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科学社会主义救中国 -- 土地革命

共:💬78 🌺413 🌵6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家园 10.再谈转折期问题

10.再谈转折期问题

当前经济不好,有很大的可能发生经济危机。其原因是三个问题的叠加。传统马克思理论中资本主义危机问题,康德拉季周期转折问题及现代金融货币周期的货币紧缩问题。

传统马克思资本主义危机理论中。因为超额利润的存在,所以需求永远小于生产,剩余利润会用于再生产,再生产后生产过剩越发严重直到危机爆发。为了缓解这个问题,可以通过科技进步和货币通胀来缓和。但是康德拉季周期转折及货币紧缩正好否决了缓和这一矛盾的方法。

表面上是货币紧缩导致了经济危机爆发,实际是资本主义本质缺陷。如果不能解决资本主义缺陷,那么即使不断印钞进行通货膨胀,只会让危机更严重。因为快速的通货膨胀,将不断产生资产泡沫,劳动者实际收入的下降及更大的生产过剩。只要膨胀速度一旦减缓,危机就会爆发。有人质疑说通胀速度不一定会慢下来。答案很简单,当通胀把劳动人民的储蓄清零后,从事实体行业的劳动人民并不会继续降低实际收入。毕竟劳动者要穿衣吃饭,资产阶级不可能给劳动者低于必要消费的工资而强迫劳动者劳动。之后的通胀将祸害非金融资产阶级的资产和储蓄。这时作为统治阶级的资本家们要么停止通胀,要么更换货币。这一规律,自欧洲“纸币之王”约翰劳用纸币引发密西西比泡沫开始就一直如此,大规模发现纸币进行通货膨胀,并不能真正解决经济问题。

另一方面,在现代金融环境下,金融资本为了获取利益,人为的制造货币通胀和货币紧缩的周期。在通胀与紧缩中,采取不同的策略,金融资本能获取远超产业资本的财富。如此为了巨大的利润诱惑,让金融资本阶级主动点燃经济危机炸弹的点火索。

最后,我们来分析康德拉季周期问题。当前世界进入了第三次工业革命进入中后期,信息产业的核心指标摩尔定律正在变缓。更可怕的是支持工业革命的新科技革命目前还没有看到。70年代后物理学发展非常缓慢。根据历史经验,新工业革命要在科技革命爆发后20-30年后爆发。也就是我们可能要等待少则10年多则30年,甚至更长时间的经济停滞期。

康德拉季周期中转折期是重大经济危机爆发的时代背景。其本质是资本主义缺陷。由于科技技术发展的S型曲线,增速发生转折后,新范式带来的利润已经开始逐步低于投入的金融资本时。这时金融资本演变为不生产价值的投机资本。当这些不生产价值的投机资本遇到明斯基时刻,资产价值会出现崩溃,金融危机就发生了。明斯基时刻与又发生在货币正常逆转之后。目前川普上台,逆转了作为全球货币之王美元的货币政策。当美元进入货币紧缩,明斯基时刻也开始倒数。

要解决转折期问题,除了传统马克思主义的均贫富,释放劳动人民需求之外。更重要的是打击金融投机资本,把那些不再投资科学技术的金融资本收回,再进一步转入新一轮的科学研究中。即在经济危机是S-G-W-G-S循环被打破,资本G不再转化为科技S,而是四处炒作乱窜,扰乱社会,那么我们就得使用社会主义手段,把投机的金融资本G没收,在政府的控制下,强行进行转化为科技S。

在历史上,1929年经济大萧条是最著名的转折期时代。当时世界四大强国,美国,苏联,德国和日本都有相应的措施。其中苏联是社会主义国家,没有遭受到经济危机,反而以极低的代价吸收了大量先进技术和现代工业。所以苏联略过不提。我们主要考察美国,德国和日本的解决过程。

美国在经济危机时,福兰克林?罗斯福上台推行“新政”来对付大萧条。其中最重要的是罗斯福税和金融监管改革。罗斯福在新政开始时,就急剧提高最高所得税率的。1932年最高税率提高到63%,1936年79%,1941年81%,1942年88%,1944年94%,1946年91%。90%以上的最高税率维持了大约20年,到1964年降到 77%,1965年再降到70%,但仍然是相当高的税率。这极高的罗斯福税并非一开始就能征收的,美国资产阶级实力强大,多次抵制。但二战的发生,威胁到了这些资本家的生存,特别是日本人的进攻,终于让罗斯福税收改革成行。到1944年时,美国经济恢复到危机前水平。美国利用罗斯福税收,支撑了二战后近二十年的科技大腾飞,一举成为科技超级强国。阿波罗登月被看成是那个时代的标志。

这里要讲讲罗斯福新政和凯恩斯主义的区别。在1929年经济大萧条时,凯恩斯主义不过是一种伪学问。罗斯福1933年就开始进行执政,推广罗斯福新政,而凯恩斯的著作是1936年才写成。显然罗斯福新政先于凯恩斯主义。据说1934年凯恩斯通过关系拜会了罗斯福。可是罗斯福很不认同凯恩斯的观点,认为他只是个数学家不懂经济。罗斯福新政与凯恩斯主义,最大的区别是政府支出干预经济的钱从哪里来。凯恩斯认为直接扩大财政赤字就可以了,而罗斯福认为应该增加税赋。在1934年会谈中罗斯福认为凯恩斯是个疯子,大规模扩大政府赤字,最多5年经济就会因为财政限制而第二次探底,而且那时财政崩溃,让问题更为严重。后来在08年金融危机的美联储通过QE即通货膨胀来提供财政赤字。但是这条路和400年前引发密西西比泡沫的约翰劳一样。通胀最终会让非金融资产阶级上台,结束通胀。这时经济必然二次探底。约翰劳最终因为间接引发法国大革命而遗臭万年,之后400年再无人使用,估计这次一样有人会遗臭万年。应该说历史上,凯恩斯主义与解决1929年经济大萧条无关。只是因为他不给资产阶级加税,而被资产阶级推上了前台。

德国在经济危机时,希特勒领导的纳粹党徒们,以一种残忍而高效的方式来对付大萧条,诞生了纳粹经济奇迹。当然我们并不赞同其法西斯思想。其实其经济政策不少是抄袭共产党的,纳粹党徒一直以来把德共作为首要威胁。但历史的原因,我们看不到德共的实践,只能看纳粹党这个扭曲的经济方案。

