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南山集》我的南渡诸将群像1前言 -- 高秀岩

共:💬66 🌺105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家园 《南山集》我的南渡诸将群像1前言

南渡将帅群像1:前言

中国自宋以来,由于“重文轻武”思想的盛行,汉军战斗力下降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期间

也偶有爆发的时候,南渡时期就属于其中之一。在这一时期,南宋军队在与金兵的多次攻守

战中并不处于劣势,特别是绍兴十年金人破盟后的大战,宋军在多个方向取得全面胜利,顺

昌、郾城、柘皋,金统帅兀术的精锐几乎被宋军打成筛子,史书不止一次提到“破竹之势”

并非虚言。在宋军战斗力提高的同时,也集中涌现出了一大批能征善战的猛将,本文的目的

,就是对他们的事迹做一个科普性的介绍,以使版上的网友能够了解那个时期军界最出名的

一些人物。

为了方便大家阅读后面的个人传记,我首先对南北宋交接之季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做一个简

单介绍(年号延续时间依次为宣和七年、靖康一年、建炎四年、绍兴三十二年、隆兴二年)

宣和四年:宋攻燕京,被辽军击败。

宣和五年:宋从金人手里“买回”燕、云等州。

宣和七年:金兵南下,郭药师叛变,徽宗退位。

靖康元年:金兵两次围汴梁,终于攻陷北宋首都。

靖康二年(建炎元年):金人虏徽钦二帝及诸王北归,赵构在南京(河南商丘)继位,后迁

往扬州。

建炎二年:七月,宗泽病死,其招募的两河义军瓦解,九月,金将娄室破长安

建炎三年:年初金兵大举南下,赵构狼狈逃到杭州。三月,御营统制苗傅、刘正彦发动兵变

,杀王渊、宦官康履等,逼赵构退位,史称“苗刘兵变”,这场叛乱不就被韩世忠、张俊等

平定。九月,金兵发动“搜山检海”之役,直奔皇帝而来,宋将杜充叛变,赵构逃到海上。

建炎四年:张俊在明州阻击金兵成功,后韩世忠又在黄天荡截断金南下之兵退路,兀术靠汉

奸帮助勉强撤回。金人建立刘豫的伪齐政权,统治北方占领区。九月,张浚在陕西合西军主

力与金将娄室、兀术战于富平,宋军大败,是为“富平之役”。十月,秦桧自金逃归。

绍兴元年:南宋诸将开始清剿各地流寇、军贼。二月,秦桧拜相,金兵乘富平之胜攻取关中

之地。五月,吴?d败金兵于和尚原。

绍兴二年:秦桧下野,襄阳军阀李横北伐伪齐。

绍兴三年:二月,吴?d兵败饶风关。五月,李横兵败,十月,襄阳失陷。

绍兴四年:三月,吴?d再败金兵于仙人关,自此金人不得不将入川计划搁置。七月,岳飞收

复襄阳六郡。绍兴四年至六年,伪齐多次联合金兵南下侵扰,但都被宋军击退。

绍兴六年:伪齐发兵三十万大举南下,被南宋诸将痛击。

绍兴七年:岳飞因朝廷出尔反尔,未把刘光世所部交给他指挥,闹出“辞职风波”,后被李

若虚、王贵劝回。八月,“淮西兵变”,刘光世部将郦琼裹挟所部四万人投降伪齐,主战派

张浚因此下野。十一月,金人废刘裕伪齐政权。

绍兴八年:秦桧再次拜相。宋金议和,金人归还黄河以南之地。

绍兴九年:吴?d病死。七月,兀术杀主和派完颜昌、完颜宗磐等。

绍兴十年:五月,金人破盟南下,在顺昌被刘??大败。七月,岳飞在郾城再次大败兀术军。

九月,秦桧逼南宋诸将撤军。

绍兴十一年:二月,刘??、杨沂中、王德大败金兵于柘皋。四月,罢韩世忠、张俊、岳飞三

大将兵权。十一月,韩世忠退休,十二月,宋金再度议和,以淮河为界,岳飞被赐死。

绍兴十二年:张俊退休,刘光世病死。

绍兴十九年:完颜亮篡位。

绍兴二十一年:韩世忠病死。

绍兴二十二年:六月,虔州兵变,十一月被平定。

绍兴二十四年:张俊病死。

绍兴二十五年:秦桧病死。

绍兴三十一年:金主完颜亮破盟南下。十一月,宋于采石大败金兵,完颜亮被部下所杀。

绍兴三十二年:高宗退位为太上皇,孝宗继位。

隆兴元年:宋军北伐,败于符离。

隆兴二年:宋金再度议和。

另外一个需要说明的就是宋朝给武官的加衔,可以视为军衔。最低级的是“武节郎”、“承

节郎”一类的玩意,相当于尉官;再往上就是“遥郡”,也就是“××大夫”加上“××使

”,这个“××使”从低到高为刺史、团练使、防御使、观察使和承宣使,可以视为校官;

