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TG真牛逼,一边说裁军30万、一边公开两种反舰弹道导弹 -- constant
海军今年签了备忘录,要用4~12架V-22做COD。。。
最终决定再2016年定下。今年签了MOU要买啊。。。
货舱够宽,能带F135。。。
不用拦阻链和弹射难道不是优势?
影响飞行的天气估计更难在航母起降了。。。
如果私下发力,故意留最后1公里不走,只要3年时间。
我以前也是和你一样的想法,就是发展大杀器,学习俄罗斯,一了百了。
但后来改变了。俄罗斯就是一个资源供应国,根本不鸟美欧封锁。常规制裁伤害不了他。常规军事力量不够不要紧,随时威胁升级使用核炮弹,核导弹。美欧面对不可能取胜的战争,自然要退避三舍。
中国不一样。中国的发展依赖海外市场和海外资源。对中国的封锁就可以让中国崩溃,采用类俄罗斯策略不行。所以中国的策略前期必然是装孙子,那时钱也没有,只有这一招,小平同志擅长。中期时花钱买平安,下面偷偷鸭子划水。江湖习三代都是如此,买国债买飞机,甚至包括把国企低价送到美国上市。原来是花钱给老大,现在实力强了,钱也多了,搞一带一路,还是花钱买平安思路的延续,但增加利益共同体部分,争取周边国家,习挂在口头的压舱石就是这个意思。
第三阶段就是摆明车马,争胜天下了。那个时候就是战略武器的井喷期, 我估计在2020~2023年这个区间, 因为那时候中国的以汇率计算的GDP超过美国,科技实力接近美国,周边的国家不敢采敌对态度, 封锁不战自溃, 制裁更是想也不要想。
至于短期安全,第一我认为没有大问题,第二是中国应该有能力在短期内制造100枚DF41。这个对美帝的威胁是实实在在的。以斗争求和平,和平存在是大概率的。
战略武器如何稳妥可靠地投掷氢弹?
发射前、主动段飞行、中段飞行、再入段飞行这四个阶段都要安全;做到这些、再搭配上能定高起爆的氢弹,我们就可以认为这款战略武器足够可靠了。
发射前的安全自然是靠发射装置的隐蔽。目前市面上隐蔽性最强的ICBM发射装置是SSBN,其次是空中发射平台,再次是一体化发射车,最后是铁路机动发射平台。空中发射平台离实用化有点遥远、铁路容易被破坏,所以现在要么是SSBN、要么是一体化发射车。
主动段飞行时弹道导弹最脆弱,体态庞大、飞行轨迹固定;但对超级大国来说问题不大:可以把发射阵地设在国土纵深、让敌人打不着,也可以依靠大洋随机选址发射,让敌人找不着。
中段飞行在标准3、TG版GBI出现后变得越来越不安全了。以往是靠上面级搭载分导多弹头来突防,现在看已经不太靠谱。要么给上面级增加液体火箭发动机实现中段持续变轨机动,要么依靠弹道-滑翔原理让弹头在大气层边沿打水漂飞行;但前者比较难在SSBN和一体化发射车中实现(液体发动机不抗造),后者技术难度太高、想达到可用精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再入段飞行安全在可预见的将来还不受威胁,暂时不用去管。
-------
这么看来,最稳妥可靠的氢弹投掷工具就是——装配弹道-滑翔飞行器的潜射洲际弹道导弹。
TG差距有多大呢?
首先,SSBN离具备深海巡弋的能力还差好远。目前勉强能守住南海几个深槽,但远不是最理想的潜射ICBM发射阵地;不知道098时代能否达到俄亥俄级的水平,也不知那时海军能否有效掩护SSBN突破第二岛链抵达大洋深处。
其次,弹道-滑翔才刚开始搞、离实用化还远,需要投入很多钱搞研发、搞飞试、摸规律、定算法……这一种颠覆性的中段突防方式,其研制投入可能就要超过TG以往所有投在弹道导弹研发上的钱。
最后,即便开发出来弹道-滑翔弹头、瘦弱的巨浪-2也搭载不了,还要搞新一代的潜射洲际弹道导弹。这绝对是件要命的事,想想巨浪-2搞了多少年吧。
-------
那么退一步搞一体化发射车吧,也就是传说中的三十一加十。
发射车、导弹主动段都好说,TG自己研发没问题;关键是中段使用何种突防,别再提MIRV,已经过时了。
还是得看弹道-滑翔,依靠液体火箭发动机的中段持续变轨机动没有前途、也不算好搞。
-------
看来弹道-滑翔弹头是个关键,那么这玩意搞出来没有呢?可以肯定地说:没有。
这是一种颠覆性的武器,研发难度远大于60年代后期搞东5,大量的飞行试验不能靠国境内高抛弹道模拟飞行全程、只能再次冒着袭击澳大利亚的风险向南太平洋射击。
什么时候国家主席再向澳大利亚道几次歉、海军再搞几次倾巢出动的远洋护航舰队,那这弹道-滑翔弹头就差不多搞定了。
-------
以前美苏受制于72年签订的《反导条约》不能全面发展反洲际导弹的武器,ICBM就被认为是不可拦截的;现在情况不一样了,条约一到期美国玩命儿地扑向中段拦截,ICBM已经岌岌可危了。
这时就别再算标准3一枚多少钱了,为了未来能有效拦截飞向自己的氢弹,7亿美元一枚现在也得掏啊。一旦中段拦截实用化,美帝能敲诈大家几千个7亿呢?
