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历史让人哭笑不得 -- 环宇7504
中江兆民,明治时期的思想家,把卢梭的《社会契约论》介绍到日本的人物。这一点对中国也产生了影响,最早接触卢梭思想的是到日本的留学生,他们看的是中江翻译的《民约论》
中江丑吉天生就是个搞学问的料。从东京大学毕业后,1913年来到北京,直到42年去世都在中国,研究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他终身未娶,也不工作,生活上靠满铁株式会社每月给他一笔补助(200元左右?反正不算少)。思想上他是接近马克思主义的,也帮助过逃亡到中国的日共党员。军方在中国的一些人,比如冈村宁次,因为他鼎鼎大名的父亲,也去拉拢他,但他反应冷淡
曹汝霖在回忆录里说他每月也接济中江丑吉一笔钱,我觉得这是可能的,因为曹汝霖留学日本时与章宗祥都寄宿在中江家,他们的关系是很好的
中江也算救了章宗祥一命,要不然绝对打死了。高中历史课学到这时我就有点奇怪——这么多爱国学生痛殴一个“卖国贼”,怎么会没打死而只是重伤?
就能看出来。
曹、陆、章卖国无疑,但是他们只是小老鼠级别的,真正的大卖国贼学生们敢打吗?
五四运动其实是高层细心的鼓动和挑拨起来的,很技术性的把斗争矛头指向曹、陆、章这样具体的操作人员,至于卖国所得都被谁吞了,现在大家都知道的吧。其实就连这些义愤填膺的学生们都有喝汤的!
那么在宣泄情绪的时候,打人总得打对了才行,这次是幸运,正好打了章宗祥,要是真狠揍了一个日本人,不是反倒给国家惹事!如果象下面的例子,揍了不相干的人,这些学生要不要负刑事责任?
制作相当有水准,值得一看
具体的数目,因为太祖提出还钱的时间是62年,这期间银元对人民币其实一直在升值,据说60年银元才值一元人民币,65年已经值10元了,所以具体是多少,很难考究了。就算两万银元吧
其实很多人都讨论过这个问题,两万银元在当时的购买力至少相当于现在100万元,等于当时最高级别的教授五年的全部工资。如果是自己合法收入能捐出这些钱的人,当时中华民国只有大总统是这个工资级别的
(实际靠总统工资发财的人就一个:黎元洪;不干活-人家也不让他干哪,但工资照发,所以黎元洪很有钱,章士钊在资助毛泽东后不久去西欧旅行,就是黎元洪资助的)
按太祖自己的说法,这些钱甚至有一部分留到秋收起义,也就是说一直由太祖自己全权管理。考虑到后来蔡和森等人在法国的饥寒交迫,而太祖不仅和蔡和森等人是至交好友,而且太祖又是广交朋友的人,似乎有点儿不对劲。所以我倾向于认为,这钱是另有用途的,否则太祖挪用人家勤工俭学的经费,太说不过去了
三人都是在国外接受了高等教育的精英,从清末开始就在中央政府服务
这些人不论哪朝哪代都有存在的必要,革命小将们即使取得了国家,行政层面上也得依靠他们创制的体制来管理,甚至续用他们
这些留日派构成了北洋政府技术官僚的核心,到一个个到了28年以后就靠边站了,因为国民党政权有了留学欧美的取代他们
太祖初到京城活动,当时板仓先生杨昌济就在北大教书,按当时的规矩,后辈学子求见师长,通常都是有人引荐的。太祖拜会蔡元培、胡适等人,依理肯定是杨昌济推荐的;所以按现在看到的记述,这些师长辈的(虽然胡适仅比太祖大两岁)学者对他都挺客气的,他利用任职北大图书馆的机会,经常旁听北大各种课程,并参加新闻学研究会、哲学研究会、少年中国学会等学术团体。
而这几个团体,蔡元培都是支持者和领导者,哲学研究会,胡适是发起人之一。
据萧三回忆,经杨昌济介绍,他曾随毛同去访问过蔡元培、胡适、陶孟和等人。毛还和在北京的新民学会会员一同邀请蔡元培、胡适等座谈,“形式为会友提出问题,请求答复,所谈多学术及人生观问题。”
太祖第二次去北京,杨昌济先生不幸去世,蔡元培与毛泽东等为杨昌济病故发布启事,征集赙金,资助遗孤。(胡适也有份,蔡元培还同马寅初、胡适、陶孟和4人联名另发一启事,向北大师生征集赙赠。收集到一定数额后,由杨昌济家属带回故乡。这年秋天,为了支援毛泽东在长沙举办文化书社等事业,杨开慧和她的母亲慨然献出这笔赙金,供毛作革命活动的经费。——这一点让人很疑惑,章士钊给太祖的钱哪去了?)
