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评屠呦呦获诺贝尔奖 -- hwd99

共:💬14 🌺37 🌵1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家园 评屠呦呦获诺贝尔奖

评屠呦呦获诺贝尔奖

瑞典斯德哥尔摩当地时间7月5日中午11时30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在当地的卡罗琳斯卡医学院揭晓,爱尔兰医学研究者威廉·坎贝尔、日本科学家聪大村以及中国药学家屠呦呦荣获了该奖项。

屠呦呦突出贡献是发现新型抗疟药—青蒿素,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数百万人的生命。这项工作实际是文革期间进行并取得突破性发现的。当时越南正在抵抗美国的入侵,但在越南的热带丛林,流行疟疾,加上当时侵入人体的疟原虫对疟疾特效药喹啉产生抗药性,从而对越美两国士兵带来的灾难,以至于大量士兵死亡来自疟疾。当时美国政府集中了美国大批优秀科学家们,寻找和开发一种新的治理疟疾的特效药。越南人就没有这个条件了,美国的飞机天天在越南各地轰炸,越南人朝不保夕,连一块安全的地方都找不到,也就只好请求中国人帮忙了。

那时中国正在搞文化大革命,按照现在精英的说法,中国当时处在十年动乱时期,老百姓都穷困潦倒,而知识分子都成了臭老九,很多知识分子被逼自杀,待遇更是很低,哪能干成什么事情?现在精英们还经常告诫大家,那是一场浩劫,它使中国濒临崩溃。不过在这个濒临崩溃的日子里,科技工作者们拿着微薄的工资,过着所谓的朝不保夕的生活,却发现了青藁素。

青藁素的发现,是对人类的一大贡献。直到现在,疟疾都是很多第三世界国家主要流行病,而青藁素及其衍生药还仍然是非常有效的特效药,从而被联合国和众多国际组织作为首选抗疟药。美国人2011年还给当年中国研制青藁素药物的学者发了一项大奖,号称得了此奖,有一半可能性得人类最重要的诺贝尔炸药奖,可见美国精英也是十分推崇这项发现的。现在又获得了诺贝尔奖,显然也就在意料之中了。而当时拿着高薪的美帝高科技精英们到是一无所获。

XXX掌权以后,主流媒体上一片欢呼,科学的春天来了,知识分子也都进入了领导阶层了,待遇在各方面都大幅度提高了,科学家们也都被感动了,媒体上也经常报道,说科学家们遇到一个好时代了。不过,在这个科学的春天里,大家反而需要讨论,为什么中国科技工作者再也没有重要成果了?甚至前几年连总理温家宝先生也来掺合了。

其实原因很简单,就是精英们利字当头,利润挂帅,挣钱成了唯一目标。当然,精英们也挣了很多钱,光美元就存了3万多亿,其数量之大,可以从一个侧面看到,如果精英们将这3万多亿都拿到自己手里,世界上流通的所有美元给精英们都不够,也就是说,市场上流通的美元,其实不到3万亿。

象研制青藁素这件事,如果是现在的精英们决策,肯定是不干的,我们给越南人研制青藁素,越南人拿什么换?再说强大的美国人都快要占领越南了,这些越南人是死是活都是未可知的事情。我们研制青藁素,那不是花钱打水漂吗?坚决不干。现在精英们拿着青藁素这项技术,也是与外国资本家合作,用来赚钱了,搞得中国的老百姓没钱都无法用了,从而导致死亡率年年上升(来自国家统计局资料),更不用说给越南和其他第三世界国家屁民了。

  XXX先生掌权以后,首先干的事情就是停止各种研发项目。于是各种研发项目都纷纷下马,科学的春天来了,科学家们都无事可干了,只能在实验室里做点文章了,世界闻名的导弹专家,曾主持过中美两国导弹研究的钱学森教授,也只能去研究人体科学了,这就是历史事实。

  那我们需要技术怎么办?从西方买,西方不卖怎么办?不会的,人人都是利字当头吗?!有钱能使鬼推磨,只要我们有钱,怎么会买不到!?于是精英们挣了3万多亿美元,如此有钱,自然是无往而不胜了。

  可惜西方精英们并不同意,还专门制定了一个禁止卖给中国人的技术清单,很多技术和设备都禁止卖给中国。中国的三一重工要在美国投资建电厂,美国总统奥巴马也毅然将其没收,不准美国收受中国企业的美元。其原因,说穿了,其实很简单,美元是美国人印的,要多少有多少,美国精英那会稀罕中国精英手里那点美元?

