人均28平米?这是哪年的统计数字?
如果是平均的话,把炒房团、一人占几套、大官巨富们的住房面积去掉没有?
这是除小产权外所有住房面积除以户籍人口得来的
你直观感受的则是户籍加常住的人均19平米
不知道你觉得大还是觉得小,反正我觉得小,应该多批地,多建楼,至少建个户籍加常住人均40、50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