总得来看,胡适当时和杨昌济先生面子上很好,作为一个同事,该帮的能帮到的都做了,太祖应该是承这份情的,当时胡适、李大钊、陈独秀、周氏兄弟、陶孟和都是新青年同人,是青年运动的领袖级人物(新青年当时就是他们轮流办,免费供稿,对于外部投稿,也声明不给稿费的),后来陶孟和在建国后受到排挤,太祖还特地叮嘱有关部门照顾他。
但是,胡适是留美的人中学习美国文化、思路最深的一个,他是一个“一以贯之的反革命分子”,从开始就主张改良,而且常干一些逆潮流的事情,比如冯玉祥驱逐溥仪出宫,大家都称快,他独反对。他对国民党领导的国民革命,也是持保留态度的,而且经常批评“训政”的政策。
太祖和胡适的冲突,是改造社会思路上的根本矛盾,没有调和的余地,到了48-49年站队的时候,胡适又坚决的站在国民党一边,所以太祖一定要斗倒批臭他,其实太祖最遗憾的是,胡适很机敏的跑了,以太祖的脾气,是要批的他心服口服才算胜利,可人家跑了,在美国嘴上也不服
结果大陆一片打倒胡适的吼声、胡适在美国慨叹:“同胞们、你们没有不说的权力”
下面讲小鬼,
太祖初到北京,最让他不堪的是那些眼高于顶的学生领袖、五四精英,罗家伦、傅斯年之流(巧的是这两个人也是拥护国民党的死硬分子),太祖遗憾的说,我很想和这些学生领袖讨论,可他们都很忙,没时间和听一个湖南学生用家乡话讲的事情....
1 罗家伦、傅斯年确实很忙,你想啊,马上要毕业了、又要考虑出国留学的事情(罗是拿穆藕初的钱出国、傅考上了山东的官费留学),又是学生会的头头,有一大堆杂事
2 太祖的口音.......到电视上都改不了
不过据说,太祖最最不堪的是:
他在图书馆干得不太好,具体原因我估计有两个,一是太祖为人不拘小节,这种具体细节的事情他没有兴趣做;二是太祖是个嗜书如命的人,让他管图书馆,他只顾自己看书了,,,,(按太祖自己的说法,他就是这一段转向共产主义的)。后果是:1 当时图书馆高级管理员张申府训斥了他,因为他抄错了书单
2 傅斯年借阅书籍,可能语言交流上的问题,太祖拿错了,两人吵了起来,据说...傅斯年这个火爆脾气,打了太祖一个耳光
还能免费拿讲义,靠的就是曹汝霖卖国的钱,这才是吊诡的地方!
曹自己委屈的是,这钱是徐世昌总统请他去借的,到了学生鼓噪的时候,徐世昌反倒要主持正义、训斥他卖国了!曹锟拿了大笔的开拔费,吴佩孚到了前线也通电骂他卖国了!曹其实才是真正的傻瓜,卖了自己还替人家数钱
这就不得不佩服日本人狡猾的地方,不过狡猾的人遇到五四时不讲理的愣头青,偷鸡不成蚀把米。有时候还是得不讲理
民国之后,地方税务基本被侵占,中央级别的关、盐税又押给外国人,北洋政府几乎就是靠借钱维持,而且外债也不是随便借的,因为借善后大借款的时候,已经说好以后借款要先四国银行团同意。
日本人借的第一笔钱,是借给交通银行的,帮助交行回收袁世凯称帝前后滥发的交行纸币,维持交行的信誉的,从技术上讲,这笔钱是应该借的,曹汝霖当时是交行的行长。
后来就一发不可收拾了,政府人员都知道曹先生和日本人好,能借到优惠的贷款,都求着他借,结果一来二去,把对同盟国宣战所能收回的利权都押给了日本人了,这就是五四运动的原因
所以1920年之前,借的钱没花完之前,北京政府还能按时发薪,当时鲁迅在教育部,日记上讲过年还能大伙聚餐;再往后呢,靠、根本没人再借钱给北洋这个滥货,公务员、教师、甚至军队都停薪了,最后政府欠了鲁迅超过九千元的薪水!
