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幼童化的中国剩女? -- ftbird
去女厕确实没有太正当的理由,除非女厕的蹲位真的有男厕蹲位加小便器总和的两倍。
这还真关平等的事。在小便时,对于男性来说,小便器的作用和女厕的蹲位其实是一样的,因此,男厕的小便器可以等同于女厕蹲位。但我们看到的是,女厕的蹲位和男厕差不多数量(也许会更少,老建筑师喜欢少设计)。即便蹲位一样多,男厕依然比女厕多了小便器。
且,生理特性是必须考虑的,女性每个月月经期在卫生间花的时间肯定比一般大小便花的时间多,因此这个因素必须考虑进去,不考虑就是性别不平等。
中国近年来不是一直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吗?所有报道显示城市和农村同样都出现男女比例失衡。至于说多少才算严重,你要说试婚差1000万也不算个事情那也由得你,毕竟官方没个具体定位,是吧?
完全满足女性期望?你可真是逗,完全满足还不结婚,你当别人是傻子吗?这个“完全满足”才是你自己的假设,真正满足不满足要看对方,别管人家是追求爱情还是追求自我还是矫情还是爱财,没结就是没满足或者压根不想结。
你见了好多,好多是几个?能证明什么?我说我见了好多,从来没有差5岁以上的你信不?
稀缺就是优势,你就天气不错去吧,社会就是有不公平的地方,你也天气不错去吧。
那个天天向上A大妈虽然胡言乱语乱扣帽子有一套,但是她有一点说得不错,你以为正常适龄女性非得找个年纪大的啊---30岁一定就比25岁有能力过得好工资高?嘿嘿。男性比女性多,就是有买方和卖方市场的关系,所有女人都不会挑人?
我是媳妇外边有想法了....我想凑合也不成了.起诉时她提出的..没啥有力的理由..所以法院调节不成就做了不离婚的判决..我同意调节.她坚决不同意.昨晚.给了我个说法..放弃孩子抚养权(我们以前最大的纠结就是这个).平分财产..主要是房产..犹豫中..
受教了,虽然我在生活中也不曾接触过所谓“保护欲过剩”的同性。但看你说得完整,也觉得颇有道理。
另关于伪装,我觉得,在周围有人发出求助信号时,究竟是不是真需要帮助一般人是无法区分的,就算觉得麻烦一般也会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的,这样一来,故意伪装或许确实是一种拉近距离的法子,当然,最终的整体效果仍然是可疑的。
我不懂法,故此一问。
这些女性选择的方法,也许是长期效果最差的。(也一并回复下面的筒子)
很简单,成熟女性也会寻找他人帮忙,但会在自己无法解决(如体力限制、经验不足时)才找,而这些女性有点滥用所谓的性别因素了,特别是,当寻求他人帮助的理由不是体力而是其他原因的时候,会强化女性的社会弱势地位,无论对这个女性还是所有女性,长期看是有副作用的。
人际关系是个很复杂的问题,寻求帮助无疑是改善关系的方法之一,帮助他人又何尝不是方法之一?且很多时候,独善其身者(不给予也不接受)也不见得就是人际关系的怪咖(当然,这个不鼓励)。之所以女性寻求帮助被视为改善人际关系甚至释放善意的举动,很大因素来源于社会对女性“本是弱势群体”的固有看法。
这里面的区别很微妙,很难用文字形容。比如说,后辈向前辈寻求帮助或者向前辈学习,和我之前说的那种寻求帮助很明显是不一样的。
其实这也是楼主说的女性幼童化的一种表现。问题是,这个表现并不一定反映实质,也就是说,这个女性不见得弱小如幼童,她的一切幼童化表现,只不过是社会化性别的产物。
婚姻中最大的要素无非是感情和利益。感情不存在的时候,利益上你也别客气。如果对方是过错方,平分......或许老兄够厚道吧。
所以财产方面只好让让了...今天又反悔了..还是上法院吧..
今天她又反悔了..我也不准备再谈了..寸土必争法律说话吧
谁提的?脑子被驴踢了?
夫妻之间先天没有血缘关系,而之所以愿意在一起,完全是靠后天的两情相悦,既然是靠两情相悦,那么也只能顺其自然了,两情不再相悦了,婚姻也只能散了。
既然铁定是离了,那便是陌路人,也只能多争点利益就多争点,以期对自己今后的生活有所助益。
不过孩子倒是难办了,若是孩子喜欢跟你的话,就尽量争取把孩子要过来吧,男子汉,大丈夫,总要有些担待的。
昌于90年代末至21世纪前几年。和这个口号一起提出来的,是卖淫合法化。
提出这个口号的“经济学家”有哪些我已经不太记得了,呵呵,我觉得应该给“经济学家”做个档案,把他们放的臭屁都记录下来,让后人看看他们的嘴脸。我现在只查到“皇甫平”即周瑞金有相关言论。由于那时互联网不甚发达,很多人屁股上的屎被遗忘了。吾生也早,记得这帮家伙这么多烂事,呵呵,也是负担啊。
和这个口号几乎同时提出来的,还有“牺牲3000万老工人”,这个是厉以宁说的
“牺牲一代少女”口号的提出很明显是学日本,学泰国、菲律宾。据说中国提出这个口号没多久,越南也学去了,说要“牺牲三代少女发展经济”。
在何清涟2000年写的文章中,也提到这个口号
我无话可说。确切地说,是根本不想说什么。他描绘的一个“三陪女”供三个弟弟上大学这故事,我看过一篇有这类情节的台湾短篇小说,那女孩后来人老珠黄,一身无法治愈的病,衣食无着。而已跻身于“中产阶级”行列的弟弟们,没有一个愿意认她,相反都认为她丢了他们的脸,让家族因她而蒙羞,对她又恨又讨厌。这个故事阐明的价值观在中国文化里有普遍性。但我却一直认为牺牲个体利益去换取另一些人的发展,谈起来堂堂皇皇,但肯定忽视了被牺牲者的尊严与人生,里面蕴含的不公平很少有人去思索。这在按人群计算价值的中国可能行得通,但在珍视个体生命的西方文化里肯定不被接受。因为那里的生命价值是按照“大数原则”计算的,也就是说,每一个个体生命对社会来说也许不重要,但对个人来说,却是百分之百地珍贵。
至于“牺牲一代少女发展经济”这理论,我知道不是L先生的创新,肯定是他这两天提到过的某几位少壮派经济学家们介绍的东南亚地区发展经济的“成功经验”,虽然他们从来就未曾撰文系统谈过这些观点,但许多人却私下听他们谈过。道不同不相为谋,我从来不喜欢与人争论,记得加尔布雷斯说过,有一万个经济学家,就有一万种经济理论。这也算是转型期中国特色的经济理论创新吧?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类似言论至少是半公开的。
这都是历史。彼时年轻气盛,意气风发的我们,根本体会不到下岗人的心境。
不过估计下一拨被收割的应该就是70后了,延迟退休瞄的就是70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