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光阴的故事 ---- 写给罗大佑的情书 -- yizhu
我喜欢上罗大佑的时候,他的巅峰期已经过去了。
后知后觉的我,少年时更喜欢读书,沉浸在自己的梦想世界。每次总是一首歌要滥大街了,我才注意到新的流行歌曲。而罗大佑的歌,好像从来没有这样过。即便是当年《童年》传遍大街小巷,可当时是成方圆唱的。
少年时听歌的记忆,总是和小伙伴在一起:高中好友那时喜欢王杰,曾一遍遍给我普及他的歌和个人故事;童安格是大学好友介绍给我的,那时她喜欢《花瓣雨》,我喜欢《留声机恋曲》;第一次听到姜育恒,是街边的小店录音机传来的,“曾经在幽幽暗暗反反复复中追问,才知道平平淡淡从从容容才是真”,于是不能自已,街头伫立,听完全篇;在初中好友家里听邓丽君,那盘《淡淡幽情》,记到如今(很快那盘磁带就被好友父母收了起来,大概怕靡靡之音腐蚀了我们幼小的心灵?);高中时,和朋友深夜在教研室偷偷听齐秦,那首《燃烧爱情》翻来覆去地听,尽管那时什么都不懂,只有憧憬;高中时有女孩来我们宿舍玩,坐在床上,弹着吉他唱,“心有千千结,你不能明白”。。。
只有罗大佑,是我一个人听:大学时,深夜里,带着耳机躺在床上,一遍又一遍地欣赏;工作以后,等车的时候,洗菜的间隙,忆起罗大佑,那些旋律和歌句在心中反复回响;而今,开车在上下班的路上,我依旧会再三品尝。那些远去的童年,那些闪亮的日子,那些被流水带走的光阴,那些哭过爱过的青春,都一一浮现,让我沉浸其中,不能自拔。
真正喜欢上罗大佑,还是上大学的时候。那一年六月,在大讲堂旁边的柿子林里,我从一位即将离校的学长手里,花一块钱买到一本港台诗歌选。第一次读到了《光阴的故事》,真是一见钟情,直击心底,里面的每一句话都好像自己想要说的,把自己对青春的感觉和情绪全用诗意表达出来了,就此拜倒在罗大佑的西装裤下。
罗大佑于我,既不是流行歌星,也不是音乐教父。在我心中,罗大佑首先是一个诗人,一个懂音乐的诗人,只不过把自己的诗谱上曲子唱出来。
罗大佑的歌,更像是文艺青年的心声,感悟人生,青春,梦想和爱情,有一颗敏感的心,有一种人文情怀,有一点点叛逆不羁,一点点愤世嫉俗,一点点悲天悯人,还有一点点无病呻吟。关心时局,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却又不知怎么解决问题。理想主义面对现实,失望,却又无可奈何。
罗大佑的情歌,在我青春怒放,感情最热烈的时候,来到我面前。我喜欢爱情淡定从容一些,“穿过你的黑发的我的手”已足够深情,“十娘给你做面汤”什么的就太恶俗了;不要把爱情看得那么重,即便是分手,也不要哭天抢地,“我忍住胸口的泪水,只是为了告诉我自己我不在乎”;在爱情中,也不要迷失自己,自重一些,相信“野百合也有春天”。他的情歌,就合我的心意。
好像从来没有狂热地爱上过什么,喜欢的书可以一读再读,喜欢的歌可以重复地听。喜欢的电影可以看无数遍。最喜欢的演员,我也不会觉得他/她的电影都好看;最喜欢的导演,吸引我的作品也只有几部;最喜欢的诗人,让我倾心的诗也不会超过几首。比如罗大佑,喜欢的歌我可以一直循环听好几天,一般的歌一遍就算,不喜欢的,就直接跳过掉。
有时候想,爱上一个人,喜欢一件事,时机非常重要。我现在最爱的,依旧是年轻时看过的书,听过的歌,喜欢的电影。大概是因为青春的印迹吧!在对的时间遇到对的人,对的书,对的歌,都是缘分。也许以后还有更好的书,更动听的歌,更动人的电影,我依旧会觉得他们很好很好,可也就是“很好”而已。我已心如磐石,再也不会轻易感动了。
大学的买了一盘罗大佑的磁带,陪着我飘洋过海,至今尚在。直到前几年我又买了一套罗大佑的CD,才安然退休。有的歌,只能流行一时;而有的歌,却可以流传一世。年轻时也喜欢过别人的歌,可时过境迁,很快就抛到脑后,经不得时间的考验,只是偶尔拿出来怀下旧。而罗大佑的歌,我听了二十多年,还会一直听下去。如果这都不算是真爱,请告诉我到底应该怎么做?
