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战四平 新1军中路进攻 新6军右翼迂回 -- camelry
“难道四平保卫战打错了?” 毛泽东反问。“开始敌人向四平推进,我们打他一下子,以阻敌前进,这并不错。但后来在敌人集结重兵寻我主力决战的情况之下,我们就不应该固守四平了。” 黄克诚还想认真地讲道理。“固守四平当时是我决定的。” 毛泽东不高兴了。“是你决定的也是不对的。” 黄克诚当面顶撞,都是“湖南骡子”,犟劲上来谁怕谁。这是在1959年庐山会议上,主席毛泽东与大将黄克诚面对面争论“四平保卫战”。
1945年黄克诚以个人名义向中央发电,提出抢占东北。网传毛泽东看到电报后问:这个黄克诚就是“黄老”吧?有人答道:对,他就是黄老。毛泽东又问:他多大年纪?回答:43岁了。毛泽东说:不老嘛,为什么叫“黄老”?回答说:他老提意见,老唱反调,所以,就叫他“黄老”。1946年“四平保卫战”激烈进行时,黄克诚又成了“黄老”,给林彪发了几次电报,建议适可而止,不要与敌人硬拼。林彪既不回电,也不撤兵。黄克诚又给中央发了一封长电,就四平保卫战问题提出自己的意见。电报发出后,也是没有回音。黄克诚不了解当时共产党与国民党的谈判正在激烈地讨价还价。
1946年1月国共双方停战协议生效,关内小打,关外大打,至3月国民党军调往东北总兵力上升到24万7千人。其中包括全部美式装备的王牌嫡系部队孙立人的新1军和廖耀湘的新6军,还有陈明仁的71军。国民党依靠军事上的绝对优势,想把共产党在东北的军队尽快消灭,达到独占东北的目的。当时在内地国统区掀起反苏抗议浪潮,苏军对国民党当局的态度转变,表现出明显的冷淡与不合作,而对共产党部队东北民主联军(八路军,新四军)的态度则有明显的改变。他们不再限制共产党和东北民主联军的行动,而且达成默契,事先通报突然撤军的日期,好让东北民主联军能及时赶到,夺取城市。
国民党军的机械化部队在锦州到沈阳的路上,靠火车一列列地运,或是在公路上慢慢地行军。苏军撤离的城市,国民党东北行营只能叫他们派的地方官领着“满洲国”伪军、警察组成的保安队去接收,这给东北民主联军在东北的发展创造了机会。黄克诚3师主力加邓华辽西军区保1旅,3月17日突然攻进四平,俘虏并驱逐国民党四平省长及保安队。随后毛泽东电令东北局和林彪,迅速占领长春、哈尔滨、齐齐哈尔及中东路全线。国民党军只能由沈阳地区分路出击,国共两支军队在关外打响抢夺战略要点的大战。四平因其重要的地理位置和战略意义,不可避免地会成为国共双方的争夺焦点。
林彪于4月4日带领他的指挥部到达四平,并让黄克诚转报东北局与中央,黄克诚得知林彪到来的消息,非常高兴,立即电告中央、东北局和3师所属各部队:“林总已到四平街,决心在四平地区与顽军决一死战,打垮顽军进攻,以奠定东北局面。” 而国民党军兵分四路,开始了全面进攻,东北保安副司令长官郑洞国坐阵“四平”前进指挥所。4月7日,四平外围的战斗打响了,新1军从昌图沿中长铁路向北攻击,作为中路主力拉开“四平大战”的序幕。配合新1军北进,陈明仁的71军从法库攻向八面城,准备从左翼迂回四平。中长路四平街一带激战正酣,一战下来,郑洞国接到战报,中路新1军遭到共军主力顽强阻击,“越前进越感到兵力不足”,请求援兵保护新1军的侧翼安全,左路71军87师大部被歼灭。
四平不能按计划占领,同时国民党军又丢了长春,当时杜聿明做完肾切除手术,正在北平住院,蒋介石指示他立即返回东北。这样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画面,飞机舱门打开,两颊消瘦的杜聿明身着长衫,面带苦笑,在随机兵士们的搀扶下,一步一步慢慢挨下飞机悬梯。作为东北保安司令长官,他的苦笑是不是可以理解成,返回战场的主帅对用命苦战将士的内疚,这一幕发生在4月16日,杜聿明不顾手术后尚未痊愈,返回沈阳主持军事。
