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第四章 新经济下的新中国 -- 史文恭
网上不少发言很情绪化。
我倒很认同你这个观点:“不过那时候到处都是人口爆炸理论。这个决策倒也不是谁的责任,只能说人的认识很难超越历史局限。”
https://www.ccthere.com/article/3941350
让你回去尝尝这个代用品棉籽油?
与其说他懂经济不如说GCD的干部都懂动员、集中、掌握所有资源以实现自己事先设定的目标——不计成本
这些政策的实施和成就,都是依托强大的新政权而取得的,例如和上海投机资本的斗争,在党史中间被格外渲染了一通,还把资本家的拍马屁话语当真来评价这个政策成就。其实平抑物价必然要取得胜利,这是弱小的投机资本和强大的GCD政权之间力量不对称所决定的,由于GCD政权掌握着强大国家机器,就有着空前的资源动员和调配能力,还掌握国家政权能够适时地采取专政手段抓捕奸商,再配合以垄断为特点的舆论支持,这个对投机资本的胜利乃是必然的,而且还是在力量对比相当悬殊的情况下取得的全胜,以中国投机资本之弱小,根本没有可能与新政权博奕并取胜的可能。后来的各项经济工作,都一样是依托强大的新政权,新政权中间相对高效的干部队伍。正是这支服从性很强的干部队伍成功地推动着各项经济政策的实施和落实——无论其多么地荒唐和残酷,如统购统销,公共食堂、大跃进。
这根本谈不上是高明的控制和管理的结果,也就更谈不上懂经济了。
强大国家机器来自你的想象,陈云又不是靠排队枪毙控制通胀。
蒋经国也有这些,一票的南美国家到希特勒都有,都没有必然到哪去。
陈当然是凭借强大的政权,强行制止了其他硬通货的流行。专政不仅仅是枪毙,只要把几个大的抓了,下面的打桩模子当然就散了。
蒋经国抄杨子公司抓杜维平时通胀也有所缓和,待到放人、放货自认打虎失败后通胀自然一发不可收拾,报复性反弹。
陈云能利用国家政权打败投机力量,说明他不仅懂自己这边的经济规律,同时也懂对手那边的经济规律。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嘛。
如果他只用国家强力蛮干,那也能惨胜。实际上不是这样的嘛,陈云在上海胜的很漂亮。
不讲毛主席打下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基础,不讲人民公社发展起来的化肥工业,光想着靠小岗村的十八个手印过上小农经济幸福生活
难怪现在裸贷横行,良心短缺
人家说得多么生动哦
100克油。。。。几小勺。。。现在呢?
搞宣传工作一定要有良心哦
举两个例子,一,文革期间辽宁每人每月只供应三两油,陈锡联落了个陈三两的外号,骂声至今。那个“豪哥”愣说堂堂上海每人每月只供应二两,比辽宁还不如,咋没听说上海有谁被起外号叫X二两呢,咋没在粉碎四人帮后被作为四人帮及其爪牙“迫害上海人民”的罪行控诉呢?
二,就在不久之前有个讨论,就是上海在文革时期的猪肉是畅开供应,根本不用肉票(金大陆教授(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撰写的《非常与正常——上海“文革”时期的社会生活》),相反是文革结束后直到92年,这十几年里先后断断续续地使用了七八年的肉票。用最简单的常理推断,上海一方面畅开供应猪肉,一方面“只供应二两食油”,骗傻子哪?
而是为了灾年的时候能补得上那关键一口,补上这关键一口粮就不用卖儿卖女,就不用人相食。
旧社会农业生产力非常低下,现代社会丰衣足食的人,哪里能想象出亩产百斤粮是什么概念?就是几千年来的农业生产力的平均水平。新中国把官僚地主阶级消灭掉,可是没法马上提高农业生产力,以前农民农闲时一天只能吃顿稀的,农忙时才能吃两顿饭,一干一稀,如果没有地主阶级的残酷剥削,农民一定会放开了吃,吃剩下的一定要囤起来,备灾这两个字可不是开玩笑,备灾做不好就意味着人间惨剧。
所以总结来说,刚解放那阵,农业生产力没有得到提高,农民如果自己放开了吃,根本不会上缴几粒粮食
人口老龄化的恶果,不是什么量子力学、纳米技术之类的尖端科学,常人无法理解。三十年前,我身边的国企工人,农民,小学教师这些教育程度普遍在中等及以下的都是非常清楚的,并且对一胎化怨声载道。我不相信领导层的人及其智囊不会见识不如这些老百姓。“历史局限”只不过是领导人的“个人观点”以及舆论控制的结果。“‘到处’都是人口爆炸理论”的所谓“到处”,仅仅是党媒可以触及的地方而已。当时我们周围有工人评价,这是“爷爷吃孙子的饭”。少养娃都去消费,爽了这一时,等到自己死了,下一代倒霉。“哪管我死后洪水滔天”,是他们给邓小平的评语。
http://cpc.people.com.cn/GB/69112/83035/83317/83596/5738285.html
再想想后来的饥荒形成路线。农业问题很复杂,公有制下一直形成好的解决方案。
1953年春,局部地方出现霜灾,到1953年秋,农民惜售备荒不愿将粮食出售,无论是卖给国家还是私人粮商,致使国家粮食购少销多的局面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