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讨论】抛个砖,胡侃一下大型弹道导弹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 -- constant
如果毛泽东没有在那个时代诞生,基本上中国会按这样的路线演进:
1.多个军阀各自控制的一块地盘,分别代表不同的欧美日等国的利益。彼此间连年征战不休,国家趋向分裂;
2.由于代表列强利益,列强不会允许中国军阀发展核武等高科技武器。列强亦不可能允许中国统一;
3.随着美国核武、生物武器、转基因武器的成熟,可以迅速地将中国人口降低到微不足道的水平。
到了这步田地,中国还有机会翻身吗?我个人表示非常悲观。
请看kkv演示: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I0ODQ3NzE2.html
前面说矢量推力,现在说这个kkv,其实强调的就是飞行控制。所以“出膛后...增速...”就会导致CEP变大,这个观点不能赞同。
这是符合太祖对他自己的评价和思考的
难道这样的东西上您还要上制导修正手段啊,这……真的有点过了,这样的话还不如直接用再入机动飞行器呢。
抛离后增推却不上修正手段的下场肯定和火箭增程榴弹的下场肯定是一样的,这个您得再琢磨琢磨。
-------
说到底,天基对地打击武器所采用的动能弹头在脱离平台后都应该处于无控飞行状态,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天基动能打击的效费比。
当然,若是打击特定目标,比如深藏地下的大型坚固隐蔽体,确实需要很大动能是,可以通过抛离后火箭增推来大幅加速,毕竟对增大动能这一目的来讲,靠燃料提速远比增大质量来的合理。至于对落点精度的影响,就要看战术上怎么取舍了。
很多概念我也不清啊,只能一边百科一边来请教您,辛苦了哈,给您送朵花。
百科对kkv的描述:
KKV-即动能拦截器是动能武器(KEW)的核心部件之一。所谓动能武器是指利用高速飞行的非爆炸弹头所具有的巨大动能,通过直接碰撞的方式摧毁目标的武器。为了区别于通常所说的高爆弹头,把动能武器的这种自带动力系统和自主寻的非爆炸性弹头称为动能拦截器(KKV-kinetic kill vehicle )。KKV主要由三大部分组成,即探测设备、制导设备以及动力控制装置。
这里动能武器有探测,制导,动控,怪我没描述清楚。这动能武器肯定不是一个小铁球那么简单,不然真像你说的早摩擦没了。如果不制导,还惯性,弹体即使防烧蚀,考虑大气层密度不一样,受力不均,还真的不知道会不会瞄着林肯打着了里根,哈哈。
至于和再入机动飞行器的比较,各有特点吧。
是外太空拦截的现有实现形式之一,美国中段反导武器就靠这个当战斗部的,TG的应该也是一样。这玩意是纯裸体的,连个整流罩都是火箭助推运载器友情提供的。
制导修正是为飞控服务的,无控的话就不需要制导修正了吧。
300KM的高度,增推,无控我认为CEP肯定超过1KM,不说低速目标,即使是静止目标也基本没用了。不知道C大有没有现成的模型来推算一下这个CEP,考虑的因素好像还蛮多的:1 地球不是球,椭圆球都不算 2:大气密度不一,受力不均......我能想到暂时就这么多了。
简单引用您刚才回帖里榴弹的数据:20KM增推,CEP100M,那300KM就是1500M了,只会大不会小啊。
请大家点击讨论:
<论太祖是必须的>
这么复杂的公式哪可能在私人平台上运算,还是别想了,呵呵。
好在是选修,所以我没上,嘿嘿。
如果,太祖思想当年不出现,因为喷气机和计算机在二战后期已经出现,中国就要等一个错过喷气机和计算机时代的太祖了,他的任务只会更艰难
国外很早就有这方面的研究,已知的就有弹体冷却、喷射亲电子介质、气动外形造成激波负压区、末端伸缩天线等。现在虽然无法实现全黑障区通讯,但是已经可以做到缩短黑障时间了。
国内黑障通讯的起步的不晚,在640工程中就有过相关研究。相信这么多年来应该已经取得了成果,否则DF21d的一些硬指标无法实现。(我在另一贴中有张弹道示意图,注意弹头的机动刚出黑障区就已开始)
顺带说一下,当年的640工程虽然因为国家的整体技术实力落后而下马,但其在高过载弹体的电子设备、振梁式陀螺、弹头透波材料方面的研究,仍是无与伦比的。
所以DF21d这颗遮荫大树,虽栽下于台海危机之时。但其种子在几十年前,就已经由前辈们种下了。
(下图出处为二炮工程学院2007年某论文 内容自行联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