杜聿明回到沈阳,大力布置情报网,向本溪、四平及其他各方面收集情报,作出情况判断,并与五十二军赵公武和新六军廖耀湘两军长商谈,定下“先攻取本溪,安全沈阳门户,再集中优势兵力攻下四平,进取长春”的决心,和以下的处置:
(1)令正在向沈阳集中的第六十军(除一八二师已在铁岭外)以一师接替鞍山、海城、大石桥、营口等处新六军及八十八师的防务,军部及一个师驻抚顺,接替五十二军第二师的防务。
(2)令新六军(欠二零七师)及八十八师将防务移交后集结于辽阳附近,对本溪方面警戒搜索,并侦察沿太子河两岸的地形交通,准备包围攻击本溪。
(3)令第五十二军第二师将抚顺防务移交后,即归还建制,准备向本溪攻击。
4月27日杜聿明命令集中于辽阳及苏家屯附近之新6军(附88师欠207师)及52军于4月28日拂晓后开始在空军掩护下分两路向本溪攻击前进。命令下达后,杜聿明离开沈阳(军调三人小组在市内),前往郑洞国的前进指挥所,商讨对四平街方面暂时停止攻击,令各部队加紧整理,准备在攻占本溪后即抽调一个军以上的兵力向四平街攻击。
在本溪的东北民主联军,当三纵主力奉命北上参加保卫四平作战后,主要守卫兵力是萧华指挥下的南满四纵的三个主力团27、30、31团。这样少的部队防御一个大城市,显然是太少了,人员只能一线摆开,没有纵深和预备队。
5月2日,廖耀湘指挥新6军及71军88师,赵公武指挥52军共五个师的兵力,向本溪发起总攻。国民党军以师为单位,集中所有炮火,摧毁南满四纵前沿阵地。7架国民党飞机也在空中往来盘旋,轰炸扫射东北民主联军。由于部队伤亡过大,工事大部坍塌,又没有预备队接应,防线逐渐被突破,萧华眼看寡不敌众,于5月3日9时下令放弃本溪。
占领本溪后,廖耀湘按杜聿明的计划,于5月7日率部集结至辽阳南北地区,5月8日先遣人员赴开原,5月9日辽阳南北各火车站开始车运主力部队,包括新6军三个建制师和71军88师,共计四个满员师加上庞大的军直属队。本溪在沈阳东南50公里,属铁岭市的开原位于沈阳东北约110公里,从开原西去辽源(西安),要经过威远堡、郜家店、西丰县城。威远堡和西丰各有一条公路向北通到四平梅河口铁路线上的火石岭子和平岗车站。石岭子镇往东16公里是四平市铁东区哈福村.
5月12日,廖耀湘乘火车路过沈阳时,下车到长官部见过杜聿明,了解情况并接受任务,除了研究新六军从右翼迂回四平街可能遇到的不同情况外,他们还谈了四平战役后进兵长春的问题。到了开原军指挥所,廖耀湘连夜研究敌情,地形及交通路况。除了杜聿明交代的任务,对迂回四平街的打法,廖耀湘有自己的看法,他认为,“新六军迂回四平的主要进路,即开原至火石岭子公路两侧都是山地。西侧的山地纵深小,离中长路很近,解放军不可能埋伏大部队。反之,东边的山区纵深极大,而解放军又有可靠的后方,极便利于埋伏大部队,以侧击我沿公路北进之主力。” 并作出决心及指导腹案,“决定新六军主力分两个纵队并进,以出敌意表的速度,由开原东北一举跃进至火石岭子与平岗地区。行进时,保持军之重点于右纵队。中途遇敌应断然攻击,排除一切抵抗,一意向行进目标跃进。”
5月13日新6军两个先头师在新旧开原以东地区集结完毕,同日杜聿明下达“5月14日开始对四平街共军实行两翼包围迂回攻击”的命令:
(一)本溪之共军已被我军击溃,伤亡惨重,向连山关以南安东境内溃退。现我六十军一部及五十二军主力在营口、海城、连山关间占领阵地搜索警戒中。四平街之敌的三个纵队,现在老爷庙、四平街、旧四平及昌北以东赵家沟、任家屯一带占领阵地,顽强抵抗,与我新一军及第七十一军(欠八十八师)对峙中。 共军之一部约两个纵队在中长路以东南下与我铁岭、开原之一八二师、第八十八师及一九五师发生局部接触,有切断中长路的企图。
(二)我军以击破四平街之敌,一举收复长春、永吉之目的于5月14日晨由两翼包围攻击,将敌压迫于辽河套内而歼灭之。尔后分向东丰、海龙、长春、永吉、德惠、农安,三江口、郑家屯追击前进。攻击重点保持于右翼。
