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第一代领导人毛周等对计划生育的态度 -- flyingcatgm
企图掩盖自己的非法和反人类罪行。
其次用一段年份的出生率变动来解释独生子女的必要性也是徒劳的。人口出生率随经济增长而下降几乎是世界各国一直遵循的铁律, 除非政策制定者对经济发展没有信心。
从1971到1982,整体上人口增长率是下降的,退一步说,按照1982年的人口增长率,到今年也不过17.36亿,比起今天不过多20%,根本没有什么大问题,但人口老龄化问题却不复存在。
可笑的是, 庙堂高处居然还引用"不谋万世者 不足谋一时 不谋全局者 不足谋一域', 实在是太有讽刺意义了.
"肉食者鄙, 未能远谋"----曹刿.
多20%的人口没事,服了你了。。
多说也无益,以后参看一下印度就行了,这个国家差不多和我们同期推行了计划生育,但它这一政策夭折了,今天印度人口的规模已经超过中国了吧。年轻人比例很大,经济发展姿势和当年也非常类似,大家也不用多说了,看它这个国家人口会是什么影响吧。。
总体感觉,逻辑上,你是在用倒果为因的方式,80年代,也就是刚刚过温饱线的时候,人口政策当时是入了宪法的,是当时的共识。。就是现在也不是人口少的问题,主要是人口年龄分布的问题,另外更核心问题是资源和财富如何分配的问题。。
要在环保的角度在地球生态的角度,那人的数量不是太少而是太多了。。
还有一点,计生政策就是现在也并没抛弃,而是一直在调节政策,因为有这个执行力量和体制保障,可以做到这一点,真有必要,鼓励生育的政策出台也不是不可能。。
总体上也不用多辩了,自己观点立场,你的观点立场,估计都不会有啥变化。
我自己很明确是支持当年计生政策大方向的,有瑕疵地方是当年搞急了,当年是二胎就好了。。
为什么说强制的计划生育政策没必要,这是事后国际社会研究和实践的结果。
原来以为,中国社会人口下降是一胎化政策的结果,其实跟这它没什么鸟关系,理由是:
1、国际人口学上世纪90年代研究发现,人口是有发展规律的,基本结论总结就是概括成”人类发展指数“。大致意思就是,该指数<0.2,高生育,高死亡,低增长;>0.2<0.5,高生育,低死亡,高增长;>0.5,低生育,低死亡,低增长;中国从上世纪70年代中后期该指数就>0.5了,开始进入低增长时代。。。
2、国际社会研究发现,社会人口的正常更替的综合出生率应在2.1左右,中国从上世纪70年代中后期为2.2,已经很接近了,现在好象是1.8,可能还不到。估计中国老龄化社会很快就会实现了
3、先发展国家的人口规律实践也说明了,经济发展是影响人口增长的根本因素,欧洲如此,日本如此,说明社会人口下降跟有没有强制计划生育没什么鸟关系。中国也是如此。只不过中国当政者洗了很多人的脑,出现了政策幻觉,以为是强计的效果。。。
4、在我看来,举印度来说明中国计划生育政策必要和成功的都是脑残,印度人口超速增长不是它没有计划生育政策,而是经济发展不够快,他们的人类生存指数长期在0.2到0.5的高增长区间。反观中国,尤其是毛时代的发展,反映在”人类生存指数“上就是高速越过0.2到0.5的高增长阶段,很快进入了低增长阶段。强制计划生育政策对控制人口增长没什么鸟用,对人口结构的破坏却是一等一的,对TG的信用破坏也是一等一的。
这些都是西河里讨论出来的知识,很多人根本没有这种学习能力,洗地的劲头倒是挻足的,其实我看,大部分洗地的也没有什么坏心眼,也没什么实际好处。只是为了网上争个输赢爽一下,为什么不多学习一下提高一下呢?
就是因为讲小道理,讲大私无公,所以才有包产到户嘛。
从生物学的角度讲,人当然有繁衍的需求,但是这表现为淫乱的欲望,而不是抚养的欲望。谁喜欢抚养小孩啊?
