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兴国永丰 吴法宪回家乡 -- camelry
吴法宪是江西人,1960年2月,经军委领导同意回了趟家乡。这年1月22日至2月27日,在广州召开的中央军委扩大会议,叶剑英在会议上作了发言,林彪代表军委在会上作了长篇讲话,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中央领导听取会议情况汇报并与全体代表合影留念。吴法宪参加完中央军委扩大会议后,从空军江西新城机场要了一辆吉普车,乘车从韶关经南雄新城赣州到兴国,远房堂弟特地到兴国县城来接他。
这次回乡探家,有远房堂弟陪同,吴法宪他们坐吉普车从兴国县城到了兴国县良村镇,在这里要下车走路,因为从良村到吴法宪家乡还有六十里路不通汽车,当时的良村公社还给他们找一头骡子代步,并派人引路。他们接连翻越了几座大山到达兴国县南坑乡,这里是吴法宪家的祖居地,有吴家的祖宗祠堂。姓吴的乡亲联合起来请吴法宪吃饭,吴法宪的思绪不由得萦回在当年参加红军时的往事上。
吴法宪用“吴文玉”这个名字参加红军时是红小鬼,只有十五岁,而且是个小胖子。第一次打仗,他有一支套筒枪和三排共十五发子弹,跟着队伍一口气跑了三十里,一路急奔,跑得累得要死,几乎连山都上不去。可没想到仗打下来,一枪没放。这一仗打得稀里糊涂,他与班长有以下对话,
吴文玉: "仗就这样打法呀!"
班长: "我也没有放一枪,因为前面的队伍已经把敌人打跑了。"
吴文玉: "怎么没有听见枪声呢?"
班长: "怎么没有枪声,你是太紧张了吧?"
吴文玉: "你看见敌人了吗?"
班长: “看见了,你真是一个孩子,打仗连敌人都没看见! 你不要着急,慢慢学,我会教给你的。”
原来吴文玉生怕自己掉队,跑得太紧张了,竟然连枪声都没有听见。
吴文玉参加红军前念过几年书,识得几个字,会写毛笔字,参军不久就叫他当连里的文书,吴文玉成了“小文书”。有当过师爷的书记官教他,吴文玉聪明,很快就学会了怎样当文书,例如造连里的花名册,供连长早晚点名;帮司务长计算伙食帐;代战士写请假条;帮连长打报告呈报上级等等。过了三十年吴法宪还记得当年“小文书”吴文玉摔昏的事。那是他当文书半年以后,参加广昌独立师主力十团办的文书训练班,吴文玉当年是小胖子,和别的年轻人一样,喜欢活动。当时部队经常开展体育活动,练练跳高,跳远什么的。一天中午,吴文玉和训练班的另一个小文书利用午睡时间,偷偷跑出去练跳高。第一次他跳过去了,第二次横杆升到了一米多,吴文玉一跳就摔在那里,昏了过去。到下午四点醒过来以后,才发现自己躺在一张门板上。那个小文书就问:"刚才你到哪里去了,你知道吗?" 吴文玉说:"不知道。" 小文书这才告诉吴文玉,当时摔得人事不醒,被抬回来,团长、政委都很着急。从此以后小胖子文书吴文玉再也不敢去跳高了。
从南坑乡祖居地到吴法宪家乡还有三十里路,要翻过山高路滑的三座山,才能到达大安村。吴法宪祖辈都居住在兴国县的南坑乡,祖父和叔祖父分家后,他家便迁居到离南坑乡约三十里的永丰县龙岗区君埠墟大安村。从广东韶关到永丰大安,吴法宪的回乡之路,一路都是往北偏东方向走,700里大路加上60里小路山路。广东省韶关市到江西省赣州市大余县新城镇160公里,新城到兴国140公里,兴国县城到良村镇40公里,从良村过南坑到大安60里路。
其实吴文玉参加红军后申请过探家,那是第三次反"围剿"后,部队经永丰县龙冈畲族乡向兴国县良村镇运动时,有一次在家乡附近良村镇中洲村宿营,他见离家很近,就请假回家。那时“小文书”吴文玉已在红一师政治部任青年干事,师政委谭政说,敌人正向兴国前进,他家那边很可能已经有了敌情,为了安全不同意吴文玉请假探家的要求。吴文玉特别想家,他父亲来过一封信,并寄来一双布鞋。不准回家,他心里特别难过,但是没有办法,只好将父亲寄来的一双布鞋一直背在身上,舍不得穿,算是家里给吴文玉的一件纪念品。
