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论江苏高考事件的历史意义 -- 镭射

共:💬199 🌺1030 🌵21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4
下页 末页
家园 统一判卷

统一判卷有什么困难的?

现在试卷是先扫描到数据库中,之后大家在数据库中抽扫描图像出来判卷,不接触考生作答的试卷。

只要全国的试卷扫描到一个统一的数据库中,之后再随机派给不同地方的阅卷老师,大家不知道自己判的是那个省的试卷,自然没有作弊的必要了。

家园 北大清华一年才招不到2000人?

你骗鬼吧

家园 北京和全国一张卷的时候

北大清华山东的分数线比北京高80分,满分750,状元的成绩到不了700.

还是上海人精明,早早就自己出卷了。

家园 全国统一出题时一个宿舍的分差100-200分都有

是的,全国统一出题时一个宿舍的分差100-200分都有。很多时候让人汗颜,大家是不是生活在同一个国家。

家园 留学不一定有好前途

你放十多年前没有那么多留学生,一纸UIUC还也许能唬住人。大学不仅混的是学术,说实话能搞学术的人也是少数。还混的人脉,圈子和学校的资源。除非你留学不回国,移民。移民还要面对融入的问题。回国后,你看看国内各个用人单位怎么审查你的学历。其他我不知道,我单位对留学生如果美国不是排名前100,英法德一般前二十左右,其他小国一般就认一两所最著名的。剩下都当成二、三本学生看待。这几十年留学回来,水货也很多。人力资源也学聪明了。国内大学有自己的圈子,人脉、校友等等,就业有学校操心,多年来各个大学也形成自己的就业渠道和合作单位。留学生现在回来,大多数也是到处投简历。甚至就业渠道比国内学生还少。

其实也是北京的家长视野窄,国内有很多学校专业都是独霸某个行业。毕业后收入也相当不错的,只是这些家长信息不对称而已。这些学校在北京招生的分数不高的。死抱着北京不放,你又不是要进中科院最后成为第二个于敏,考北清干啥?

家园 我高考的时候广州搞标准分,动辄就600多分,好吓人的

学校的有些老师不明白咋回事,就让他们做学习委员、课代表啥的帮助成绩落后的同学。结果,半个学期下来,才发现他们才是最应该被帮助的

家园 民大附中这事怎么成北京自己的事儿了?

莫非这政策是北京定的?

家园 我周围就有不少孩子放弃高考,出国读书了
家园 出国混人脉某些方面也是有优势滴

一所外国大学华人再多,圈子也比起国内小很多,但官二代富二代却相当相当的集中,这种条件在国内大学是很难碰上的,善于交际的话,交几个官二代富二代的狐朋狗友,有时人家发句话你就能少奋斗几年,呵呵。。。

家园 一个清华外地生的自白:北京学生和外省学生的差异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619cfa70102w6as.html

小编按:每年此时,黑京的帖子总是一个比一个狠。尤其是“400分上北清”,从未停止过。但凡有点脑子的人就知道,这种事儿是不可能有的,但为什么谣言也能呈几何式增长,星火般燎原呢?因为满足了一部分人对北京高考的想象,以达到自己受迫害的心理。

这个谣言的来龙去脉,前文已有介绍。今天要说的,是另一个问题,北京孩子,进入北清后和其他学生有没有差异?

这是此前知乎上的一篇文章,是专门对此的回答。作者来自陕西,出身清华,文章非常客观,写得也有趣,值得一看。

我想我有必要开宗明义地讲一下,我只是陈述我这些年的见闻。我老家在农村,初中就读于一家小县城中学,高中来到省会城市,大学考到北京,大学期间还辅导过学生,我亲身体验到了中国各个发展程度不同的地区在教育资源上的差异。

至于社会是否公平,制度是否合理,不在我讨论范围之内。所以如果你觉得我描述的现象不公平,那也请你想清楚,我,就是你所说的不公平遭遇的实际经历者、承受者。

我相信我的答案还是道出了一些人的心声的,所以我也希望有的人不要把赞同我的回答等同于维护这个制度,谢谢。

本文中提到的北京学生,特指就读于清华北大的北京学生。

作为一个外地考生,我曾经一厢情愿地以为,清华北大在北京招生名额多,所以北京学生比起我们一定弱爆了,你们有啥了不起啊,信不信来陕西我分分钟考死你啊。呵呵,老子来清华了,你们就等着给我们垫底吧。