古希腊、古罗马的经验,就是生活好了,下一步就是淫乱,直到国家灭亡。
我是70年代农村的,因为家住近郊, 有些副业, 所以家乡的经济情况比远乡纯农业的要好一些。
我的同龄人, 基本上家里都是两个或三个,少量有四个孩子,更多的几乎没有。80年代初还没有强制计划生育的时候很多人也就结扎或上环了。
另外有四个孩子或者更多孩子的家庭里面,成年以后有一个两个孩子有严重疾病或者其他问题的比较多。
农村家庭小孩虽然多, 但是成长过程中死亡率还是比较高。每年溺水,车祸,吃错东西,自杀的都有。 我从小一直在镇上读书,几十年来我的同学里面非正常死亡的只有一个在站在铁路边上赌狠结果被火车卷进去死了的。但是村里面的各种各样的可真是多了很多。从前(我成年以前)自杀率还很多, 死的都是十几岁到二三十岁的青壮年,女性比例特别高。现在好像好一些了。
1971年,全国总人口8.52亿,其中15-49岁育龄妇女1.73亿,占总人口20.28%,22-29岁女性人口4180万,占育龄妇女的24.19%。
当年出生率30.65‰,虽然较上年有所下降,但仍超过30‰;死亡率7.32‰,人口自然增长率23.33‰,总和生育率5.44。
71年小学毕业生升学率90%,中学在校生总数首次突破三千万,达到3149.40万人。
1971年国务院发布51号文件,对人口生育提出“一个不少,两个正好,三个多了”的口号,计划生育工作坚持说服教育的动员方式,要求做到:“三不”(不强迫命令、不搞物质刺激、不搞硬性规定)、“三通”(本人通、爱人通,老人通)、“三自愿”(自愿定生育计划、自愿定晚婚计划、自愿选择节育措施)、“三满意”(本人、爱人、老人都满意)。
从1971年开始,中国人口出生率、总和生育率进入快速下降通道,1972年,出生率首次降到30‰以下,总和生育率降到5以下;1976年,出生率降到20‰以下;1977年,总和生育率降到3以下。
同期,中学在校生总数先后跨过4000万、5000万、6000万大关,1977年达到峰值6848.8万,77年学龄儿童小学入学率95%,小学毕业生升学率超过90%。
1970-1977,粮食产量年均增长3.73%,人均粮食产量由60年代260公斤左右提高到接近300公斤。
1978-1980年,出生率保持在20‰以下,1979年最低,为17.82‰;总和生育率保持在3以下,1980年最低为2.24(80年,中共中央关于计划生育的公开信中提到,目前我国一对夫妇生育2.2个孩子)。
值得注意的是,从78年开始,中学在校生总数和小学毕业生升学率持续下降,1981年,中学在校生总数降到5014.60万,仅为1977年的73%,小学毕业生升学率降到68.3%。于此对应,总和生育率持续大幅下降的趋势发生改变,71-77年,总和生育率每年下降0.33-0.5,78年仅下降0.12,79年回升0.03(考虑精度,可以认为基本稳定),80年下降0.51,达到阶段低点2.24,81年总和生育率大幅回升至2.63,出生率回升到20‰以上。
1982年的数据凸起异常刺眼,出生率22.28‰,代表生育意愿的总和生育率是1976年以后的最高峰,达到2.87。与此对应。小学毕业生升学率降到66.2%(这个升学率下降,农村,尤其是农村女童升学率下降是最明显的,80年代,能完整读完中学的农村女童比例很少),中学在校生总数降到4702.8万,都是1976年以来最差的。
那么这几年发生了什么?对育龄妇女的生育意愿产生了如此明显的影响?
1988年以后,小学毕业生升学率回升到70%以上,1995年回升到90.8%;相应,出生率在80年代普遍20‰以上降到1991年的19.68‰,总和生育率降到2.01。
当然这些理论有糟粕。但作为一个有幸来到这个世界的人来说,还是要感谢这种思想。不然,连成个人的机会都没有不是?
中国从来不缺自觉或者不自觉替统治阶级辩护的人。
普及避孕知识同时避孕工具是要免费发放的,虽然那时候物质生活条件还比较艰苦,决不会出现改开后那种强制结扎手术和扒房等等土匪行为。
是不是这个因果逻辑还不好说,但你这个视角看是挺有意思的。
的确事件是和这个时间段也是符合的。
基层执行效率而言,公社制度前后是不能比拟的,大包干后农村计生工作难做的一个很重要原因也是这个。。。
计划生育工作坚持说服教育的动员方式,要求做到:“三不”(不强迫命令、不搞物质刺激、不搞硬性规定)、“三通”(本人通、爱人通,老人通)、“三自愿”(自愿定生育计划、自愿定晚婚计划、自愿选择节育措施)、“三满意”(本人、爱人、老人都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