德国1930年代的十来年中,国家每年的发展速度平均达到了27%。1、从1932年到1937年短短五年,德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了102%,国民收入增加了一倍;2、1937年,在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总产值中,德国工业产值占13.4%,居资本主义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而把曾经领先于它的英法抛在后面;3、在1937~1938年资本主义世界新的经济危机到来时,美英法的工业生产都下降了,德国的工业生产仍然在上升。因此德国也一度被其他国家视同拯救新经济危机的“救星”,而成为一些国家竞相研究学习的样榜。

希特勒为首的纳粹党徒们,首次区分了掠夺性资本和生产性资本。对其采取的不同的措施。其中对掠夺性的金融资本,以民族仇杀的方式夺回资本。即鼓动普通受金融迫害的德国人对犹太人进行疯狂抢劫和屠杀,但其客观上夺回了金融资本的控制权。希特勒等人登台以后,大量开展“排犹运动”,帮助“雅利安”财团剥夺犹太人的财产。由于这一“运动”,共计约60-80亿马克的德国犹太资本,通过强力没收或被迫易主的方式,全都转到了“雅利安”财阀和纳粹党魁手中。对生产性资本,以威胁谈判方式媾合,即鼓动劳动者威胁大资产阶级及其代表的产业资本,让大资产阶级同意通过新的税收政策,使德国税收增加了一倍。1932/1933年度至1938/1939年度,国家税收收入由65.6亿马克骤增到177亿马克。当纳粹党人有足够的财政支持后,他们采取了大规模的政府投资和军备扩张的经济政策。同时纳粹党还全面干预经济,淘汰中小企业,发展卡特尔等垄断组织,大幅提高了经济军事化。

日本的问题解决最为奇怪,与美国德国几乎没有相同点。日本走出转折期是战后改革,由于日本所处的经济地位和转型与当前中国接近,我会在后面二次转型中介绍。

无论是德国还美国,最终走出转折期的,除了靠缓和贫富差距还是得依靠科技突破。第二次世界大战,极大的催生了新科学技术的发展,第三次工业革命开始萌芽。但这种科学技术孵化不是人类有意为之,是战争强加给人类的。那么对于今天的我们,就要有意为之,主动孵化下一代科学技术革命,而不要让战争推动我们进步。

总结历史经验,为了走出经济危机,我们需要对三个问题,共同对症下药。

1) 对应于马克思资本主义危机理论,我们必须公有制改造。通过税赋、直接没收等各种手段,提取资本主义的资产和生产资料。

2) 对应于货币周期,我们必须严厉打击金融投机资本。通过没收手段,获取投机资本的资产和货币,投入实体经济循环中,缓解货币紧缩状态。

3) 对应于康德拉季周期转折期,我们必须打击资产阶级。通过税赋、直接没收等手段,把提取资产阶级的资产用于发展科学技术,主动培育下一场科技革命。

由此,对于资本,我们可以区分成为:投机炒作的掠夺性金融资本;进行生产性活动的产业资本和在当前康德拉季周期中发展出来的新兴资本。对于掠夺性金融资本,在转折期内不进行任何科技培育也不进行生产活动,那么这种资本对人类毫无用处,必须被消灭。当然我们不能像纳粹一样搞种族屠杀,但是消灭掠夺性资本的事情还是要做的,应该在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进行。当年共产党人陈云进入大上海就做过一次,现在只要发动群众一样能做到。对于生产性的产业资本,应该根据其技术含量进行不同程度的公有制改造,对于哪些没有技术含量的企业,直接公有化,并鼓励同类企业合并成大企业提高效率。对于其他有点技术含量的企业,就应该发动科技工作者和劳工进行股份制改造,公私合营,让权给科技人员与普通劳工,激发劳动者的科研积极性。对于在当前康德拉季周期中发展出来的新兴资本。由于其不确定性,可能成为掠夺性资本也可能成为产业资本,就必须先进行劝说。这些资本,如同台风口上的猪。站在台风口,一头猪都能飞起来。没有台风,猪还是猪,飞不起来。这台风就是康德拉季周期中前期的科技培育产生的科技发展势能。看不到这台风,只看到猪在飞,以为自己像飞起来猪一样伸展四肢就能飞起来,那是猪的思维。这种猪思维的新兴资本就不会继续科技投入,迟早变成掠夺性资本。既然是猪,那么养肥了杀掉就是很正常的事情。而如果奉行人的思维,把资本重新投入科学技术发展,那么就应该保留下来。

当把资本关入牢笼中,就可以征税,实现社会主义的高税收。有了税收,一来可以执行凯恩斯主义及适度的军备扩张,缓和就业和社会压力,保卫新生政权。二来可以补贴社会福利,为科学社会主义社会转型做准备。最重要的是进行科学技术研发,短期先以应用科技为主,先补短板,后进行创新。长远的需要进行下一代科技革命的孵化预研,加大基础科学的投入,期待下一场工业革命。

日本二战后的转型,让日本从引进消化外国技术的出口替代经济模式体逐步转型到自主研发的经济模式。这点对当前的中国非常适用。

第一, 土改解决贫富差距问题。

第二, 引入社会主义成分,提高劳动者福利。

第三, 政府主导自主研发道路及扶持企业技术研发。

第四, 政府免费培养和供给科研劳动者。

其中前两条的解决,让日本能发展本国消费市场,产能扭曲得以解决。后面两条就是政府主动扶持自主研发,培育研发能力。让日本壮大了自主研发能,经济模式从引进消化转为了自主研发。中国目前急切需要进行产业升级,而引进消化道路已经走到底了,自主研发转型势在必行。为此我们中国在实现社会主义的高税收后,应该学日本,把资金用于培育自主研发能力,和培育本国消费市场。当然与之对应的朱式改革将彻底扔进历史垃圾桶。

日本的土地改革被视为日本战后变革的三根支柱之一,另外两个是财阀解体与劳动三法。

日本战败之后的这种变革,是在美军的幕僚们的主导下进行的。他们当中的多数属于被称为美国克服大危机中推行新政的民主改革派,其基本观点认为,日本在海外的侵略活动是由于国内市场狭窄,要在海外寻求市场引起的。他们认为:日本国内市场狭窄是由于在半封建的地主制度下连最低生活也得不到保证的佃农,受到少数财阀压榨的没有权利的低工资劳动者的存在而形成的,日本要通过倾销性的出口在海外寻求市场,从而导致武力侵略。要让日本不在拥有侵略性,就必须培育日本国内市场,为此就必须废除半封建地主制度,让农民和劳动者获得应有的报酬,让他们富裕起来。

