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有关运十部分细节 -- catspace

共:💬193 🌺842 🌵37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3
下页 末页
家园 别的项目核心领导没有下结论,还有咸鱼翻身的一天,运十不同
家园 计划经济时代上海货就是质量的代名词。
家园 ?

一直以来上海制造意味着品质保证,尤其计划经济时代,上海货绝对是质量优秀的代名词,自行车,缝纫机,手表,食品,日化产品......

家园 老兄可知道商飞的股份中上海市政府有很大一块?

应该就是由此历史沿袭下来的。。。。

家园 你也说了那是计划经济时代

现在可大不如前了,何况计划经济时代统购统销,很多产业上海企业根本没有竞争对手。再说那年月,用料都实在,其他企业的产品未必差。改革开放之初,我父母所在在三四线城市的区属小厂,也随大流生产电风扇,那电风扇我家用了20年。厂都早倒了,可电风扇还能用。这质量应该也不差吧。现在上海出的电风扇,那质量,还不如这种作坊式企业呢。

家园 有关大飞机的科普

http://www.afwing.com/aircraft/china-jumbo-jet-part1.html

这是讲大飞机设计制造的科普

http://www.afwing.com/aircraft/china-jumbo-jet-part2.html

这是对ARJ21的科普

http://www.afwing.com/aircraft/china-jumbo-jet-part3.html

这是如何评价大飞机的科普

只要关心中国航空业的都知道上飞技术差,只会靠政治地位抢项目,这也是我判断运十党关心的不是运十而是上飞的理由,因为真正关心中国航空的人不可能不知道上飞的技术水平。至于说上飞变成这样是成立上飞集团以后的事情,从他们如何对待全国支援运十项目的技术人员就知道这话有多可笑,这些人员来上海工作十多年了,青春跟才华都贡献给上飞跟运十,难道他们就不想留在上飞?或者说上飞真的想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一年调动一批,即使不能把全部人留下来,把技术骨干留下来保证设计队伍是完全可以做到,可是上飞有做过这种事情吗?

家园 按照你的唠叨,沈飞更牛逼

一个“机翼还是榔头敲出来的”就大惊小怪了?

运十下马之后,1987年,和平典范,中方将2架歼-8Ⅱ战斗机交给美国改装。话说当年美国人发现同时运来的两架同型飞机零件居然不能通用,当时就目瞪口呆惊呼不可战胜了----这战斗机是手工打造的啊!这帮中国疯子在用顶级奢侈品的标准造飞机啊!沈飞太牛逼了

家园 不知道是该哭还是笑
家园 看一下资料就知道这纯粹是运十党在甩锅

改开以后不管是经费还是支持都没少过,不然你以为运十的发动机还有波音的资料从哪里来的?

家园 运十党还能改《邓小平年谱》?你是来搞笑的吧?
家园 你不看看邓说那句话时是什么时候?

而且邓那句话一点都没错,运十3号机完成了一半以后还要中央再拨3千万才能完成,我们反推前面就可以知道文革以后中央给运十的项目的拨款不会少于2个亿 ,在这么高投入下造出一个不管是军方还是民航都不要的飞机出来,因为预算紧张不想继续投资是非常正常的的决策。

家园 文革以后中央给运十的项目的拨款不会少于2个亿 ?

你别想当然了。

家园 71年到73年是总体规划,73到75年是生产准备

75年到79年是制造装配。运十5个亿经费里面有1.5个亿是建设经费,这里面有据可查的完全在文革期间完成的就只有五千万,剩下的明确在文革后投资的有3千万,其他的即使不算。然后是投在飞机上面的3.5亿,我们算设计准备阶段跟后面制造试飞阶段各花一半经费,文革以后国家在运十最少也投入了两个亿这个计算是没有问题的。

家园 你的资料有误,制造从73年开始。

73年就开始制造零件,大量生产是在74-76年。1、2架部、组件交叉铆装,第1架76年7月完成全机铆装,也就是说第2架部、组件铆装基本是在文革结束前进行的,文革后主要工作就是整体铆装、总装。