(三)右翼兵团(新六军附八十八师)于13日在郜家店、莲花街、大台子山一带就攻击准备位置,于14日开始经西丰、赫尔苏向四平街之敌左翼迂回包围攻击前进,以一部协同第一九五师(该师由指挥所直接指挥)迅速楔入敌左翼阵地哈福屯、老爷庙、三不管屯高地,主力指向赫尔苏、公主岭攻击前进。协同中央兵团将敌包围于辽河套内歼灭之,尔后继续追击前进。第一到达线公主岭以南辽河套内,第二到达线梅河口、海龙、盘石、双阳、长春,第三到达线小丰满、永吉、其塔木及松花江东岸要点。
作战地境线:开原、大台子山、哈福屯、公主岭、长春、九台、其塔木之线,线上属右兵团。
(四)中央兵团(新一军)于14日由现地发起攻击,击破当面之敌,即迅速追击,与左右两兵团协力将敌压迫于辽河套内而歼灭之。第一到达线公主岭以西小城子,第二到达线长春以西双城子之线,第三到达线德惠、农安及松花江北岸要点。
作战地境线:旧四平、榆树台、小城子、双城子、农安之线,线上属中央兵团。
(五)左翼兵团(第七十一军欠八十八师)于14日由现地发起攻势,协同中央兵团向双山、昌北以北占领阵地之敌右翼包围攻击,击破当面之敌后,即转向三江口、郑家屯方向追击前进,并确实占领郑家屯、双山,肃清附近之敌。
1946年5月14日,杜聿明把国民党军精锐主力,全部集结到四平前线,陈明仁率71军为左翼兵团,廖耀湘率新6军及88师为右翼兵团,两翼兵团开始迂回进攻。孙立人的新1军为中央兵团,从现地出发进攻直指四平城,四平之战到了决战时刻。
奉军长廖耀湘师长李涛之命令,右翼兵团左纵队新22师第65团,在团长李定一指挥下,携带75山炮与105重炮各一连,四点二英吋美式重迫击炮四门,由旧开原向南城子开进,途中在威远堡门与东北民主联军遭遇,廖耀湘新6军迂回四平街行动中的序战打响。这场威远堡门战斗愈打愈烈,第65团前卫营被东北民主联军断然阻止,一个连长阵亡。廖耀湘回忆到,“这是新六军入东北后第一个阵亡的连长,可见当时战斗之激烈。” 遇上劲敌,李定一展开第65团主力,重点攻击威远堡门以东稍偏南的几个制高点,先轻重火炮进行猛烈而短促的集中轰击,然后用步兵去占领。当时东北民主联军“还处在壮大初期,装备火力远为劣势”,第65团很快占领那几个高地并建立炮兵前进观测所,更精确地指挥密集炮火轰击威远堡门的东北民主联军阵地,迫其于14日下午4时左右主动撤退,第65团随即进入威远堡门,并发起向南城子的追击。
廖耀湘命令第65团把在威远堡门所获得的一些文件与可供参考的物品与人证(如俘虏)立即用汽车送至军指挥所连夜研究整理,当他15日早晨从整理的资料中,得知在威远堡门与第65团战斗的是东北民主联军第三纵队的主力,这完全出乎他的意料之外。15日上午廖耀湘专门到威远堡门实地了解14日的战斗实况,并亲自到南城子及以北高地观察地形及由此通向西丰与火石岭子两条公路在隘路内延伸的状况。廖耀湘判断,在右翼兵团迂回四平街的前进方向,只有第三纵队一个纵队,否则威远堡门战斗会成为一场主力决战,而敌方也不会在白昼实行阵前撤退。由此推论,右翼兵团迅速前进,不使对方有余裕时间再调集兵力布置抵抗,就再不会有更大规模的决战。如果第三纵队的主力都不能够阻止第65团一个团的攻击,那么右翼兵团“就可能击破北进途中共军更强大的抵抗。不仅进出四平地区没有问题,就是北上长春也没有什么重大的困难了。” 廖耀湘后来总结到,“对新6军而言,可以说威远堡门之战斗开启了顺利进犯四平与长春的端绪。这个并不闻名也不为人所注意的小战斗,其影响是很深远的。”