精英们唯利是图,拿物质财富换不断自动贬值赖账的美元欠条,虽然挣了一大笔“响当当的硬通货”,或者说外国钱。但是,由此带来的后果也是非常严重的,我们的资源在走向枯竭,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还形成了不断高涨的物价,还是尽早结束为好。

作为这项发明的主要贡献者屠呦呦女士,在国内并没有受到多大重视。虽然2011年获得了美国拉斯克奖,屠既不是科学院院士,也不是工程院院士,只是一个普通的退休研究员。到2013年,虽然我国共有1245名科学院院士,工程院院士802名,两院院士超过2000名,却没有屠女士一席之地。美国和西方给屠呦呦女士发诺贝尔奖,实在是一举多得的高招,即彰显了中国科技界眼光的短视,中国精英的愚蠢,又显示了西方诺贝尔奖的公正,从而可以期待在很多中国人中间挽回一点诺贝尔奖的名声。过去一段时间,象奥巴马这样的战争贩子也获得到了诺贝尔奖;主张西方殖民中国300年,让中国人给西方当顺民的刘XX也获得了诺贝尔奖,让很多中国人严重鄙视诺贝尔奖,将诺贝尔奖看成是西方搞文化侵略和思想控制的工具。

关键词(Tags): #文革#历史#诺贝尔奖#青蒿素#疟疾
家园 我记得河里早就说过屠呦呦应该获得诺贝尔奖

我记得河里早就说过屠呦呦应该获得诺贝尔奖

家园 为什么青蒿素没有拿到国内的科技大奖,反而先拿到了国外的?

http://news.sohu.com/20111014/n322209825_2.shtml

 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的交锋

  拉斯克奖引发的第一个疑问是:为什么青蒿素没有拿到国内的科技大奖,反而先拿到了国外的大奖?

  科学界主流的答案是:没法确定奖项的归属。屠呦呦获奖后,中国科协主席韩启德在一次公开场合的发言中曾表示:“青蒿素的发明,一直是我国引以为豪的科技成果,但仅仅由于难以确定成果归宿而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表彰和奖励……”而饶毅认为,青蒿素的发现史,“有助于了解中国大科学计划、大协作的优点和缺点”——两弹一星是成功的例子,而青蒿素的经验并不同于两弹一星。

  1978年,523项目的科研成果鉴定会最终认定:青蒿素的研制成功,“是我国科技工作者集体的荣誉,6家发明单位各有各的发明创造……”在这个长达数页的结论中,只字未提发现者,只是含糊地说:北京中药所,1972年12月从北京地区青蒿植物中提取出青蒿结晶物,实验编号为“青蒿素II”,后改称青蒿素。当然,“青蒿素”的名称也是来自那次会议。

  鲜为人知的是,青蒿素主要产自黄花蒿和大头黄花蒿,而在植物学界中,菊科很难分类,于是,“按中药用药习惯”,523计划的成果鉴定会上,“将中药青蒿原植物只保留黄花蒿一种,而其抗疟成分随传统中药定名为青蒿素”。

  大协作的抗疟新药研发计划按照预定的轨道胜利谢幕。然而,很不幸,后来的一切并不像那份文件所希望的:“排名争议达成一致。”后来的几十年中,被认为不够“淡泊名利”的屠呦呦成了整个团队中让人头疼的因素,她个性中执拗的方面也慢慢显现了出来。

  中信的青蒿素项目经理刘天伟在博客中提到,2004年,泰国玛希敦奖将5万美金和一枚奖章颁发给了青蒿素研发团体,大多数青蒿素研究参与者赞成将这笔奖金捐给盛产青蒿的四川酉阳地区的中学。这时,屠呦呦提出,必须先明确她个人应该享有50%以上奖金的份额,然后,由她以个人名义捐给酉阳……523项目中蒿甲醚的发明者李英确认了这个故事的真实性,“这笔钱因屠呦呦的反对,至今未落实是真的。但她提出的方案,我没有直接看到,而是间接听到的。”

  2009年,屠呦呦出版了专著《青蒿及青蒿素类药物》,但因为引文署名的细节,马上有人撰文批评她:未能充分肯定其他研究小组和自己研究小组其他成员的作用——这正是反对方的主要理由——他们认为,屠呦呦夸大了自己的研究组在523中的作用,夸大了自己在研究小组中的作用。

