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剖析特朗普执政以及中国的战略应对 -- 李寒秋
3月29日消息,在由中国经济50人论坛主办的“2018中美圆桌研讨会”上,原财政部部长、现任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理事长楼继伟发言表示:“汪洋同志任副总理时,作为习主席的中美战略经济对话特别代表,他曾跟美方开玩笑:‘中美关系就像是夫妻,经常吵吵闹闹但日子还得一起过’。我觉得比喻的很恰当。美国可能认为中美可以不是夫妻,认为我美国可以再找一个。但是我想提醒美国的是,‘中美是命定的夫妻’,中美只能是对手和伙伴。”
讲道理的部分还是有理有节的。就是比喻实在太恶心了。
但我对楼部长还是很不喜欢,主要前几年居然说出:“劳动保护法对在职员工保护太多,对企业发展不利”这样的话。
被撸下来,国之幸事。
这是暗中鼓励台湾跳起来挑衅大陆动手;就这一点。我觉得你这基本就是当年的国民党对日的方针;屈膝投降;基本没啥斗争;
2月7日,人民币对美元是6.26,美国要打贸易战,所以今天是6.27.
中国已经完了,内裤都要没了,真是吓死人了!
中必输!欧耶!
估计私底下就爱这些东西,竟然能拿到国家层面上一遍遍讲,恶心扒拉。
纳瓦罗说:"中国毫无顾忌的公布中国制造2025计划,就是告诉世界各国,我们将主导未来所有新兴产业,所有其他经济体不会有什么前途了,这些产业包含人工智能、机器人。"
咋办?怎么就提出来中国制造2025了,太不韬光养晦了,咱把2025计划停了?
核弹比他们差一个数量级,而且根本没有大规模增加的计划,航母也从没有要达到六艘级以上的规划,离他们的十二艘连一半都不到。中国根本没有在所有方面和他们军备竞赛的意愿。
也没有什么要中分太平洋,甚至对台湾也是退让到底线了。对于太平洋的要求也无非是要求他们退出台海,离中分还远着呢。
不赞成您说的再姑息台湾,正相反,要彻底打压他们,这些年对他们一再姑息,结果是台独坐大,不能再继续下去了。
赵明昊的文章,只是存个底。有时看东西,主要就是学习一下作者的分析思路,具体对错,日后印证就行了。
特朗普频频“出牌”,美国对华战略向何处去
2018年4月4日 星期三 09:26 AM
作者:赵明昊
来源:新京报
近期,美国特朗普政府在经贸、台湾问题等方面接连采取消极举措,中美关系将不可避免地经历新的难题和冲击。虽然特朗普执政一年多来,两国关系总体保持稳定,但未来一个时期出现“颠簸”的可能性仍然不容低估。此外,美国对华战略正在出现的深刻转型,也值得深入思考。
过去几十年,经贸合作一直是中美关系的“压舱石”和“推进器”,美国贸易和商业团体总体上也是两国关系的大力推动者。然而,特朗普政府在经贸方面对中国展开的“打压”态势表明,双方需要面对经贸摩擦和竞争常态化、政治化的严峻挑战。特朗普政府担心的不仅仅是对华贸易赤字,更担心美国经济正失去相较于中国的技术优势。
美国方面一直在指责中国对知识产权保护不力、强制美国在华企业转让技术、通过并购美国企业获取先进技术等,近期特朗普政府针对中国采取的特别关税举措主要针对电子、信息等行业产品,而且其还将对中国企业在美投资和并购进行更多限制,甚至考虑收紧对中国留学生的签证,以防范所谓技术优势的流失。
