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整理】中医诊断秘笈——秘中秘 -- 迷途笨狼

共:💬165 🌺249 🌵10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家园 黑中医或误导多花钱也该下点功夫

黑中医或误导多花钱也该下点功夫——

“我个人认为,不会早于汉代。 新

黄帝内经的行文不像先秦的风格,动辄扯上宇宙天地四时,先秦没有这样写文章的。”

先秦典籍自己翻去

“我个人认为,中医真正有效的是验方”

有效针灸算不算验方?基础是什么?验方的基础又是什么?怎么对症下药?

家园 你确定你看过先秦典籍?

针灸的理论基础是脉络系统,和阴阳五行那套实际上是两个系统。

家园 河里面有黄帝内经的解读,建议去看看,算是一家之言。

我看了感觉很有启发。

家园 这个人冷花不冷的回答看看是有点玄乎,这几年是暖冬

微博上也不是好好说话的地方

暖冬与否是看平均气温的,感觉冷是某些天冷空气来了最低温度低,根本不是一个概念。

去中国天气网查,很容易查到北京从2014年开始连续三年冬季平均气温均超过常年(1981-2010年,下同)同期平均值,并且2017年以来,每个月份的平均气温均较常年同期不同程度偏高。

2016/2017年冬季(12月至2月,下同)北京地区平均气温为-1.4℃,比常年(-3.1℃)偏高1.7℃,是2000年以来第二高值(2001年为-1.2℃);2015/2016年冬季为-2.8℃,偏高0.3℃;2014/2015年冬季为-1.7℃,比常年偏高1.4℃。  二、2017年以来逐月平均气温情况统计  

2017年1月平均气温为-3.2℃,比常年同期偏高1.8℃;2月为0.4℃,比常年偏高1.5℃;3月为7.1℃,比常年偏高1.6℃;4月为16℃,比常年偏高2.2℃。

查天气预报时候也看到有专家预测今年是暖冬的。

P.S,写完这个回复,突然想到这个人冷花不冷也不是很扯,人觉得冷很多时候是对极端温度印象深刻,花不冷是说整个冬天平均气温高,花长得好。蛮有意思的。可能是我自己想多了。

家园 信仰兄可否给个链接
家园 河里面的用户名是弦音醉舸,家园里面有不少他解读中医的文章

内经解读是一个系列:首篇在这里:https://www.cchere.net/thread/3962316

说句实在的,很多内容我都看得不是很懂,不过读下来感觉对于中医的认识还是有不少启发,一边读,一边对于花大熊说的中医是系统科学的实例有了更详细的印象。

家园 针灸的基础是解剖学,中国最迟商代就有针灸

针灸的基础是解剖学,中国最迟商代就有针灸

灸法西方文明古国也许更早

帮白狼胡搅蛮缠也该用点心

家园 故弄玄虚,越弄越迷糊,还不如直接读原文和译文
家园 你自己信么?

如果你信五运六气,我已经说的够多了。

如果你也不信,我给你点东西来逗乐:更直接的打脸的证据,竺可帧 听说过么?

家园 你有怀疑精神,很好。

回晒落:

楼主完全是个脑子不正常的人,不但无知,而且还缺少逻辑辩证的能力。他如果会治病,天下中医都会死光光了。这么一个人,几年如一日的不自量力说着毫无边际的话,也是本事。

但是你对中医的知识,还是了解的太少。譬如内经,它的确残存至少是西周时期甚至之前的东西。但是,后人乱入极多,尤其是五运六气,这东西我估计大概是隋唐时期的东西,不早于魏晋。而当中又有极多被五运六气篡改了的痕迹,所以这里面大概率是魏晋之后的作品。所以,读内经,要知道当中分为素问和灵枢经。这个帖子里的,大多数人都理解为素问。其实灵枢经被篡改的就少一些。因为灵枢经是讲实操的,那些只认字不懂医的,无从下手来篡改。

(删掉一些似乎对人有些冒犯的话。)

通宝推:删ID走人,
家园 我也不知道这个五运六气到底准确度如何

从五运六气的表述来看,像是古人搞出来的一种历法。里面夹杂了气候变化对人体的影响,对药性的影响等等。

这个东西到底准不准用我也不知道,之前没关心过。你说的竺可桢打脸我也不知道。

我就今年年初2月份时候无意中看到有2017年的运气解读。从年初的描述来看,对于今年气候变化的趋势预测还是挺准的。印象深的是说夏天少阳病多发。结果一感冒还真往少阳走。

要不是感冒去医院老治不好,(去医院验血,白细胞很高,用了抗生素就是烧退不下来,)也不至于自己开始琢磨怎么给自己治感冒。

今年是不是运气好碰巧蒙对了这个我也不知道,后面几年关注看看。

你这个暖冬的例子用来做反例肯定有问题。

家园 我对你没有恶意,但你说夏天少阳病之类的

我认为你已经走偏了。

因为,即使是专业医师,对于六经辨病,都还模糊不清。譬如你我都比较欣赏的河里这个醉咳玄影(我不会写他的名字),他对六经“厥阴”的认识止于“热深厥亦深”,而没有更多的理解,这都是错误或者至少说是偏面的,更何况,你所提及的少阳病,如果是六经概念,那么与五运六气的少阳又完全是两码事,这都是可以明确的。受五运六气影响的人,搞的伤寒,譬如刘渡舟、譬如江西姚家一脉,甚至你看叶天士的临症指南,但是你仔细看,都是一张皮,并没有以此为依据处方。

