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中国海军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 晨枫
哪个国家看对方航母每天绕着自己转圈也发憷。问题是如果DDDDDHM之类的技术确实已经使传统海军过时,为何中国不能自己来证明,还要花费巨资建立传统海军?或许主要原因是不经过实战,无法证明。
美国海军的成功经验正是打造精品海军,而不是滥竽充数。自由轮没有赢得战争,赢得战争的是军舰,二战时代的LST到不久之前还在使用,基林级驱逐舰到现在还在台湾海军使用,但自由轮早都成废钢铁了。
但把安德森打瘫了,也就没有远征队什么事了。
这些船在临战时都会开始机动,除非有明确作战行动和目的地,可能不会开太远,但不再固定位置。
以前海军总管三大舰队,相互之间协调配合由海军直接统管。
现在三大舰队分属三大战区,三舰队之间的配合协调凭空增多了一层,战区之间的协调。
由以前一个海军领导三舰队,变成了三战区领导三舰队,反而多了三战区之间的协调。(现在三大舰队之间的配合需要军委一级的协调?)而中央战区管辖的北海舰队又有部分驻扎在大连等地属于北部战区。
这次军改还是大陆军的延续,而不是变革成大洋海军,战略空军。
也就是说,原来由海军协调的工作改为由战区海军指挥部进行。
同时,以战区司令部协调该战区海军与战区空军,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的联合作战,这一点,即使是以前的海军司令部也是无法完成的。
总之,现在的海军司令部不管作战了,原来的三大舰队也不存在了,作战完全由当面的战区指挥(战区海军指挥海军部分)。
其实,这次军改是以美军为模板的,比如美军以太平洋战区的海军司令部(第七舰队)指挥进入亚洲太平洋地区的所有海军部队(不管你本身的驻扎地在东海岸还是西海岸),这是一个道理。
平时民主可以你好我好大家好,危机时效率第一,战时动员,危机时都是以强力统治保证安全与决策的执行力,比如美国911之后的爱国者法案,以及斯诺顿揭露的全民监控。
民主也不需要全民的素质都达到一定水平,但是社会上层与官僚阶层一定要有一定的素质,否则官官相护,形成阶层利益壁垒,民主就完成了向宗教的转变。
战区主战的思路反过来,由战区统管需要的作战资源,包括调用“区外”舰队资源,而舰队不是作战指挥单位,而是“作战资源仓库”。
想想南领馆,冲动吧!!!
。
1. 南海战区,由海军主导。
这个战区:
一,整合南海舰队,海军陆战队,海航,航母战斗群,外加海南岛的航天基地,南海的海基核反击力量。
二,可以成为未来海外驻军,海外战区的试验田。
三,可以整合海基核反击力量,以及海南的太空力量。
这个战区是海权思想的延伸。
2.战略战区,由空军和天军主导。
地理上涵盖,整个当年二线建设的范围。
这个战区:
一,要成为全军的总预备队和快速反应部队。包括空15军,包括山地部队,包括丛林部队,包括北方高寒地区的重装部队,包括特种部队,具备全域作战的能力。
二,要涵盖和保护一套完整的军工体系,信息保障体系,情报体系,能源保障体系。
三,要保护陆基核反击力量,以及全球范围一小时打击的能力。
四,要兼任越南缅甸方向的防卫打击任务。
这个战区,应该是战略空军思想和东风洗地思想的延伸。
太平洋战区基本以海军为主。
中国沿海的东、南、北战区都是以陆战为主。打台湾可以东部战区为主,调动南、北战区的海军协同作战。打下台湾后,第二岛链以外,算是那个战区的?再成立一个太平洋战区?
