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五年最佳战争剧《三八线》:替天行道,威武仁义之师 -- 脊梁硬
从艺术形式的角度看,三八线存在很多缺陷。比如情节拖沓,人物外形离志愿军很远,很多人物的变化欠缺合理性,军事场面粗糙等等。但是,她仍然不失为一部好剧。好就好在她准确的阐述了人民军队的灵魂,这是最近三十年未有的。
这个灵魂,就是突出政治,突出军队的人民性。
由于突出政治,突出军队的人民性,“这支军队能够始终把政治觉悟提得高高的,把学习空气搞得浓浓的,把士气鼓得足足的,把团结搞得好好的,把对敌人的仇恨搞得深深的,从而产生了巨大的精神力量,打起仗来不怕苦,不怕死,要冲就冲得上,要守就守得住。一个人顶几个人、几十个人、几百个人用,什么人间奇迹都可以创造出来。”
这是林彪对人民军队的描述,《三八线》就完整全面,具体生动的再现了这一描述。
片子主线索是硬骨头一连新兵李长顺的成长和战斗经历。但是,真正体现人民军队属性的人物是一连的指导员陈平和连长张打铁,指导员身上体现了人民军队的政治路线,连长则体现了人民军队的军事路线。在这两个人的指引下,李长顺逐渐理解和接受了解放军的核心价值观,从一个自由散漫个人英雄主义的渔猎户成长为一名军政双优的好战士。
电视剧里的硬骨头一连,始终强调政治,强调士兵的学习,强调官兵团结,强调战争的正义性,反对个人英雄主义,反对复仇思想,反对军事主义。因为坚持人民性,一连始终士气高昂,没有很多战争片中的悲悲戚戚。因为突出政治,所以他们爱护群众,优待俘虏,注意政策,没有很多战争片里为了胜利不择手段的冲动。
尽管片子里基本没有提到毛泽东,但是,看完之后,你就知道,这支部队肯定是毛泽东的部队,毛泽东的名字刻在每个战士的心里。
整部电视剧花的钱可能都比不上兄弟连一集的投资。。。
本来战争剧就是投入多,看得人少,还不赶紧点赞,吹毛求疵,以后谁还拍啊?
土共能打下天下,就是因为有陈平这样的指导员。
近年其他的片子,根本看不出土共为什么能得天下。
如果在上海,很快就变成顾顺章式的人物
也许太文艺了
历史的天空回想起来也不错
现代人基本都断发了,至于文身,不知道现在的人都是咋想的
亮剑开了土匪军队的先河,军队中的痞气、无组织无纪律、好汉主义被电视剧放大,再结合当时军队家丁化严重,二者一拍即合,我都怀疑这电视剧和军队中大老虎有着很深的联系。
潜伏则是把TG解放战争中战争的主要胜利因素归结到了潜伏在GMD内部的情报人员,亏了开国将军死光了,不然不把这些人抽成傻逼。情报很重要,更重要的是战斗的执行者——在前线的一线指挥员和战士,他们没有小资般的日子,咖啡、风衣还有美女相伴,他们只是一帮有了觉悟的泥腿子,用简陋的装备取得胜利。
抗日奇侠传这种电视剧,套路基本就是90年代的香港电影,换个马甲就上,简直就是侮辱看电视剧人的智商。但就这种质量的东西也能过审,我只能说“敌在中宣部”了。
这些年的文化产业大跃进,好莱坞类似的东西没出来,但是影院托拉斯这种资本主义的毒瘤学的倒是像模像样,以前是有时不注意会踩到屎,现在是用密集阵发射屎弹给你。
谍报人员拎着脑袋干革命,难道歌颂一下都不行?
你用哪只眼睛看见“潜伏则是把TG解放战争中战争的主要胜利因素归结到了潜伏在GMD内部的情报人员”?我看你完全是自己竖个靶子在打。
楼下有人质疑我的看法,那么我就说个套路:
风花雪月的谍战精英游走在GMD和TG之间,加上还有香车美女,主人公在做一些违背组织纪律的行为,总有一个脾气执拗啥也不懂的TG特派员站出来反对,然后剧情突变,主人公的违规行为拯救了整个情报网,用实际行动打了特派员的脸,最后还赢得美人心。
这种剧情看的是不是很爽,这是经典的网络小说爽文结构,既满足了普通人对民国时期奢华生活的幻想,又站在道德高点上,甚至还有政治正确。这是套路一,GoodEnd,这种戏多了,观众老爷不买账了,要创新。
于是就有了套路二,不是GoodEnd,前面还是这样,但是来一个悲剧结局,在主人公死之前要立好Flag,什么革命成功就娶你、回老家,有时还给你来个双主角,一好一坏结局,让好结局的接坏结局的盘,怎么虐怎么来。赚足观众眼泪,然后收获神剧以及大量好评。
现在编剧、写作也是工业化生产,套路是现成的,排列组合更换故事背景就能出现一个不算好也不算差的剧本。这就是我说的密集阵发射屎弹,直接噎死你,然后我们也说自己是文化强国,你看文化市场形势不是小好,是一片大好嘛。
套句电影里的台词,一切都是生意,包括情感的消费,然后TG政府是现在世界上第二会做生意的政府,第一是美国,而且差距还在缩小。说出这话的时候我自己都不知道是应该高兴还是难过了。
这个笑话和潜伏扯不上大关系吧
亮剑的确是没什么组织性纪律性
倒是之前黄渤袁泉的一个电视剧似乎可以这么讲,挺烂
张嘉译的借枪,你觉得算好算坏呢?反正挺虐挺惨
您这一大段跟您回复的质疑一点关系都没有
潜伏有一点是近年很少见的。余则成因为恋人、因为痛恨接收大员腐败、因为厌倦内战而成为TG的一员,而在他看到左蓝的遗物时,编剧让他大段地朗诵左蓝留下的为人民服务,从而完成了信仰的升华。这种情节安排这么多年来极其罕见,编剧兼导演姜伟生于60年代前期,不管他在剧中如何借古讽今,我相信他写这一段是真诚的,是向对那个年代的共产党人的致敬。仅此一点,就决定了潜伏与亮剑等众多热剧不能相提并论。
姜伟:年轻人对那时代不认识,对现代有认识,把联想转移到现代,网上年轻人多,一股脑地都拿到现在。孔孟之道多少年,为什么今天还存在?国民性是有传承的。为什么当年国民党会被西北那一角打得丢盔卸甲?如果你看到紧张、夫妻间的幽默也可以,看到那个历史阶段、斗争方式也可以,有个写剧本的专家说我很正面回答了,为什么有了共产党才有新中国,把深藏的概念挖出来了。在这个戏里谈信仰不到10次,算是很低了。
三联生活周刊:余则成有一个信仰的转变,他因为信仰左蓝而潜伏,左蓝死后,他的信仰破灭了,你怎么重建他的信仰?
姜伟:左蓝牺牲后有一场他读《为人民服务》,那是为他确定坐标。他懵懂地走上这条路,但上路后,引他上路的人死掉了,把他放入尴尬境地。他可以逃跑,拒绝合作,共产主义斗士是种口号,让他看到有信仰的人。他看到左蓝,看到秋掌柜为了掩护他咬舌,而另一方是站长和戴笠揽私活,这都是为了重建他的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