结果实际上,北京学生的表现整体上是比较优秀的,而且实际上名牌大学里比较容易堕落垫底的是小县城学霸……

小县城教育条件落后,学霸为了考入名牌大学在学习上投入的时间要多于京沪大城市学生,兴趣爱好、视野就逊色了。

别的答案、评论里有不少人质疑才艺的作用,并且玻璃心地认为我说大城市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发展自己的才艺,所以素质更高更应该被录取。才艺最重要的价值不是拿来比较考核,才艺最大的作用是丰富学生生活,让人快乐起来。

我说小县城学霸容易缺少发展个人才艺的机会,不是说他们素质低人一等,而是他们太容易把考第一当作自己唯一的爱好了,但是当他们到了强手如林的名牌大学,第一名离他们远去之后,太难找到生活的乐趣所在了。

评论区里有种观点很有趣,意思是说“从落后地区考入清华北大的学生天赋上自有其过人之处,所以……”。这句话符合大多数人的想法,但以我多年来的实际观察,对来自教育相对落后的地区考入名校的学生而言,这种想法带来的负面作用远大于正面作用。对他们来说,最重要的不是相信自己的杰出而是接受自己的普通,不是盲目相信自己在中小学时代神话将会延续,而是从独立完成每一次作业、跟上每一堂课开始做起。

而他们的普通,并不是彻底的泯然众人,而是在优秀环境中的普通。但是的确有许多人没有完成从“英雄”到“凡人”的心态转变而堕落。但只要坚持下来的人,最终取得的成就还是不错的,但是在他们所比较的环境来看,他们取得的成绩依然是“普通”的。

而北京学生的优势在哪里?

视野、才艺这些容易引起争议的,我就不说了,只说学业。

北京在基础教育上的优势之大是我在外地的时候难以想象的。

我曾经在北京一家教学机构长期辅导高中生参加物理竞赛,也带过多年的家教,北京优秀的中学生的水平真是好的出人意料。

而且我发现,尽管清华北大在北京招生名额很多,但是父母教育程度不高的北京土著家庭却很少有孩子考上清华北大。

就我在北京的生活经验来讲,尽管清北在北京的招生比例远高于外省,但是对于很多土生土长的老北京而言,清北还是那样遥不可及。

我甚至可以讲,清华北大在北京的招生名额,多数被那些早些年通过自己努力考入北京、留在北京的外地人的后代所瓜分。

我在清北认识的北京同学,大多数父母教育程度都很高,就职于北京的政府机关、高校、科研院所、高科技企业等。

你只要想想,每年有多少学生考入北京的高校,然后留在北京继续发展就可以理解,北京的学生家长这个群体相比外地学生家长这个群体,在教育程度上的优势是不断扩大的。

清华北大纯理科专业的学生,有不少因为就业的压力选择当中学老师。

我当年在做物理竞赛的时候,老师把很多题目讲的绕,而我吃透这些题目后就非常简洁直白的做了出来。我在给我的学生讲的时候,学生就会觉得这题目原来这么简单直接。

其他的答案、评论里反复提到一个事实,就是北京高考题难度比较小。但是北京的尖子生日常训练的题目,难度绝对是不小的。而且水平较高的老师往往把难的东西讲解的很简易,所以北京的尖子生也往往自以为自己学的东西很简单。

学习好的学生不是刻意教出来的,但是往往是熏陶出来的。教育程度比较高的父母、老师熏陶出成绩好的学生,容易太多了。

北京学习最顶尖的学生是非常强的。而且近年来的趋势是北京最优秀的学生选择直接出国,而不是上清华北大。

最后,我对那些即将进入清华北大的外地考生,特别是小县城的考生说:你们的确比北京考生付出了多得多的努力,但是你们多出来的努力并没有用在学习新知识上,只是重复性的训练以求少犯错误而已,而你们将来的北京同学,有不少已经在大学的课程上走了很远很远了。

我再补充三点:

1 我只是在陈述事实,我并没有表达”北京人考清华北大更容易是合理的“这样的观点。

2 我扫了一眼评论,发现有一些人热衷于用开国领导人举例。的确,以今人的眼光来看,中国的开国领导人普遍文化程度是不高的,也没上过名校,但是考虑到当时中国识字率之低,文盲数量之庞大,战乱、饥荒之频繁,而他们能在学校念书,并且在念书的时候能够接触到各种政治思想,这说明:在大学教育日益普及的今天,以今人的眼光来看,他们的确文化程度不高;但是从他们所处的时代来看,他们的起跑线真的领先绝大多数人太多了。

