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德国战略大师---曼施泰因 -- zhuhit

共:💬52 🌺255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家园 六国蚩蚩,为嬴弱姬

一战到二战就是个美国取代英国成为霸主的过程,其他都是小事。

家园 那可不一定

德国对苏联

有战术战略优势

苏联在对德作战初期,不仅仅用一个被突然欺骗攻击能够概括的,战略战术思想的落后也是免不了的

苏联做战争准备怎么做哪?继续在边境线屯兵?一样被消灭的命运

后期苏联能够挡住德军是其军队学会了现代战争思维,纵深防御,而不是点线防御

这点在库尔斯克会战会战能够得到体现,苏军在此建立了四五道防线

50个师放到莫斯科城下就能把莫斯科给占领了

家园 德国做不到以原来的实力打到莫斯科。

所以假设那时候多出50个师会怎么样不太有意义。

第一次打击的作用不可小视。消灭的是有经验的老兵,尤其是技术兵种,而且彻底震撼对手,因此后面的交换比才会那么有利于德军。

苏联还是有潜力的,英国战败后,苏联加速扩军多建对抗50个师的军队还是可以做到的。

时间因素也很重要。打英国耗两三个月是起码的。这样,第二年冬天来临之际,原来历史上发生的两次大合围,基辅和维亚济马—布良斯克都不可能发生。如果为躲冬天不打,1942年苏军几万辆T34打过来,德军怎么对付呢?可能年底苏军就会打到大西洋。

家园 苏联战前的重点防御方向就是南方

防止德国去攫取资源。德国如果重点进攻南线,将和苏联的重点防御方向迎头撞上,最起码也是苦战态势。至于罗马尼亚,战前的政治格局决定了德国不能从罗马尼亚出发开始进攻。

另外,租借法案的援助不可能被切断。为了确保对苏联的援助,苏美英三国联手出兵废掉了亲德的伊朗国王,扶植了傀儡。这种赤裸裸的侵略行径在二战的大背景下根本没人提,你可以想像苏美英有多狠了。

家园 这个结尾很牛,真正的豹尾,赞一个

希特勒是很讲政治全局的,前期其实一直是从战略布局到战术微操都很不错的,不知道为什么到了打苏联时就屡屡昏招了。很怀疑英美对他可能都有承诺,至少是放水的暗示。

家园 元首在40年下半年

7月31日,内部做过一次讲话,大意是“如果击破苏联,将破灭英国最后的希望。......根据以上考虑必须清算同苏联的关系。1941年春,越早粉碎苏联越好。”这个讲话不知道是元首的真心话,还是为了进攻苏联的动员准备而说的场面话,总之变成了现实。考虑到德国吞并进攻波兰在39年9月,进攻法国在40年5月,如果假定准备进攻一个大国需要的准备时间为8-9个月,那么法国投降后的40年6月后,德国准备充分去进攻另一大国至少要等到41年2-3月。而法国投降后的一个半月内就做了“粉碎苏联”的谈话。另外,苏德战争前期德国歼灭了大量苏军,可为什么呢?还不是因为苏联在苏德边境部署了重兵,到战争爆发前双方态势为德350万对苏450万。哪个国家屁股后面被苏联部署了重兵后还能安心去打其他国家?明摆着是不可能的。

40年11月莫洛托夫访问德国,提出一系列希特勒无法接受的要求,

1 德国立刻从1939年的条约中规定属于苏联范围的芬兰撤军。同时,苏联维持同芬兰的和平关系,并保护德国在芬兰的经济利益(木材等);

2 海峡地区的苏联安全保障,未来几个月以内苏联将同保加利亚签订互助条约,达达尼尔海峡等地区内以长期租借形式设立苏联军事基地;

3 巴库以南到波斯湾的地域,承认为以苏联为中心的领土;

4 日本放弃萨哈林地区的石油煤炭权益。

此后德国放弃对苏联的任何幻想,中止了预定中的里宾特洛甫回访莫斯科。12月18日下达巴巴罗莎计划之指令,从此对苏作战的决心再没有动摇过。

家园 德国此前一直有苏联事实上的支持

就象日本在39年以前有美国至少放任态度和默许一样。此后后台老板没了而且逐渐敌对,情势逆转,当然会表现为一塌糊涂。

回到LZ的话题,《战争论》开篇就明确指出,战争是政治的延续,是迫使对方屈服于自己政治意图下的暴力手段。从这个角度而言不讲政治将领哪有可能是战略家。

家园 元首在上一轮历史中就是先打英国后打苏联,发现此路不通。

就像主席在上一轮历史上没有搞文革。

家园 麻烦你先计算一下德国的两栖舰艇能运载多少兵力兵器。

德国根本没有合适的两栖舰艇。

家园 德国对苏联因素的考虑结果就是

40年2月11日签订的苏德经济协定。

电子赵括:【原创】太平洋战争前的日苏关系日方经纬简介 二

但是和双方的经济合作密切形成鲜明对比,双方政治关系一直微妙,对此英美等国都有观察。40年11月12,13日莫洛托夫访问柏林,柏林会谈后彻底破裂。由于英国的空袭其中一个晚上的会谈还是在防空洞内进行的。即使如此的“同舟共济”也无法挽救两国关系破裂。