驻日盟军最高指挥官麦克阿瑟强推《农民解放指令》,在全日本进行了“反封建”的土地改革,强行征购地主持有的土地,廉价卖给无地、少地农民(收买与卖出都以战前价格为基准,经过战后的飞速通货膨胀,到1946年10月21日土地改革开始实施,已近似于土地的无偿分配),从而使农民从沉重的地租中解放出来,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力、缓和了社会矛盾。

如今一些人竟然在中国兜售帝国主义思想,其思路其实和当年日本一样。错误的生产关系,导致普通劳动者的贫穷。贫穷的人民又导致中国国内市场过于依赖于信贷扩张。当信贷紧缩时,中国不得不向外扩张,以寻求更大的海外市场,进一步导致武力侵略。但是这一切的根源在于错误的生产关系。众所周知中国人的财富都被限制在了房地产中。中国如果要吸取日本的教训,培育国内市场并进行产业升级,那么就必须进行新时代的“土改”——房地产革命。

这个我后面会专题论述。

不可忽视的历史,1929年经济危机时,爱因斯坦已经完成了相对论名扬天下,量子力学的大厦也已经盖好了大半,而现在并没有一个伟大的科学家能提供现成的基础理论,直接用于引发下一场工业革命。目前看只有凝聚态物理学是最有希望的,但其完成度与当年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不能比。基础理论发展太慢了,已经赶不上工业发展的节奏。所以我们将进一步讨论长周期问题。自08年后欧美经济增速越来越慢,其根本原因还是第三次工业革命进入中后期。一般而言到康德拉季周期第五阶段成熟期后,新的科技革命总是会到来。但是这只是我们的历史总结,并没有任何理论保证科技革命必然到来。如果没有新科技革命,我们将面对一个可怕的幽灵——长期萧条。它正在逼近我们。如果不采取行动,那么我们可能经历大停滞时代。在停滞期内世界经济将低速发展,发达国家1%的经济增长可能会变成常态。所以我们更应该注重这个——科学发展变慢的原因。

通宝推:p47109,桥上,anne2607,
家园 群众路线这个法宝也可以运用到科技开发上

现代科技的研发已经不是一个两个天才就能搞定一项重大发现或发明了,只能依靠集体智慧。

技术的停滞有制度方面的原因,必须把枷锁去掉,创造力才会释放。

家园 同推此文

这部小说难得写得深入浅出。

家园 好像现在用小说来推广共产主义,是一个逐渐扩大的潮流:)

我看网络小说是比较早也比较多的,作者与读者的选择其实也反映了青年的不断思考与变化。早期作者应该是偏右的自由派多些。左边印象比较深的就是《黑山老妖》,不过这属于呐喊派,情绪多于分析推理。应该是从赤色黎明开始,包括后来的位面小蝴蝶、井口战役,真正思考社会主义为什么胜利,共产主义为什么有可能成功的网络小说开始多起来了。可惜这一系列小说文笔情节都有些问题,通俗说都太难嚼革命吧女神,放宽些还有放开那个女巫,最大的优点就是把相对无趣的理论思考和对生产力发展的描述融合到日本轻小说式的框架和可爱的人物中。半开玩笑的说,这才是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作品啊

家园 《放开那个女巫》还是工业党

按《革命吧女神》的说法是唯生产力论。

家园 呵呵,明星戏子收入远远高于搞科研的就有动力了?

收入差距一旦拉开,勤勤恳恳干活搞科研的肯定吃亏。因为科研是冷板凳,不可能拿的比明星戏子高。我不认为这样就有动力搞发展了。

家园 是的,论格局和讨论深度,放开那个女巫差点,可是论角色鲜明

和情节设置,女巫更好些。而且比较有意思的是,放开那个女巫是在欧美最火的中国网络小说之一,有上万粉丝呢,其中那种工业党和女性主义在国内看可能偏右,对很多外国人已经是耳目一新了

家园 太理想化了吧

怎么让社会主义回到正常轨道上来都是一个很难的问题了

家园 我认为不是抢救这个党,应该是抢救这个党行动的内涵

也就是党的知行合一,不要打着红旗反红旗。

因为党随时可以改名的,实质行为随时会蜕变为国民党,民主党,共和党的。

家园 11. 科学停滞幽灵

11. 科学停滞幽灵

全球经济增长正在变慢,而变慢的根本在于科学发展变慢。科学是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如果科学没有进步那么经济也不会有进步。科学发展变慢,主要在于两个个原因。

第一是科学本身的特性。主要是科学台阶性。科学发展来源于科学革命。自17世纪科学革命后,科学发展呈现出明显的阶梯性。例如,在物理学上,牛顿时代力学,热力学,电磁学,相对论与量子力学的发展出现了明显的台阶性。越是后来的科学越是复杂难懂,而需要的实验技术也越高。而在产业革命上同样有明显的台阶性。蒸汽机时代,瓦特只是一个人的行为。到电气时代,爱迪生与特斯拉已经需要小组来帮助研发。到信息时代,微软苹果的研发人员已经成百上千。

科学本身的台阶性,导致科研需要的物资台阶性增长。之前力学的突破,只需要伽利略几个人进行实验,实验也不过是扔扔铁球,而到现在,一个粒子对撞机需要上百亿美元,近万名科学家参与其中。物力人力的消耗是惊人的。个人和大学已经越来越负担不起这样的科学研究,必须由国家甚至是多个国家来分摊科研费用。现在的物理学已经快40年没有重大突破了。物理实验的技术能力限制了物理学进步,大量的理论假设不能证明也不能证伪,导致科研没法继续。而现代物理实验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贵,已经很少有国家能负担了。

科学台阶性还导致个人英雄主义的失败。科学越来越复杂,知识越来越多,个人完全精通所有领域越来越难。科研工作者越来越需要通过集体组织来合作科研。组织也随着科研的发展越来越大,科技工作者不再像原本只在书斋中工作,而更像一个工人参与社会性大生产活动。这更需要国家机构组织科研。

同样在技术工程领域,台阶性需要越来越多的科技人员。科技人员也越来越需要,国家来组织进行。巨型科技工程对科技人员的就业会有很大的促进。最典型的科研活动如曼哈顿工程,历时3年动员10万人完成。阿波罗计划始于1961年5月,至1972年12月第6次登月成功结束,历时约11年,耗资255亿美元。约占当年美国GDP的0.57%,约占当年美国全部科技研究开发经费的20%。提供了惊人的就业长期增长。在工程高峰时期,参加工程的有2万家企业、200多所大学和80多个科研机构,总人数超过30万人。其科技成果所带来的深刻影响,人类至今受益。

