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茗谈155:“地球二号” -- 本嘉明
我们现在在做的工作,不论看上去如何危险复杂,只要是做熟了就觉得一点不困难的(惟手熟耳),这类工作都会被AI取代。唯一不可取代的,是原创性劳动,不管是脑力还是体力的。
------------
机器增强了人类肌肉的力量,替代了重复的体力劳动;
AI增强了人类大脑的部分功能,替代重复的脑力劳动。
英国工业革命时,大机器出现,或者自动化革命后,手工业者肯定会有类似的评价:
1. 什么事情都可以用机器完成,还要人干什么
2. 机器造成手工业者大量失业
真实情况是,机器和自动化消灭了大量的工作,同时也产生了更多的工作机会;
人类可以解放出来,从事更有创造力的工作。
AI也一样,对脑力劳动者和熟练工,将会造成巨大的冲击。比如医生,甚至律师和法官,都有可能被AI取代。
AI会消灭大量的工作,但是同时也会开创出更多更有创造力的工作机会。
饭桌上吃饭时。
我这里翻译过来,加几个字说得周密一点,但原意确实是他的。
在我们家,我的情商是最最低的。几十年哪(哦不,十几年哪),我领导随便碾压我,我儿子五六岁就可以吊打我。当年情景经常是这样的,我抱着儿子在街上走,我儿子笑嘻嘻跟他娘说话,两个人来回发嗲,各自语带机锋,一个要喝可乐,一个不许喝,但绝口不提可乐,深意尽在言外,而我居然一句都没听懂,要等他娘事后咬牙切齿揭露真相。
我觉得现在的小盆友,都是这么厉害的,也就是小爷们懒得搭理我们,所以偶尔露峥嵘。
当年不同今日。
工业革命能够成功,关键是还有大片“蛮荒国度”可以征服,殖民,当作倾销市场和原料产地。而且殖民(对于欧洲人)在道德上没有障碍。现在这些条件都没有了。
英国以千万人口,征服全球2/3的土地,此时“劳动不是英国人生存的基本价值”,英国仅有的人口都用作征服,管理,盘剥。而英法殖民世界时,也是工业科技发展最猛烈的时代。可见在这个时间段里,征服是人类文明的推动力,而不是和谐/勤劳之类。
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薄弱处,就是无法理解“征服”也有正面意义。后来引进的马列主义,在这方面同样是道德洁癖,更助长了儒家思想的这一清高倾向。
我仔细自学过斯坦福Andrew Ng的网上深度学习课程,结合Alphago和后面的Master的表现,观察我2岁小儿子的智力发育过程,我确信智慧的唯一取得路径就是归纳。
推理本身也是归纳。
创造力就是敢于试错。脑子好的人即使试错几次也能够承受得起,富人即使试错几次也能够承受得起,因此我们经常看到老美很有创造力, 其实都是钱闹的。
除了我上一个帖子里面说得能量利用效率,人类目前还能胜出的就是超强的跨种类归纳能力, 比如树叶是扁平的,一个狭窄的通道连接主体,螺旋桨的结构也类似,因此叫桨叶,就连人的后裔,也叫开枝散叶。这个叶, 非常传神地描述了后裔和祖先的关系。
日心说把人类从宇宙的中心拉了下来,进化论把人从万物之灵拉了下来,AI把人类的自由意志拉下了神坛。
人类屁都不是,就是一个碳基耗散系统。
单纯的依靠归纳能否带来创造力。
比如,伽罗华的抽象代数或者黎曼几何。
人工智能的成功可以说在因果这个层面上人类已经远远不是人工智能的对手了,但是因果律之外呢?人工智能拥有对客观世界的洞察力么?
