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德国瓷器简史 连载(原创) -- 马灯

共:💬62 🌺559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家园 谢谢,刚读了您推荐的两篇文章

英国韦奇伍德瓷器厂在英国的地位很高,大英博物馆有成系列的收藏,它的早中期作品在收藏市场上是热门品。我从大英博物馆书店里买到一本馆藏韦奇伍德瓷器的图录,等德国瓷器史聊完之后,聊欧洲其它国家的瓷器。

家园 讨论很激烈啊,我觉得各国工匠对知识传承的方式不同

是有客观的原因的。

欧洲重视知识产权(请河友扒扒历史)有是传统的,比如利用申请专利的手段来保护知识产权。迈森瓷器当初就给硬质白瓷的生产技术申请了专利的。而工匠(发明人)可能会因此变得富有,富有之后,他们会利用手上的钱来推动社会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形成一个正向的驱动。所以,他们自然会把实验的记录非常详细地记下来,为了申请专利啊。由于是自己的买卖,他们就会搞标准化,为了规模化生产啊。

而中国社会自古就把“工”的地位设得非常低,除了明晚期几个著名的匠人(当时有资本主义的萌芽),没听过历史上有有名的工匠,人们记住的,只有某朝的某种产品。社会不能保护工匠们的知识,工匠们只好自己保护。恨不得每炉窑都故意烧一些次品出来,烧瓷不难的话,不然怎么显得我的技艺高超呢。生产的数据在摸索阶段,肯定是要记录和反复实验的。一旦定型之后,就必然销毁数据,或者把秘方藏起来。

家园 对啊,就是个制度问题,具体技术程序都是细枝末节,

要说研发过程档案化中国人是当之无愧的世界最早

甲骨文就是商朝人研究预言术时用来写实验报告的.要不是天灾人祸这些资料同样会完整保留到现在.

脑子不够用了就记下来是很正常的解决方案,我还见过打游戏旁边放个小本子记东西的,楼上那个赞叹这个的作者估计是个文科生.

家园 搪瓷不是日文

日语里就是用“珐琅”,发音Ho-Lo-,估计是从汉语拿来的。

对应景泰蓝这类艺术一点的词叫“七宝烧”,现在很少见了。

日本的珐琅好像能做得比较大了,厨房里的橱柜表面都包着珐琅板,容易清洁。

家园 欢迎这样的营养帖

涨知识了。

感觉欧洲瓷器比中国的白净,不知是材料还是工艺有差别。

另外,欧洲有很多人物花鸟的纯摆设瓷器,色彩形象都极精致,不知道烧制时的变形是如何控制的。

期盼楼主以后的篇幅里能有技术方面的介绍。

家园 德国瓷器最早的研制者是炼金术士

有这种记录习惯太正常了。

家园 这种技术保护和威尼斯中世纪的玻璃制作技术一样

不过有趣的是,尽管有了这种技术,奥古斯特还是大批进口中国原装瓷器,著名的龙骑兵瓷就是这样的。另外,瓷器在国外吃香和咖啡茶这类嗜好品进入主流风尚有很大关系,传统的金银器皿比起瓷器来说太贵也太不配套,咖啡馆要是都用金银器皿得破产了。

家园 还有一点,中国工匠的文化水平不高

真要他们书面记录下来也很难。很多技术是知道结果但不知道原因,只能凭试出来的经验烧,烧成烧不成很多时候是看运气的,传统窑工烧窑每次都要拜神,这在欧洲近代瓷器生产中基本上是看不到的。

家园 那是文化层次高的人才有的

古代普通工匠哪有那么高的学历?能写自己的名字就不错了。蔡伦发明了造纸术,但在他之前的那些造纸工匠的名字有哪个记下来了?就算他们想学识字,也得有人愿意教啊。

家园 可能和迈森瓷器技术进化的速度有关

聊完奥地利,会回到正题,聊迈森瓷器。

迈森瓷厂从1710年生产出第一件瓷器,早期生产少量硬质白瓷,还有很多红瓷等低档产品。品质、款式、尺寸和色釉是无法与康熙朝以及明朝的瓷器相比拟的。

家园 谢谢点评

目前,这系列的帖子是同步到我和朋友建的一个艺术讨论微信号的,所以涉及到的纯技术内容比较少,因为要考虑西西河之外的读者。

将来有机会扩展的时候,特别是有了第一手英文或者德文技术资料的时候,肯定会详细聊技术。

家园 很正常

中国瓷器的上色图案即使从元朝开始也已经有两三百年的历史了,而且外销的青花瓷和克拉克瓷还能专门按照顾客需求定制图案,这个diy传统刚开始入行的老外比不了,唯一能阻拦这个的只有海禁。而且奥古斯特推动生产国产瓷器更大目的还是为了创收而不是像乾隆康熙那样仅仅只是自己享用。

家园 应该是先有技术,然后决定制度

用王八骨板,还是用泥版,还是用莎草纸,反映了记录用品的成本。

记录成本越低,就可以记录越多的事情,小民屁民的柴米油盐酱醋茶的事情就可以记录下来。记录成本高,就只能记录高大全的东西,比如祭神祭天这些东东。

记录成本越高,就要尽量在有限的平面上记录更多的信息,所以用龟板的就要用象形文字。而供应有的是的泥版莎草纸就可以记录更多的信息,要写得快,就要简化文字,最后形成拼音文字。

所以走民主道路或独裁道路不是个人喜恶问题而是技术手段问题。

请参考全世界速记员的技术,是语义记录还是语音记录?

家园 所有国家的工匠文化水平都不可能高

李比希去颜料工厂参观。 工厂主说,任何理论都解释不了为什么搅拌铁锅发出的“吱吱”声越大,产品质量越好。李比希说,“一把铁盐就能搞定”,在铁锅底用力搅拌,无非是把锅上的铁屑蹭下来,铁屑与溶液发生化学反应,会提高产品的质量。

 

家园 其实除了窑工的主观因素,客观因素就是没有标准化。

国内窑工配比,很多东西都不是标准化的,都是祖上,师傅传下来的容器,量具。

那个时候也有标准化的量具,但是非常非常少,而且只能量整数。

这也是为什么西方传教士怎么偷学都很难,流程,操作都能容易偷。

但是窑工祖传的容器和量具,传教士没法偷,偷走了也没用,上面根本没刻度。。。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