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刘震为什么能授上将 -- 三言两拍
1955年,刘震被授予上将军衔,授衔时年仅40岁,是开国上将中第二年轻的,仅次于39岁的肖华。
不过,从职务上看,刘震授上将似乎有点勉强。授衔时他正在军事学院学习,而进军事学院前他是东北军区空军司令,当时的其他几大军区空军司令分别是:东北军区段苏权少将,华北军区徐德操少将,华东军区聂凤智中将,中南军区曹里怀中将,西北军区罗元发中将,西南军区傅传作少将。这就是说,当时的军区空军司令应该是中将甚至少将级的。虽然说刘震任东空司令时还兼任空军副司令,但空军副司令仍不是上将级职务。刘震军事学院毕业后回到空军,任空军学院院长兼政委,依然兼空军副司令,但当时的空军领导人中,只有刘亚楼司令员是上将,政委吴法宪、第一副司令王秉璋、副司令常乾坤、徐深吉、曹里怀、成钧、谭家述全是中将。这就是说,仅凭职务的话,空军第二副司令刘震只适合授中将。
1955年的评衔有四大因素:职务、资历、战功、山头。刘震不仅职务不大够格。资历也比较勉强,他1933年才加入红军主力部队,虽然升得快,三年后就升为师政委,但毕竟资历显得单薄。就好比种水稻,北方种的水稻都是一季成熟,生长期长,灌浆饱满,口感好,所以北方大米好吃,而南方的三季稻生长期短,就不好吃。资历也是如此,1936年的师级干部和1930年的虽然都可称为红军时期的师级干部,但资历厚度还是有很大差异的,这点在评衔时也是要考虑的。再说战功,像刘震这个级别的高级将领,谁都会多多少少有点战功的,刘震指挥的东野二纵在解放战争时期是主力,据说歼敌数量是东野各纵最多的,自然有战功。但具体到刘震个人,好像没听说指挥过什么特别出彩的战例。最重要的是战功这东西不太好量化,不能说你打主攻吃肥肉歼敌数量多功劳就是你大,我打援军啃骨头歼敌数量少功劳就小,这样说是很片面的。
最后就只剩下山头因素了,显然刘震授上将是因为山头的缘故,他是作为红25军代表授上将的。
先说一下红25军的发展脉络。红25军分为前25军和后25军,前25军诞生于1931年,属于红四方面军直属部队。后来,因第四次反围剿失败红四方面军离开鄂豫皖西征川陕,出发时带走了25军一个师。1932年,鄂豫皖省委以剩下的一个师为基础重建了红25军,这就是后25军。后25军虽然有前25军血脉,但与红四方面军已经没多大关系了,基本上算一个独立山头,现在所说的红25军山头指的就是后25军。1935年,红25军长征到达陕北,与陕北红26军、27军合并,组成红15军团。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红15军团与红1军团合并,组成红一方面军,归入中央红军序列。抗战爆发后,15军团改编为八路军115师344旅。后来,344旅南下冀鲁豫,扩编为八路军第二纵队,几经分合,最后发展为两部分,一部分由杨得志司令员率领,留在冀鲁豫,发展成为冀鲁豫军区,最后归129师序列。一部分由黄克诚政委率领,南下豫皖苏,发展成为八路军第五纵队,皖南事变后改称新四军3师。由于344旅一直跟随黄克诚,所以一般都认为新四军3师是红25军的正宗传承。解放战争时期,新3师到达东北,改编为东野二纵队,1949年全军整编,二纵改称39军,后来的39集团军就是红25军的最终归宿。
下面再说说红25军的代表人物。25军是个小山头,出不了元帅,最高代表人物就是徐海东大将。按照惯例,这个山头也应该出一个上将。就好比湘鄂西山头,除了贺龙元帅、许光达大将外,上将里也有一个代表,就是以准兵团级破格授衔的贺炳炎上将。还有一个陕北山头,因为刘志丹牺牲,连大将级代表都没有,只出了一个上将,而这个上将本来应该是贺晋年的,但他受高岗事件牵连,最后被已转业地方的阎红彦逆袭成功顶替上位。
那么,红25军在上将里的代表为什么选刘震呢?本来,在徐海东之后最能代表25军的应该是田守尧,当年徐海东离开344旅后,朱德黄克诚向中央提议就是由田守尧继任344旅旅长的,因为之前中央已经派了很多1军团干部到15军团任职,有黄克诚、韦杰、覃健、吴信泉、谭甫仁、李雪三、康志强、钟伟、卢绍武、毕士悌、(大部分都是3军团的),所以,这个山头的掌门人还用鄂豫皖出身的比较合理,可以安抚一下老25军的干部。没想到中央还是调来了1军团出身的杨得志代理旅长,这让田守尧很恼火,其他老25军干部也颇有微词。但胳膊扭不过大腿,大家只好接受,田守尧也只好继续当他的团长。不过即便如此,田守尧还是344旅中鄂豫皖出身的三个团长里最具竞争力的,后来他指挥的新四军3师8旅就是最正宗的25军血脉,可惜他1943年牺牲了。他牺牲后,老25军级别最高干部的就只剩下刘震、韩先楚两个了。
那为什么是刘震而不是韩先楚作为红25军代表授上将呢?
