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昨天在海外校友群与老大学生果粉的对话 -- 脊梁硬

共:💬208 🌺2671 🌵62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4
下页 末页
家园 据我观察

那一代红二官二的果粉美分比例更大一些

家园 这些人是文革最大的受害者,本来可以骑在老百姓头上作威作福

本来可以骑在老百姓头上作威作福的。结果毛不让。其实那波人跟老百姓比够幸福的了。

家园 本不屑于乱斗,因为谢谢你的花

说小将没有逻辑,还真不冤枉。

ps,按照您的理论,抗战的时候那么恶劣的环境,去做汉奸才是正常人应该做的选择,能坚持抗战就是雄奇了,共产党那样打入敌后简直就是超人了么,幸好中国还是有很多英雄才没有亡国。

你这意思是说,在恶劣的环境中也有举反旗的英雄,很多,是吧?

你隐含的意思是说,在“那时”的环境下,层主的上一辈,还有层主这一辈(新三届),也应该不要沉沦,应该举反旗,反潮流,对吧?

小将们把“那时”的环境美化成世外桃源,现在都不允许人家反反,虎视眈眈,谁反跟谁急,却责难人家“那时”屈服于环境,不敢反其道而行之?这逻辑够混乱吧?

且不谈抗战的环境也没你说的那么恶劣,全民民族意识高涨,既有果党领导正面战场,还有共产党抗日民主政权做中流砥柱,又有苏联一开始就在两边力挺。要真到了满清,可不,最后要去根辫子都像铲了祖坟似的了。

家园 所以说,脑子是个好东西。
家园 文革中没倒霉的,多数在文革后被清算了

记得有个开国少将的儿子。请父亲打招呼上大学父亲不同意,他满腹怨言。后来父亲打了招呼,他上了大学。等他到了学校后,发现自己的农村同学生活之贫困,超出想象,觉得自己并不了解中国的社会,为自己走后门上大学觉得羞耻。再后来学校组织同学到农村,农村的贫穷落后让他震惊,于是不顾学校领导的劝说,坚而决之的退学到农村插队落户、劳动。在文革中成为正面典型。这个人在文革后差点倒霉,不过由于父亲的关系,没有被清算,好像终老农村了。

兰州河友说的对,根子在上面。这些人在文革中受了委屈,文革后上层自己否定自己,这些人自然牢骚满腹、各种不满。

家园 你的领导他们这辈五十年代的就是吴敬连他们这拨人呗,

以吴为例,到美帝家留了两年学,学了点市场经济的皮毛,回国后就吃市场经济理论这碗饭,抱残守缺几十年,眼里心中只有市场。说他崇洋媚外是冤枉他,就是心理上跪倒了跪久了,站不起来了。文革后改开初出国的和一心想出出不去的,都有这个问题。

通宝推:桥东棒棒,
家园 不要随便发誓

洁如的母亲走进来,蒋介石解释说要他妻子“出国五年”。

母亲问:“你说五年,是说真心话,还是只是说来哄骗我女儿?”

蒋介石答说:“我发誓!我说五年,就是五年!”

洁如的母亲说:“很好,那么我们就在菩萨面前发誓。”她拿出三炷香、一对蜡烛,在家里的神坛前点起来。洁如说:“介石毫不犹豫,走向神坛,在菩萨面前发誓:‘我保证自今天起五年之内与洁如恢复婚姻关系,重做夫妻。如违誓言,菩萨可以惩罚我和我的南京政府。如果我在十至二十年内没有履行对她的诺言,菩萨可以推翻我的政府,让我永远不得立足于中国。’”

通宝推:桥东棒棒,
家园 舆论环境只是一个方面

当年的科研环境也不好,国家能给的科研经费很少,单位必须搞“横向联系”,自己去外面找客户,才能挣来一点可怜的研究经费。但客户提出的要求一般都是短平快的结果,很难在这样的基础上做更高深的研究。

人的一生只有几十年,做研究的黄金时间大概也就在25到40之间的十几年,一晃就过去了。能赶上中国经济起飞的高速发展阶段,是你们这代人的幸运。比我们更老的那批人,很多人才被浪费了。我们这批人,如果都留在国内,也必然会有相当比例的人才被浪费掉。这不是谁的错,而是国家还没发展到现在这个程度而已。

通宝推:脊梁硬,
家园 呵呵

这4条都是基于后来的成功,推想以前的当然

这在逻辑上也有合理的成分,对有朴素的阶级感情的同志这就够了

我不太理解你这句话的意思。什么叫“也有合理的成分”?

