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调侃一下长者的身后声名问题 -- 迷途笨狼
- 共: 💬 1053 🌺 7480 🌵 41
当时武警的指挥权一部分是归国务院的,具体操作是交给政法委的,当时中国武警员额上百万,而且装备精良。这本来就是有心人故意开的口子,闹军队国家化的那帮。
你看下这次军改,武警指挥权收归中央军委,而且大量裁员,消防都改成公务员划到应急管理部,可见当初令大佬有多么心惊。
这财政窟窿,后任正财只能装鸵鸟,现在的绍兴阿哥也只能在遗毒上发发恨声。
刻薄寡恩,睚眦必报!很多人也是鸵鸟心理,把没有实现的虚幻寄托在他身上吧
记得当初他引进那个校车,本穷一开始感觉太奢侈了,认为不大适合中国国情。
结果紧接着其他地区校车接连出事,不厚这个选择是非常正确的。
那届团中央碰上广场事件,一些老同志认为团中央的人没起好作用,都打上标签了,要一个个甄别鉴定呢。另外从89年到92年14大那几年,人事调整频繁,所以都耽搁了一阵。但92年14大之后就各显神通,克强是背靠米粮库胡同,从正局跳到正部(按现在来说就是违规提拔),把好多人都惊掉下巴。李抗美还真是多亏486入常才能上副部。
82年底,威廉落选团十一大代表,但被操刀的中组副部长王照华以列席代表名义安排参加大会,还被选为团中央常委,好在还算要一点点脸,没直接安排进书记处;
83年底,增选为候补书记,排在宝顺后面;
85年,宋接胡4第一书记,增选宝顺、威廉、洛桑、78、冯军为书记;
88团12大,42岁的宋留任第一书记,43岁的严冬留任常务、青联主席,接下来的书记按任职先后排:改名38岁、宝顺38岁,威廉33岁,洛桑40岁、奇葆35岁、冯军39岁;
90年,改名率先被踢出,91年是严冬、78、冯军,宝顺接常务青联升副部。到了93年开团13大,除威廉以外的其他书记处书记全部调离,宋的第一书记交棒38的威廉,新一届书记处成员全是新面孔。
这拆违清障的力度。啧啧。
改开后新任的团中央第一书记,王胡宋李周胡陆秦贺,宋、周是任职最长的,都是8年,他们一个交棒威廉,一个交棒春花,这么长的任职,不是没原因的。
宋的第一书记交棒38的改名,
38的威廉吧。
春花这块,也比威廉正常一点。威廉这操作,实在太神奇了。后来11世从坑里跳出来,到之江。这边马上让刚干了2年多农业大省的省委书记,去工业大省接干2年多书记。人家干一任的时间,他刷两任的资历。顺便把不厚踢到中央去让路。
不过水、红也厉害,让11世直接接沪督,直接演出大结局。真的是精彩对决。
还是有分寸的,规矩底线还在。
反观另外一些人,没底线。
ps:
严冬老爹是华东老人,不是改名老爹可比的。红歌、长者肯定是有所看顾的。
一个村支书,经过学习和工青妇工作,下一步可以直接当时人口第二大省省长。真的是不负责任。就算是天才,不需要中间过渡一下,管个县市,积累一点执政经验么。拿近亿人口当试验田么。
反过来看11世,从县,到副市,到贫困地区,省会市,省,省督,沪督,还是挺扎实的。
某家操作啊,真的是不讲究。
82年选第一任,半道调走升了。
84年选第二任,半道又调走,升了。
85年又选出一任。
1年一任,2年一任,8年一任,呵呵。
连老子都打,谁敢跟他一心。
- 待认可未通过。偏要看
经历很丰富的老红军,淮海战役幕后功臣之一。属于那种低调但有幕后影响力人物。
只要桥牌打得好,不读书没事的。读书无用论不就是小平同志当政时候的普遍社会思潮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