最上层的就是“正任”,也就是没有“××大夫”,只有“××使”这么个官衔,从低到高

和“遥郡”一样,只不过在承宣使上面又多了一个节度使。

从遥郡直接升到正任,被称为“落阶官”,也就是去掉“××大夫”的官衔,是很高的奖赏

。有的遥郡承宣使一落阶官就变成正任承宣使,相当于从校官直接变为将官,比“连升三级

”还强。后来南宋朝廷有戒于此,规定除非特恩,落阶官后只能从正任刺史开始升迁。

武官到了正任节度使的高位,如果再有功,就会给予“太尉”、“开府仪同三司”乃至三公

(太师、太傅、太保)三孤(少师、少傅、少保)之类的加衔,能到这个级别的,一般都是

大将、元帅的水平了。南宋初期,得到三公三孤头衔的武将有岳飞、韩世忠、吴?d、吴?U、

张俊、杨存中、刘光世、赵密八人,在他们下面获得“太尉”或“开府仪同三司”头衔的则

有刘??、杨政、李显忠、成闵、田师中五人。

元宝推荐:铁手,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南渡诸将群像2:岳韩吴刘

南渡将帅群像2:岳韩吴刘

岳飞

如果论在中国老百姓中的知名度,岳飞是当仁不让要第一个出现的,不过历史上的岳飞在南

渡诸将中是属于小字辈的。与大多数中兴名将出身西军不同,岳飞的背景比较特殊,他是义

勇军出身(游击队),后来加入了宗泽的东京留守司。随着宗泽病死,杜充投降,东京系的

部队基本瓦解,此后岳飞就一直是自己拉部队单干。

岳飞的战斗轨迹,基本是沿着流寇―伪齐―金兵这条线进行的。初期他手下人很少,基本就

是靠消灭流寇来扩编部队,顺便也扩大“岳家军”的影响。从绍兴元年到绍兴三年,不过三

年时间,岳飞部从几千人扩充到几万人,岳飞也从一个副统制(旅长)火箭式的升为都统制

、制置使,相当于大军区司令,赵构还手书“精忠岳飞”加以褒奖。

岳飞有了资本以后,就开始逐步收复失地。此后六年,他主要在与伪齐作战(中途也抽空平

了杨么),收复了襄阳六郡,作为主要基地。到绍兴九年,岳飞已是宣抚使(省委书记兼大

军区司令),军衔为节度使,拥兵十多万,已经做好对金作战的准备。

绍兴七年是岳飞一生的一个转折点,之前他由于平曹成、杨么等巨寇,和赵构的关系达到了

顶峰,赵构甚至许诺把草包将军刘光世的淮西军交给他指挥,并同意了他收复中原的计划。

但此事遭到秦桧和张浚的反对,主要还是觉得如此安排岳飞手下军队就太多了,所以不久高

宗又反悔。

朝廷出尔反尔,令岳飞非常不满,后来张浚来找他商谈刘光世继任者的问题,话不投机又谈

崩了,岳飞一怒之下上书辞职,朝廷不准。岳飞干脆丢下十几万大军不管,躲入东林寺“隐

居”,放言要给母亲扫墓守孝。

岳飞的部下闻报自然哗然,还好被张宪安抚下来。赵构派李若虚、王贵等人连哄带吓,好说

歹说才把他劝出来。经此一事,高宗对岳飞的印象大打折扣,认为他实乃一个桀骜不驯的军

阀。

所幸有绍兴十年金人破盟之举,岳家军于郾城、颍昌连续大破金兵,逼近汴梁,两河震动,

岳飞名声大噪(如无此战,则岳飞名气恐怕也就止于檀道济的水平)。再后面的事众人皆知

,岳飞先被金牌招回,后兵权被夺,继而被秦桧、张俊诬陷谋反,高宗下令赐死,距郾城大

捷只有一年的时间。

公平的说,岳飞与金主力的交手次数并不多,最辉煌的也不过郾城、颍昌之战,如果单论战

绩,未必就强过吴氏兄弟甚至刘??,但岳飞的进攻性以及大局观是其他南渡诸将无法比拟。

郾城、颍昌两战是宋军在抗金战争中为数不多的野战获胜战例,岳飞所部骑兵不过数千人,

但屡屡击溃金兵,足见岳飞在骑兵方面的造诣。纵观岳飞的一生,攻击要远远多于防守,究

其原因,恐怕是天性使然。南宋若想收复中原,需要的正是岳飞这样的将领。

与其他南渡诸将不同,岳飞并不满足只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他很早就开始构思收复所有失

地的大战略。他自绍兴五年就开始联络两河豪杰,收集各种有关金人的情报;白手起家建立

了一支十万多人的大军,并以襄阳作为前进基地;严格军纪,网络各方面的人才,可以说,

与收复失地有关的方方面面他都考虑到了(由此我们也可以想象在收到赵构十二道金牌的时

候岳飞有多么的失望)。

岳飞的作战方式类似项羽+韩信的结合体,战术层上,个人战斗力超强,常常带头冲锋陷阵

,又善养兵,能得士卒死力,故往往能以少胜多;战略层上,足智多谋,屡出奇计,善于用

间;另外在后勤、补给等方面,似乎也颇有心得(养兵十几万可不是说说玩的)。面对这样

一个几乎是军事全才的怪物,也难怪金兵为之胆寒。

优点说完了,再来谈谈缺点。岳飞在军事方面是不世出的奇才,但人际关系却处的不怎么样

,在八字军和上司王彦就搞得很僵,自成一军后和张俊、张浚等文臣武将的关系也不算太好

,后来甚至连皇帝都得罪了,唯一能制住他的似乎只有宗泽。张俊、秦桧、赵构之流的小人

也就罢了,但连王彦、张浚也对岳飞颇有微辞,就有点说不过去了。其实看过宋史岳飞传的

都心里明白,岳飞此人过于直率,想什么说什么,脾气也不太好,经常顶撞上级,自然不招

人喜欢。

如果仅仅是“大嘴巴”也谈不上有性命之忧,毕竟宋朝对待大臣还是比较厚道的,偏偏岳飞

的政治敏感性还特别差。全国上下一片“和”声之际,他与秦桧、张俊顶牛,常常口出怨言

;高宗春秋正盛,他上书催赵构立储;秦桧、张俊陷害韩世忠,他飞书通知,还让张俊知道

了……总之得罪人的事干了不少,淮西事件更是让赵构都怕了他,不过分的说,那时赵构应

已有杀岳飞之心。以上种种,再加上岳飞不同于其他将帅的优点(廉洁、有大志、亲文士、

仪表不俗等),在秦桧、赵构等人的眼里是十足的危险人物,必欲除之而后快。可以想象,

当秦桧递上诬陷岳飞的罪状时,赵构应该是毫不犹豫的批下“赐死”二字的。

岳飞的悲剧,一方面由于他生在了宋朝这个重文轻武、进取心不强的时代,另一方面也是由

他的性格所决定。不过话说回来了,如果岳飞圆滑一些,恐怕也不可能在身后获得如此大的

名声。

辉煌时刻:

兀术大恸曰:“自海上起兵,皆以此马胜,今已矣!”

飞大喜,语其下曰:“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尔!”

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故敌为之语曰:“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韩世忠

韩世忠是西军的老兵,打过西夏,平过方腊,还参与过进攻燕京,立下的功劳也不少,但到

靖康初年还只是一个小小的“武节郎”(也就是尉官水平)。老韩虽然对溜须拍马、巴结上

司一套不太在行,但为人豪爽,手下颇有一些死党。金兵南下后,天下大乱,韩世忠逐步开

始现露头角,步入高级军官的行列。

韩世忠是最早与赵构接触的将领之一,有“拥立”大功,因此得到赵构的信任,官运亨通。

刚开始他也是主要与叛军流寇作战,与金兵也打过几仗,败多胜少。建炎三年,金兵大举南

下,韩世忠部溃于沐阳,损失惨重,几乎不能成军。但后来的苗刘兵变,韩世忠是平叛第一

功臣,因此获得了节度使的军衔。

韩虽然出生北方,但到江南数年,却很快学会了水战的要领,并组织一支颇为精锐的水军,

这支部队不久就派上了用场。苗刘兵变同一年,兀术渡江南下,追的赵构亡命海上。韩世忠

陆战失败,但利用水军截断金兵的退路,几乎把兀术活活憋死,后来靠着几个汉奸帮忙才算

勉强逃出。

之后,韩世忠和其他将领一样,加入剿匪工作,平范汝为、刘忠,招降曹成,战绩相当不错

。绍兴三年,韩世忠与刘光世交换防区,从建康调到楚州,自此以淮东为基地。因所辖区临

江、临海,因此很注重水军的建设,每次出击,几乎都有舟师配合。绍兴十年金人败盟,韩

家军也与金兵打了几仗,有小胜,收复了海州,但顺昌、郾城、柘皋等重大战役都没赶上,

支援濠州又差点被金军断了后路,狼狈逃回。总的来说,终韩世忠一生,对金兵的战绩不能

说太好(建炎三年的溃败,黄天荡功亏一篑,数攻淮阳而不克)。

韩世忠虽然为五大帅之一,但手下部队并不多,宋史说他兵不过三万,即使再加一些,估计

也应在五万以内。而他本人,也善于率小部队作战,最喜欢的就是率数百或千余“死士”对

敌军发动逆袭。韩平时治军很严,能与士卒同甘共苦,其部军纪也相当不错,这在南宋军队

中是相当难得的。

在战略战术方面,韩对偷袭、设伏、虚张声势等传统招数能够熟练运用,但更高层次的谋略

就显得力所不及了。相比岳飞这样的全才,韩世忠更类似魏延、李定国一类的人物。

韩的晚年要比岳飞幸福的多,只是被剥夺了兵权赋闲在家。虽然他也曾被秦桧、张俊等人陷

害,但终能逃过一劫,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乃平定苗刘兵变的第一功臣,救了皇帝一命,

真要杀了他,赵构心里可能还真有些不安。

韩虽然对金战绩一般,但却是坚定的主战派将领。后来岳飞蒙冤下狱,韩世忠也是少数几个

敢于替岳飞说话的人之一,人们常常把岳韩两人相提并论,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的。

辉煌时刻:

世忠每出军,秋毫无犯,军之所过,耕夫皆荷锄而观。

世忠在楚州十余年,兵仅三万,而金人不敢犯。

太后自北方闻世忠名,特召至帘前,曰:“此为韩相公邪?”慰问良久。

宗弼见世忠整暇,色益泪,乃求假道甚恭。

吴?d

吴?d也是西军出身,资历似乎比韩世忠略浅,但靖康初年也是副将了。吴?d早年在曲端手下

效命,对金兵颇有胜绩,与岳飞有一拼,因此很得在陕西督军的朝廷大员张浚的赏识。建炎

四年富平之战,张浚把西军的老本几乎赔光,时人都认为四川恐怕不保。但吴?d收散兵数千

人,死守于川口前方的要隘和尚原,两次把金兵的入川部队打的大败,成为蜀中不可逾越的

屏障。宋廷顺水推舟把他提拔为节度使,专门负责川口之地的防守。

金人垂涎四川富庶,一心要入川。先是想绕开吴?d,直接进攻四川,但因吴?d紧急回援而未

能如愿。兀术、撒离喝等人度吴?d不死,永难入川,于是以破釜沉舟之势率精锐猛攻吴?d军

。绍兴四年,最大规模的攻守战发生在仙人关,金人此战可算是不惜老本,把吃奶的力气都

使出来了,号称一日百余战,但在吴?d、吴?U、杨政等将的奋战下还是以失败告终。至此金

人知短期内无法图蜀,开始在陕西积草屯田,做长期对峙的准备。

南渡诸将中有不少都死的较早,吴?d就是其中一个。绍兴九年宋金议和时,他就病死于仙人

关。以他和岳飞的关系,如果多活几年,应该会和韩世忠一样替岳飞求情吧(吴?d曾送岳飞

美女,但被拒,吴?d反而因此十分佩服岳飞)。

吴?d是防守战的高手,对以步克骑也颇有心得。喜读书,善做笔记,对金人的作战方略研究

的比较透,因此每战都能有针对性的制定策略。面对吴?d,金人在战术方面是没有任何优势

的。川口地区虽然屡屡面临金兵的入侵,但却一直掌握在南宋手中,不能不说主要是吴?d及

其部将的功劳。单论对宋金战局的影响,估计吴?d要在南渡诸将中居首位了。

史书上说吴?d两大缺点,一是好色,在四川搜罗了不少美女;二是为人倨傲,和同事关系处

不好,老上司曲端被他害死,同僚王彦、郭浩等因与他不合而被调走。晚年更喜食金丹,最

后终因服食金丹而死,成为中国历史上被金丹害死的又一牛人(当然,也不排除金人奸细买

通方士下毒的可能)。

辉煌时刻:

金兵来攻,?d击败之,撒离喝惧而泣,金军中目为“啼哭郎君”。

?d曰:“我保此,敌决不敢越我而进,坚壁临之,彼惧吾蹑其后,是所以保蜀也。”

吴?U

有一个名人哥哥有时候既是好事也是坏事:凭借哥哥吴?d的声名,吴?U得以在西军中迅速崛

起;但当他取得了不亚于甚至超过其兄的功绩时,却依然无法摆脱兄长的阴影。人们在谈到

吴氏兄弟时,总是先说吴?d,再说吴?U(本文也不能免俗……)。

吴?U早年一直跟着哥哥在西军中打拼,吴?d在绍兴初年两次大败金兵(箭寡关、和尚原),

吴?U都出力甚多,后来的仙人关之战更是居功至尾。吴?d去世以后,朝廷用文臣胡世将为川

陕军区司令,胡不懂军事,于是将行军打仗之事尽委于诸将,吴?U凭借其战绩、资历以及与

吴?d的关系,逐渐成为川口诸军的实际指挥官。

金人败盟之后,老对手撒离喝又犯川口,但很快就被吴?U击退。此时的陕军已经今非昔比,

很快转入反攻,连续在野战中大败金兵,并攻城略地,收复扶风、秦州等地,正在形势一片

大好之时,朝廷与金人议和,吴?U被迫撤兵。

绍兴十二年宋金议和以后,吴?U所部有近二十年的时间无仗可打,但并没有因此放松了训练

。等到完颜亮败盟,吴?U以六十高龄仍然亲自上阵督战,与金兵大战数阵,但此时陕军因为

南宋朝廷长期奉行的投降政策,战斗力已有所下降,德顺之战先胜后败,伤亡不小,最终结

果是互有胜负,打了个平手。

宋金再度议和之后,吴?U知道自己保卫川口的历史使命已基本完成,遂转而致力于内政建设

,在汉中修堰溉田,最终病死任上。

吴?U在几十年的战斗生涯中,将其兄以步克骑的战术发扬光大,在前人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

“叠阵”(有点类似著名的瑞士步兵方阵),针对宋金两军的特点总结了“四长四短”的战

术思想,著有《兵法》二篇(可惜这些宝贵经验似乎没有流传到明朝)。镇守川口二十余年

,论威名虽然不如吴?d,但实际战绩上却超过其兄。

在对待朝廷的态度上,吴?U与岳、韩等强硬派有很大区别,属于典型的“老实孩子”,对朝

廷的命令基本上是毫不犹豫的加以执行,德顺之战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连部将都认为对朝

廷并不很坚决的撤退命令应该“灵活”对待,但吴?U还是老实退兵了,最终导致被金兵追击

损失惨重。

可能有人会说吴?U过于谨慎,但作为掌握重兵的高级将领,身处一个文官掌权的时代,明白

自己的角色定位是很重要的。吴?U能够成为南渡诸将中为数不多长寿并能保全晚节的人,他

的处事方式是值得借鉴的。

辉煌时刻:

?U驻兵大虫岭,撒离喝自登西平原觇之,曰:“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此难与争。”乃引去

?U自将至城下,守陴者闻呼“相公来”,观望咨嗟,矢不忍发。

金人侵岷州,?U提兵至祁山,金人闻之,退师,遣使来告曰:“两国已讲和矣。”

刘??

刘??乃高干子弟出身,这在南宋初期名将中是比较罕见的(与他背景相似刘光世则是一大庸

将)。其父刘仲武是西军的元老,位居节度使的高位。刘??幼年即随父作战,善射。赵构继

位后,把他又派回陕西,历任知州,经略使。他对西夏战绩甚好,但因资历较浅,不为西军

一些老将所服。富平之战宋军惨败(此战刘??也参与了,表现还算不错),之后叛乱四起,

金人入陕,刘??也丢了环、渭二州,被降职。后来参与仙人关大战,有功,得以复职。绍兴

五年,刘??受命率五千精兵赴临安,自此归属江淮战区。

刘??毕竟是高干出身,在皇帝身边混的更爽一些。离开四川只一年,机会就来了。王彦的八

字军与解潜军械斗,两人都被解职,所部划归刘??指挥,自此刘??独立建军,并拥有了八字

军这支精锐部队。绍兴十年议和,金归还河南之地,刘??被任命为东京副留守,率部开拔汴

梁。走到顺昌的时候,得到了金人破盟的消息。刘??率所部两万拒守顺昌,大破十数万金兵

,连兀术所部的精锐部队也被打败,自此一战成名(其影响力甚至延续到几十年后完颜亮征

宋)。

一年后,兀术再次南犯,刘??军与张俊的淮西军合作,又在柘皋大败金兵(此战张俊没有亲

自参加,主要是他的部将杨沂中、王德打的)。之后救援濠州,张俊不听刘??劝阻,结果中

伏惨败。此战刘??虽然再次表现优异,但因资历尚浅,因此遭到诸将的嫉妒,加上他为人正

直,曾诛杀张俊部下趁火打劫的士兵,更得罪了上司。张俊回朝后说了刘??大堆坏话,朝廷

看和议已成,留着刘??这样的刺头也没什么用,一纸诏书把他赶出现役,下放到荆南当地方

官去了。

刘??在荆南还算比较老实,搞内政也搞得不错,朝廷对他的态度也逐渐改观,慢慢又恢复了

兵权,当上了荆南军区司令。到了完颜亮南侵的时候,江淮为主战场,朝廷为了借助刘??的

威望,任命他为下游宋军的总司令。已六十高龄的刘??再度上阵,驻守扬州,但负责淮西战

区的宋将王权不战自溃,刘??侧翼暴露,只得放弃扬州,退到瓜洲渡口。金军追击,刘??在

皂角林设伏破之,斩金万户高景山。

到瓜洲之后,又连日数战,刘??病情加重,退到镇江,留副将李横与其子刘汜守瓜洲(镇江

、瓜洲只一江之隔)。后因监军叶义问胡乱指挥,李横、刘汜战败,瓜洲失守,宋军损失惨

重,所幸不久虞允文即获采石大捷。

刘??因病再次退休,在都亭驿养病,不料祸不单行,投降派汤思退为了招待金使,居然强令

他搬家,刘??又气又病,吐血数升而亡。

刘??是个谋略高手,善出奇计,顺昌之战在河水中下毒,又派人伪降使兀术掉以轻心,后来

守扬州在城下大书“完颜亮死于此”,使用攻心战术,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但南宋政府奉