尽管想家,可吴文玉打仗勇敢,他较多是担任文书干事等政工工作,但他总是要求参加战斗。在湘江战役时红一师首长派他随红三团(团长黄永胜,湖北咸宁人,55上将)行动。红军突破乌江后,在遵义附近四渡赤水,中央红军主力部队准备再渡乌江,红一师调吴文玉到红三团去当总支书记。总支书记是红军时期一个特殊的职务称谓,实际上就是团一级部位的政治处主任。红三团准备再次强渡乌江,歼灭渡口周围敌人,夺取渡口和船只,以便让全军主力渡过乌江。一营担任突击营,总支书记吴文玉跟随一营行动,坐上竹筏渡河到达南岸,协助指挥战斗。凌晨时分,二连、三连首先在敌人的背后打响,吴文玉和一营营长率领一连和重机枪排,从正面发起攻击,二十分钟就解决了战斗。红一军团政治部的《战士报》上,表扬了红三团这次渡河的功绩,其中第一个名字就是指挥战斗的红三团总支书记吴文玉。
抗战时期,吴文玉被任命为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六八五团政训处副主任,参加过平型关战斗。1938年12月已是八路军团政委的吴文玉,与团长彭明治(湖南常宁人,55中将),副团长梁兴初(江西吉安人,55中将),率六八五团走下太行山,开始了东进山东敌后的征程,并准备打出八路军苏鲁支队的旗号。1939年5月,八路军苏鲁支队奉命改为苏鲁豫支队,往南向豫东、皖北方向发展,越过陇海路,进入到皖北,经上级批准吴文玉的名字改成了吴法宪。
吴法宪回乡探家的路真难走,离开南坑走向大安村的路上遇上大雨,他全身湿透,行路艰难,一连摔了几跤(还是位胖政委,不灵活)。快到大安村时,雨越下越大,吴法宪又冷又累。他在回忆录里写道,“到了大安村外的河边,我看到了离别三十年的家乡。原先架在河上的那座桥不见了。对那座木桥,我的印象非常深,从前一到夏天的夜晚,村里的人都来到那座桥下乘凉。没有了桥,大家现在只好涉水过河,记忆中的家乡全没有了。树林没有了,竹林没有了,我家的房子没有了,甚至连房基地都没有了,都变成了一片片的稻田。原先的三家邻居还有两家在,但每家都只剩下了一间半面墙的土屋,那屋顶全是用稻草盖着。”吴法宪家乡的残酷环境从红军长征后就开始了,国民党军在占领苏区后,立刻开始了报复性屠杀。兴国和永丰都是革命老根据地的中央苏区县,红军家属和群众遭到残酷迫害,乡村经济和房屋遭到摧毁和破坏,革命老根据地一片破败的情形一直持续了许多年。
在紧张的战争年代,吴法宪一路走来,自然有许多战友,首长和朋友。1939年的夏天,作为驻武汉八路军办事处高级参谋,张爱萍(四川达县人,55上将)曾在孤身一人到皖东北,这个土匪啸聚、水寇出没、恶霸横行的地方,任隶属中原局的中共豫皖苏省委书记。他十分希望有一支部队在身边,正好八路军苏鲁豫支队的梁兴初,带了一个营从山东开过来,打鬼子打到宿县。张爱萍见到自己的八路军部队,十分高兴,梁兴初告诉他,我们的头头可是你的老熟人,谁?吴法宪。不认识。就是吴文玉啊!张爱萍回忆到,“噢,吴胖子!这真是一个意外的惊喜。在中央苏区团中央工作时,吴年纪小,他们愿意带着这个活泼的小胖子一起玩。”由彭明治和吴法宪带的苏鲁豫支队,“是支正规的红军部队,长征路上一起走过来的,如今兵员齐整,装备精良。”张爱萍这个豫皖苏省委书记,不过是个空头司令,有了八路军苏鲁豫支队做“保镖”,张爱萍现在可以大力建立发展皖东北的抗日根据地。
吴法宪年轻的时候也是有脾气的,他曾顶撞坐阵山东的一一五师罗荣桓政委,原因是罗政委调动吴法宪的工作,从苏鲁豫支队政委降成政治部主任。吴法宪回忆到:
第一份电报没有得到回音,我就又给罗荣桓发了一份电报。我在电报中说:“我现在已到了政治部,支队部的工作我已向朱涤新政委交待清楚,希望尽快把我调离苏鲁豫支队。我要求离开苏鲁豫支队,是因为我好象已犯了什么严重错误,可组织上又什么也没跟我谈,让我不知道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动。”
八路军组建第五纵队,黄克诚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苏鲁豫支队编为第五纵队的第一支队。经过一段时间的历练,刘少奇中原局同意,十八集团军总部批准,黄克诚下达命令,将吴法宪由一支队的政治部主任提升为第五纵队的政治部主任。皖南事变后,八路军第五纵队编为新四军第三师,吴法宪任三师政治部主任。一九四五年九月新四军第三师收到进军东北的命令,有传说在东北,武器堆积如山,到处是枪炮子弹。三师编足三万五千人开拔,远离苏北(指战员有很大部分是苏北人),到了东北一看,什么都没有。黄克诚给中央发了著名的“七无”电报,干部战士对现状“极不满意”,部队情绪很大,有人骂开了,“黄瞎子、吴胖子、洪麻子把我们骗到了东北(洪学智,安徽金寨人,55和88上将)”。