同理,那些认为科举给了寒门弟子机会造就了社会公平的人都没有认识到,古代农耕社会下,能读书接受教育参加科举的人,普遍来自士绅阶层,他们的家庭条件比绝大多数人优越太多了。所谓的寒门弟子,也是和皇亲国戚相比的。把科举理解为现在交百十块钱就能参加的高考,实在是太不了解古代社会和现代社会的区别了。

3 中国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的确有一段基础教育的黄金年代,但是这段黄金年代即将成为历史,落后地区和大城市在基础教育上的差距是在不断拉大的。

我的父亲当年在陕西的一个农村读书,而他的高中数学老师,是西北大学数学系的教授。

为什么?

文革。

文革的确迫害了很多优秀的知识分子。很多本来大有可为的知识分子,被迫劳动改造,但是颇为黑色幽默的是,这又让很多偏远落后地区的孩子误打误撞地接接受到了比较好的教育,比如我的父亲。

在那个政治运动如火如荼的年代里,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学生在政治运动中卷的太深了,而我父亲这样落后地区的人,反而有了安心读书的时间,并且在被下放的知识分子的教导下,学到了很多东西。

我父亲这代人,在高考之后很快就崭露头角。

而我父亲这代人在考学的时候,城乡二元制是很森严的,农民是农民,干部是干部,许多来自农村的优秀的孩子,因为急于摆脱农民身份,加之信息闭塞,报考的志愿往往严重低于他们的水平。很多本来学习非常优秀的学生,误打误撞成了小县城的中小学教师。他们凭借扎实的功底,创造了落后地区基础教育的第二波奇迹。我清楚地记得,我初中的时候一个中年化学老师,做初中数学竞赛题,如同砍瓜切菜,比很多年轻的数学老师都要熟练。

但是这第二波奇迹,也在逐渐离我们远去。因为小县城出现这样优秀的老师会很快被大城市的中学挖走,而且这波人,也到了退休的年纪。

以陕西为例,曾经考上清华北大的学生在各个城市、县城是比较平均的。但是这些年,清华北大在陕西的招生名额日趋被几所超级中学垄断,而周边的小县城,年级第一能考个西安交大就谢天谢地了。

而那个小县城基础教育的黄金年代,是以无数优秀的知识分子,被迫扎根在基层从事基础教育为代价换来的。

而现在,这样的情况恐怕再也不会发生了,所以奇迹之后,再无奇迹。

---------------------

我的观点,一直是北京2014年,570分以上的,上名校难度跟外地差不多。610分以上的,上名校难度更高。

从公平教育的角度,北京可以适当降低570分以下的录取率。(570分以下的一本,二本录取率)

国家对北京现在的政策,居然是降低570分以上的录取率。使得北京高考的不公平状态,更加扭曲。

通宝推:随风而去,繁华事散,友竹,桥上,
家园 建议对比发达地区

比如说这次闹的凶的江苏学生

家园 请先回答楼上的问题

北京2014年,570分以上的,上名校难度跟外地差不多。610分以上的,上名校难度更高。

这个依据何在?人家拿数字说话,你的回应总不能都是感觉吧。说起感觉,我们的感觉呢,最直观的,就是高考移民,本来成绩平平的学生,移到北京上海,突然就清华北大上交大了,而他原来学校里面比他成绩好的,不过是个二本。

我们并不在讨论高考分数是否能说明学生进大学之后的表现——分数能不能衡量一个人的能力和潜质,那是另外一个问题。我们是在入学标准是高考分数的大前提下,讨论“现有的方案是否公平”的问题。

说到这里我有个疑惑,北京教育局是怎么控制北京学生不刷题的?这种事,只要有一个刷的,就免不了大家都刷,刷来刷去,分数就会水涨船高。如果学生素质再高人一筹,北京的高考简直就可以变成鬼门关,来一个灭一个,自然就没有外地人啰嗦了。

通宝推:我们的田野,七天,
家园 看来看去,还是科举制度好啊。

先乡试再殿试,这下子可以公平了吧。

清北,985和211可以这么招生。现代进士取仕。

家园 提醒一下,教育部不是北京开的,权贵也不是归北京的那个是

全国的权贵,不是普通北京人的。教育部的政策不是普通北京人鼓捣出来的,对权贵的照顾普通北京人也对那个买不了单。

换个首都,也会一样的。

家园 中国几乎没有傻官

有的是坏官。好比慈禧卖国,是为了保家,而不是没能力。分析政策,看屁股不看脑袋。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