科学研究本身的特性导致大量科研人员无功而返,但又不能不进行。科学进步主要由精英科研人员完成,1%的核心人员完成90%的任务。大量人员进入了科学迷宫,找到出口只是少数。可是在进入迷宫时,我们无法知道谁能走出迷宫,即我们在事先无法识别谁会成功。这就需要给每个方向的科研人员提供足够的支持,使其能在迷宫中探索。另外在经济和社会地位上补贴那些未走出迷宫的人员。而传统的胜负观,极大挫伤了失败者心理。这会导致其他青年科技人员不在有勇气进入科技迷宫探险。这需要进行社会变革,让社会能宽容失败的科技人员。

第二是资本主义。资本主义阻碍了生产力投入科学探索。个人的力量越来越渺小,物质要求越来越高。但是资本主义本身的特质,导致生产力并不能原原本本的投入科学工作。资本的本质追逐利润。对于利润的追求会导致资本家的短视,对于超长的科研技术不感兴趣。同时厌恶风险及对当前生产模式的依赖导致利润陷阱。即当前生产模式的利润显著高于一段时间内对新科技的投入产生的利润,资本家就拒绝对科技投入。

另一方面。由于资本主义本身特质,导致生产力与需求的不平衡,劳动者没有足够的财富拥有消费能力,生产力必然会过剩。当经济危机周期性到来,面对这种生产力,资本家采用了去工业化的方式来解决生产力与需求不平衡问题。这显然对科研活动是有害的。科研活动需要大量的生产力与资本主义去过剩产能相矛盾。并不是科研活动不需要物质,而是资产阶级为了追求利润而有意去产能。这就妨碍了科学的发展。美国第二产业占GDP比从二战后的50%逐步降低到现在的20%以下,而新增的第三产业中大部分并不能促进科学技术的研究。如占第三产业七成的,金融、地产、租赁、专业商业服务、批发零售、艺术、娱乐、休闲、餐饮行业,并不能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这种扭曲的产业占比,根本还是因为资本主义制度导致产能过剩引起的。这是一种极大的生产力浪费。

资产阶级在主导去产能的同时,还大规模的奢侈浪费,鼓励享乐主义。中国2015年奢侈品市场总容量会达到2552亿美元,全国3820位资产在1000万元的消费者,作为奢侈品消费的核心人群,他们的意愿会直接影响大众的消费走向。而中国2015年的科研经费也就1.4万亿人民币。极少数资产阶级竟然消耗了与全社会科研经费相当的费用用于花天酒地的奢侈浪费。资产阶级奢侈浪费引出享乐主义。当全社会中享乐主义盛行,导致人民不再努力工作学习,更是把科学研究工作比作愚蠢的书呆子的作为,极大的影响有志青年投身科研。

为此简单的财政投入科技是不能解决问题的,还需要进行社会变革。我们需要引出一个主义。通过这个主义,来打破阻碍科学发展的限制,极大的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那么先看看科学发展需要什么。杨振宁认为第一个是需要有聪明的年轻人,有头脑做科学研究;第二是需要有重视纪律、重视忍耐心、重视勤奋的社会传统;第三要有决心;第四要有经济条件。

所以我们需要的科学社会主义,就必须能解决这四个条件。第一个条件,这个主义会重建礼乐,礼待科学家,可以吸引最聪明的人来做科学。第二个条件这个主义,讲究公平,反对贫富差距,否定资本主义的暴富,突出集体主义和组织纪律。更鼓励科学工作者定下心来勤奋搞科学。第三条件,这个主义是整个社会的核心意志形态,科学拥有至高的地位,国家和社会坚决维护科学的至高地位神圣不可侵犯,让全社会有决心来发展科学。第四个条件,这个主义,通过资本公有制,提取了社会剩余财富。自然有经济条件投入科学研究。

这个新“科学社会主义”,就不光局限于是我之前说讲的政治经济,还全面渗透到整个社会。那接下去我们就得社会伦理视角继续讨论“新科学社会主义”。在这之前我们先论述新科学社会主义与传统科学加社会主义的异同。

关键词(Tags): #科学社会主义通宝推:杨微粒,p47109,
家园 12. 新旧科学社会主义异同

12. 新旧科学社会主义异同

科学社会主义,原本是指马克思等先辈,在总结人类历史进程和结合各种文明进化后,提出的社会主义的科学的理论体系,理论模式和实践模型。今天我所说的科学社会主义却又与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有所不同。如果把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当作1.0版,那么今天的科学社会主义就是2.0版。那2.0版与1.0版有什么区别呢?就在于科学的地位。简单说来就是1.0版是科学的社会主义,与之前空想的社会主义作为区别。科学是个形容词,用来形容社会主义。2.0版是科学与社会主义,科学是名词,与社会主义是平等并行关系。

2.0版的科学社会主义完全兼容1.0版本的科学社会主义。也就是说传统马列理论主体上是2.0版的一部分,且是最重要的之一。2.0版本的科学社会主义并不反对马列主义,但却要补充其不足之处。其不足就是马克思忽略了时间的对社会的影响。把社会主义搞成了一种静态的理论。而现在我们考虑了时间对社会的影响,社会主义不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如果说传统马列主义是存在于2D世界的理论,那么我的新理论就是3D世界的理论。在一个较短时间内,2.0版的社会主义完全可以退化为1.0版的社会主义,而在考虑较长时间内,则1.0版本社会主义就不能适用了,必须改用科学社会主义。而2.0版本的科学社会主义就是把世界当作是动态进步的世界,在全面思考“科学”后对1.0版科学社会主义的大补充。

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的三大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而新科学社会主义同样有三大理论支柱与之对应,它们是科学哲学对应于德国古典哲学用于阐述世界观,演化经济学用于阐述经济基础以及科学社会理论用于畅想未来科学社会。目前,我已经简单讲述了科学哲学和演化经济学。之后我讲论述空想的科学社会理论。

中国自古有治世乱世之说?什么是治世?我认为就是由正确的人组织人民做正确的事情。那么什么是正确的事情,谁是正确的人,又如何组织人民呢?如果目前错误的人在错的位置上统治人民,又如何修正呢?这就是意识形态需要解释的事情。其中正确的事情——我已经阐明了一部分——即集中社会力量搞科技,再利用免费科技反哺社会。后面将论述的什么是正确的人,如何组织人民,把错误的人换成正确的人,及长久的引导人民做正确的事情。这就是后面空想科学社会理论要解决的事情。

该理论又分成三部分:

公平正义理论——阐述其他正确的事情,和把错误的人换成正确的人。

信仰驱动——正确组织人民。

新礼乐文明——引导人民做正确的事情。

家园 第三部分,建设科学社会主义 13.中国历史启发

第三部分,建设科学社会主义

13. 中国历史启发

一开始,在讲诉如何建设新科学社会主义之前,我们回顾一下中国近代史。看看先哲为什么要选择共产主义,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1900年,义和团运动导致八国联军侵华,中华衰弱到极点。之后有识之士认为满清政府是中华衰弱的根本,结果有了辛亥革命。到了新文化运动后,当时的知识分子领袖陈独秀发现,导致中华落后的根本原因就是没有赛先生和德先生。民主主义和科学的旗号被打了出来,可惜没过多久,最信奉民主的西方列强在巴黎和会上表演让知识分子寒心。李大钊适时的把俄国革命情况介绍到中国,底层庶民组成的红军一样可以夺取胜利。中华有的是草根庶民,完全可以利用这些庶民来胜利。而这些庶民的理论就是马列主义。李大钊把这些思想介绍给了陈独秀,陈独秀很快就认可了该思想,并把这些思想向其他青年知识分子传播,其中就有毛泽东。

其实理论说穿很简单。当时中华要富强就必须学科学搞生产,促进国家进步。这是先进知识分子的共识。但是在现有的社会结构下少数人浪费了希望。因为少数人占有了大多数剩余产品。几亿人在糊口穿衣之余,积攒起来的少数剩余财富被统治者拿走了。农村地主(不论好坏)都占有地租,城市买办垄断了大多数商业利润,这些地租和利润没有被用来投资现代经济,而是用来消费西洋商品,用来投机获利,最好的结果也不过是储存起来。所以说旧社会的统治集团既落后(通过传统方式聚敛财富)又反动(拒绝把财富投资于社会转型)。只有打倒他们,中国人才有机会通过努力改变这个绝望的社会。

俄国十月革命带来的马列主义,给知识分子很好的启发,就是使用庶民力量,通过阶级斗争来推翻这个旧社会。这种马列阶级斗争理论竟是如此的逻辑紧密。这在知识分子心中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影响,并让一部分人终生信仰。看看毛泽东的名篇愚公移山。

“现在也有两座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大山,一座叫做帝国主义,一座叫做封建主义。中国共产党早就下了决心,要挖掉这两座山。我们一定要坚持下去,一定要不断地工作,我们也会感动上帝的。这个上帝不是别人,就是全中国的人民大众。全国人民大众一齐起来和我们一道挖这两座山,有什么挖不平呢?”

依靠人民相信人民使用人民的力量来变革社会,把剩余财富夺回来创造新社会就是当年知识分子为什么会选择共产主义的基本思路。事实是中国共产党做到了,党感动了广大人民,组织和激发人民与他们一起参加社会大变革,创造的现在的新中国。

家园 14. 公平正义理论 14.1暴力平等

14. 公平正义理论

如何感动人民?其实就是用“不平平之”,帮助把压迫人民的不公平大山搬掉,让人民感受到从不公的奴役时代进入公平的人民民主时代的快乐感。社会公平化是感动人民的基础。

我下面讲讲公平正义的哲学。为什么要讲公平正义?因为我们需要感动人民。只有先感动人民,才能动员和激发人民。拥有人民的力量才能打败旧制度,创建新时代。要感动人民就要废除对人民的压迫与社会不公。那么我们就要讲讲社会不公的反面,公平正义。

14.1暴力平等

在讲公平正义之前,请先把一个政治基础原理阐明。如果没有这个基础原理,社会公平不可能存在,新社会也不可能建立。

暴力是政治的核心要素,是实现政治意图的基础。暴力冲突会演变成战争,而战争则是政治斗争的最高形式,战争的胜利者意味着政治斗争的胜利,同样暴力最强大者,实现政治统治,成为统治者。这是政治的原规则,胜者为王,败者为寇。任何政治集团都应该追求最强暴力。

暴力的另一个基本特性就是在同一个社会中每个人的暴力基本相等,差距不大。其中最重要的是人的生命也只有一次,完全没有例外。人以命相博时,暴力的差距远比社会地位要小。由于这种暴力的平等性,数量就是决定性的因素,为了使更多的人员参加战斗,政治家就必须对绝大多数人员做出政治的合作。而这一过程,最终会变成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力量。而如何利用这种平等的暴力,则是政治家水平高低的体现。是否存在不做出妥协而动员大量士兵的例子吗,历史告诉我们基本没有。人是有主观能动性的。要让人以命相博时,没有合作是很难的,拉壮丁式的强征入伍,一旦接敌,就可能望风而逃了。

历史上东西方的战国时代,都出现了以暴力平等为基础的平等运动。平等运动又推动了各自文明的发展。

在中国,孙子首先发现了暴力的平等性。他革命性的军事见识,建立了非奴隶制军队,使每一个人都爆发出其所拥有的暴力,孙子的柏举之战是以一敌十的大胜,几乎是古代中国最悬殊比例的以少胜多战例。其获胜的根本在于成功激发每个士兵的斗志,而对手落后的楚国大量士兵不过是一些奴隶,在以命相博时,楚国奴隶士兵一旦没有人控制就会溃败。由此孙子迂回奔袭、后退疲敌,在运动战中寻找其军队核心,果断决战击溃核心,核心一旦击败则其他部队虽然人数众多但不能激发其自身的暴力,军队就没有战斗力用的。之后孙子纵深追击极大的扩大了胜果。孙子之后是吴子,吴子的军事革命在孙子的基础上诞生了兵法,以法令制兵。法令残酷无情却又公平平等,很好维持军队纪律。其在魏国的讲学内容又激发了商鞅的创新。商鞅以兵为法,成一代法家,进一步又把秦国改造成一台战争机器。秦国的一切都是为战争,为了获取最大的战力不得不深刻变法,削减了传统分封贵族的利益,提高参战平民的利益。最终各个分封贵族在战争中被彻底消灭。中国历史也进入了新的篇章。