离别家乡已经有三十年了,家乡的真实情况只有到了大安村,吴法宪才看清楚,“家没有了!" 经过十年内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央苏区兴国和永丰被摧残得不成样子。吴法宪在回忆录中痛切地写到,“当天我们走了三十里路,沿途没看见一间新房,所看见的房子全是破垣残墙,顶无片瓦。建国十一年了,没有看到老苏区的家乡有任何变化,我心里十分难受。”为解决吴法宪一行人的住宿问题,区政府找了一个大队的仓库,送来被子并在地下铺好稻草。解决吃饭问题,是在野地里架起一口大锅,君埠墟镇的党委书记用带来的大米、蔬菜和猪肉给吴法宪一行人做了一顿饭。
在住宿的仓库和回程的路上,吴法宪有机会向"老表'们询问了家乡的生活情况,他在回忆录中记录到,“我听了这些情况以后不好表态,只好向‘老表’们说,要听从区委的领导,努力搞好集体生产。可‘老表’们却一定要我向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席反映一下区、公社干部瞎指挥的情况,说区、社领导的生产指令一年变几次,老乡们无所适从。”“回到北京后,我向总参副总参谋长张爱萍写了一个报告,经他批准送给良村区政府一台退役的解放牌大汽车。”“那些年里,我也就为家乡做了这么一件事。不是我不想做,而是有很多事情让我无法去做、无力去做。眼见乡亲们生活得那样艰苦,我却无力为他们做些什么,至今想起来,我的心中仍然感到十分惭愧。”
吴法宪这次告别了家乡后就再也没有回去过。
吴法宪,江西永丰人,55中将
八路军第五纵队干部合影(中坐黄克诚吴法宪)
兴国良村南坑大安简图
韶关赣州兴国简图
- 待认可未通过。偏要看
邱会作回忆录,邱会作回忆录对我军各个不同时期军队后勤工作的特点总结的太到位了,邱写回忆录时是绝对不可能有任何参考资料的,尽管有人帮他,这份儿水平怪不得周总理夸他是我军最好的后勤部长。
李作鹏回忆录据说也有,在家人的手里。
吴法宪在几位老军头之中显得骨气不硬。
- 待认可未通过。偏要看
有电子版,可以网上读。
这几天美国South Park这个神叨叨的动画片闹腾起来了,其实这里的Park并不是公园的意思,而是指的是科罗拉多大山里的三个小盆地,分别是北/中/南Park,South Park这动画片拍的就是南Park里一群土包子小P孩的事情,动画片里也大量出现了真正的South Park可见的雪山和松树林(那地方海拔太高不长别的树)。所以南方公园这个翻译很烂,让人以为是哪个大城市发生的事情,其实片里的人都是偏僻山区的土包子。看起来南坑村这个名字倒是跟South Park很对口。。。
官修版罗帅传很清楚的写明了他降职的原因:
“你是支队政委,湖西发生了这样严重的问题,你为什么不来处理?”
“王凤鸣把梁兴初都抓起来了。我来也处理不了。”吴法宪说。
罗荣桓经报请上级批准后,决定让吴改任支队政治部主任,由朱涤新接任了支队政治委员。
肃托事件株连那么多人,吴法宪没理由会对此健忘,这是有意回避责任顺便把肃托的总后台污水泼给罗帅,这些人的回忆录搁香港出版就和张老四的回忆录一样,利用那里知道内情的人少,可以肆无忌惮的编造。戚本禹回忆录把自己打扮成太祖铁杆,却回避了左的过头的他就是被太祖批捕的,到太祖死都没放,这个时候他又不提太祖一贯正确了。读这些材料必须要参照同时期的其他人传记回忆录,否则就和看凯申帝日记一样了。
一不小心就会上当受骗。
最近双石高戈里在和徐帅回忆录较劲,就是这个原因。
他说的是主席抓他是为了平息军方的怒气,把他牺牲了。
而且他就算真是极左那也跟是不是铁杆没关系
太祖在公开场合提到的就是他们太左,连太祖都不能忍了。之后太祖连续清理左派极端,都是在为文革早结束收尾。
本来戚的作用就是打手,打手下手不狠那死的更快
根本原因就是戚把手伸到军队了,以为自己可以左右军队的事情,引起了严重反弹。