刘震和韩先楚当兵时就在一个班(班长是陈先瑞中将),后来一起升迁,还曾做过军政搭档,不论资历还是职务都不相上下。只是344旅进军冀鲁豫后,按照上级指示分兵,杨得志、黄克诚各带一摊分头发展。杨得志那一摊后来发展成冀鲁豫军区,归入129师。黄克诚那一摊则跟彭雪枫分分合合,最后发展为新四军3师。韩先楚是属于冀鲁豫那一摊的,而且他很早就到延安学习,八年抗战,只在前线待了四年。而刘震属于黄克诚那一摊的,后来担任344旅旅长,期间一度划归彭雪枫领导,344旅改称八路军四纵队4旅,皖南事变后改称新四军4师10旅,因为彭雪枫指挥的三月反顽斗争失败,10旅损失巨大,刘跟彭雪枫发了火,还提出坚决不在4师干,然后就率10旅调回3师,继续追随黄克诚。说起这件事,让我不由得想起另一个类似事件,就是解放战争初期,由于聂荣臻指挥失误,我军丢失了张家口,损失惨重。当时的晋察冀二纵司令郭天民愤然向聂荣臻开炮,批评他的错误,结果让心胸狭窄的聂司令勃然大怒,一下子把郭天民一撸到底,闲置半年,直到中央工委到来,朱德出面才把他调到刘邓大军任职。与聂荣臻比较,彭雪枫还是宽厚多了,不仅没有撤他的职,还允许他回归老领导。解放战争时期,刘震跟随黄克诚到东北,先后任3师第一副师长,东野二纵司令,39军军长。前面说过,39军就是红25军的血脉,而刘震一直担任这支部队的领导人,所以说他是红25军代表似乎理所当然吧。
1958年刘震补选为八届中央候补委员,应该也有代表红25军的意思,因为他当时的职务并不重要,一个空军学院院长兼空军副司令,这个职务按说是没必要补选为中央候补委员的。
看到这里有人可能会说,韩先楚为什么不能代表25军?25军也可以授两个上将啊。但我觉得这不大可能,25军毕竟只是个小山头,在上将里找两个人作代表似乎多了点,人家湘鄂西也只出一个嘛,那可比25军山头大得多啊。那么,韩先楚为什么能授上将呢?我觉得应该是凭战功。解放战争时期,韩在东北打得很出色,被对方将领杜聿明等称为旋风司令。后来他又坚持提前打海南岛并获得胜利,现在看来,这个功劳尤其大,如果当时一犹豫,错过时机,朝鲜战争一爆发,海南就和台湾一样独立出去了。由于他的优异表现,在东北时,深得林彪陈云两位大人物赏识,尤其是陈云,非常欣赏韩先楚,似乎是陈云在军界的唯一亲信。授衔时有这两位大人物力挺,授个上将也说得过去吧,何况他本来资格也不差。
刘震被授上将,固然是他的荣誉,但从后来看,似乎也成了他的包袱,让他有所膨胀。空军总共只有两个上将,刘亚楼是一把手,按说刘震应该是二把手。但实际上,他不仅排在政委吴法宪、第一副司令王秉璋之后,甚至连其他副司令也不如,因为他只管一个空军学院,连空军党委常委都不是。堂堂上将、又是空军里少有的实战经验丰富的指挥员(刘震曾任志愿军空军司令),竟然被排斥在空军领导层之外,这事太不正常了,究其原因,很可能是刘亚楼对他不满意,于是打压他。但刘亚楼为何对他不满呢?不得而知。要说两人也是老搭档了,刘亚楼任四野14兵团司令时,刘震就是他的副手14兵团副司令,战场上两人配合也挺默契,现在却矛盾激化到这个程度,有点不可思议。
不管如何感到委屈,刘亚楼活着时刘震一直是隐忍不发的,毕竟刘亚楼资格比他老,职务比他高,脾气比他燥,尤其是后台比他硬。刘亚楼是双一嫡系,林总头号亲信,又深得毛主席信任,刘震很清楚这一点,所以不服也只能忍着。1965年刘亚楼去世,死前推荐吴法宪继任空军司令,这下刘震终于忍无可忍了。吴胖子只是中将,又长期搞政治工作,也不是中央候补委员,凭什么由他继任司令员?要说刘震吴法宪都是新四军3师出来的,在东野二纵、39军一个司令一个政委搭档多年,彼此熟悉、资历又相当,所以刘震怕刘亚楼但不怕吴法宪。于是他暗地里联络一帮人,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搞非组织活动,想把吴法宪弄下去。由于刘亚楼活着的时候比较霸道,锋芒太露,不仅对下级,就是对同级的副司令副政委们,也是说骂就骂,毫不留情,导致同僚们都对他不满,也对刘亚楼推荐的吴法宪不满。