在西方,拿破仑则是这方面的楷模。当然根源可能追溯到克伦威尔的新模范军。17世纪英国革命时期,原本的议会军力薄弱,战局相当糟糕,这是克伦威尔临危受命,组建了信奉清教的自耕农和部分市民为主的新型革命军队——新模范军。新模范军很快在战场是表现出其优势。但是克伦威尔没有意识到新时代的到来,叛变了革命,镇压了平等派士兵。到了美国独立战争时期,清教徒自耕农组成的美国民兵首次成为战争胜负手。原本军纪败坏,战斗力极差“武装农民”——美国民兵为了平等和自身的利益,自发的使用暴力,与大陆军法军一起最终击败了英军。鉴于民兵的力量,政治权利也不得不向民兵做出倾斜。而法国大革命时期,法军则是全新的阶级革命军队。政治委员第一次出现在军队。拿破仑也首次明确保卫农民的阶级利益以换取对农民的动员参军。新兴的法军其军队数量远多于其他接近人口的封建国。同时由于士兵为了自身利益而战,火炮时代的线性散队得以维持,而不像旧普鲁士军队必须集中,一散就败。结果普鲁士军队被火炮专家拿破仑使用“大炮群战术”打的七零八落。拿破仑的胜利,动摇了欧洲君主专制制度的基础,唤起了欧洲民族觉醒,加速了欧洲的历史进程。失败的普鲁士国也开始反思,伟大的军事理论家克劳塞维茨就注意到了拿破仑军队的数量与士兵的抵抗力优势,并提出了战争理论的发展与社会关系变革之间存在着的必然联系的观点。之后普鲁士统治者如果当年秦国国君一样为了变富变强进行了大刀阔斧的社会改革。

到了俄国革命时期,阶级化的政党第一次主动组织起了军队。军队政治化阶级化,开始出现在历史舞台中。毛主席又在苏俄体制的基础上大步前进,创建了新型人民军队。使得政治与暴力完美的结合。政治提高了暴力水平,而暴力水平的提高又加速了政治进程的发展。

伟大的政治家要善于使用暴力,特别是平等的暴力。拥有平等的暴力,就能彻底打到政治对手,从而实现政治目的。而要使用这种平等的暴力,首先要了解什么是公平正义,其次是了解社会不公的原因,再以选择其中最严重的不公,举起义旗以公平对抗不公,吸引人民的注意力。如果人民从解决社会不公得到的利益大于使用暴力付出的风险。平民使用暴力是一种有利的选择,那么平民会源源不断的加入政治集团中,自然暴力将滚雪球搬的迅速增加。而这种规则,被人称为血酬定律。

暴力的平等性是公平正义的基石。如果没有暴力的平等性,那么公平正义不可能存在,奴隶主就是奴隶主,奴隶就是奴隶,根本不会发生变化。就如同狮子要猎杀羚羊,狮子何成对羚羊讲过公平正义。如果明白了这点,那么我们就可以回到主题讨论公平正义。

家园 14.2 什么是公平?

14.2 什么是公平?

公平简而言之就是平等合理,公正无私。正义就是得所该得。公平就是正义。所以人们总是把公平正义放在一起说。还有一些词也是和公平正义相当,如公义,公正,正当。在中国传统中认为,公平正义就是天道,是人类社会的主宰。在西方基督教中公义就是上帝之道,是整个圣经的灵魂和根本教义。人类对公平正义的认识非常早。人类对公平正义的诉求也源远流长。陈胜吴广,早在2000年前就喊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就表达的人类对公平正义的向往。

仔细分析公平正义,公平正义可以分为分配的公平正义和应报的公平正义。分配的公平正义,主要是在政治,经济领域。而应报的公平正义主要是在法律道德层次。

分配公平正义,主要是指起点平等、过程正当和结果公正。公平正义,不等于平等,更不是绝对的平均主义。它起点的平等,终点的不平等。就好比100米短跑,人们平等的蹲在起点,一声枪响,各自跑各道,互不侵犯,终点分出一二三名来。你能跑多快就得多少名次,这个就是得所该得,就是正义。

应报的公平正义就是一报还一报,就是对行为的适当回应,即同等报应,当然报应本身是中立的,以善对善,以恶对恶。在恶的方面,“以命还命、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以手还手、以脚还脚、以伤还伤、以打还打”就是这种表现。在善的方面,儒家的以德报德,就是典型。

公平正义可以分为:

(1)无形的外在的公平,天生的公平,即人人平等机会平等。

(2)有形的外在的公平,除个人劳作之外的分配公平。即天然资源,生产资料的分配

(3)有形的内在的公平,个人行为的公平。同因同果。这里有可以把行为拆成两种(i)一种是劳作,即劳动的公平,(ii)另一种是善恶的行为,即法律的公平。

其中每种“得到”都对应于“付出”,同样的“付出”对应于“得到”,“付出”越多“得到”越多

由(1)产生政治上平等理论,进而产生各种人权,义务等政治概念和原则。此外(1)作用于社会关系,得到基本的社会学理论

由(2)+(3)(i)可以得到劳动价值和社会一般劳动,进而推导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由(3)(ii)推导法学的基本理论,自然法的一些概念。

在政治上,公平正义就是权利与义务的平等。即任何人都有同其他任何人一样的权利和义务。在经济上,公平正义就需要以劳动为界分成三段,一个是劳动前起点的平等,平等的基础是所有自然资源及由其产生的生产资料的平等分配。土地,矿产,水源等等,一切自然资源。其次是劳动前的社会平等。平等的受教育权,工作权和没有各种形式的工作歧视。中间是劳动的平等性和劳动的正当性。平等性就是指任何人与其他任何人相同的劳动都能换取相同的报酬。这种平等性是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的来源。正当性就是没有任何劳动掠夺,剥削和压迫。最后是结果的公正,就是劳动与报酬的等价,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在论理上,公平正义是道德的本源,是所有善的起点,和所有恶的终点,是善恶的分界线。公平正义是一种很奇特的东西,它绝不是一种普通的“善”,与“仁慈”,“勇敢”,“勤俭”。差距甚远。特别是“正义”与它的反义“邪恶”,几乎是“善”与 “恶”的总代表。究其原因是,公平正义是人们通向幸福的正确之路。不“公平正义”的人们最终都得不到幸福。由此,“公平正义”成为了“善”与“恶”的分界线。公平正义的都是对的,非公平正义的都是错的。有了这样的标尺。我们就可以度量人们的行为。这样“法”就可以产生了。

在法理上,公平正义是“法”的本源。这点一般西方法学界都承认。法学根本上是公平正义的学问。法是由“公平正义”这个天道而生。法是自然规律的产物。当然在人世间的法,分成“自然法”和“现实法”。

有了这个基础的概念,我们就可以解释宪政了。宪政本质上是一种法律约束控制政治的制度。宪政理论上可以追溯的卢梭的“社会契约论”。人与人定立契约,进而形成社会和政府,而直接反映这契约的就应该是宪法,政府的政治行为都不可以超过之前的契约。这里要指出,契约从何而来,契约是从公平正义而来。人并不是一开始就有契约的。而是在公平正义的规律导引下产生的。这点和“法”是类似的。

家园 14.3 公平正义论证

14.3公平正义论证

为什么要公平正义?