当然,学生们课也不好上了(教师欠薪过久,罢课了)、讲义也要收钱了
有点像孙悟空看蟠桃园,还好蟠桃吃了就没了,但是书看完了不会没了。何况一样都闹翻了天宫
在一个较好的政权服务,他们就是中流砥柱;在一个恶的政权的话,他们就是为虎作伥
说他们思想上卖国也不尽然,亲日的立场并不等于汪精卫那种叛国的实质罪行,当时留美的官员亲美,留德的亲德,这都是人之常情。只是帝国主义中日本对中国侵略最深,导致人们的意识中,亲日就意味着卖国了
甚至可以说他们也是爱国者,他们希望凭自己的专业所长为国效力。但是限于他们所处的阶级和担负的职责(外交),在中国半殖民地的大背景下,他们做的事有时实质构成卖国
从曹汝霖的回忆录就可看出来,他本质的立场是精英主义,蔑视人民大众的力量,反对一切暴力革命。早在留日阶段,他就与革命派学生分道扬镳,站队到了清政府一方
面对五四运动这种民众觉醒的抗争,曹汝霖之辈只有讥讽、挖苦之辞,认为暴力只能换来更大的报复,要通过文明国制定的规则——外交谈判才能救中国。但实际的谈判中他经常被日本人欺负得满地找牙,自己也是义愤填膺,在回忆录中就有表露。而帝国主义因为中国民众的抗争,有时不得不做些让步,才使他们在外交场上能够挽回一些权益。他们本身就是非常矛盾的
说到底,中国的现代化建设,需要这些人的才能。但为中国创造实现现代化的政治条件,即有时不得不依靠革命的手段时,这些人往往站在反动的一方,这就是技术官僚的历史局限性
嗯,可以想象。即使现在,大领导往往和气,小领导最是颐指气使。
不过太祖还有被打耳光的事!!!
还看到文章说,太祖当时月薪8个大洋,但只能领半薪,还常常欠薪;胡适等那些学者几十个大洋从不欠薪~
后来涨到280大洋,所以才能大家合力办《新青年》杂志,那全是同人自己出钱、自己写稿,不但没有收益,还要贴很多钱进去的
太祖那八块钱,是勤工俭学的临时工的价钱
1919年,好象拖欠的情况还不厉害,太祖的情况具体的不详。但是八块钱其实不多,冬天太祖和同伴合用一件大衣,只能分别出门,就穷到这个地步。(当时北大的学生在食堂包伙,5.6银圆/月,再加上住宿的费用,太祖仅仅是勉强维生而已)
到了1923-24年直系掌政时期,大家都欠薪了,胡适也不例外。建国后有人问:吴佩孚是否滥借外债,出卖国家利权(当时批判军阀,都是一个套路),了解当时情况的文史馆员(多半是民国时期的老人,靠这个在建国后混饭吃)言道:1 吴佩孚不曾做国家级领导,不能主持借外债 2 当时北洋政府信用破产,根本没有人愿意借钱给它
结合后面的故事,就是 曹汝霖借钱供学生们批斗他,悲摧.....
出名的炮筒子,不过据说五四时代,大家都一肚子火气,在商量对策的时候,一言不合,也有人打过傅斯年
此外,北大的风气原来非常不正,学生都是拿着官老爷的架子的,是蔡元培努力扭转这一风气,亲自给校工们鞠躬感谢,才好多了
可是很多学生还是改不了臭毛病
我觉得您这几个回复可以糅合起来作为“7,图书馆管理员毛泽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