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美国、加拿大和中国 -- 脑袋
越要杀!
胡的表现有个大问题:
他拿了很多得分点,可是这些得分点却没有转化为实际能力。
这样矛盾的两个方面结合在一起,就令人感觉:
他只是为了得到得分点而去拿得分点,一切工作都只是表面功夫。
比如说打仗,他不怕死,而且重点是“出了名”的不怕死。打仗需要学习军事技能,他不学习军事技能,却追求不怕死的名声。在身边有优秀的、熟悉军事技能的、为他所了解和信任的警卫员的情况下,他依然不学习军事技能。这不是很古怪吗?为什么要舍近求远呢?
再比如说你所举出的这些例子,最典型的几乎走遍了每一个县。注意,走遍每一个县,这又是一个“出了名”的点。走遍了每一个县却不了解农民生活,有了抓眼球的表面,却没有实际深入,纯粹的表面功夫。
这种“出了名”的事情,能做好一个就很了不起了,问题是他做了很多。
现代有个词,叫做差异化经营,我想,这似乎是差异化经营的方式。
就是他不太可能在短期内学习到很出色的军事技能,所以他干脆去做了差异化的决策,去突出特点。
这倒是很符合他的出身。他的出身,一个是青少年思想工作的宣传部长,一个是官僚体系升迁工作的组织部长。青少年思维比较简单,人事任免工作则可以突出掌握评价要点。
所以我觉得他大体上有两个突出本领,第一,用比较轻薄的方式快速抓住眼球的本领;第二,深刻了解人事任免评价要点的本领。
干哪行吃哪行的饭,就目前看到的为数不多的材料来说,我觉得他这个人就是这样两个本事。
个人感觉“最高纲领”这个词可能感情色彩浓了些,但是“三个代表”这个理论我认为确实是有重大意义的。TG作为一个革命党(在野)时,他能代表广大无产阶级,当它执政时,并致力于国家力量发展和人民财富增长时再提“代表无产阶级”就有点儿自相矛盾了,你总不能老是自己革自己的命吧。我认为“三个代表”能从理论上重新为自己找到执政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讲,对“三个代表”怎么重视都不为过!
我们使用更长远的视角来观察TG的发展史,可以说第一代领导人(以毛为代表)实现了革命(在野)党到执政党的转变,第二代(以邓为代表)实现了战争时期向和平建设时期的转变,第三代则为TG在中国的建设和发财时代重新寻找了执政基础。“三个代表”理论为TG定义了新的历史时期应该“团结谁”、“拥抱谁”、“追求谁”!很有意义的!
要这么说,那时候美国奴隶主们没有来抓几千年的农民——中国人——是因为抓捕/侵略成本太高?这个问题来自于你前述的答案,而且思路一脉相承~
1. 当时欧洲人在美洲的活动范围集中在离欧洲最近的东海岸
2. 当时美洲的中部和西部对欧洲人来说尚是空白,横穿美洲大陆是不现实的
3. 那时没有巴拿马运河,从亚洲到欧洲走海路必须横穿太平洋,绕过南美洲的最南端再北上。看看地图就知道相对于从非洲直接穿过大西洋到美洲东海岸,亚洲到美东的海运距离要长得多。
作为一个商业行为,长距离意味着更长的运输时间,各方面的成本都要上升,所以从亚洲贩奴在成本上相对于非洲没有任何竞争力。
中国劳工大规模进入北美是在美国大修跨洲铁路的时候,那时西部已不是未知区域,劳工可以在加州登陆。不过当时美国国内已开始废奴,所以中国劳工是以招募(可能有些欺骗)为主,不像在非洲那样大规模抓奴隶
可是当我发现胡居然对毛是不是真的看金瓶梅特别感兴趣之后,我觉得可能我错了。一个大牛放在你跟前,不跟人家学习一下怎么变得这么牛的,反而对人家性生活和谐不和谐特别感兴趣,可能不只是智商问题,还有一个低级趣味的问题。
的巡视,定性就是旅游。
就算连路程带到地受下接待,就算只用一天,六年就过去了,一天时间听几句报告,吃点土物产,也就该赶下一场了。
这个走法,摆明了是刷资历。按照这样的人应该在简历上注明一句话:专做表面功夫,反面教材。
到82年版,县级各种是2123个,一天一处要五年又298天,基本就是五年又十个月。而胡七五年恢复工作,七八年进委,八零年进常委,八二年当总书记,八六年生活会被指这种巡视是游玩,八七年正式下台。真是挺忙的。
像那种大种植园,可能也有体质上啊生活习惯上的原因。
我记得以前有关于中国鄂温克人的纪录片,说禁猎以后这帮人整天借酒浇愁,根本无法融入现代城市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