行的偏安策略,使刘??和他部下精锐的八字军在其最高潮的时期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雄心

锐气在十几年的和平时期中被消磨殆尽,令人为之惋惜。

刘??的一生最大的遗憾可能就是扬州的失利使他晚节不保,看来有时候活得太长也不一定是

件好事。

辉煌时刻:

金主亮之南也,下令有敢言??姓名者,罪不赦。

枚举南朝诸将,问其下孰敢当者,皆随姓名其答如响,至??,莫有应者。金主曰:“吾自当

之。”

敌望见曰:“此顺昌旗帜也。”即退走。

家园 南渡将帅群像3:张刘杨李马

南渡将帅群像3:张刘杨李马

张俊

经常有人把他和同时代的张浚弄混,不过两个人一文一武,一忠一奸,还是比较容易区别的

。张俊,又是一个从西军出来的,刚开始也是和各地盗匪以及西夏人作战,靖康元年,种师

中全军覆没于榆次,张俊运气不错,突围而出。不久攀上了赵构这棵大树,成了赵构的贴身

警卫。

张俊保护赵构算的上是尽心尽力了,政治上也比较聪明,有“劝进”大功,很快成为赵构亲

信。之后随同赵构南下,在江南剿匪,由于表现不错,官升的飞快。苗刘兵变,张俊“比较

”坚定的站在了赵构一边,协助韩世忠平定了叛乱,终于当上了大军区司令。

之后金兵南下,穷追赵构,张俊率所部在明州打了一场阻击战,击败了金兵的先头部队,看

到金兵主力来了就撤了。金兵走了以后,张俊又玩起自己的拿手好戏――剿匪,凭借手下有

岳飞、杨沂中等名将,战绩相当辉煌,江南的几股大匪都被剿灭干净。张俊官拜太尉,还趁

机扩充了军队。到了绍兴四年,赵构把健康军区交给他管理,从此张俊也拥有了自己的根据

地。

绍兴元年到绍兴七年期间,金在战略上犯了重大错误,没有对赵构政权趁胜追击,而是扶植

了一个伪齐政权。伪齐虽然也屡屡出击,但战斗力太弱,兼之将领无能,实际给南宋诸将提

供了练兵的机会,张俊这段时间的战绩也很不错,两次打败进犯辖区的伪齐军。

金国主战派掌权后,终于在绍兴十年大举南下,但在顺昌挨了当头一棒。南军诸将很快组织

反攻,张俊的淮西军也不甘落后,收复了不少失地,并协同刘??部取得了柘皋大捷(多为部

下之功)。但之后的援濠州之役,张俊贪功心切,不听刘??的劝告,派部将杨存中、王德贸

然出击,结果中伏惨败。

张俊自知论打仗的本事不如岳、韩、刘等人,仅凭战功没什么前途,于是转而依附秦桧,

大力倡导宋金“议和”。在得到秦桧和赵构的支持后,便开始排除异己,先把刘??赶出军界

,后又谋划搞掉韩世忠,瓜分韩的部队,因岳飞阻挠未能成功;张俊索性联合秦桧,买通岳

飞的部将,诬陷岳飞谋反,致使岳飞最终被赐死。

岳、韩、刘纷纷下野,军界张俊一支独大,但又因此招致秦桧的嫉恨,派人攻击他拥兵自重

,于是高宗顺水推舟,给他高官厚禄,让他回家安心养老。张俊部将皆为各大军区司令(一

度控制江淮四大军区中的三个),自己和高宗的关系又不错,退休的日子自然过得悠哉游哉

,一直活到六十九岁才一病而亡。

张俊在军事上没什么突出的优点,无非是军事经验比较丰富,打仗勇敢,治军严格,意志坚

定罢了。不过这个人政治上很有一套,善于揣摩上意,玩阴谋诡计也是一把好手。中兴名将

中,单论打仗的本领张俊估计是倒着数的,但在军界的影响绝对是老张数第一,让人不服都

不行……

老张不仅玩政治玩的好,捞钱也很有一套,家财万贯,粮田无数,还做海外生意,老婆是杭

州名妓张??,色艺俱佳,还颇识大体,事业家庭,江山美人,老张全占了。

不过凡事有所得必有所失,张俊政治军人虽然做的挺美,但为人心胸狭窄,卑鄙阴险,特别

是勾结秦桧,陷害岳飞,为世人所不齿。最后落得和秦桧夫妇一起在岳王庙陪跪,遗臭万年

,也不算冤枉。

辉煌时刻:

自是俊军有“铁山”之号。

甲戌,帝幸太傅、醴泉观使、清河郡王张俊第。壬午,制拜俊太师,……馀子弟迁官进职者

十有三人。

先是帝谕秦桧曰:“武臣中无如张俊者,比韩世忠相去万万,赠典宜令有司检讨祖宗故事,

务从优厚。”……于是封循王。自淳化以后,异姓不封真王,其追封自俊始。

戊寅,帝幸张俊第临奠。诏:“俊侄右宣教郎子安第五人,各进一官,诸婿直徽猷阁韩彦朴

、直秘阁刘尧勋、杨亻与,并进一官,升一职。”