家园 零件是从73年开始造,可是文革时期质量根本不行

熊焰老先生的《回忆地方办航空的二、三事》里面清楚地说明这点,运十1号机76年运到陕西,后面花了两年时间不断进行整改直到78年11月才进行静力破坏试验。2号机也在78年跟79年进行了两次排查,更换了大量不合格零件,而且从上海航空工业志第二章第7节可以看到,大量新材料跟系统都是在文革结束以后才研制完成了。

六 打到四人帮 挽救运-10飞机

运十飞机及其配套的915发动机的生存性究竟如何,能不能使用,关键就是质量如何?这个问题真是一言难尽,很难用几句话说清楚。在“四人帮”统治下,运十大客机的粗制滥造是出了名,被他们一伙闹得臭名远扬,正直的同志,不明白全过程的同志无不嗤之以鼻,我们只有说运十的“出身”不好了。“四人帮”垮台后,情况大不一样,有很大的改进。

在“四人帮”统治上海时,他们一伙人确实在胡闹,从生产和技术的管理上,确实存在严重问题,造成产品质量低劣,这是众所皆知的。如推行不做试验的所谓“新路子”,第一架飞机还在部装时,未做试验,第二架、第三架即已铺开投料,造成返工报废、浪费惊人。试制的第一台915发动机刚上架调试,第二批四台件即已投料,加工过程、试验、测量都无记录,致使出现故障无法查对批次和进行处理。

特别是他们在反对“管、卡、压”的口号下,推行他们提倡的无人管理的“新路子”,敞开仓库大门,实行领料无凭证、生产加工无定额,任人进出库房,任意取材料、取零件。结果造成材料、零件、样板成批报废,满地乱丢,又逐步发展到加工零件取消验收就入库的“免检接收”。

汽附一厂组装915发动机,总装的零件供不上,则由工厂领导亲自带队开车到零件加工厂去“抢收”,回来后装配出第一台发动机。后来发现仅第一台总装时就有材质差错达448处,其中原材料不合格或错料的有44处;未经热处理及其它不合格的有62处;材质情况不明的有342处。

加工配料中废品很多,如第一台915发动机外涵叶片耗用了200台套的材料才挑出一套合格的叶片来,报废材料价格多达450万元。1975年7月首台915发动机要上台架了,在上台架前发现必须更换的不合格零件就有50多种。在这种情况下,10月上台架试验的第一台发动机,其试验结果表明有五大故障。除了燃油分布器漏油外,其他四大故障排除不了。这样质量的发动机没有试车合格和经过长期试车,没有其他试验,就凭几项指标(推力、转速等)就向北京上报915发动机试验成功,可以装在运-10飞机上进行试验。经过多次激烈的争论,在我们的强烈坚持下,最后确定:1、915发动机不能报试制合格;2、运-10飞机不装915发动机的试制品,只能装4台美国进口的“JT3D—7”发动机,待915发动机试制合格后,装1台在波音—707飞机上进行空中试验,待第三轮7台试制合格后,挑选4台915发动机再陆续串装于运-10飞机上;3、在装运-10前,利用波音-707飞机的2402(注:原中国西南航空公司4架波音—707之一,B-2402为注册号)逐台串装,在空中试验,再转而装于运-10合格的飞机上,避免试装时,安装质量没有把握的915发动机。这一方案总算是通过了,没有再强调运-10上天必须安装上海制造的915发动机来试验。

运-10的静力试验,在当时确实是捏着一把汗,硬着头皮将飞机送到耀县623所,反正听天由命吧!在5703厂生产装配时,情况是十分严峻的,我们已根本控制不了质量了,也明知没有把握,只有“走着瞧”了。那时工厂的工艺纪律和生产管理相当混乱,使设计组的设计人员及5703厂的工人和工艺员、正直的干部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但也毫无办法。航办派懂行的干部到工厂去,出发前,领导们都叮咛他们不要说话,不要批评指责5703工厂。如果说了句不符合“四人帮”那一伙人的话,就会有人立即反映到市某些头头那里,就要受到指责和批判。

1976年6月14日组成了以赵杰、汪万年、王关发、王庆功、魏汗山、柴荣、司国均、周银海等八人静力试验领导小组,并派遣设计组、工厂的技术人员、工人、有关领导大约300人的一支队伍去耀县623所作静力试验,由“708”办公室主持。为了满足运-10的静力试验的需要,国家又投资了1400万元,在623所原试验大厅的基础上,扩建了72米跨度的加载达150吨的厂房,供运-10使用。1976年9月23日上午从上海运去了运-10第一架静力试验机,当时不少工作都来不及完成,后来带到了623所去继续加工铆接和装配。

