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解析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 -- 唵啊吽
追求性价比也不是不要付出代价的,代价就是品质的降低。
所以还是没门。
我观察到的实验室的进口仪器使用率很低,各个实验室老死不相往来,仪器不能共享。
自我安慰:总比修厕所挖马路效益好些吧。。。。
压榨的油,价格上稍贵。
就像我们已经有了20姬也不能说我们的空军装备已经全面追上美国了一样。
欧美发达国家的科研院所已经有那些先进设备好多年了,早就形成了自己的战斗力。而中国科研院所开始有先进科研仪器也就是最近十来年的事情。很多仪器设备不是说买来就可以立马用的,还要时间来消化吸收。最近几年nature和science上中国人的名字越来越多跟这些年的投入不无关系。随着仪器设备的消化吸收,这些杂志上的中国人会越来越多。另一方面,很多欧洲知名研究所之类的研究经费和设备相对国内要强非常多。比如我知道的赫姆赫兹实验室一年的研究经费是大约60亿欧元,而中国一年的科研总经费也才大约4000亿人民币(这还是最近几年的值)。比投入,我们的实际上不像一些人想象的那么高。
再给你举一个我亲身经历的例子。我们系里面最近来了几个高级讲师,系里面的welcome package是大约80万美元。如果在中国,给这么大的welcome package,那是接近千人计划的待遇了。长江学者也就这个数而已。所以不要只看中国某几个课题组的设备比发达国家的一些设备要强就认为中国的科研机构普遍的设备状况要强于发达国家了。这其实是以偏概全。
你不认识别人,别人也不会随便跟你共享设备。毕竟设备坏了,老化了,维修的钱都是自己出。
2010年才33亿欧元,4年里面增加这么多?
重要大型设备比如质谱仪核磁共振仪等,还是公用或由中心形式配置。小型质谱仪有时就自己搞一台,不去排队了。
你要是认识别人老板,仪器还不是随便用。我以前在国内读博士的时候,主要的一台仪器就是全研究所的人共用,大家排班,轮流上。
我在的课题组以前有一台我们自己搭的设备不少全国各地的人来用。当然,你要是跟大老板或者大老板手下的小老板完全不认识,那你也的确用不成我们的设备。
不过这种情况放在国外不也是一样的么?
那个头说以后还会每年涨3%。当然,这是一个很公开的演讲,有些夸大自己的实力是可以理解的。就算只有33亿欧元,这也不是一个小数目了。
我的实验室的化学试剂就大家的试剂,鼓励大家吃大户。
读研时同学之间关系非常友善,都是互通有无,风气极好。后来在MIT在哈佛发现都是这样。
当然这是在内部。如果在MIT要到哈佛去借用仪器,还要看面子的。
尽管实验室主任没有说过类似我的仪器就是大家的仪器这种话,但是同一个所,只要你想用什么仪器,跟自己的老板和仪器的老板说一下也没有说不让用的。当然药品什么的大家还是自己的是自己的,不过只要不是用的很多,去说一声,给你一点还是很容易的。
很多时候其他学校的仪器,只要老板之间有联系,也都还好。
所以说这些其实都是人际关系的问题。我相信如果一个人在系里面大家都不待见,要用别人的设备,药品也是很困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