【写给罗大佑的情书之一】童年
【写给罗大佑的情书之二】闪亮的日子
【写给罗大佑的情书之三】告别的年代
【写给罗大佑的情书之四】亚细亚的孤儿
【写给罗大佑的情书之五】东方之珠 ---- 写给一个城市的情书
【写给罗大佑的情书之六】未来的主人翁
【写给罗大佑的情书之七】乡愁四韵 ---- 诗与歌的融合
【写给罗大佑的情书之八】滚滚红尘 ---- 才女的爱情
【写给罗大佑的情书之九】你的样子 ---- 浪子的真心
【写给罗大佑的情书之十】恋曲1980 恋曲1990 恋曲2000
【写给罗大佑的情书之十一】穿过你的黑发的我的手
【写给罗大佑的情书之十二】爱的箴言及其他罗氏情歌
【写给罗大佑的情书之十三】之乎者也,鹿港小镇 ---- 划时代的歌声
【写给罗大佑的情书之十四】爱人同志
【写给罗大佑的情书之十五】光阴的故事
(To be continued)
总是要等到睡觉前
才知道功课只作了一点点
总是要等到考试以后
才知道该念的书都没有念
【罗大佑】童年
《童年》是我最早接触到的罗大佑作品,当时还是成方圆唱的呢。
我的童年,池塘边种的是柳树,而不是榕树;操场上没有秋千,可是有单双杠,水泥做的乒乓球台,课间的时候,大家在操场上游戏,打闹;没有稻田,可是有麦田和玉米地,扑过蝴蝶,抓过蜻蜓(那些晚霞中的红蜻蜓啊);午后的课堂,全不管老师用粉笔在黑板上写些什么,在知了的叫声中,我只想睡觉,或者望着窗外做梦;校门口的小卖部里有很多吸引我的东西,可是手里并没有什么零花钱。啊,那曾经“等待着下课等待着放学,等待游戏的童年”!
“总是要等到睡觉前,才知道功课只作了一点点;总是要等到考试以后,才知道该念的书都没有念”,写得真形象呀!那时候,父母都忙,我们基本都属于放养。每次期末考试 成绩过的去就行,从来没有被督促过写作业。岂止是睡觉前,常常是要交作业了,才想起作业没有做完,赶不及了,就抄一下同学的答案。
少年的我,并不关心“山里面有没有住着神仙”,好奇的是有没有外星人,百慕大的神奇,金字塔的秘密,还有亚马逊的丛林,非洲的草原,想要探索外面的世界,知道他人的生活。“多少的日子里总是,一个人面对着天空发呆,就这么好奇就这么幻想,这么孤单的童年”。
我并不在乎“诸葛四郎和魔鬼党,到底谁抢到那支宝剑”。可是当年的《射雕英雄传》,放了一大半,突然停播,据说是因为民族问题(?),我可很担心了一阵“靖哥哥和蓉儿到底怎么了”。记得在课间讨论头一天的剧情,有小伙伴声称她最喜欢杨康,我讶异地睁大眼睛,“怎么可以喜欢坏人?”
上高中时,班里的男生去录像厅里看《绝代双骄》,听他们讨论,说特别好看。我真的非常想去探险,可是,“好女孩是不会去录像厅的”。多年以后,我买了一套《绝代双骄》的DVD,却没有看下去。有些人,有些事,错过了就永远错过了。
“什么时候才能像高年级的同学,有张成熟与长大的脸”,记得上5年级时,觉得6年级的同学很成熟;等自己上了6年级,发现自己依然幼稚,还是7年级的同学才真正成熟。怎么可以写得这样贴切!
直到后来听罗大佑的原版,才知道成方圆版中屏蔽了“隔壁班的那个女孩”那一段。我上中学时,早恋这个词第一次提出来,家长们视之为洪水猛兽,如临大敌。可是,永远都记得,那些对身体变化的好奇,那些荷尔蒙下的觉醒,那些羞涩的心动,那些莫名地忧伤,那些诗意的朦胧,那些少年情怀,那些“心里初恋的童年”!