廖耀湘携初战得胜的余威,命令右翼兵团各部队16日开进到出发位置,完成一切准备。17日拂晓新6军全力推进,龙天武指挥右纵队两个师,由开原经西丰向四平梅河口铁路线上之平岗车站前进;李涛指挥左纵队新22师(加强师),由南城子地区出发,沿开原至火石岭子公路向四平街以东四平梅河口铁路线上之火石岭子车站跃进。在火石岭子,三纵部队正在公路两侧山头上修工事,也没派警戒,新22师就气势汹汹杀过来。他们没有估计到新6军会来得这样快,来不及组织防御,只好向四平方向撤退。从梅河口开来的一列军用列车还在铁路上运行,得知火石岭子车站被国民党军占领,火车停止前进,原路退回。
5月17日,陈明仁率71军在左翼迂回四平街和梨树的林彪总部,孙立人(刚从国外返回, 新1军官兵士气大振)指挥中路兵团作为主攻力量,在不断消耗四平守军的兵力,新6军用600辆汽车装运,快速进攻,推进到哈福屯,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直扑塔子山和三道林子,配合中路的第50师对四平守军塔子山阵地形成三面包围。塔子山距四平20余里,为群山之首,从山顶上可以俯瞰四平守军在四平东北的全部阵地。塔子山的得失,关系到四平全线的安危,四平保卫战进入最激烈的阶段。
5月18日,新6军集中兵力,以强大的炮火向塔子山猛轰。形势发展到这一步,林彪心里清楚,四平不能再死守下去,该考虑撤退了,他向毛泽东发出了告急电报:“四平以东阵地失守数处,此刻敌正猛攻,情况危急。” 就在林彪发电不多时,由于人员伤亡殆尽,塔子山阵地终于失守。四平前线的形势到了最危险的时刻,林彪不等中央回电,就果断作出“全线撤退”的决定。从晚间8时30分开始,根据前总制订的计划,东北民主联军各部队有序地撤出阵地。外围部队静悄悄地离开工事和战壕,在黑夜的掩护下向后方的集结地点分头撤去。由于组织严密,保密好,国民党军虽然近在咫尺,却毫无察觉。
历时一个月的四平保卫战结束了,这场规模空前的大战,东北民主联军虽然给国民党军以沉重打击,但是自己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林彪说,“我们的保卫战是胜利的,特别是我们每一个部队,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锻炼。” 林彪一直对停战协定表示出明显的怀疑,曾下达过命令:“时局尚在动荡中,各部须严整战备,只有战争才能争取和平!” 四平保卫战结束后他总结到,“和平空气,在我们今天的东北是最害人的。我们对全部美械装备的敌人还是估计不足,三纵的防线被新6军迅速突破,影响保卫战的全局,这是最大的教训。”
四平战役简图
旧开原威远堡南城子简图
威远堡叶赫石岭子哈福西丰平岗简图
四平市铁东区塔子山简图
46年1月10日,国共双方的最高领导人,蒋委员长和毛 分别下达了停战令,命令全国范围内“三停”。停止一切战斗,停止军事调动,停止破坏交通线。
停战令很明确的规定了国共双方要停止军事调动,停止一切战斗,但是东北是不包含在内的。因为东北是苏联解放的,国民政府还没有正式接收东北,没有接收,自然也就谈不上对东北行使主权。要保持国家的主权完整,必然要由国民政府去接收东北。而要接收东北,必然就要派国军去东北。
3月27日,国共美三方签署了《调处东北停战的协议》,和平看似已经很近了。
一旦东北宣布停战,则按照谁抢到的地盘就算是谁的原则,四平以北皆为中共所有,那中共在谈判时无疑将获得很有利的位置。
所以,中共的战争策略也就比较明了了。以西满、东满主力全力控制四平地区,阻国军北上接收长春。以南满部队全力牵制敌于南满,以此牵制国军北进。北满部队一待苏军撤退,则迅速夺取长春、哈尔滨、齐齐哈尔等地。
这个策略的重中之重就是要保持四平在我手。四平是国军北上接收长春的必经之路,一旦国军被阻于四平以南,那四平以北的长春、哈尔滨等大片地盘将成为蒋委员长的梦想。这也是蒋委员长之所以规定4月2日前拿下四平的原因。眼看东北就要停战,如果四平在共军手里,则四平以北的地区(长春、哈尔滨等地)就真的可望而不可即了。
所以毛主席要求不惜代价保住四平!