刘光世

终于轮到这个中兴名将中难得一见的大草包了。其父刘延庆,西军宿将,也是草包一名,攻

燕京之役表现极为拙劣,此战刘光世亦有参与,负责接应偷袭燕京的郭药师军。结果他逾期

不至,致使郭军全军覆没。靖康初年,汴梁被围,老爸刘延庆战死,刘光世率部勤王,但不

敢与金兵交战,反而率部投了赵构(此次勤王刘光世最大的收获就是得到了骁将王德)。

赵构即位以后,刘光世也和其他将领一样,开始剿匪。不过他表现比较拙劣,好几次差点为

贼所擒,多亏王德相救。靠着王德这员猛将,总算也有些战绩。但建炎三年金兵渡江南下之

役,刘光世又是望风而逃。

苗刘兵变,刘光世本想观望一下,后来在吕颐浩劝说下才倒向政府军一边,又亏了有王德,

使的刘部在平叛中也有些功劳。之后张浚灭了军痞范琼,其部归到了刘光世手下,刘光世接

着招降了军贼靳赛、郦琼,以为羽翼,自此刘家军也算是基本成形。

赵构因隆钓太后在南昌修养,派刘光世驻江州加以保护。没想到刘到了那里只知大吃大喝,

得知金人渡江后拍屁股就跑,弄得皇太后仓促逃难,极其狼狈。赵构无奈,又把他调到前线

,任浙西安抚大使、镇江知府。刘光世心想,镇江离金人太近,危险,于是要求只当浙西安

抚大使(那里安全),被赵构一口回绝……

刘光世老大不愿意的到了前线与金人对峙,所幸这段时间金人没什么大规模行动,老刘花钱

招抚降人,不时派王德这样的猛将出去平平贼寇,战绩总得来讲还算过得去。不过这段时间

是南宋诸将大扩张时期,其他将领的战绩都太辉煌了,因此朝廷上总有人觉得刘光世无能,

想把他撤掉。高宗觉得刘光世手下那帮兵痞也不是一般人能控制的,暂时还要留着他。

绍兴三年刘光世与韩世忠易镇,两人在苗刘兵变的时候结怨,素来不和,韩世忠率军到镇江

,两军差点大打出手,后来还是赵构亲自出面,才算把这事压下来。之后刘光世负责淮西的

池州军区,面对伪齐乌合之众的进攻,刘光世又想开溜,弃庐州而退,直到宰相张浚说了狠

话:“若有一人渡江,即斩以徇。”才不得已又返回去打了几仗。

此事之后,朝廷对刘光世更加不满,终于罢了他的兵权,由文臣吕祉以及其部将王德接任。

但这两位还真压不住刘光世手下的兵痞,不久郦琼、靳赛等人哗变,杀吕祉,裹挟四万多人

降了伪齐。

刘光世在家闲置了几年,金人破盟南下后,又被重新起用。但此时他手下一无将二无兵,不

得已先把外来户李显忠归到自己属下,之后又想要王德部。王德可再也不愿跟着这个草包卖

命,断然拒绝。刘光世带着一帮乌合之众北进,没走两步就不战自溃了,于是老刘继续回去

养老,直到老死。

刘光世这样的草包在乱世中能够屹立不倒,甚至名列“中兴名将”之列,其生存哲学无非以

下几条:

1、保存实力,欺软躲硬,招降纳叛的机会绝不放过,硬仗则是能不打就不打。只要手上有

军队,就有和朝廷讨价还价的资本。

2、结交朝廷权贵,搞好人际关系;见风使舵,看朝廷眼色行事。

3、充分发挥部下才能,打仗他们上,功劳自己拿。

看到此处,是不是联想到了国民党的一些将领?其实任何时代都不乏这种会打“巧仗”

的“名将”。不过老实说,刘光世招安的本事还是挺强的,收了不少流寇军贼,御下也有一

套,比吕祉之流的书呆子强多了,这点还是值得学习的。

本色时刻:

光世以枯秸生穗为瑞,闻于朝。帝曰:“岁丰人不乏食,朝得贤辅佐,军有十万铁骑,乃可

为瑞,此外不足信。”

尝入对,言:“愿竭力报国,他日史官书臣功第一。”帝曰:“卿不可徒为空言,当见之行

事。”

杨存中(沂中)

忠的奸的都讲了,下面来谈谈有争议的。杨存中,本名沂中,因和赵构关系好,绍兴年间被

赐名“存中”。他出身军人世家,祖、父都在与金人战斗中战死,靖康年间成为张俊的部将

。杨存中作战勇猛,且颇知兵法,很快在张俊部将中脱颖而出。当时适逢张俊担任赵构的护

卫,杨存中的所作所为给皇帝的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建炎年间是非常动荡的四年,杨存中无论在剿贼、平叛(苗刘兵变)还是抗金(明州阻击战

)都有不错的表现,几乎每战都是冲锋在前,终于被高宗看中,执掌了宿卫亲兵。杨存中执

掌御林军后,不仅出色的完成了保卫工作,还经常协助其他将领与伪齐、金兵作战。这样到

了绍兴六年,高宗破天荒的将三衙(殿前司、步军司、马军司)全部交给杨存中掌管,显示

出对他的高度信任(此时杨只有三十五岁)。

金人破盟后,杨存中参与了著名的柘皋之战,以长斧兵大破兀术的精锐骑兵。但之后因为张

俊贪功,在进军濠州的时候中了金兵埋伏,杨存中指挥失当,宋军大败。班师回朝后,高宗

毕竟和杨存中关系不一般,以柘皋之功抵濠州之败,依然给他加官进爵。

之后杨存中更是一路官运亨通,执掌了中央军政的大权,屹立不倒近二十年。直到金主完颜

亮南侵之前,杨存中提出“备敌十策”,反而被步军帅赵密诬陷为“喜功生事”。杨深知赵

构为人多疑,自己又掌权日久,于是主动提出辞职,这才算逃过一劫。

但此后数年宋金交战,宋军多有败绩,朝廷又几次把杨存中请出来做救火队长。杨毕竟是经

历过大阵仗的,对很多军事问题有较精辟的见解,而且他资历最老,诸将听命,因此发挥了

很大的作用。杨存中一直干到孝宗乾道二年才因病去世。

杨存中的战略偏于保守,比较注重防守,但战斗中往往身先士卒,表现十分勇猛。他协调能

力强,善于处理与朝廷的关系,很适合担任国防部长一类的职务。除此之外,对军械制造也

颇有心得,曾发明马皇弩,以补克敌弓之不足。

关于杨存中这个人,最大的争议估计就是他在岳飞案以及议和一事方面的表现了。杨是岳云

、张宪的监斩官,本人又是张俊的爱将,与高宗关系很好,因此很多人怀疑陷害岳飞一事他

也有参与。另外,宋金议和后,由于秦桧的迫害,很多大将纷纷被调离现役,唯有杨存中能

执掌殿前司十数年而不倒,不得不让人怀疑他与秦桧关系暧昧。

杨存中是否真是个奸臣,是个“??阉”,本文不想做过多的讨论。这里只想列举一些事实:

1、杨存中曾多次制止同僚的杀俘行为,而此一行为在南宋将领中相当普遍,包括大名鼎鼎

的韩世忠。

2、杨存中并不十分赞成割地求和的外交方针,曾强烈反对割让战略要地和尚原,并希望在

金国“还旧壤,损岁币,复白沟之界”的基础上与其谈判。

3、杨存中爱才,曾维护李显忠、董先等将领。

以上种种事实表明,杨存中不太可能是秦桧、张俊之流的卑鄙小人,他之所以站在官方一边

,很有可能是因为他和张俊、赵构的亲密关系以及当时局势所限。即便如此,他在这个集团

中的所作所为更多是“谋事”而不是“谋人”,宋史并没有把他和张俊、刘光世归入一类,

似乎也说明了这一点。

总的说来,杨存中是一个比张俊更成功的政治军人,他能在不触动朝廷当权派的前提下最大

程度搞好军队建设。算来绍兴十一年的时候,杨存中不过四十左右,能有这么深的心计,令

人佩服。

辉煌时刻:

大小二百余战,身被五十余创。宿卫出入四十年,最寡过。

(赵构)又曰:“杨存中之罢,朕不安寝者三夕。”

李显忠

下面介绍的是资历最浅的李显忠。此人原名李世辅,绍兴九年南归以后赐名显忠。他也是西

军出身,延安失守,他与父亲李永奇不得已降金。李显忠少年英雄,得到兀术、刘豫的赏识

,但他并不为所动,找到机会劫持金元帅撒里曷出奔。金人穷追,李永奇全家二百余口被害

,李显忠仅率二十六人投西夏。

李显忠为报家仇,向夏主借兵反攻延安,将两个出卖父亲的汉奸剖腹挖心。但此时宋金已经

议和,金归还黄河以南土地,李显忠于是舍西夏重归大宋。西夏军进行报复,反被李显忠打

的大败。

归朝以后的李显忠,仕途并不顺利。首先他出道太晚,绍兴九年南宋诸大将都建军完毕,势

力已成,李显忠无帮无派,难成气候。金人破盟后,朝廷居然把他归到草包刘光世手下,虽

然也与金人打了几仗,但影响不大。之后秦桧主和,李显忠更是受到打压,一度被勒令退休

。直到绍兴末年秦桧死后,得到杨存中推荐,才又重新出山担任池州军区司令。

金亮南侵,淮西主将王权胆小畏敌,节节败退,朝廷派李显忠取而代之,未到宋军即奏采石

大捷。李显忠到任后,又派兵渡江,连败金兵,收复了淮西被王权丢弃的州县。

孝宗继位,主张派掌权,李显忠大显身手的机会便到了,被任命为北伐的主将。初期节节胜

利,攻克宿州。但金兵很快组织大军反击,副将邵宏渊畏敌,部下纷纷逃窜,李显忠孤军奋

战,独木难支,不得已弃宿州后撤,终于在符离被金兵追上,大败。此役士卒军械损失无数

,北伐失败。李显忠承担责任,被贬官流放。

此后李显忠虽又被起复,主管马军司,但已无仗可打,最终终老于家。

李显忠在南渡诸将中算是寿星了,活到了六十九岁,但他的运气实在不能说太好。出道太晚

,资历浅,又没有好上级提携,宋金之间的几次大战都没轮上,名气显然及不上其他南渡将

领。三四十岁的黄金时期,又正值秦桧当权,白白的浪费了。好不容易等到孝宗继位,又遇

到金世宗这个强劲对手,加上南宋军队已今非昔比,将才凋零,李显忠独木难支,军事生涯

最后以一场败仗告终。相信他临死的时候,和刘??一样都心有不甘。

辉煌时刻:

时有酋豪号“青面夜叉”者,久为夏国患,乃令显忠图之。请三千骑,昼夜疾驰,奄至其帐

,擒之以归。

撒里曷在耀州,闻显忠来,一夕遁去。

兀术谓韩常曰:“李世辅归宋,不曾立功,此人敢勇,宜且避之。”

马扩

这个建议大家去看历史小说《金瓯缺》,对马扩的一生描写的很详细,我这里只简单介绍一

下。马扩,祖上时代为西军将校,他本人中过武举。后来因为全程参与了宋金的海上之盟以

及此后交割燕京等外交事宜而青史留名。

马扩虽然出身行伍,但在外交方面却很有天赋,在与金、辽的交涉中都能做到不卑不亢。金

最终能在宋军表现极其拙劣的情况下交换燕京,马扩应该说是出力很多的。正因为此,燕云

十六州交割完毕后,马扩被从承节郎提拔为遥郡防御使,成为中级武官。

但此后马扩的一生可以说是历经坎坷,先在被同僚诬陷为勾结金人,坐了自己人的大牢。后

来趁着金军南下的混乱才逃了出来,在西山和尚洞建立基地组织抗金。但不久遭到金人攻击

,战败被俘,又被金人软禁。到建炎二年,终于再次逃出,上五马山山寨,奉赵构弟信王赵

榛(很可能是假冒的)为首领,聚集远近抗金义军,众至十万人。

马扩为了争取朝廷的支援,先是往东京见宗泽,后来又南下见赵构。但当时主和派当权,对

北方的抗金斗争并不干兴趣,赵构只给马扩升了一级军衔,并派发了一些乌合之军凑数。马

扩无奈北返,终于被金军击败,信王失踪,部下大多战死,马扩回到扬州后,被降三官,罢

军职。

归朝以后,马扩上书朝廷,提出上中下三策,上策为皇帝入川,中策为迁都武昌,下策为进

军金陵,但不为所用(不过说实话,这三策也实在谈不上高明)。苗刘兵变,马扩有所牵扯

,于是皇帝寻故又把他贬到朝外。

绍兴元年,马扩在湖广宣抚使吴敏手下任参议,一度想招降流寇曹成,但因为吴敏的破坏而

失败。马扩一怒之下又离开了吴敏。后来户部侍郎姚舜明屯兵健康,又把马扩找去当参议。

到了绍兴四年,马扩入对,高宗可能又想起用他,恢复了他的军职。

宰相张浚曾想征召马扩入府为幕僚,但马扩因与其属下刘子羽不合而拒绝。后来朝廷任命马

扩为沿海制置副使,训练海船。但他的部下毕竟太少,又没什么靠山,所以在军界没有什么

影响。倒是因为以前的外交资历,经常被招回临安与金使交涉。

绍兴八年,马扩因为与主和派不和,再次去职。三年后宋金议和,马扩彻底失望,于是屡次

上书要求退休,被批准。此后他长期隐居与融州仙溪,绍兴二十一年去世。

马扩是一名出色的外交官,但在军事上的能力并不是特别出色。加上他为人有些孤傲,与其

他名将业接触不多,因此名气不是很大,关于他的传记一直很少。但他在两宋交接之际这个

混乱时期,亲身参与了很多重要历史事件,与宋、辽、金三朝的高层人物都有接触,应该算

是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历史目击者”,也难怪徐兴业要选他作为《金瓯缺》的主人公。

辉煌时刻:

粘罕父撒王亥相公者云:“南使射生得中,名听甚远,可立一显名,今后唤作:也力麻立”

帝(赵构)曰:“扩知兵法,有谋略,不止于斗将而已。”

帝(赵构)谓大臣曰:“徽宗时,如马扩、马识远俱以武举擢用,或衔命出疆。”

家园 岳飞手下应该没有10几万人马

岳飞干脆丢下十几万大军不管,躲入东林寺“隐居”,放言要给母亲扫墓守孝。

手头没有资料,此处恐有误,岳飞军容最盛的时候大概不过五六万人马。南宋诸将的总兵力最多也就是20来万,岳飞所部不可能有十几万人马。

还有一条,岳飞曾经说过自己“三十建节”,即三十岁成为节度使,宋太祖赵匡胤曾“三十建节”。这句话最后被罗织成一条罪状,“自言已与太祖皆三十建节”。这句话也是比较犯忌的。

家园 关于宋代武职

略有商榷之处,元丰改制后,以诸使为大夫,诸副使为郎。而诸大夫未必都领遥郡某某使。

窃以为以郎为尉官,大夫为校官,正任某某使为将官,遥郡某某使仅为大夫一个加官比较妥当。或者领遥郡的大夫给个准将或(大校)头衔。

元丰改制后,武散官共52阶,太尉之下,第二阶通侍大夫,如果没有领遥郡的大夫如果连校官都算不上,恐怕比较过分。而像武功大夫以下到武翼大夫,一般都不领遥郡,《宋史职官志》有武职磨勘之法,

皇城使 转遥郡刺史。凡已上使、副,除皇城系东班,馀并西班。其东班翰林以下十九司使、副,虽有见在官及迁转法,并授伎术官。

遥郡刺史 转遥郡团练使,特旨转正刺史。

遥郡团练使 转遥郡防御使,特旨转正团练使。

刺史 转团练使。

团练使,遥郡防御使 转防御使。

防御使 转观察使。

观察使 转节度观察留后。

节度观察留后 转节度使。

节度使

皇城使即元丰改制后的武功大夫正七品,到遥郡刺史还差一级。《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一》亦有“自今武臣未至武功大夫,不得除遥郡,虽系军功、特旨,亦不施行。”然而以武功大夫为尉官恐怕有点低。

此外,宋代武将应以节度使为最高武职,三师三孤只是加官。“开府仪同三司”和“太尉”分别是文武散官阶的第一阶,也只是加官。“建节”仍是武将的最高荣誉。

家园 老兄别发太快

象我这样读得慢的可跟不上了。Flowers....

