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讨论】当年为何会选择这样一个低端发展模式? -- 敬畏生命
要我看,结论就是这些富二代根本就不是千里马:坐火车的张海迪比刘翔都快。
而前面洛克菲勒的例子,他复制成功的难点在于那些偶然因素。如果可以再来,他靠能力可能还是个富人,但或许就是个一村一寨的富人而不是一国的富人。
在复杂的社会上,个人成功有系统性的因素,包括个人能力(洛克菲勒扒光了仍在沙漠还有的那些)和合适的环境资源(比如富二代的爹妈),也包括有偶然性因素。好比我们拿几亿个一模一样的硬币不停抛,出现一个连续十次人头的硬币并不难。
盈利有几个走向,资本家获利,工人工资,生产再投入。
低端工业好处是“生产再投入”比较少,同时工人工资压低,对于资本家获利是最优的选择。坏处是复制容易,长期有序竞争后会变得微利。所以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不会得到长期发展。但是我国对内压低农产品价格来降低工人生存成本,用损失农民的办法创造低工资的空间;对外过通过降低汇率扩大出口(相当于全民补贴出口资本家)把这个周期拉得非常长。
现在这个民族资产阶级已经是官僚资产阶级的有力补充。在对无产阶级的血腥镇压上充当打手和急先锋。相比富士康这类私企的皮鞭,在国企的无薪加个班就没那么大怨言了。
说到底得看老百姓的素质。
首先咱们得说,世界上没有高端的产业,只有高端的产品,双立人能把菜刀做成高端;而神舟的高科技笔记本电脑却是不折不扣的低端,差别在哪儿呢?不仅仅是公司老总『想不想』的问题,还在于员工的素质。不能只根据做什么来判断产业的高低,更要看是谁在做。必需得有高素质的员工,才能生产出高端的产品,这是个必要条件。
明白了这一点,那么回到78年,面对成人识字率在67%左右(1981年的数据
),每万人中只有8.9个大学生的局面,你会怎么选择?很简单的一个推演:如果要发展高端产业,接受过本科教育应该是个基本要求,最多就只惠及到这0.089%的人,那么剩下的人怎么办?——如果走这个路线,就可以参照当前印度的情况:『高端』的软件外包行业吸纳了社会上宝贵的少量优质人才来为西方企业节约成本,而剩下的社会中真正的大多数素质不足的劳动力却无所事事,难以从蒸蒸日上的经济中获益。(当然,印度的实际情况比这里说的复杂,但是篇幅所限就不展开了)
国家不同于公司,公司不养闲人,不合格的员工必然要淘汰;但国家不可能淘汰自己的国民,因人设事是常有的事儿。当社会上存在着这样一大批素质偏低的国民的时候,为他们创造出一大批只需要简单劳动的职位就成了国家的义务——把这句绕口令翻译过来,就是需要有一大批低端职位,而这样的低端职位创造出来的也必然是低端产品,这就是现实之下的必然。
- 待认可未通过。偏要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