特朗普政府的“贸易战”对象并不仅仅是中国,此前还宣布要针对进口钢材和铝材加征关税,欧盟、日本、韩国、加拿大等国都将受到影响。但是,“贸易战”的主要推手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表示,如果欧洲国家等希望得到“豁免”,就必须与美国一道在经贸政策上“对付”中国。显然,其如意算盘是“一石多鸟”,既在贸易上迫使相关国家让步,又能打造联手压制中国的“国际阵营”。
在中美经贸摩擦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双方围绕台湾问题的博弈似乎也在进入新的阶段。台湾问题是中美间的高度敏感问题,特朗普此前与蔡英文直接通话以及近期签署《与台湾交往法》等做法表明,美方在对华政策上打“台湾牌”的动机很强,台湾问题对两国关系的消极影响可能会进一步上升。
由此,不难看出,在特朗普政府明确将中国视为“战略竞争对手”的情况下,美国对华政策开始呈现出一些消极变化。今年年底美国将迎来国会中期选举,考虑到近期共和党在相关州的选举中表现不佳,不排除特朗普政府通过不断操弄“中国议题”在国内赢取选票。
此外,近期美国决策高层团队的调整,或会进一步加剧特朗普政府对华政策日益强硬的趋势。比如,接任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一职的博尔顿属于极端保守人物,且极为“亲台”。美国舆论普遍对此任命感到悲观,《外交政策》杂志甚至刊文批评称,博尔顿本人恰恰是美国国家安全的威胁。
无疑,从政治、政策、人事等不同层面看,未来一个时期特朗普政府很可能会在中美关系方面制造新的“麻烦”。对此,我们既要心中有数,也应保持定力,要看到随着中国国家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不断上升,中美双方的战略博弈难免更趋复杂。如何清醒地认识和灵巧地管理两国之间的“竞争性共存”,也许是新时期中美关系需要破解的核心难题。
对西方的学习同样导致了对西方的深入研究,可以说,从思想到制度到行为,都有极多的可供获取的资料及信息。西人对我们来说,就算不是全透明,也是半透明了。
但是西方对中国,特别对TG,就是一抹黑。各种研究互相打脸,各种预测,最终都成了笑话。
从看不到,到看不起,再到看不清。一直到现在,老川或者西方开始觉醒,开始觉得以前他们做错了,他们对中国的看法错了。但是为什么错,错在哪里,以后该咋办?感觉还是一团浆糊。
他们的抵抗或者行动,更多的像是“迫于形势”,一种本能的战术上的行为,而不是基于战略的、深思熟虑后的果断出手。
反观TG这几年来的动作,思想上开始高调的宣传TG的领导是中国最大的特色,经济上走一带一路,另辟蹊径,政治上高度集权,消除杂音,内部主动去产能,整肃金融,继续深入的改革。别提什么中央有高人下大棋,其实很简单,TG一直以来的思想和政策就是这样的,一以贯之,持续进击,战术上或者有反复,但是战略上始终清楚的知道自己的定位,自己的目标,乃至如何实现。
的同志们注意五讲四美三热爱了啊!有错就改还是好同志嘛!