家园 应该是十万人出头的

算一下,如果是6万人,在北伐的时候还要派人留守,派人押运粮草,每打下一个不大不小的城池还要留五六百人,另外还有不可能参加北伐的水军(在平定杨么之后,岳家军水军一跃为最强,所以兵力也不可能少)而且岳飞还是兵分几路的,所以如果那样的话根本没有力量北伐了。

郾城大捷时岳飞麾下只有背嵬军大部分和一部分游奕军这样就有一万七八千人。要知道岳飞有十二军,所以应该时十万出头的。

找到了王曾瑜《岳飞新传》

第九章 长驱伊洛

第一节 岳家军兵力和编制的扩充

瓦解杨么军的重要成果之一,便是岳家军兵力的大扩充。杨么叛军除老弱和家眷外,“丁壮”有五六万人,①大都编入岳家军。②其中有被岳飞委任的水军统制王缺子,曾企图重新造反,其母却派僮仆报告了参谋官薛弼。薛弼采取果断措施,设计命诸将捉获王缺子,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平息了一场正在萌生的祸乱。 ③ 但就原杨么叛军的绝大多数而言,他们一般都能服从岳飞的管教,而效命于抗金战场。 此外,拨隶岳飞的官军尚有以下几支:

第一,江南西路安抚司统制祁超、统领高道等部,约八千五百多人。此后,又增拨统领丘谟所部,近一千五百人。④

第二,荆湖南路安抚司统制任士安、郝??、王俊、统领焦元等部,约有一万多人。任士安所部有陈照、马?屎屠罱ㄈ?员统领。 后任士安因江南西路安抚制置大使李纲之要求,调任江南西路;但 他的部伍仍然留在岳飞麾下,并未一并调离。⑤郝??任中军副统 制,充当王贵的副手;王俊任前军副统制,充当张宪的副手。⑥

第三,都督府左军统制杜湛率领的几千蔡州兵。杜湛本人改 任岳飞统辖的黄州武将知州。⑦

岳家军由三万多人陡增至十万人以上,在往后的岁月里,也大体维持此数。⑧与当时各支大军相比,岳家军不但兵力最多,而且素质最好,成为名副其实的抗金主力军。

绍兴五年岁末,宋廷下令更改五支屯驻大兵的军号,命名为行营护军。张俊军称行营中护军,韩世忠军称行营前护军,岳飞军称行营后护军,刘光世军称行营左护军,吴?d军称行营右护 军。⑨岳家军前后更改了神武右副军、神武副军、神武后军和行营后护军四个军号。当时人们习惯“以姓为军号”,如有张家军、韩家军、岳家军之称,⑩然而随着时光之流逝,不论是岳家军的四个正式军号,还是张家军等习惯称呼,都被人们所遗忘,惟有岳家军永葆盛誉,这当然决非偶然,正是历史的公正选择和淘汰。

①《要录》卷90绍兴五年六月丁巳,《朱文公文集》卷95张浚行状作“丁壮至五、九万”,“九”字系误。 ②《金佗续编》卷27黄元振编岳飞事迹。

③《浪语集》卷33《先大夫行状》。按《金佗续编》卷28《孙??编鄂王事》载杨么军有统制黄缺子,应即是此人。

④《梁溪全集》卷82《论江西军马札子》,卷85《乞差兵将讨捕虔吉盗贼及存留 李山弹压奏状》,《乞将丘谟下存留洪州军兵充亲兵奏状》,卷87《措置招军画一奏状》,《斐然集》卷17《寄张德远》。

⑤据《要录》卷102绍兴六年六月戊午,《斐然集》卷15《缴户部乞拘收湖南应 副岳飞钱粮》,卷17《寄张德远》,《寄赵相》,《梁溪全集》卷65《乞拨还陈 照等人兵奏状》,卷9l《乞拨韩京等军马奏状》,卷104《与李尚书措置画一 札子》,荆湖南路安抚司军共二万余人,因吴锡、步谅等军并未并入岳家军, 并入者为一万余人。

⑥《金佗仿编》卷8《鄂王行实编年》,卷16《复西京奏》,《要录》卷l4l绍兴 十一年九月癸卯。

⑦《要录》卷109绍兴七年二月丁巳。

⑧《金佗仿编》卷9《遗事》,《金佗续编》卷14《湖北转运司立庙牒》,卷28 《孙??编鄂王事》引邵缉《满庭芳》词,《会编》卷206,《独醒杂志》卷7, 《鸿庆居士集》卷36万俟?l墓志铭,又《金佗仿编》卷23《山阳辨》和《中兴小纪》卷29所载与万俟?l墓志铭同。此外,《金佗续编》卷8《督府令收掌 刘少保下官兵札》载刘光世军为五万二千余人,庄绰《鸡肋编》卷下说岳家 军所费钱粮比刘光世军“加倍”,亦可资旁证。《周益国文忠公集?书稿》卷 11《鄂州阎都统(杲)》,卷12《鄂州阎都统(世雄)》说岳飞兵不满六万,黄 震《古今纪要逸编》说岳飞军三十万,系误。

⑨《会编》卷168记载五大军军号有误,应以《要录》卷96绍兴五年十二月庚 子为准。又《要录》说五支行营护军中,岳飞兵力最少,亦误。

⑩《会编》卷202,《要录》卷137绍兴十年七月乙卯,陈傅良《止斋先生文集》 卷19《赴桂阳军拟奏事札子第三》,《云麓漫钞》卷7,罗大经《鹤林玉露》乙 编卷2《旌忠庄》。

各支大军都有军、将、部、队等编制单位。军一级的统兵官有统制、同统制、副统制等名目。此外,还有统领、同统领、副统领等,他们或者当统制的助手,或者在统制之下分统军马。将一级的统兵官有正将、副将、准备将等名目,总称“将官”。将官之下,有训练官、部将、队将、队官等。

由于岳家军的兵力增加两倍,朝廷令岳飞将原先十将的编制扩充至三十将的编制,①平均每将兵力达三千三百人以上。此后将一级的编制继续增加,而每将兵力则相应减少。到绍兴九年(公元1139年),增至八十四将,平均每将兵力减至一千二百余人。

岳家军军一级的编制至少扩充至十二军,计有:一、背嵬军; 二、前军;②三、右军;③四、中军;④五、左军;⑤六、后军;⑥七、 游奕军;⑦八、踏白军;⑧九、选锋军;⑨、胜捷军;⑩十一、破敌军;⑾十二、水军。 “背嵬之名,始于西番”,岳飞仿效韩世忠的做法,将新军的军号以背嵬命名。背嵬军之战士经过优先选拔,“犒赏异常,勇健无比”,“背嵬军马战无俦”,⑿是无坚不摧的精锐。游奕是巡绰之 意,⒀踏白是武装侦察之意,选锋是指选拔锋锐之士,但用作为军名,其实已失去原意,只是成为吉利和悦耳的军号而已。岳家军原先“并无舟船”和水军。⒁平杨么后,军中顿时增添大批惯于弄潮的健儿,又缴获一千多艘战船,包括几十艘作为主力舰的大车船。“鄂渚水军之盛,遂为沿江之冠。”与鄂州隔江相望的汉阳军城,“自绍兴之初残破之后,并无居民”,岳飞遂令于汉阳军城的荒地建造水军营寨,所占之地为军城的三分之一。⒂ 据绍兴九年统计,岳家军的十二军由二十二名统制、五名统 领和二百五十二名将官分别率领,⒃在二百五十二名将官中,应有正将、副将和准备将各八十四名。王贵任中军统制、提举一行事务,⒄张宪任前军统制、同提举一行事务。⒅他们兼有这两个级别 略有高低的差遣,成为岳飞的左、右手,可代替岳飞主持全军事务,指挥其他统制作战。宋廷曾规定岳飞的行营后护军可设置都统制和副都统制,⒆但因某种原因,王贵和张宪仍无都统制和副都统制的头衔。徐庆同样是岳飞最器重的统制之一。牛皋和董先两人虽有过投降伪齐的污点,也都以骁勇著称。牛皋嗜酒,董先贪财,使他们在治军统兵方面,不免有些逊色。⒇总的说来,这五人无疑是岳家军诸统制中的中坚人物。

①《金佗续编》卷6《照会添置将分省札》。

②《金佗仿编》卷16《陈州颍昌捷奏》。

③《会编》卷137。

④《金佗仿编》卷16《郑州捷奏》。

⑤《宋史》卷368《牛皋传》。

⑥《会编》卷151,《要录》卷53绍兴二年闰四月丙申。

⑦《金佗仿编》卷16《陈州颍昌捷奏》。

⑧《金佗仿编》卷16《陈州颍昌捷奏》。

⑨《宋史》卷465《李道传》。

⑾《要录》卷160绍兴十九年七月甲辰,在岳飞身后,鄂州大军进行缩编,仍保留此军名。

⑿《金佗仿编》卷22《淮西辨》,《金佗续编》卷21《鄂王传》,卷30《郢州忠烈行祠记》,袁甫《蒙斋集》卷20《岳忠武祠》(其三)。按北宋沈括《梦溪笔谈》卷5载有“银装背嵬打回回”之诗句。南宋程大昌《演繁露》卷9《背嵬》和《云麓漫钞》卷7对“背嵬”作了不同解释。“背嵬”一词应如《鄂王传》所说,“始于西番”。