反航母弹道导弹在搭载弹道-滑翔弹头的潜射导弹面前是不是太过渺小了呢?
因此,将经济发展作为第一要务。
从当今形势来看,核大战发生的机率有多大?
弹道导弹当然必须要有,相对来说,发展常规武器并不会对美国构成强烈刺激,东风21D也是防御性武器。而发展弹道导弹对美国的刺激就太大了。
当今中国,和美国进行军备竞赛,真是一个好选择?
我想,营造一个和平的周边环境,具有一定的中程控制力(指到波斯湾那个距离),这才是中国当前军事力量的核心。
而突破中段拦截最好的办法就是装配弹道-滑翔飞行器的潜射洲际弹道导弹。发出前无法拦截,发出后无法拦截,到了头顶上蒙着拦截 听天由命。
我不知道相关部门的判断和策略, 无从分析。TG自居弱者,从毛太祖时代起,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了,但历来都有非对称策略,屡屡奏效。从习总对美帝的态度上看,中方应该有进一步的杀手锏,不然不敢在南海填海,类似于标准3的防御体系,中国也有,对付3~5枚这样的攻击,能拦截90%,真的上百枚氢弹像雨点一样落下来,应该无法面对,全面防御甚至重点防御体系现在还没有成熟,需要韬光养晦,寄希望于美国人民。
这不,马总到美国上市,习总买了380亿美元的飞机。
买人家那么多国债,咋就不能搞几个核导弹吓吓人家了?
弹道-滑翔说不定都走人家前头了,难道再来个自废武功?
可以用,但比美海军的标准3差好远。
标准3现在还不能有效拦截洲际弹头,但后续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及动力,应该很快就能实现任意高度单弹头的拦截。
至于多弹头密集突击,呃,标准3是基于宙斯盾系统进一步发展的,总不能把抗饱和攻击的老传统丢了吧。
我说的“最高形式”是技术上,dddddhm要求相对载荷大,精度高,反应快,支持低,价格低。。。。。。就射程比洲际导弹近。
核的当然要搞,而且很多技术和常的互相促进。东41试射履历和亚尔斯差不多,估计目前状态也和亚尔斯差不多。土共有条件支持这许多项目一起发展。
滑翔的有Wu14,东31不同型号也在测试。
标三那体格拦截东风26的中段都是扯,拦洲际导弹需要被砍掉的KEI那个量级的。所谓拦截洲际导弹的标三blockIIB还在ppt上。
MOU不算啥。海军当年还有买36架V22搜救型的预算呢,现在也没买。
维护都放岸上,或者两栖舰和航母share?
91年6月被毁的潘兴II射程1800km,再入后靠气动舵面大幅度拉起平飞,靠合成孔径雷达扫描地貌特征进行景象匹配制导,CEP不大于30m。
单从导弹本身来说,装备合成孔径雷达的应该比装备主被动雷达的还要再复杂一些吧?
-------
还有亚尔斯是从白杨一路发展过来的,从武器系统完整度来说,TG马上要面世的一体化发射车能达到白杨的水平就不错了。
1.现在土共实力已经能支持很多大项目同时发展,穷酸样都没了。
2.航天两大集团竞争激烈都跟饿狼一样,生产力也不缺。
3.核威胁没有那么近啦。土共和美帝没有不共戴天之仇,分赃不均才是主流。
4.多次上抛弹道突防能力也不差吧。当然滑翔的也在搞。
5.真正上档次的弹道导弹拦截根本不是宙斯盾级别的平台能干得了的,标几都没用。别听美帝吹,目前拦过的都是单枚,单弹头,无诱饵,经典弹道,依靠陆基巨型雷达预知方向作弊预警。现在的海基反导面对土共的体系和当年土共J8挂俩霹雳8去和美帝航母战斗群显示存在一个档次。
6.攻方目标是庞大,慢速或固定,如果你说核的话是城市。守方目标是两位数马赫的一个小物体。哪个难一目了然。
7.当然,反导咱也要搞。
潘兴2是天线转脑袋合成雷达图像,没有提高分辨率的作用,不能叫合成孔径。合成孔径起码需要个286。
潘兴2是半固定发射经典弹道,改平是为了减速。
潘兴2只能打周密测量过的目标否则没有用于比对的高精度雷达图像。
潘兴2只有惯性加雷达图像比对制导,准备工作繁多,抗干扰能力几乎没有。当然靠惯导扔核弹头也够了。
现在仅凭惯导,经典弹道,潘兴2的射程也能打进30米cep。
航母加油,反潜,COD 总需求顶多100架吧,新研制飞机不大可能。用V-22,换装模块舱内部件,数量可能更少。。。比如装上加油组件就是加油机,拆掉就是C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