所以刘震一发动,空军11个常委有6个都加入了倒吴的行列,这6个常委是成钧、曹里怀、徐深吉、常乾坤、谭家述、王辉球,他们都希望能从倒吴的好处中分一杯羹。空军其余三个常委中余立金、旷任农支持吴,张廷发则坐山观虎斗。于是在刘震等人极力主张下,空军召开了党委全会,会上给吴法宪扣上了不积极贯彻中央五一六通知的罪名,大肆批判,大军区空军的聂凤智、吴富善等人也支持刘震。会上大家还大肆发泄对刘亚楼的不满,说刘亚楼吴法宪跟彭真罗瑞卿关系密切,应该追查等等。由于空军有不少红二军团出身的人,贺龙也在背后支持他们。总政由于跟刘亚楼关系一向不好,也支持他们。最后七位常委向中央写报告,要求改组空军党委。没想到中央态度很明确,坚决支持吴法宪,林彪叶剑英都做出了明确指示。我觉得中央未必是为了保吴法宪,而是不能允许这样下级指挥上级的行为,如果这个口子一开,后患无穷。中央一表态,政变诸人就都白忙活了,七个常委都挨了批。只是其他人检讨一下就过关了,只有发起人刘震被停了职(诡异的是,坐山观虎斗的张廷发也被停了职),这真是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刘震窝囊透了。
文革结束后,所有倒霉过的高级干部都被平了反,还被说成文革期间受到林彪四人帮的迫害。其实没那么简单,每个人倒霉的原因都各自不同,有的确实是受到了迫害,应该平反。有的则是先迫害别人后来被别人迫害,还有的则就该受迫害,因为他们干过很多坏事。当然还有,就是刘震这样的,缘于无原则的权力斗争,刘震这次倒霉并非因反对文革遭受迫害,而是觉得不公平,为了出口气而想夺权,结果夺权失败。还有一位空军副司令成钧曾说过,文革是权力斗争,是一方面军整二、四方面军,但这种说法恐怕未必准确,文革期间四方面军得志的高级将领可不少,徐帅当过全军文革小组组长,谢富治许世友陈锡联李德生都是文革崛起的。二方面军倒确实挺倒霉,但倒霉的原因是因为贺龙主持军委工作时跟刘邓走得太近,引起最高层怀疑,其他将领都因为是贺的老部下而受到株连,确实冤枉。不过九一三之后,二方面军大都起复了,倒是一方面军一些人倒霉后一辈子没再翻过身来。
写他,我当时奇怪,最年轻的不是肖华吗,怎么换成刘震了?
东北解放战争中,刘震的二纵战绩似乎比一纵更好一些。辽沈战役时一纵给四纵当预备队,二纵人纷纷说:一纵在四平被打趴下了。所以,应该说刘震战功还是可以的,战例不突出,是不是与刘震早早倒霉有关,没有部下回忆他的指挥,相反倒是钟伟被《血红雪白》弄得家喻户晓了。
王说,39军在军中地位,是刘震、钟伟他们这些人奠定的。
志愿军时期,韩先楚志愿军副司令,刘震志愿军空军司令,陈先瑞19兵团副政委。1952年定级陈班长正军级,俩兵倒是副兵团级。一、四方面军说靠也成,靠不上也成,说靠红25军也成,靠不上也成。还有歪理邪说说陈政委长征没有走完,呸!我们的陈政委怎么说长征也到陕西,而且打下了陕南根据地。令当年在陕北的林副统帅都羡慕不已,甚至想来发展。陈政委他四次转战陕南,为创建鄂豫陕革命根据地做出了重要贡献。授衔时没有领导提起陕南王的英勇事迹,另外吾一直不解的1952年定为正军级?陕西军区1949年12月组建,第19兵团兼。司令员杨得志、政治委员马明方、李志民,副司令员耿飚、刘金轩、吴岱峰、陈先瑞...。
组建陕南军区时让陈先瑞当政委,他不愿意,宁愿当副司令,早知道后半辈子要一直当政委,何必如此,白白降了半级。。。
继任者是聂凤智。权延赤在《林彪将将》里说段苏权因为向军委汇报空军战果时与一位空军司令员发生矛盾,不知指的是哪一位司令员?
他去世早,不然四大金刚里边就没有邱会作了!
- 待认可未通过。偏要看
一般情况下,张廷发会得到最大的利益,为什么会停职?
整个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考验!
此人也不很地道,生活作风随意,好像红军时期整过刘少卿同志。
他和林彪元帅关系极好。当然,毛主席也信任他。
- 待认可未通过。偏要看
陈班长和俩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