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小议中国白酒科技化--兼答关于气相色谱仪的质疑 -- 陈王奋起
各酒入各喉
初中时候闻见实验室酒精都是香喷喷的,当时3块钱的高粱白酒就把我馋得什么似地。
现在人变了,什么酒都不香了。酒精灯就更不说了,任何高大上的东西我都视作垃圾,无法欣赏,喝下去只觉得肩膀脊梁骨发抖。黄永玉设计外形的某个酒我闻着就是一股子臭气。
看了个新闻采访。说的是记者去茅台镇看到各种“茅台”酒的批发零售。其中有几十年的“陈酒”。结果店主自承并没有那么多年份,只不过是勾兑出一个几十年陈酒的口感而已。看的时候还不明白几十年陈酒怎么能勾兑出来。看了陈兄的文章才算明白了。
不知道洋酒的年份是不是也是这样勾兑出来的?
可能是0.1%的20年陈酿加99.9%的3年酿。
rt
年份标识是指勾兑中年份最低的陈酿。
原汁原味的古镇老街,不是新建的那些"古镇"。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去峨眉七里坪,大可到高庙镇逛逛。
另外,高庙白酒是小曲清香型。
定位低于"1573",高于"特曲"。
孤陋寡闻了。
但芝华士在中国公开承认过,所谓的12年威士忌并不是全是12年陈酿。
苏格兰威士忌品种繁多,按原料和酿造方法不同,可分为三大类:纯麦芽威士忌、谷物威士忌和兑合威士忌。
1.纯麦芽威士忌(Pule malt Whisky)
只用大麦作原料酿制而成的蒸馏酒叫纯麦芽威士忌。
“单一麦芽苏格兰威士忌”(Single Malt Whisky)在定义上是指完全由同一家蒸馏厂里只用发芽大麦为原料制造,并且在苏格兰境内以橡木桶熟成超过三年以上的威士忌。
实务上酒厂的调酒师常会根据需要,以自己厂里生产的不同酒桶(乃至于不同装桶年份的酒桶)里取出的威士忌混合调制再装瓶销售。瓶签上标示的年份是熟成时间最短的那桶威士忌的年份。
纯麦芽威士忌是以在露天泥煤上烘烤的大麦芽为原料,用罐式蒸馏器蒸馏,一般经过两次蒸馏,蒸馏后所获酒液的酒精度达 63.4度,入特制的炭烧过的橡木桶中陈酿,装瓶前用水稀释.此酒具有泥煤所产生的丰富香味。按规定,陈酿时间至少三年,一般陈酿五年以上的酒就可以饮用,陈酿七年至八年的酒为成品酒,陈酿十年至二十年的酒为最优质酒。而陈酿二十年以上的酒,其自身的质量会有所下降。
纯麦芽威士忌深受苏格兰人喜爱,但由于味道过于浓烈,所以只有10%直接销售,其余约90%的作为勾兑混合威士忌酒时的原酒使用。所以很少外销。著名品牌有:格兰多纳、本诺曼克
2.谷物威士忌(Grain Whisky)
谷物威士忌采用多种谷物作为酿酒的原料,如燕麦、黑麦、大麦、小麦、玉米等。谷物威士忌只需一次蒸馏,主要以不发芽的大麦为原料,以麦芽为糖化剂生产的,它与其它威士忌酒的区别是大部分大麦不发芽发酵。因为大部分大麦不发芽所以也就不必使用大量的泥煤来烘烤,故成酒后谷物威士忌的泥炭香味也就相应少一些,口味上也就显得柔和细致了许多。谷物威士忌酒主要用于勾兑其他威士忌酒和金酒,市场上很少零售。
3.兑和威士忌(Blended Whisky)
兑和威士忌又称混合威士忌,是指用纯麦芽威士忌和混合威士忌掺兑勾和而成的。
将各种不同年份不同来源的纯麦威士忌或谷物型威士忌,加中性食用酒精经酿酒师按一定比例混合勾兑,再经短期陈年,装瓶后即为混合型威士忌
兑和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威士忌的勾兑掺和是由兑和师掌握的。兑和时,不仅要考虑到纯麦芽威士忌和谷物威士忌酒液的比例,还要考虑到各种勾兑酒液陈酿年龄、产地、口味等其他特性。
兑和工作的第一步是勾兑。勾兑时,技师只用鼻子嗅,从不用口尝。遇到困惑时,把酒液抹一点在手背上,再仔细嗅别鉴定。第二步是掺和,勾兑好的剂量配方是保密的。按照剂量把不同的品种注入在混合器(或者通过高压喷雾)调匀,然后加入染色剂(多用饴糖),最后入桶陈酿贮存。兑和后的威士忌烟熏味被冲淡,嗅觉上更加诱人,融合了强烈的麦芽及细致的谷物香味,因此畅销世界各地。根据纯麦芽威士忌和谷物威士忌比例的多少,兑和后的威士忌依据其酒液中纯麦芽威士忌酒的含量比例分为普通和高级两种类型。一般来说,纯麦芽威士忌酒用量在50-80%者,为高级兑和威士忌酒;如果谷类威士忌所占比重大,即为普通威士忌酒。
整个世界范围内销售的威士忌酒绝大多数都是混合威士忌酒。苏格兰混合威士忌的常见包装容量在700ml—750ml之间,酒精含量在43℃左右。
由于产量达,大量购买勾兑其它谷物酿制的酒,严格说都不能算是苏格兰威士忌。苏格兰威士忌应是纯大麦芽用旧酒桶酿制的。美式威士忌是新酒桶酿制的,味道差远了。
如果“红方”、“黑方”味道稳定的话,肯定少不了人造化学品
无论红方还是黑方,都是多种威士忌勾兑的,好像都是40种
国内名酒谁敢这么大胆?
色谱的峰值和峰多峰少与酒的口感完全没有多少关系。只要学过色谱分析的都知道,色谱法的分离原理就是利用待分离的各种物质在两相中的分配系数、吸附能力等亲和能力的不同来进行分离的。只要两种物质这几方面特性一样,甚至相近就无法分开。而且舌头对某些物质的灵敏度,是仪器无法企及的。
八、九十年代,国内甚至有人考虑用色谱和计算机联测进行自动勾兑,不过出来的酒根本没法喝。不过舌尖也是因人而异。个人感觉现在的茅台和八十年底的完全不是一个口感,据说勾兑师换过人了。
洒家自己的遭遇很怪异,高中的时候偶尔喝酒,酒量虽说不大(也就二两白酒,或者两瓶啤酒的量)但是也没啥过敏反应。后来到大学,喝酒的次数多了,就发现,喝某个特定品牌的啤酒会过敏。逐渐的,到后来毕业后,就变成只要含有酒精就会过敏了,无论是哪种酒。不知道没有和洒家类似的
一种是合成法,甲醇多
一种是酿造法,甲醇少
但是悲剧的是,酿造法出的工业酒精也会人工加入甲醇,防止饮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