宇宙就是一片一望无际的黑暗,而人类的智慧则是不断点亮黑暗中的灯塔,在已经被人类智能点亮的区域内,人工智能已经显示出了无可匹敌的力量,这又何尝不是把人类从无尽的重复学习中解放出来使得人类更容易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代数更是如此。黎曼几何更是试错的结果,假设欧几里得第五公设不成立,结果可以自洽地发展出新的几何体系。
人类对世界的洞察力全部来自于归纳,没有例外,推理本身也是归纳出来的。
人工智能只要赋予它自我生存、自我复制的设定,它就会摆脱人类的控制成为独立实体,和我们生一个孩子一样,他们有没有智慧已经不重要,因为那是别人的智慧。他们可能帮助我们,也可能毁灭我们,做出何种决定与我们本身无关。
他们能不能生存取决于他们的生存能力,就好像老鼠,熊猫能不能独立生存一样。
越是利用知识产生知识的工作,AI的优势越大,包括艺术创作,发明创新。人一开始不习惯,慢慢就习惯了机器发明的东西,做出的决定,人不可能或者不容易做的更好,更受人的欢迎,效率上更无法比。
人暂时不被取代,或者说几代人之内不被取代的工作,多数与物质世界有关,再有就是因为这些不能被取代的人需要的别的人来管理的工作。
与一般的印象相反,大部分的科学家,医生,律师,程序员会更早于服务员,议员,管理,护士而被取代。未来人类的前途就是“知识越多越反动”,文化程度低的人与AI更容易合作,拒接接受时代变迁的反而是知识分子,这与机器革命时代的景象是类似却不同的,以前是不学习被时代淘汰。
只有有人存在,未来唯一不被机器取代(也许需要很久)的工作只有针对人的需要人与人之间直接交流的工作,心理学,政治,服务等等,甚至这些工作人也只是门面,后台决定还是机器在做,类似目前的政治大选,市场销售等等。这取决与人需要多久可以直接接受面对机器的交流,科技时代长大的人,做与计算机相关工作的人,这方面接受的早一些快一些,但是早晚所有人都会走这条路。例子就是一个手机就改变了一代人的交流习惯。
骑自行车,整理散乱的床铺,对人类都是很容易的事情,也不需要多高深的智力,也不需要创造性,对机器则非常困难。
创造性的,比如艺术创作,实际已经有了很多机器的作品。
婴儿出生以来接受的所有影像所有声音所有触感,是海量的训练,这样的数据量不是目前的计算力所能处理的
脑神经元的数量,随便秒杀什么TPU计算集群
然而这是唯一的门槛了。解决了计算力的瓶颈,人类还真要屁都不是了
在搞清楚脑神经元的结构功能前还要谨慎。
目前已知的人类神经计算最大的问题是不准确。人类生存的环境不需要过度的精确,比如树叶的颜色,远山的高低。否则人类不需要为投进一个球而欢呼。
人类仅仅需要对极少数攸关生死的东西保持持续关注,提高精度。
人类发展出这种极高效但是不准确的运算体系,和人的生存环境有关。但是在AI面前,在工业化社会里面,不精确的神经计算可能成为巨大的弱势。
这楼已经歪了,搞到形而上学上去了。
书归正传,我先略说一下接下来要讲的提纲:
1) 中国目前的国民经济,是有点畸形。但大国的经济,是不可能完美平衡的,必然由于外界的影响而有所畸形。受外界干扰小,国际义务负担也小,因此经济发展比较均衡的,只有少数欧洲小国。
2) 中国的畸形,在于房地产业过于庞大,骂是没有意义的,关键是谋求逐步改善。中国楼市固然持续高烧,但因为中国在经常贸易项下有巨大的顺差,常年从外界获得现金流来“冷却”这个过热的反应堆,因此中国楼市的危险,未必比加拿大更大,属于“高温而并未融断”。反而是加拿大的经济,更加危险,而且加拿大各商业银行快要加息了,各位在加拿大的河友要小心了。
3) 中国要逐步改善,前提是有替代房地产的“新支柱产业”,中国政府警惕楼市久矣,一直苦盼新增长点出现。
4) 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每一代人,比上一代人,综合素质的平均值,都在逐步上升。假如我们能量化这个指标,我相信这个“每代人的(智商+情商)增长率”,跟同时代的各国GDP增长是有正比例关系的。以我的观察,我们的下一代,比之我们,这个增长率有飞跃,明显要大于我们相对于我们父辈的进步程度。我认为其关键是社会长期稳定,家庭电脑和智能手机。
5) 如果下一代真的比我们这一代,在智能和“社会感知能力”上有静悄悄的“进化突变”的话,那么即便是中美这样的大块头经济体,再爆发一段“年增率10%以上的高速发展期”,是可能的,问题在于突破口在哪里?
6) 我认为突破口就是AI。AI的优势在于,你粗浅一点开发的话,成本并不大,契合工业的升级转型,可以做出各种方案,内嵌于现有的几乎一切工业企业,而不管这些企业本身原有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
7) AI的劣势,就是必须牺牲就业,现阶段主要影响普工就业。对于被挤压得丢掉工作的普工(比如在富士康工作的年轻人),国家不得不提供必要的救济,比如1年的失业补助,各种再教育课程。这个投入是不可避免的,中国不能像美国红脖子那样抗拒进步,只能适应变革,甚至是力促变革,趁着美国犹豫保守,加快变革。
8) 有失业人口,无就业岗位,社会要想不动荡,只能靠砸钱缓解。这笔钱哪里来?开辟新税源?同时也挪用旧税源?如果是挪用,那么现有的哪块开销可以省?
所有这些问题,都是当下的问题,不是科幻小说的题材,请大家踊跃发言。
小国经济更专业化,对世界体系的依赖大,更不平衡。
加拿大的楼市真的看不懂。中国和美国,只是在“寸土寸金”的地方才有超高房价的吧?加拿大这么大,怎么会也这么高呢?觉得这个还是因为体量太小,被扰动了。
AI的挑战是独特的,也不是独特的。类似的挑战有过好多次。有意思的是,解决挑战的办法,通常伴随人的”挪动“。树挪死,人挪活呗。
问题是,挪哪儿?我就大胆预测一把,挪到虚拟世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