1976年10月,大地回春,中央一举粉碎了“四人帮”。“四人帮”倒台了,全国包括上海全市人民无不兴高采烈。这一下,运十飞机的生产研制也解放了,可以认真讨论生产研制中存在的问题,也批判了“四人帮”违反科学,违反生产的规律的作法。这时群众提出的当务之急,是如何拯救运十飞机,不能再盲目地做静力试验,我们是运十的主人了,不能让“四人帮”破坏的恶果再继续下去,致使运十的静力试验失败,必须采取紧急措施挽救运-10的静力试验,立即排除运-10的故障,使之试制成功。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当时立即组织了有关设计人员、工人师傅、工艺人员从上海去耀县,就地检查运-10飞机加工生产的质量和故障,对照资料一项项地查,一个个部件、零件都不漏地查,就地排除故障和隐患,以尽可能地保证符合图纸、资料的要求,保证加工铆接的质量,保证强度合格,保证静力试验合格通过。

第一次在623所复查故障,重点先反复查了8个大部件,共查出895项故障。从机身大开口和几个主要肋中均发现有制孔毛刺、孔椭圆、铆钉用错、铝铆钉代替钢铆钉等问题。这不是个别的,而是一条条,一片片的非常严重的故障。有些人还认为不需排除,认为加工有困难,说在上海生产时,是经过故障单处理同意了的。在我们的一再坚持下,最后统一了意见,只要是故障,这次查出来了,全部要排除,要达到合格。前后从上海派出了3批人员,进行了3次复查,真是问题成堆,3次共查出故障达1500余项之多,除了铆接的各种故障外,仅小钉代替大钉,一处一片就多达100多个,甚至插上钉不铆、漏铆等等。重要承受压力之处,大量存在强迫装配,用重磅榔头敲,强迫配合,部件之间不协调。登机门打开时要由3个人在里面撞,两个人在外面拉,才能打开。在作静力试验加载时,机身要充气,保持气密,但是因漏气无法进行,只有堵死6个门中的5个,留一个门充气才勉强充上气,维持压力,进行机身加载。

由于粉碎了“四人帮”,上海“708”工程的全体同志解除了压力,特别是技术人员能够按科学规律办事,经过了3次大复查,排除了在上海加工装配时,被“四人帮”及一伙人的干扰破坏造成的故障,将发现的1500多项故障,抢在作静力试验加载之前排除,终于在全机破坏试验时达到了要求,静力试验合格了,这一关总算通过了。运-10在强度方面基本是合格了,这就为下一步运-10上天进行性能试验创造了条件。这次运-10静力试验的成功,是运-10有关的设计人员和工人、干部辛勤努力奋斗的结果,是这些同志对祖国航空事业高度责任心的体现。虽然花了近6年的时间,在这6年中,我们对“四人帮”的干扰破坏,作了机智的和奋不顾身的斗争,最后取得了胜利。我们靠全体运十工程的同志改变了过去一直依靠国外飞机的状况,从而使我们也有可能根据国家需要而研制旅客机。我们没有躺在外国人的身上,我们并没有一丝不苟地测绘波音707,没有依样画葫芦,而是学习和运用外国先进的技术规范等,来设计我们的运-10,经过了静力试验的成功,走出了我们自己的路。运-10的研制是“迈出了可喜的第一步!继往开来坚定的一步!”

从这一段时间的工作看,在“四人帮”统治上海的时期,运-10飞机在研制上是出现了不少无法控制的违反科学规律的事,因此,运-10的生产质量是粗制滥造的,这些都是“四人帮”及其同伙一手造成的。但是,我们的设计是精心的,学习先进技术是刻苦的,因此,运-10设计是基本成功的。随着四人帮的被粉碎,套在运-10身上的枷锁被斩断了,过去的错误被更正了,运-10求得了新生,所以取得了静力试验的成功。运-10的设计人员、工人和干部在“四人帮”打倒后。立即迅速设法挽救,这样运-10才能顺利上天。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