因为种种原因,从外交方面可能更能看出一个人处理复杂事物的能力,因为所有利益相关方的反映几乎是即时的,也不太会被意识形态的东西刻意压制,国际上的相关报道也很多。看雪里蕻的文章挺有意思的,因为以前花过一些时间看过这位兄台的所有发言,而且后来又重新看了一遍,颇受启发,能接受他的一些观点和用词习惯,也算是借专业人士的眼光来客观的看待一些问题吧。古语说,偏听则暗,兼听则明。
俄国经济需要中国 但亦忌讳“一带一路”
观乎歷史,俄国对寻求结盟,很多时都出于自身务实的利益考量,多于对盟国意识形态的支持。1939年,纳粹德国发动二次大战前,曾与苏联签定《德苏互不侵犯条约》(Molotov – Ribbentrop Pact),表面上是旨于建立两国之间的共识和“友谊”,事实上两国除了秘密地瓜分波兰外,皆视《条约》為缓兵之计,暂时放下水火不容的意识形态对峙,争取更多时间及空间,為未来可能发生冲突的作好準备(两国最终亦于1941年开战)。
引用《德苏互不侵犯条约》不是要将中俄关係比喻為二战时期的德苏关係,说明两者终须一战。反而是要带出不论是苏联或是俄罗斯,其合作动机都是源于自身迫切的利益考量,而非意识形态或政治原则。大国竞争之张力,亦不会因為条约而暂缓,只是由阳光下的竞争,转到桌下暗地里进行。
儘管中俄高层会后宣布在军事上展开合作,但真正影响两国未来的合作关係能走多远,是俄国的国内变数。因為不管两国合作与否,她们早被美国认作“意图破坏现状的强权”的全球竞争对手,故是次军事交流合作是形式上、被动地回应美方挑战。此全球竞争格局在可见将来都不变的情况下,中俄在对抗“共同敌人”将被动地站在相同立场,但两国微妙的自主关係却是在经贸方面。
撇除俄国因涉毒杀前特务所引起的外交孤立,在国际间以高姿态与中国合作,可说是预见之事。反而,另一个使俄国向中方靠拢的诱因是在经济建设上。在油价大跌和国际经济制裁两大因素夹击下,俄国的经济活力已陷入滞胀阶段(虽在2017年已走出阴霾,但仍未敢乐观)。据IMF的数据显示,自2014年俄国被制裁后,国内的实际经济增长率于2015和2016年已录得负数,加上通胀和人口老化等问题来袭,使俄国须借中国之力解决企业融资、经济增长动力不足的困局,以维持国内管治威信和自身在中亚的影响力。
自俄罗斯于1990年代的私有化计划变成贱卖国有资產后,俄企一直未能摆脱债台高筑的局面,而中国国企亦于同期伸进俄国的“战略產业”,以贷款方式换取稳定的天然气供应,解决经济发展所引伸的庞大能源需求。不过,当前中国在俄国的经验影响力已从石油、天然气和铁路行业,逐步在“一带一路”的战略框架下伸进俄国定义的利益范围(Sphere of Interest)——中亚。这才是俄国忌讳之处。
各具地缘政治野心 对抗美国“共同敌人”
事实上,“一带一路”和俄国总统普京于2015年倡议的欧亚经济联盟(Eurasian Economic Union,EEU)在战略功能上亦有所冲突。在俄罗斯国内政治氛围中,民族復兴主义已成普京巩固及扩大支持者的既定而有效手段,而普京推动EEU的本意是以经济融合為题,推动中亚五国与俄国的政治联繫,从而提升俄国在利益范围的影响力和普京的支持度。
可是,中国在中亚的经贸投资已从昔日集中于能源和矿產领域,延伸至农业、旅游、房產等行业。在传统的能源领域上,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已成了主要的操盘员,负责将哈萨克的能源向东、西两方输出;而在未有加盟EEU的土库曼和乌兹别克中,中国已成為该国天然气的主要买主,再加上中国资金一直在中亚区内流转,以建设电网和交通基础设施,无一不使中国成為俄国在中亚的主要对手。
在判定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係的“特殊性”时,不应单纯视之為结盟,而是两国当前利害的共通点衍生的合作关係。须知道,中国透过“一带一路”所彰显的地缘政治野心,跟俄国在中亚的野心有着重叠之处。在中国的资金和技术比俄国更具优势下,可见将来俄国在中亚经贸发展的地位将日渐被边缘化,令中俄未来的合作关係添加不少隐忧。
由此可见,早前中国外长和国防部长同时访俄,情况虽属罕见,但其含意仅是被动地回应美国的压力,形式上表示两国有意加深关係和协调。但当前的中俄关係,比冷战时期尼克逊访华更為微妙。在大国竞争的环境下,要加深两国的合作关係,建立互信,除了依靠美国这位“共同敌人”外,更重要的是从中亚经济利益分配中找到平衡,令俄国能够在中国经济影响力日增下,维持自身对中亚事务的政治影响力,这才是真正建立互信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