转载一段做参考:
传闻称,当时由南京军区和广州军区为主,组织了成立东南战区,由一名副总参谋长协调、指挥。东南战区在东南沿海地区举行了三军联合作战演习,南京军区和广州军区的陆海空三军,以及第二炮兵参加,并在台湾海峡附近海域进行了四次军事演习。
在台海危机和四次联合军事演习之后,总参谋部撰写了报告,总结经验教训,其经本结论为以战区取代大军区可行,而且作战效率更高。并建议由七大军区改为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大战区。
转载一段做参考:
传闻称,当时由南京军区和广州军区为主,组织了成立东南战区,由一名副总参谋长协调、指挥。东南战区在东南沿海地区举行了三军联合作战演习,南京军区和广州军区的陆海空三军,以及第二炮兵参加,并在台湾海峡附近海域进行了四次军事演习。
在台海危机和四次联合军事演习之后,总参谋部撰写了报告,总结经验教训,其经本结论为以战区取代大军区可行,而且作战效率更高。并建议由七大军区改为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大战区。
这次军改的本质,从军事战略本身来说,是完全体现天权论的战略思维的。
所以,五大战区,三大舰队,他们的指挥,作战,都与过去拥有完全不同的形态。
举例而言,你在那里忧心舰队之间的协同。。。
但在新的战略思想里边,舰队之间的协同,是通过战略支援部队沟通/支持的。而作战,完全,没有单纯的舰队作战的概念:天上盯着,地上(火箭)护着,自己的军舰在海里游弋:试问,这样的舰队出巡,如何协同?只有通过中央军委,走各战区指挥调度。印度洋,需要的南部战区与西部战区,太平洋,需要的是东部战区与北部战区。
天权,绝对不是空权的延伸。而是自身作为侦察,联络,协调,护卫,乃至反介入以及战略威慑而存在的。
但是天权必须落地方显实用:在海上,在地上,在空中。
关于这一点,听起来有些玄妙,但我相信,这是本次军改在军事战略学说里的出发点。用宋宜昌的话说,就是用战术的力量来实现,支撑战略的变动。
从这一点来说,谁都没有被削弱。有的,只是更高层次的联合。
至少是决策层和军界中相当一部分人想打仗的,他们只是不想第一个挽袖子上阵而已。
军事是流血的政治,是解决危机、实现人类进步的最有效的手段。2008年的国际政治、经济危机到现在仍没有看到尽头,而且愈演愈烈,当所有的应对措施用尽之际,剩下的恐怕就只有终极办法——打仗。大炮一响,消灭掉过剩的生产力,危机将迎刃而解,人类历史也将迎来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犹如涅磐后的凤凰——当然前提是不要让核弹把文明打没了。
想打仗的应该不止美国一家,欧盟,俄罗斯,日本,中国,甚至包括一些对危机束手无策的中小国家(不包括台湾地区)。之所以还没有打起来,一小部分原因是核弹威慑,更重要的是,大家都汲取了前两次大战的教训,都想做最后得利的渔翁,而不愿成为率先出头的鹬蚌。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美国一而再、再二三地在中国周边挑衅,拉拢日本、越南甚至菲律宾,而又始终很谨慎地把亲自出马的行动限制在一个可控的范围内。
对美国而言,现在也是打仗的最好时机,中国力量(不仅仅是军力)正处在要破壳未破壳的节骨眼上,国内各类问题重重,公知仍能忽悠相当一部分民众。再过八到十年,中国缓过气来,恐怕美国就没有这么大的把握。
估计土共也是这么想的,所以这几年拼命地发展军力。现在不是考虑造舰速度放缓后的生产能力如何处置,而是要首先确保能在最短时间内尽可能多的造出武器,形成更强战斗力,为随时可能爆发的大战打下基础。不然,战火一起,沿海那些重工企业,一定是美国第二波打击的重点目标(第一波是核武库)。
目前中国周边,美国最希望看到的是中日冲突。原因无他,按照鹬蚌理论,日本能给中国造成的威胁最大。其他无论是台湾地区还是越菲,都没有实力与中国大陆真正抗衡,一旦开战,美国要么亲自下场、要么干瞪眼,没有先等等、先看看的缓冲时间。正因为大家都看到了这一点,所以现在中日美三国之间形成了一种微妙的关系:美国希望中日先开战,日本希望中美先开战,中国不指望日美开战,但希望以自己的有效吓阻避免与日美任何一个国家先开战,一直拖到日美同床异梦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美国剪日本的羊毛为止。日本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因此安倍才一方面不断地挑衅中国(他也是迫不得已,不然不仅他的地位不保,而且也不排除美国失望之余恼羞成怒,剪日本的羊毛),另一方面也谨慎地保持了分寸——中日在钓鱼岛斗得那么激烈,但双方都很有默契地不登岛,应该就是这个原因。日本当局能在中日美斗争这样的大战略中走好钢丝,把握好平衡,这是很不容易的。个人以为,安倍是一个很优秀的政治家,不能以安倍经济学失败或是他对中国友好与否来否认这一点。至少,安倍比额们某些居庙堂之高的肉食者,要强好多。
太平日子估计不长久了。说句冒犯的话,与晨大年纪相仿的一代人基本是在和平岁月里长大的,也够本了。只可惜了现在的孩子,他们可能要面对比他们父辈凶险得多、也艰难得多的未来了。
但愿我是杞人忧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