记得偷偷地在课堂上看琼瑶,还看过三毛,席慕容。高中时第一次读到亦舒的《喜宝》,当时并不喜欢,因为太不纯情了。那时候,饥渴地阅读找到的每一本课外书。有次传到手里一本托尔斯泰的《复活》,名著啊,我看了几页就放弃了,“太粗鲁了”,伤害了我的少女心。
我从初中开始写日记,本子上记满了少女心事,青春的萌动与羞涩,迷茫与惆怅。可惜中国的父母并不尊重孩子的隐私。父母不仅光明正大地偷看我的日记,还取笑我的无病呻吟,和不切实际的梦想。可是,没有梦想的青春还是青春吗?在出去上大学之前,我一个人来到郊野,把所有的日记都付之一炬,就此告别了我的少年时代。
好像从来没有做过同学中的酷女孩,或者老师和家长眼中的乖宝宝。我看着自己的书,做着自己的梦,像一只丑小鸭,跌跌撞撞,笨拙地长大了。
小时候,总是盼望着长大,以为长大之后,什么问题都解决了,什么烦恼都没有了。而长大之后,才发现,原来童年才是最无忧无虑的时光。
今年夏天回国,去探访初中的校园。当年的教学楼还在,曾经在楼梯上跑来跑去。透过窗子看当年的教室,那些课桌已不知换了几代。楼前的花坛,操场上的乒乓球台,是否还是当年的那些?而我早已不是当年的女孩了。
少年时,并不是那么喜欢《童年》,池塘,知了,黑板,作业什么的,都太平常了。直到一切都已变成记忆,再听罗大佑时,才能感觉到其中淡淡的忧伤。
当年只道是寻常!
(To be continued)
(罗大佑 童年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RKTOZmX2cE )
你我为了理想 历尽了艰苦
我们曾经哭泣 也曾共同欢笑
但愿你会记得 永远地记着
我们曾经拥有闪亮的日子
【罗大佑】闪亮的日子
《闪亮的日子》并不是罗大佑最出名的作品,可是我却特别喜欢。尤其是人到中年以后,再听时总有许多触动。正如我们看电影时,在别人的故事里掉自己的眼泪。我们听歌时,在别人的歌声中,抒发自己的感情。
每年都有许多年轻人,离开家乡,到大城市打拼,租小房,挤公交,追寻自己的梦想。可梦想毕竟是梦想,也许有人已经放弃,也许有人还在坚持。当事过境迁,回首往昔,那些追梦的岁月,有奋斗,有挣扎,流过汗,落过泪,我们欢笑,我们哭泣,何尝不是无悔的青春,闪亮的日子?
初到加拿大的时候,我和老公租住在多伦多市中心一间小小的公寓。两个人没有多少钱,可有情饮水饱,阳光都分外灿烂:没有车,我们俩靠双脚探索多伦多的大街小巷;买一份快餐,两个人分着吃;偶尔有争吵,也很快和好;一起走路去学校,春天的时候,路边冒出的黄水仙,总让我留恋;老公在窗前的写字台上做功课(那张写字台从多伦多到渥太华,跟我们搬过好几次家,现在老公还用着呢),而我更喜欢在厨房的餐桌旁写作业(我现在依然喜欢在餐桌上写字看书);有一年期末,老公陪我在学校的机房赶作业,冬夜的凌晨两点,两个人手牵手穿过寂静的女王公园;我生完儿子,有两周不能上课,老公去帮我记笔记,跟老师解释时,班上的女生叫道,“I want someone to take notes for me too” 。。。
2001年圣诞节前一个星期,我们正准备在周末搬家去渥太华。当时老公已经在渥太华工作了一段时间,我辞了多伦多的工作,退了公寓。可是就在那个周五,老公公司裁员60%,包括老公 ---- 9.11引发的互联网泡沫终于破灭了。和老公讨论之后,我们决定留在多伦多。于是,接下来那个星期,老公留在渥太华处理他刚刚为团聚租下的公寓。因为我们必须在新年之前搬走,我冒着风雪在多伦多寻找住处。背井离乡在外面讨生活,谁没有点儿血泪史呢?