电子赵括:【原创】太平洋战争前的日苏关系日方经纬简介 五

家园 这个难度不比占领苏联欧洲领土容易
家园 如果按曼原来的计划,敦刻尔克要放跑更多的联军

曼施泰因原本的计划是,此时德军a集团军向纵深发展,而不仅仅是保持原有的防守态势,向南进攻,此时法国腹地并没有大量军队,而边境线上的法军根本就没有缩回来,此时突击法国腹地将会增加a集团军的防守厚度

德军的实际计划是以右翼在比利时边境佯动,调动英法主力北上。而德军主力则穿过阿登森林对英法主力包抄。由于英法对施里芬计划和一战的历史印象太深刻,结果就上当了。

其后德军在敦刻尔克包围英法联军主力是打了一个漂亮的歼灭战。但不知道为什么希特勒脑子抽风会放其跑路。如果希特勒脑子不抽风,在主力全灭的情况下,英国很可能会考虑单独媾和。

但是这个假设是必须以英法联军在敦刻尔克被包围为前提的。如果按曼原来的计划德军a集团军向纵深发展进攻法国腹地,那么谁去包围英法的主力呢?

所以曼是没有资格指责希特勒犯了战略错误的。

家园 这事其实很难说

希特勒如果真的讲政治,至少应当在征服法国后暂时休整一番。德国当时已经占领大半个欧洲,即使和苏联在边境保持紧张态势,也没有必要非跟苏联死掐到底。

斯大林是不是真的要主动进攻德国?恐怕很难说吧。苏联自成立之后主动大规模进攻别人的情况几乎没有。即使是苏芬、苏波也是为了报前仇吧。类似的例子还可以看后来苏中闹翻后,即使在中苏边境陈兵百万也没打过来。当时中国孤家寡人,美国还没跟中国联盟呢。而苏联主动进攻阿富汗最后以失败告终。

从此前俄国的扩张史看,可以发现俄国在西边的扩张一直不利。其庞大的版图都是打弱小之敌的中亚诸落后汗国来的。而俄国一到卫国战争到往往能爆发出巨大的战斗力,拿破仑时代如此,希特勒时代也是一样。

家园 大国很难主动打大仗。

大国领导主动打仗的意志很难贯彻下去。斯大林、朱可夫的作战计划里有主动进攻,离真正主动进攻还远得很。今天中国没准就有攻击美国日本的作战计划,但离真打还远得很。

家园 (五)克里木战役(前奏)

曼施泰因于苏德之战开启时被任命为56装甲军军长(1个装甲师,1个摩步师,一个步兵师),从东普鲁士进军,4天零五个小时,前进了300公里,和后方拉开了100-150公里,之后竟然和友军拉开了200公里的距离

其行动力可见一斑

之后曼施泰因被提升至11集团军军团长,指挥集团军占领克里木半岛,下辖三个军,9个师外加一个罗马尼亚集团军当然罗马尼亚就谈军的战斗力就不好说了,当然这都不是固定编制,其手下军队经常挪作它用。

本次战役是曼施泰因的成名之战是曼施泰因战略和德军战术的完美结合,在此曼施泰因受到的干扰比较少,战果辉煌

11集团军一开始就面临双线作战的问题,其东面是苏联腹地和苏联的主战线相邻

南面就是克里木半岛

本应该由高层决定的战略方向问题落在了曼帅的头上,他把集团军的主要任务放在了克里木半岛,但是东线的战线没有结束,他只能用一个军攻打克里木半岛的门户,突破克里木之后就无力再战了。

而苏联也意识到了克里木半岛的危机,于是从东部进攻德军防线,11集团军面临两面作战的危机,罗马尼亚第三集团军被击溃,11集团军牵制了苏联军队的进攻,而其北方友军突破防线后将11集团军正面的苏军包围歼灭。

11集团军得以抽调军队来攻击克里木半岛

此时11集团军以2个军攻击克里木半岛,其中一个军缺少1/3的兵力,得到了罗马尼亚2个旅的加强。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