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人间词话》三段话 -- 九霄环珮
既有宏大辽远,又有精细入微,看的清清楚楚一样,真不知道怎么来的,叹服。
我特别喜欢那首忆秦娥娄山关,一读起那首词,那种苍凉、寂寞、惨烈、豪迈的感情扑面而来,那么短的一首词,那么复杂、浓烈的感情,那么鲜明、壮丽、奇伟的画面,都恰到好处地浓缩在了一起。
那个时候,残余的红军还在老蒋的包围圈里面,前途生死未卜,天天是看不到尽头的行军打仗,压力像山一样大,沉沉的、黑黑的,就是在这样困难的环境里,主席的壮志从来也没有低落,也正是在这样生死边缘的考验中,主席的豪迈、就像暗夜里的灯塔一样,照亮了所有人的前路。
太白纯以气象胜,西风残照,汉家陵阙,遂关后人登临之口。
王静安讲的就是太白的《忆秦娥》。太白此作可谓绝唱,用书中原话讲,后世为范文正《渔家傲》,夏英公《喜迁莺》相似,然力已不逮。
惜乎先生生早一步,没能看到主席此作。主席用太白原曲原韵,气象也不输丝毫。内容上太白无非感慨离愁别苦,繁华事散,昔盛今衰,主席则有不畏前险的万丈豪情,说主席略胜一二毫不为过。
忆秦娥·娄山关
毛泽东
1935.02
西风烈,
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
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
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
灞陵伤别。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
西风残照,汉家宫阙。
诚如兄台所说,就是对换了人间这一句特别有意味。数千年中国历史,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讲讲是儒家文明如何如何,其实真正有几个老百姓日子好过,有几个统治者拿老百姓当人看待,在他们眼里无非是税源的出处而已。
只有老人家认为人人平等,认为只有依靠人民群众的创造性才能真正实现对社会的改造,而不是用上智下愚这一套来糊弄群众;也只有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才能和其他民族进行竞争,让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是骨子里的对中华民族的再造,他是伟大的导师。
看老人家的文章、诗词,体现的都是老人家的世界观、是他的信仰。
无论言与行,无愧真伟人
我是西安人,每当我回到西安,站在白鹿原上远眺霸河,心中会涌起很多诗句与历史的画面,那种百感千愁,无以言表。
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宫阙。
主席的诗词中人不是旁观者,而是参与者。不是感怀历史,而是锻造历史。当时是中国革命最困难的时期,就像是秦国在商鞅变法前期,不怕牺牲,突破黑暗,光明就在前面。而今迈步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寥寥数语,臧否天下文章。
上阕是苍茫的大海、肆虐的狂风巨浪(指代大自然)衬托渺小的打渔船(指代人类),这是明比,相信大家都看得见;
但是下阙笔锋一转,意境大开,有三层暗比:
一是时代的对比:孟德来过这里,留下过足迹,留下过诗篇,我今天也来了这里,也要留下足迹,留下诗篇。
几千年还有无数的“英雄豪杰”来过这里,他们的足迹在哪儿呢,他们的诗篇又写在哪里呢。
他们何足道哉!故而“往事越千年”一笔带过。
这重对比有“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的惺惺相惜;
二是空间的对比:当年孟德来时,是什么样的人间,“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军阀林立,相互交征的人间地狱;而现在是人民当家作主,“遍地英雄下夕烟”的社会主义国家,“孟德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故而说“换了人间”。
这重对比有“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自豪。
三是心境的对比,《观沧海》写于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时年53岁,诗的意境是沉郁慷慨,反映的是壮心不已却又时不我待,我是胜利了,但我事业还没完成却已经老了,对大自然以及自然规律敬畏而无奈的英雄迟暮心境。《北戴河》作于1954年,老毛时年62岁,该词的意境是意气风发,心潮逐浪高。反映的是我虽比你曹孟德大十岁,可我的心劲比你还年轻着,好戏还在后头呢的豪气。
你大自然不是肆虐汪洋吗?我偏要一叶小舟出海打鱼,出没风波里,与自然斗争,其乐无穷也!
这重对比是人定胜天,后人定胜古人的历史观世界观,也是豁达乐观的浪漫情怀。
主席时代已经过去,下一个主席不知能否到来。
前者已逝,后者未至。
天不生润之,万古如长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