我从来没有告诉过老公,那时他最吸引我的样子,是陪我做功课的时候。女人的爱情里,总是加一丝崇拜才更容易长久。可是当年的我,矜持又害羞,不肯把心思透露。而今老夫老妻,交流基本靠吼,肉麻的话更说不出口。
我一直记着,并怀念在多伦多的那几年,那是我生命中的闪亮的日子。
(To be continued)
(罗大佑 闪亮的日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rv-9s30wRg)
我还是喜欢花房姑娘,红旗下的蛋,这些都是冲凉房的保留曲目,一声吼,楼上的姑娘就咯咯笑。。。
我也是在罗大佑几乎隐退了才听到过他的一些歌。第一次听的时候,我很惊讶,这样的嗓子也能来唱歌?以前听到的都是美妙的嗓音,不管是真的还是经过混音美声过的。后来听多了,越来越有味道。
当年台湾校园民谣和邓丽君一起到来的时候,咱们也有一些翻唱歌手,就是所谓的美妙嗓音。顶着头盔说,有点腻歪。
成方圆能够唱出欧美式的风格,不是美妙到甜蜜、甜腻的。当年的腾格尔、德德玛也是韵味路线的,值得听,只是曾经少年时的我不好意思听。
传统民歌(或者说学院民歌)里面,张野虽然一时似乎和宋祖英、彭丽媛同一个梯队,但是现在想起来似乎要往下调整一下。而回想最印象深刻的似乎是“这里的山路十八弯”,只可惜人不红,也似乎没有后续歌曲。
80年代初中期我读小学,听并在音乐课上学了童年这首歌,完全没有诸葛四郎这个概念。后来90年代上大学的时候才听到原版。说起来也是,诸葛四郎是当年台湾流行的动画片的角色,大陆没放过,谁能理解啊?
罗大佑嗓音不好、外形不佳,却又如此牛逼,完全是因为其音乐才华。
放到现在,他不一定有多大流量。然而他创作的歌曲起码一半都可以捧红现今的任何一个流量小生。这是有数据支持的:
这是罗大佑的第一张专辑《之乎者也》,里面有一半的歌曲:鹿港、1980、童年、之乎、光阴,这五首都非常好听、耐听,其他五首文艺味过浓,稍差。记得去年还是前年,浙江卫视好声音的冠军就是翻唱的《恋曲1980》夺冠。
如楼下铁手所说,罗大佑的嗓音的确让人惊讶。我听了这么多年仍然觉得他的嗓音还有值得改善的地方。另外,幸好他的外形不如刘德华、舞蹈不如郭富城,不然所有的华人歌手都想杀了他
每次去KTV我都会来一遍MTV版的《鹿港小镇》,看到罗大佑蓬松的头发、不太协调地横拿着话筒杆,我都会觉的俺比他唱的好
记得弗洛伊德说过,每个人的童年里都有一个懵懂的异性。而成方圆的没有。当然这也怪不得成方圆,当年邓丽君的好多歌曲都算是黄色歌曲呐。
看看《童年》的五段歌词大意:
1、上课的时候就想着下课;
2、还幻想着再看一眼隔壁矇昧的女孩;
3、想着想着才发现作业还没做;
4、一学期下来才发现自己这也不知道、那也不知道;
5、发现童年总是受着老师、家长的管束,盼着长大就自由了……
词曲都很棒,琅琅上口,拿起吉他就可以唱。
男人吗,才华还是放在第一位的。腹有诗书气自华,才华最重要,然后干净整洁就够了。
我不喜欢男人外貌太好,没有安全感。一定是偏见。
每次听罗大佑都忍不住赞叹,怎么可以这样有才!真心地叹服。
我就喜欢有才华的人。
可是我们大陆的歌太正统了,有点端着,不适合“低斟浅唱”。
有一个专辑,民歌200首联唱,其实是40首,一共五集,现在酷狗上不全,缺的正是张也的。专辑里专业的民族唱法的人很多,现在基本都是歌唱家,教授。但是,主打的是李玲玉,挺有意思的。
在北京看罗大佑演唱会,感觉唱到几首歌的时候,嗓子就快破了,旁边还有人议论,这能坚持下去吗?结果,从头到尾,没有嘉宾,没有扯淡,从容唱完。一直都很破,也一直都没破。
很奇怪的发现好多我们90后的朋友都喜欢这一首,以前每次去K都要唱。还有朋友喜欢台北红玫瑰的,亚细亚的孤儿的。
总之罗大佑的确影响了好几代人,是那种从心里的喜欢。上了岁数的人估计不会想去听刘德华甚至张学友,但是会去听罗大佑。
清明涕送江边望,万里东风一梦遥。
不知怎么突然想到这一首,现在的世界太物化了,宗教家说是诸法的末世,似乎也说得通。现在的女子都太现实,男子都太势力,浪漫只是幻想中的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