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讨论】美国农业部发布转基因作物报告 -- 似曾相识
原文的意思是:...这些转基因种子的产量有可能在个别时候比常规种子的产量还低,因为转基因种子(在基因修改之前)的品种的产量就低。
这实际上也反映了原文的逻辑:转基因种子没有增加Yields potential但从总体上因为减少了由病虫害带来的yields potential带来的损失,使得最后产量增加(更加接近于yields potential).
你把个别的例子(原文occasionally) 来做一个普遍推论,有误导之嫌。实际上原文的意思是在yields potential相当的情况下,转基因种子比非转基因种子尽管没有提高potential,也会因更耐药耐虫而增加产量。
“完美条件”下的“最大产量”没有提高。这跟实际生产条件下的实际产量是另外一回事。
比如抗虫转基因水稻和非转基因水稻的对比。理论上你是可以不断给非转基因水稻打药抗虫以实现没有虫害,但是实际生产条件下不可能(比如成本太高)。
转基因对于产量的贡献,是对“实际产量”的贡献,而不是对“最大产量”的贡献。
不过说这些是没用的,基本上反不反转就是个屁股问题了。
转基因是个统称,采用转基因技术的种子具体有什么特性/好处,需要看在原来的种子里转入了什么基因。
如果转入的是增强光合作用的基因,那我们的主要预期是增产。如果转入的是抗虫抗杂草的基因,那么对于增产的效果是只是间接的,增产效果并不是必然的。
针对不同的受众,文章的写法有不同的严谨度。
对于一般大众的科普,说转基因作物可以增产并无大错。只有种子公司宣传在作为里转入了“增产”基因,实际对比检测下来产量并无增加,我们才会说“这是一个谎言”。怎么到您这里就成了“绝对是个谎言”?
相对来说,计算单位土地产量,对中国就比较重要,—— 可耕地少呗!
会不会真像有些人说的有毒蛋白之类?就没有其他办法可以对抗虫害么?potential yield不重要么?转基因有没有办法提高potential yield?转基因在经济上到底有多少价值?
人均寿命和婴儿死亡率的关系直接引用《京虎子:从神舍到病房》里的一段:
“现代医学的巨大成就之一是大大提高了人均寿命,尤其是二十世纪,人均寿命从不到50岁提高到将近80岁,延长了将近30年。这项成就往往被人们所忽视,因为古往今来,高寿的人有的是,在现代医学没有出现的年代,活得80多岁甚至90多岁的例子很多,使得很多人对人均寿命的提高很不感冒。
这是因为很多人有一个很大的误区,就是以活着的人岁数作为标准。例如长寿之乡是用有多少百岁老人来算的,但人均寿命是根据人死的时候的年龄算出来的,那些所谓的长寿,多是山高岭险的地方,百岁老人虽然多,但孩子生下来先死了一两成,少年人经常有因为感冒得肺炎就送命的,青壮年人经常出现掉山涧里找不到尸首的,算下来人均寿命非常低。提高人均寿命最有效的办法,不是靠养生延年,而是要降低婴幼儿死亡率,因为如果生下来就死的话,寿命最多算一岁,和另外一位99岁的一平均,寿命是五十岁,要达到人均寿命70岁,每死一个婴儿,得有一位老人活到140岁。可是如果救活了这个孩子,哪怕他只活到41岁,和99岁的一平均,平均寿命就是70岁。新中国成立后,人均寿命快速升高,就是得益于婴幼儿死亡率大幅度下降。”
与此相似,目前使用较多的抗虫转基因作物虽然“理论上”不直接增产,但是通过抗虫的效果,提高了作物的“生存率”,就可以实际提高作物产量,这就和降低婴儿死亡率可以提高人均寿命一样。
当然,总会有些田碰巧没有遇到虫害,就生长得很“理想”,但是理想的状况不能代表实际,就像你不能只看老人有多“高寿”就认为人均寿命就一定高。
现在的转基因作物主要通过抗虫性来提高效率,是因为这样相对来说既简单又非常有效,作为一种科学技术,它还有广大的发展空间,直接增产的技术也正在研究,用科技现在能做到的能力来否定它未来的发展是不明智的。
其实,关于转基因技术,对它最基本的认可应该来自于实际:即使有着那么多的反对,为什么那么多农民愿意使用它?反转的人总是将其归于“欺骗",为什么有那么多坐在电脑前的人总认为他们比农民——那些收入、幸福都来源于土地的人——更加懂得种地的那些事。
你就知道为什么报告里说转基因不增加产量了。而且美国的农业耕作模式和中国的耕作模式有很大的不同。具体你自己在网上查查相关的资料吧,我就不赘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