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左倾还是右倾有那么重要吗? -- 给我打钱87405
追忆似水年华,为自由理想而生为自由理想而死已成昨日旧事,这难免叫人心酸,叫人悲愤,叫人绝望。但当我有了孩子之后,我才慢慢明白,如果你的爱他感受不到那就不叫爱,如果你向往的自由不是他想要的自由那就不叫自由。自由固然弥足珍贵,自由固然光芒四射,然而,能将个人的崇高理想藏于心头,丢掉名与利,不惧千夫指,不怕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面对现实,脚踏实地,审时度势,量力而行,以谋取多数人之利益为目标而肩负起历史的重任,这才叫真英雄。
滚滚长江东逝水,
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
几度夕阳红。
- 违规禁,【补充】可申诉或道歉来解。偏要看
,
鲁迅是个笔杆子,他最早指出了中国社会的问题,而且指出的比任何人都深刻。毛是革命家,他要解决这些问题,所以要革命
- 违规禁,【补充】可申诉或道歉来解。偏要看
如何动气呢,你揭了人家盖子,人家自然要来攻击你。
纠个小错,其它完全同意。
一言以蔽之
人性本善还是本恶的议论有许多,而人之初的“初”是解释为婴儿还是本源初始也可以探讨。其实在这句话里说性本善还是性本恶并不如许多人以为的那么重要,真正有文章的是接下来的一句:性相近,习相远。
既然“性相近”,大家都差不多,再说是善是恶都没个比较还有什么意义呢?所以,本善还是本恶真的不那么重要。还是先说“习相远”,可以简单地理解为这里将人之间的冲突矛盾的原因归结为习俗的差异。习俗的差异,游牧与农耕的差异算是够大了,也一直影响了中国历史几千年。“夷入夏为夏,夏入夷为夷”,不管这句话是怎么演变来的,它能够出现就与“性相近”有很大的关系。
在中国人看来,中国人与外国人在本源的意义上没有什么差别,或者说,中国社会的文化是建立在普通人的基础之上的。这么说不够清晰,以有宗教传统的国家作比较。有宗教传统的国家,社会文化是建立在宗教信徒的基础上的,宗教信徒就不是普通人了。从这个比较中可以理解一些中国文化的特性。
有宗教传统的国家,人们的自我认同是宗教信徒,宗教信徒就与普通人拉开了差距,于是也就有了关于这个差距的衍生问题。旁边那个人、那个村的人、那个国家的人是信徒还是普通人呢?对于中国人来说没有这个问题,儒释道法墨的自我认同不会是“儒者”、“释者”之类的,自我认同还是“人”,儒释道法墨不过是学问之类的东西,例如佛学到一定程度是一个觉悟的人,没觉悟的人也还是个“人”,仍然还在社会整体的自我认同体系之中。宗教信徒与普通人之间拉开的差距使得宗教内部总有寻找异教徒的冲动,对外则有着原生的优越感。其实,我想说的是中国文化的包容性。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人”是中国文化的基础,儒释道法墨是为“人”服务的,而非凭空出来约束“人”的。
回归到“人”的问题,引申出中国文化的另一个特性,现实主义,或者是常说的中国文化的世俗性。也许人类永远也无法回避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冲突,宗教的超验性使得其常常扮演的是激化矛盾的角色,如果冲突不可避免,那么,结束诸神之争让冲突回归到其本来的原因,是中国文化能做的一件事。
否则一事无成。
唯一的问题时,做人做习惯了,就把自己一开始向做事的理想忘了,投身到做人的漩涡中失去了自我,直到被请去喝茶才大梦终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