因为:

公平正义是人类行为的根本原则。

这个是重要的命题。要解释这个命题,先要叙述另一个本源性的命题,“人生的目的”。这个问题由来已久,一般大家公论的结果是亚里斯多德的“幸福论”,即人生的目的在与幸福。

如何实现幸福,亚里斯多德没有说。现在我要讨论如何获得幸福,或者获得幸福的必要条件是什么?。当然还有两个基本命题需要论述,第一人是群居生物,第二多人的力量远大于个人的力量。当这些都齐备后,我们要找到人在社会中使用的一种行为策略,该策略可以保证人在社会中获得最大的幸福。而最终我们会发现公平正义才是人类行为的最佳策略。自然我们就会推导出公平正义是人类行为的根本原则。

在证明这个最佳策略的论证中,最有力的证明是艾克斯罗德实验(1984年)。

当然我们现在先不介绍这个实验。而是通过理性去感悟这个结果。

我们先考察两个人之间的公平。当两个人甲与已相遇发生事情需要处置,“公平”就是在处理事情合情合理,不偏袒甲或已。以对方的角度得出的好坏,与本方角度得出的好坏相当。就是传统中国人讲的“将心比心”。那么为什么公平是两个出事的最佳策略。因为中国人认为风水轮流转,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谁都有遇到此种事情的可能。如果考虑这种随机重复性,那么选择无论甲或者乙都相当的“公平”自然是最佳策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体现了中华古人对公平的大同世界的向往。

扩大一点,不再考虑两个人。我们来感悟来佛教的基本教义。它虽然和我们的世界有所差距,但确实很好的启迪。

大家知道佛教中有戒律,佛教的基本戒,就是五戒十善。所谓五戒,是指: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私通)、不妄语、不饮酒。所谓十善,乃是五戒的扩大与加深,并且要戒作恶也戒不去行善。那为什么需要这些戒律呢?

因为这些戒律是佛教的教理的推论。佛教讲世界由缘起,万物皆有因缘。有了因缘就有报应,这个报应是什么呢?就是我们这个无常的大千世界。我们的世界,万物都是无常的。今天不知明日。因为这个诸行无常,人生潮起潮落,不是一帆风顺的。加上大千世界,今世可能是皇帝命,来世就可能是鸡鸭命。那么今天你杀生吃了鸡鸭,明天可能就是你被别人吃了。同样今天你可能因为贫苦偷盗别人的东西,那明天你可能就被别人的偷盗。为了在诸行无常的大千世界,获得好生活。当然就应该从现在起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私通)、不妄语。这样才可能在整个诸世中获得幸福。这就产生了所谓的戒律。

看完了佛教的理论,我们在看现实的生活是不是这样呢?其实也是这样。你可能在吃牛奶的时候吃到三聚氰胺。你可能在注射疫苗时注射到过期疫苗。你可能在看医生时获得过度医疗。你可能在马路上遇到马路杀手。这都是有可能的。那如何避免?你必须明白人类这个世界是相互依存的群居世界。你要让自己活,就得让别人活,你要先不作恶,才可能获得生路。当然这个世界也不是全是圣人的世界,如果你遇到了恶人,那就要“以其之道,还施彼身”。让恶人也知道他给别人的痛苦。这就是一报还一报。

当然佛教的大千世界与我们现实世界还有一定的距离。那么我们不如考察罗尔斯提出的“无知之幕”世界。罗尔斯提出了一个思想实验。这个思想实验是:当一群人在讨论某个问题时,会从对本人在社会秩序中特长、爱好与位置无知的原初状态出发,思考问题。而“无知之幕”遮住了一个人社会状态对其利弊的知晓,然后决定社会中对权利、位置和资源分配原则。罗尔斯得出最佳策略就是“公平正义”。

我们用高考来举例说明。假设你投胎被扔到中国,你可能被扔到北京这样的大城市,也可能被扔到河南这样的内地省份,甚至可能被扔到西藏这样的边疆地区。不幸的是,你被扔到中国去的使命,就是去上中学,然后高考。当然了,如果你想考进北大清华这样的牛校,你肯定希望自己被扔到北京上海,因为那里学习条件好,分数线又低嘛。但问题是,你被扔到这三个地方的概率一模一样,各1/3。这个时候,让你来设计一个理想的高考分数线制度,你会怎么设计,正常人的选择自然是分数平等,谁高谁上。这就是“公平正义”。

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有着根本不同,其哲学基础就是公平正义优先还是自由优先,更进一步的不同是选择利他还是自私。

资本主义理论在近代是由亚当斯密发现,分工和市场的奥秘作为开端。认为人天生,并且永远,是自私的动物。交换倾向出于自利的动机,并且引发了分工。让一个人分工只做一项工作,比做多项工作效率要高。但是人的需求不可能就只有一样,要让分工实现,就必须引入市场,通过交换,使得群体中的每个人都可以专注于一项工作,又能满足各种需求。西方经济学就此开端。之后在和洛克的政治哲学结合后,西方主流资本主义就此产生。所以说自私是资本主义的哲学本源。

再会看“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这次词最早是由基督传道士发明并传播的,表示一种上帝安排的传说制度。传道士们常常把人人相互喂食说成天堂,把人人相互厮杀抢夺食物说成地狱。天堂就是每个人都遵循利他主义,无私的帮助别人,最终形成相互帮助的社会循环,达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社会。这就是社会主义。我们比较一下原始的社会主义和亚当斯密的分工理论描述的世界,就可以发现,分工交易不正是人人相互喂食吗?那为什么资本主义有那么多问题,使得现在的“社会主义”成为资本主义的对立面。主要还是出在交易上了,亚当斯密认为人人自私可以使交易公平,把自私的恶转化为互助利他的善。显然亚当斯密错了,错在了因果倒置。是公平才可以使自私的恶转化为互助的善。放弃了公平的前提,自由的自私自利只可能践踏公平。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公平的重要。公平正义是打开社会主义之门的钥匙。在圣经中公平正义被称之为上帝之道,是人类走向天堂的根本道路。如果有谁不信,可以搜索统计旧经中“公义”的次数和内容。圣经就是西方最好的社会主义教材,南美的解放神学为什么与马克思主义结合,就是因为公平正义的哲学基础是一致的。