⒀李延寿《南史》卷67《樊毅传》,《云麓漫钞》卷6。

⒁《历代名臣奏议》卷222赵鼎奏,《宋会要》食货50之14―15,《金佗仿编》卷11《措置杨么水寇事宜奏》反映直至绍兴三、四年间,岳飞并无水军。

⒂黄?o《黄文肃公文集》卷7《与綦总郎书(奎)》。

⒃《要录》卷126绍兴九年二月己巳。

⒄《要录》卷111绍兴七年五月己丑。

⒅《要录》卷132绍兴九年九月己亥,《中兴小纪》卷27。

⒆《要录》卷111绍兴七年五月己丑。

⒇《要录》卷132绍兴九年九月己亥,《中兴小纪》卷27。

家园 杨存中是杨家将的后人吗
家园 应该不是

要不然早都大书特书了,只有杨再兴沾一点边。

家园 说张俊治军严格有点搞笑把--他的部队就是兵痞
家园 我是读邓广铭先生的《岳飞传》得出这个印象的。

杨幺的五六万“丁壮”似乎未被编入岳家军。

否则后面没有理由去收编刘光世的部队,你想其它将领不过3,4万人马,若岳飞已有十万之众,如何还能再增加人马。

下面引文均摘自邓老的《岳飞传》,第九章 合并刘光世军的拟议和曲折

http://yuef.51.net/stuff/dgm09.htm

因此,三月十四日这一天内,岳飞接连收到了以下两道文件:

第一件是,诸路军事都督发来的一道《令收掌刘少保下官兵札》。《札子》的开头说:

诸路军事都督府勘会:淮西宣抚刘少保下官兵等,共五万二千三百一十二人,马三千一十九匹, 须至指挥。

其下即依次列举了统制官王德、郦琼、王师晟、靳赛、王照、王志、乔仲福、张景、王世忠、李进彦、副统制赵四臣、康渊等人下,各有官兵等若干人、马若干匹。《札子》最后的一段文字则是:

右札送湖北京西路宣抚使岳太尉照会,密切收掌,仍不得下司。准此。

由此可见,刘光世部,五万多人。

但是下面邓老又说,

刘光世部队的兵马将佐数目,差不多是岳家军的两倍。把这支部队并合到岳家军中之后,则岳家军的质量和数量,便要远远超过韩世忠或张俊的部队。

后面并引了,岳飞对张浚的一段话,

想讨平刘豫并非难事。如果把刘光世的部队合并过来,我即当率领这十万人马横截伪齐的北部边境,使金人不能出兵相援。刘豫势孤立弱,必然抵挡不住,如此则中原即可恢复。③

邓老这里给的出处是③《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九,绍兴七年三月乙亥记事。

由此可见,岳家军加上刘光世部才能到10万人,杨幺的那五六万人应该没有加入岳家军。从常理上讲,岳家军若已有10万之众,再去吞并刘光世部,也不合情理。

家园 我觉得这里有一个update的问题

邓广铭先生成书于解放前左右的时间,最终版也是1981年左右的事情了,而再这之后又有许多研究成果,而王曾瑜《岳飞新传》是综合了最新研究成果的合集,而且王曾瑜教授也算是邓老的学生,所以继承上不会有问题,不同之处就是新的研究成果了,尤其是军队编制的问题,有多少将,每将多少人什么的。另外对比邓书和王书,我就有感觉,《岳飞新传》对军队编制的增减更加注意一些,随时计算那些部队加入了岳家军,那些加入了后又被调走的。所以在这方面我更加信任《新传》

不过即使在岳飞传里面也说:飞今见管军马,兼拨到牛皋、董先两项共一千余人,合 飞本军,都计二万八千六百一十八人,辎重、火头、占破在内。欲望详酌,令湖南留韩京、郝两军

在潭州弹压外,将任士安,吴锡军马尽数起发,及江西军马内,今选择成头项者,勾拨三千人,湖北帅司崔邦弼、颜孝恭并拨付飞,相度分守。计此五项止是二万人,内有不堪披带、辎重、火头之数,不下三、五千人。”

这样的话在打杨么之前就有近6万人了,平定杨么之后,肯定是收编了不少部队,水军的从无到最强就是证明。

而且在岳飞传当中多次提到岳飞最终“吞并”(不知邓老为何用这个词)了某某部队,这样就应该非常多了。

而且后来岳飞由制置使胜任宣抚使后来又兼任营田大使辖区扩大,又有部队增加进来。

另外看我上次回复第一段的分析,只有5,6万人是不可能完成象岳飞那样四面出击式的北伐的。

还有你说的“从常理上讲,岳家军若已有10万之众,再去吞并刘光世部,也不合情理。”其实没什么不和情理的,因为高宗有那么几天对岳飞非常感冒说出了什么:“中兴之事,朕一以委卿,除张俊、韩世忠不受节制外,其余并受卿节制。”的话来。当然后来后悔了

家园 手头没有一手资料,只能瞎侃

也有可能后期,岳家军扩充到10万(但杨幺这五六万实在可疑)。绍兴7年,岳飞想合并刘光世部的时候,绝不可能有10万之众,要是那样的话,一是无法解释岳飞对张浚说的话,二是无法解释朝廷原来准备让岳飞节制刘光世部的立场,已经拥兵10万,还要吞并刘光世部,高宗如何能心安,谁敢保证岳飞不是另一个桓温或刘裕。

另外,再胡侃一下,岳飞5,6万人北伐还是有可能的,岳家军不过宋军一部,还有其它友军,金兵也不过10几万,况且岳家军已有同金兵野战并胜之的能力,又在故土之上作战。

家园 所以高宗才改变注意了嘛

高宗曾经非常信任岳飞,其实也很明显岳飞开始感觉不跋扈,而且也是自己真正使岳飞“起于偏裨,骤当方面”,当然可以信任,所以才说出““中兴之事,朕一以委卿,除张俊、韩世忠不受节制外,其余并受卿节制。”这样的话来。只不过后来老秦吹凉风才变卦的。

至于岳飞给张浚说得话更好解释了,十万可以是实数也可以是虚数,十一万人可以说我的十万人,十五万同样也可以这么说的。

至于“岳家军不过宋军一部,还有其它友军,金兵也不过10几万,况且岳家军已有同金兵野战并胜之的能力,又在故土之上作战。”

金兵大约十万,那还有伪齐的部队呢,他们动辄出征50万啊,虽然刘氏父子兄弟都是草包,用蒋介石的话:就算时五万头猪,三天共产党也抓不完啊。

其他宋军可以依靠吗,张刘二人不必谈,韩世忠3万人每次主动进攻成果很小,而吴家军,由于地理方面的原因很难给予支持,不但如此岳飞在打下了原属吴?d辖区的陕县后要求朝廷派人接替防守,却没人理睬,还是要分兵驻守。

咱们就算郾城大捷时的情况,岳飞自己跑到张宪所部那里,有18000人,王贵自己带兵,牛皋,董先也都各自带18000左右的人,还有几个小的统制官各带3000人左右,加上留守襄阳江州步兵算他6000人,水军最少6000人(这个数字完全瞎猜,多了不可能,但是少了就不是江上水军最盛的了)支持东中西三路粮草各1000人,还有驻守新占城池的部队,应该十万了。

好了唧歪到这里吧,我要回家吃昨天才做的哨子面了。

家园 确实如此

文章中进行了简化,主要是方便大家理解。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