你现在,显然都搅为一潭。其次,你既然辨不清五运六气的真伪,那么显然你对 营卫 两气,你对“气血”,你对“水火”等的概念,依然模糊不清。那么,你既然对古人的生理学都不清楚,你还能准确的读懂伤寒金匮?我看是不大可能,但止于言 方证对应。

当年,我医理还未圆融之时,在河里混,承蒙您鼓励,每贴随手发个花,那时候年轻,还有点骄傲,所以心存感激。但时隔多年,再回来,你居然还不能辨别方向,实在可惜。那时候,我大概对 五雷山 的伤寒金匮有些看法,他太会顺手就扔出个四逆汤。而今,你大概也是有他这个偏向。

切记这点:中医也是治人。中医是脚踏实地的东西,古人眼里所看到的,就是我们所能看到的。但古人所思索的逻辑,可能与我们不同。我们必须要遵循逻辑的可行性来推论。

我不想长篇大犊的论证五运六气与医理的不兼容性,这我已经做了2-3年了。现在已经没有勇气再来一遍。总之,五运六气,如果你不丢弃,你不可能正确读懂内经。你读不懂内经,不可能正确认识古人的生理病理学。那么,你的水平,要么流于玄学,要么走方证对应一条道。如果你自己觉得,上面这个路径实现不了,那么我建议你:坚定的走方证对应这条道,接受方证对应这一流派的玩法,干脆撇开内经。 至于事实上是否真的撇开内经,那就不管了,因为方证对应在近现代,受西方和日本汉方的影响极大。而日本汉方,吉益氏搞的,尽管号称放弃内经,但其从伤寒金匮里挖掘出来的理解,反而符合内经。

我能说的,就那么多。如果你接受,以后或许还可以交流。如果你不认同,那么止于眼前的。也不需要和我说什么客气话。但是,将来治病,终究会给你反馈。对错,症状消失或者病症消失,都会给你反馈。治错或者治对,身体状态恶化或者健康,都会给你反馈。那么,生死于命,我们接受我们自己愿意相信的东西,而不是正确的。

家园 个人觉得古人内经伤寒温病等书虽然用的名词都是同一套

理论渊源都出自内经,但各个理论里面名词的含义并不相同。

古人建立了这一个类似旋转结构的模型,不同派别根据临床改改参数都能用。伤寒,温病,火神派等等理论的不同可能和地域,气候等差别有关。温病源于江南,火神派发源于四川。

我现在也不敢说自己对内经有啥理解。最近开始好好看伤寒也是给逼出来的。你的建议倒是不错,最近是在看日本汉方派的书。半路出家要读懂内经估计比较困难,能先做到方证对应就不错了。有一定经验以后再看看内经可能会有更多的收获吧。

家园 针灸的来源我认为跟解剖学无关。

首先声明一下,我不懂医学,也不懂考古,说这些全凭看了一些皮毛医学书脑补出来的。

经络学说的来源,我倾向于某种和建立在解剖学基础上的完全不同的医学理论。或者说人体内存在着血管、神经、淋巴系统之外另外一套循环系统。

家园 不是的,你把后人想的太聪明了

内经已经被串改的面目全非。

但内经在汉晋之前的那些内容,与伤寒金匮是相通的。而与后人搞出来的温病派就不同了,温病派是在错误的内经下演变出来,吴鞠通写的温病条辨,他还怕别人不懂,自己做注,结果更乱更糟糕,

先不要去管温病,把伤寒金匮搞明白了,温病的东西自然的就出来了。不要急。不要先入为见,脑袋里装些江南出温病,火神发四川之类的。这些都不对的。即使这些对,对我们目前来说,也没什么意义。因为我们还没掌握通用的基础课呢,直接跳到专业课,那不过是人云亦云,跟风学习,不知其理,也不可能学的好。

还有就是,不要泥古不化,不要认为古人就是神仙,他们没有我们现代的知识的交流程度,没有方便的书籍,没有西医和现代生病理的参照,他们的水平高不到哪里去的(伤寒金匮除外,这是神书,不得不高看一线)。学汉方,学学胡希恕、黄煌的,学学吉益氏的,然后再寻求医理圆融洞明。你就会比大多数中医厉害。我夸张一点说,要比绝大多数中医厉害,别看他们临床实践久,但依然是糊涂虫。

日本汉方派,吉益氏的书必看,然后就是皇汉医学和比较厉害的那几个人的。如果你有心的话,可以追踪一下台湾的,他们受日本的影响比较持久,有不少扩展的比较有水平。

如果有更多的时间,可以开阔的学习,玄影醉咳,他的研究方法很好,从古籍里去考证概念词。不过这个还是等伤寒金匮学的差不多了,再去搞。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