我所列举的四条,不是因为“成功”,而是任何人都无法否定的历史事实。而这些事实之所以成为现实,必然需要一定的条件。没有这些条件,它们不可能成为事实。就好比一个神枪手必须要有好的视力一样,这是必要条件。只要承认这些事实,就不能否认那些必要条件。这难道不是起码的逻辑吗?

家园 老兄也是推心置腹,对八十九十那些年我也有同感

科学春天年代国家简直是放弃。邓小平短平快理论的结果?

我九十年代大学毕业后读研究生。我们那些硕士生每个月的助学金只有七十来元人民币,这点可怜的钱只够吃白菜和馒头。我们实验室做植物组织培养需要的琼胶居然要靠小师妹在北京中科院做实验顺手牵羊拿回来。

这种情况下,确实难以对留在国内前途有多大信心。

通宝推:桥东棒棒,
家园 老邓做此选择也是无奈

中国前三十年的政策是重积累,轻消费。这是为了能尽快给新中国提供安全的保障,尽快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工业基础,使中国早日工业化。但因此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的就比较慢。经过文革动乱,生活水平甚至更有所下降。老邓复出后,国际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世界大战的危险已经基本排除,中国也不再面临战争的现实威胁。为了加快建设,就必须开放。而开放就会让人们看到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巨大差距,就必然要经历一个理想幻灭的阶段。为了政权的稳固和国家的长远利益,就必须尽快度过这个理想幻灭的阶段,那么唯一的选择就是压缩一切积累,尽可能地满足消费的需求。

现在回过头看过去,批评前人的选择是容易的,理解前人做选择时的无奈就不容易了。

家园 我听老师说一位清华知名教授,传热学的,做多孔介质传热实验

到建筑工地捡砖头。

通宝推:汪洋中的一条鱼,
家园 理解你的选择。

只不过,照你这么说,77年以后国家就不该招那么多大学生?

而且建国初条件更艰苦,钱学森、郭永怀那些人就更不该回来了?

我可以理解你个人的选择,但是作为公派留学生,学成却不回国难不成就没什么错?

通宝推:桥东棒棒,
家园 那是找实验材料吧,

粗看还以为活不下去要靠搬砖头营生呢。

这很正常,八十年代那会儿复旦生物系也有些老教授会逛逛菜市场、花鸟市场买些材料做实验用。而且据传60-62那几年,协和医科大学有些教授晚上会从大街上往学校里搬尸体,所以才有后来上人体解剖课他们的学生们不用几人拼一具尸体。

家园 真的是无奈吗?80年代也太作了吧。

根据河里的数据,79年杂交水稻全面推广,玉米小麦良种掖单2号、小偃6号也同时成功,73年进口的13套大化肥投产,加上农田水利建设完成,正是农业前期投入收获的时候。

工业方面,大庆、胜利油田产量上去了,国际石油危机导致油价暴涨,石油出口创造大量的外汇;73年进口的大化纤也开始投产,也到了前期投入收获的时候。

可以说,从70年代末开始,中国就进入了收获的季节。既然钱多了、粮多了,为毛科研投入少了呢?为毛军队开始经商了呢?为毛86、87年就开始乱发钞票,88年就开始物价闯关、89年就闹出大事件了呢?钱都哪里去了?

河里的数据说,85年进口轿车10几万辆,84、85两年的轿车进口量是前32年的2倍多。进口轿车和提高百姓的生活水平有什么关系?降低积累是为了买轿车?

而且,如果开放是为了加快建设,为毛还要大规模出口石油呢?加快建设,石油是血液呀。

80年代我的年龄不大,具体的感觉不清楚。但是83年严打,随便杀人(史老七有一个帖子,说一个老实巴交的北京市民,在挤公共汽车的时候,被挤下来,不小心拽掉了一位女同志的裤子,枪毙);86年安徽学运;89年大事件。说整个80年代乱糟糟的恐怕没问题。

作为90年代的研究生,我觉得中国在90年代付出的代价太大了。具体不说了,最典型的是2000年乡党委书记李昌平上书总理,描述了农村惨状。还有就是工人大下岗。然后99年大使馆被炸掉了。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到最后,工人农民两大群体都被牺牲掉了、国家安全也出了问题。让我们怎么理解他们的选择呢?

通宝推:王铁墩,桥东棒棒,梓童,师兄,hwd99,newbird,侧翼,林风清逸,汪洋中的一条鱼,纹石,浣花岛主,jhjdylj,迷途笨狼,卢比扬卡,繁华事散,李根,脊梁硬,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