  饶毅在文章中曾提到:“我们作为无争议方试图和屠呦呦交流也有一定困难,不理解她把中医研究院的原始材料至少有段时间收藏在自己家,不愿给我们看。” 但查看过军事医学科学院一些相关的非公开资料后,他还是得出结论:屠呦呦在青蒿素的发现过程中起了关键作用,因为,她的研究组第一个用乙醚提取青蒿,并证实了青蒿粗提物的高效抗疟作用。在拉斯克颁奖期间陪同过屠呦呦的苏新专也认为,屠呦呦是那场发现中的关键人物——“她是把青蒿带到了523任务中的那个人”。

  9月24日晚,拉斯克奖颁奖会后,屠呦呦告诉来访的新华社记者:“这个荣誉不仅仅属于我个人,也属于我们中国科学家群体。”但却有业内人士私下指出,“她从来没有承认过别人的工作,现在的致谢被认为是缺乏诚意的。”

  之后,《科学》杂志的网络报道称:“拉斯克奖重新点燃一个争议:是否应该把研发出强有力的抗疟药物——这个文化大革命期间政府一个大规模项目的成果——归功于一个人。”

  李英表示,拉斯克奖评委会这次“不了解中国的实际情况,把当时由全国 523 办公室领导的数十个课题组都划归屠呦呦领导了”。而苏新专则提到,从青蒿到抗疟良药,各种各样人的贡献肯定少不了,但拉斯克奖并没有颁给整个组织,应该是因为, “作为一个鼓励科学发现的奖项,拉斯克奖倾向于只授予最初始的发现者。”

  这仅仅是一场美式个人英雄主义与中式集体主义的交锋吗?“文革”时期的科研工作方式就是只有集体没有个人,论文也几乎不标明个人作者。饶毅就曾指出:如果先发表乙醚提取的文章以后再共享,她的研究小组也应该会先发表钟裕容纯化获得青蒿素晶体的文章,“这两篇文章应该建立屠呦呦小组的发现优先权”,这样,争议会少一些。

  那么,那个拉斯克奖评审委员会认定的最初发现者,靠“洞察力、视野和顽强信念”发现了青蒿素的中国女人,是个什么样的人?

  与屠呦呦共事过四十多年的同事廖富民沉吟了一下,说:“她是个执着的人。”

屠评不上院士主要是她性格的问题,这事放在中国真的不能细说。不过这跟国外评奖是两回事,国内有集体功,要是在国外强调集体功劳就会出现人员太多不符合评奖标准而评不上,更前面的就有人工合成胰岛素因为这个原因无法得奖。

家园 这话怕是不对吧

以下摘自百度百科:

1978年,青蒿素抗疟研究课题荣获全国科学大会“国家重大科技成果奖”。

家园 这个是不给屠评奖的表面理由,当年条件限制留下的手尾,

真正的问题是屠的性格不好,大家都讨厌她,就拿这个为理由攻击她,不给她评奖。

家园 还算他们有眼光,屠先生前年就该获奖。
家园 中国第一个土生土长的诺贝尔奖,是文革时期的工作

科学的春天,啧啧

家园 这个难道不是去年那个反动的诺贝尔奖了么?

怎么舆论一下子全掉了个个,我看着里面有阴谋,就是为了让中国人思想混乱设的局。

家园 兄台说的是“青蒿素”获奖,还是“屠呦呦”获奖?
家园 还好1981年被解散了,否则就是改开的成果
家园 青蒿素拿了很多奖,这里的疑问难道不是屠呦呦作为主要发现人

为什么没有因为这个成果获得对应的荣誉吗?

家园 原创属于屠领导的课题组,是没有疑问的

最先用青蒿提取,告知其他课题组,其他课题组才开始。诺贝尔奖励的是原创。至于其他青蒿类植物,都是容易想到的,最初一步才是重要的,第一包括从中医验方,第二选择青蒿,都是重要的。

家园 你这个难道是诺贝尔奖等于文学奖跟和平奖了么?
家园 中国知识分子也就是读书人向来重理论轻实践

也许不那么重理论,但是,绝对轻实践,比如鲁班就地位不高,张衡的地位也不高

诺贝尔奖有点相反,轻理论,重实践,或重技术,解决问题是硬道理,诺贝尔本人也没神马理论,他的技术也很简单,记得就是掺锯末

科学院院士也重理论,所以才还有个工程院士,理工分开时合理的,当然也不能截然分开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