国军左翼都是大平原,右翼是山路,为通往叶赫部的旧道,辽东边墙就在这里,从威远堡到叶赫之间有一堆明代关卡(就是楼主说的南城子地区),起码从纸上谈兵来看该处地形应该很容易打阻击战,三纵就守了两天。。。
根据他自己在功德林的回忆,在前哨战威远堡门战斗后他发现三纵主力挡不住新六军一个团的炮火冲锋,对三纵的战斗力就有了底,于是他用先锋团佯攻吸引三纵炮火注意,把主力精锐用600辆汽车从两个旅结合部强行契入,翻浆的地段用钢板铺设通过,他的行动速度不仅三纵没料到,连东北民主联军总部也没有料到。说到底还是三纵兵力不够,炮火只能支援一个方向,发现敌人动向后没有炮火仅凭战士两条腿赶到目的地后汽车也开远了。此外当时三纵连续转移已经七天没有睡觉,弹药也消耗殆尽,工事还没修好敌人就上来了,新兵较多战斗力不强的三纵这种情况下要挡住也是勉为其难,没必要苛责。两年后升级的三纵奇袭廖耀湘指挥部,直接打烂了兵团的指挥系统,廖耀湘只支撑了三天。由三纵改编的四十军先战海南后打响抗美援朝第一枪。
这个也充分证明了那句老话:不是国军无能,而是共军太狡猾了……
他的战术也得依靠这些装备,五大主力不是乱排的。东野的炮兵要到47年三下江南的时候才正式投入实战,在此之前各纵队炮兵的实战技术非常有限,抗战期间这些部队能有一门山炮就很奢侈了。再说新六军骨干基本都是在缅甸印度作战过的老兵,作战经验非常丰富,甚至有排长还担任战斗兵的,绝非国内那些避战养膘的国军可比。之前四纵也和他们交过手,一个纵队6个团围攻22师,伤亡两千多人被迫撤退,对手仅伤亡600来人。
这些装备不是损耗了补充不上,就是姓共了。
1948年年初,陈明仁的胞弟陈明信回忆:“我以为你们的炮兵是苏联的,我不相信民主联军的炮兵有这样强大的威力,被俘后,我被押出阵地,我一路专门观察你们的炮兵,出乎我的意料,不但看不到一门苏联炮,而且美国炮比日本炮还多”
战争中学习战争,共军进步比国军快太多了。
但一味避战就会滋长对手气焰,林彪因此在给下级的命令中特定说明,为了打掉敌人的傲气,很多时候哪怕只有七成胜算也要硬拼掉一两个棋子,不能打成全歼战没有重大缴获但惨重打击敌人也算成功。而且对当时的东北民主联军而言,就算有火炮,但是对于从八路游击队转变为正规部队的战士来说,炮步合作技术是需要时间来培养的,要到陈明仁守四平的时候炮兵才成熟,在此之前无论火力还是训练度tg部队是比新六军要差的。
是不是与主官韩先楚有点关系。秋季攻势三纵歼灭53军116师(在开原县威远堡至西丰间)并俘116师师长刘润川。同样在威远堡,这次令人刮目相看。
1946年秋四平保卫战后,打完新开岭战役,三纵、四纵主力部队撤往吉东辽东,东北局派陈云、肖劲光到南满统一领导对敌斗争。
有关“坚持南满,还是放弃南满”,肖劲光在回忆录中叙述到,
这时就有了“陈云冒着近零下40度的严寒,顶着大雪来到七道江”的故事。
不过打了一年多以后,攻守之势就逆转了。这就不光是军事技术的问题了。光是部队补充和发展速度,国军真比不了共军。
共军靠捡洋落还能捡出一个炮兵纵队,国军守着沈阳兵工厂,居然连自己的装备都保持不了。魏德迈访问东北时候,廖耀湘告诉魏,新六军在东北“消耗很大,又不能休整补充,完全被拖垮了”;在枪弹方面,“自动武器大都消磨太厉害,冲锋枪有好多已不能连发。”“自动武器和迫击炮没有充足的弹药补给,尤以炮弹奇缺”;在运输工具方面,“汽车和其他特种车辆,都已到报废年龄”;在士气上,“新六军战斗力赶不上当年的1/3,官兵素质减低,士气战志都低。
tg东北兵工厂和国民党的沈阳兵工厂当时能仿制日式武器,但美国最新武器做不了,所以在美援减少的情况下新六军只能坐吃山空。
共军彼时确无能力与国军进行平原对战。这是战术考虑。从最高层观点看,战略上共军在四平坚守造成的损失是有重要意义的吧。
林总威武!
南满能坚持住,朝鲜功不可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