到底是自私还是利他?艾克斯罗德实验给出很好的答案。该实验是一种科学实验,虽然有一定的抽象,但是科学性毋庸置疑,自然可以成为科学社会主义伦理哲学的基石。

计算利益的最好工具是数学。在现代数学中,对策论(博弈论)是用来计算各种策略选择最有效的工具。如果我们使用对策论计算类似囚徒困境问题的事例,很明显作恶是最有利的。所以就产生了这些恶行。但是我们忘了人类社会的两个基本公理。人是群居生物,多人合作的力量远大于个人的力量。当有了这两个条件并重复进行上面事例后,结果就完全不一样了。可以实验证明重复博弈下,善行优于恶行。而最优的策略就是公平正义(一报还一报)。

艾克斯罗德(Robert Axelrod)在开始实验之前,设定了两个前提:一、每个人都是自私的;二、没有权威干预个人决策。也就是说,个人可以完全按照自己利益最大化的企图进行决策。

策论以著名的囚犯困境来描述这个问题。

A和B各表示一个人,他们的选择是完全无差异的。选择C代表合作,选择D代表不合作。如果AB都选择C合作,则两人各得3分;如果一方选C,一方选D,则选C的得零分,选D的得5分;如果AB都选D,双方各得1分。

显然,对群体来说最好的结果是双方都选C,各得3分,共得6分。如果一方选C,一方选D,总体得5分。如果两人都选D,总体得2分。

如果博弈进行多次,只要对策者知道博弈次数,他们在最后一次肯定采取互相背叛的策略。既然如此,前面的每一次也就没有合作的必要,因此,在次数已知的多次博弈中,对策者没有一次会合作。

如果博弈在多人间进行,而且次数未知,对策者就会意识到,当持续地采取合作并达成默契时,对策者就能持续地各得3分,但如果持续地不合作的话,每个人就永远得1分。这样,合作的动机就显现出来。多次对局下,未来的收益应比现在的收益多一个折现率W,W越大,表示未来的收益越重要。在多人对策持续进行下去,且W比较大,即未来充分重要时,最优的策略是与别人采取的策略有关的。假设某人的策略是,第一次合作,以后只要对方不合作一次,他就永不合作。对这种对策者,当然合作下去是上策。假如有的人不管对方采取什么策略,他总是合作,那么总是对他采取不合作的策略得分最多。对于总是不合作的人,也只能采取不合作的策略。

艾克斯罗德邀请多人来参加游戏,什么时候结束游戏是未知的。他要求每个参赛者把追求得分最多的策略写成计算机程序,然后用单循环赛的方式将参赛程序两两博弈,以找出什么样的策略得分最高。

第一轮游戏有14个程序参加,再加上艾克斯罗德自己的一个随机程序(即以50%的概率选取合作或不合作),运转了300次。结果得分最高的程序是加拿大学者罗伯布写的"一报还一报"(tit for tat)。这个程序的特点是,第一次对局采用合作的策略,以后每一步都跟随对方上一步的策略,你上一次合作,我这一次就合作,你上一次不合作,我这一次就不合作。艾克斯罗德还发现,得分排在前面的程序有三个特点:第一,从不首先背叛,即"善良的";第二,对于对方的背叛行为一定要报复,不能总是合作,即" 可激怒的";第三,不能人家一次背叛,你就没完没了的报复,以后人家只要改为合作,你也要合作,即"宽容性"。

为了进一步验证上述结论,艾氏决定邀请更多的人再做一次游戏,并把第一次的结果公开发表。第二次征集到了62个程序,加上他自己的随机程序,又进行了一次竞赛。结果,第一名的仍是"一报还一报"。艾氏总结这次游戏的结论是:第一,"一报还一报"仍是最优策略。第二,前面提到的三个特点仍然有效,因为63人中的前15名里,只有第8名的哈灵顿程序是"不善良的",后15名中,只有1个总是合作的是"善良的"。可激怒性和宽容性也得到了证明。此外,好的策略还必须具有的一个特点是"清晰性",能让对方在三、五步对局内辨识出来,太复杂的对策不见得好。"一报还一报"就有很好的清晰性,让对方很快发现规律,从而不得不采取合作的态度。

艾克斯罗德重复实验的结果是“一报还一报”是最优策略,且最终做与人为善善于合作的好人胜出。“一报还一报”又可等价于"投桃报李"、"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在柏拉图哲学语境中就是应报的正义。在孔子的语境中就是"以德报德,以直报怨",所谓"直",就是公正,以公正来回报对方的背叛。综合起来就是公正,正义,或者公平正义。

艾克斯罗德用一种科学实验引出了古老而现实的哲学议题“公平正义”。艾克斯罗德重复实验是第一次把科学与哲学联系在一起,其地位相当于伽利略的科学实验。由此我们将推出科学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公平正义”。

这个实验还可以理解成自私的人与自私的人遭遇各自得到中等分数,自私的人与利他者遭遇自私者得高分,利他者得负分,利他者与利他者遭遇双方得高分。那么虽然自私者早期可能占优,但是选择利他进行合作最终在“公平正义”原则下获得胜利。该实验也预示着代表“自私自利”的资本主义终将被“互惠互利”的社会主义取代。

简单讲了点公平正义的理论。下面我们讲诉社会主义的公平社会。科学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就是建设公平社会,其主要内容有政治公平,机会公平,分配公平,法制公平等。为了建设科学社会主义社会,就必须以“不平平之”修正各种资本特权。

在社会层面,就是要否定资产阶级的社会特权,建立机会公平的科学社会主义社会。机会平等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方面:受教育机会(教育公平,这是发展机会),医疗机会(医疗公平,这是生存机会),上升机会(就业公平,这是能力验证机会),婚育机会(住房公平,这是繁衍下一代机会)。在资本主义社会,社会资源由市场所决定。金钱即权力。没有金钱就没有权力。有金钱就有权力。这变相成为资产阶级特权。资产阶级特权建立与社会资源分配的市场化有显的因果关系。我们现在所熟悉的新三座大山——住房,医疗,教育问题,把普通人压的透不过气来,就是因为市场化,让住房,医疗,教育的资源掌握在资产阶级手里。资产阶级通过对这些稀缺资源的控制来压迫普通群众。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根本就是否定资产阶级特权,就是在社会资源分配上,否定有利于资产阶级的分配方式——市场化分配。我们可以用科学等级,劳动等级,及平均化分配社会资源。教育,医疗,住房都要否定极端市场化,因为这是资产阶级特权。相应的应该建立等级与平等相结合的有利于科技人员与普通劳动者的分配模式。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